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造影特点,分析相关因素对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院CABG术后因心绞痛复发再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256例患者,男性218例,平均年龄(61.2±9.7)岁。CABG到复查CAG的间隔时间(50.9±40.1)个月。共722支桥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LIMA)桥215支,大隐静脉(SV)桥485支,左桡动脉(RA)桥19支,右乳内动脉(RIMA)桥3支。桥血管造影完全闭塞或狭窄≥75%视为桥血管病变。结果31.6%(228/722)的桥血管发生病变。LIMA桥病变率13.5%(29/215),SV桥病变率39.2%(190/485),RA桥病变率42.1%(8/19),RIMA桥病变率33.3(%1/3)。术后1年内LIMA桥和SV桥病变率分别达14.6%和32.9%,之后随时间缓慢增加。不同靶血管的SV桥通畅率有明显差别。手术年龄<50岁者桥血管病变率增加。性别、序贯吻合及综合危险因素对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影响。结论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较常见,是造成术后心绞痛复发的重要原因。LIMA桥的通畅率明显优于SV桥。不同桥血管、不同靶血管、手术年龄均明显影响桥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闭塞患者自身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135例CABG后,再次出现心绞痛且1支或2支桥血管闭塞患者入选.患者CABG后至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为4~89(平均33.8±23.5)个月.移植血管共318支,闭塞146支,其中左内乳动脉(LIMA)闭塞29支(29/128),占22.7%,大隐静脉桥闭塞117支(117/188),占62.2%.自身靶血管146支,靶病变158处,均为B2或C型病变,其中在45例患者有47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47/158),占29.7%.结果 对135例患者共158处自身冠状动脉靶病变进行PCI,其中对45例患者的47处CTO进行了PCI,共置入310枚药物洗脱支架(DES),未置入裸支架.总病例成功率为96.3%(130/135),病变成功率为96.8%(153/158).术后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5.6%(5/89),靶血管重建率5.4%(7/130),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8/130).结论 对CABG后桥血管闭塞患者自身冠状动脉行PCI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血管包括大隐静脉桥(SVG)和左乳内动脉桥(LIMAG)的转归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自2010年至2015年92例行CABG后症状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冠脉)自体血管造影和移植血管造影的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92例患者中男性8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2.6±10.8)岁。52支LIMAG中,19支发生病变为LIMAG病变组,33支未发生病变为LIMAG无病变组;60支大隐静脉单独桥中,38支有病变的大隐静脉单独桥为大隐静脉单独桥病变组,22支无病变的大隐静脉单独桥为大隐静脉单独桥无病变组。统计分析SVG、LIMAG病变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其他临床特点如心绞痛复发时间、冠脉造影距离CABG时间等、大隐静脉桥血管移植方式(序贯桥和单独桥)、自身靶血管搭桥前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结果:平均症状复发时间(35.10±24.7)个月。共有移植血管146支,其中LIMAG 52支,SVG 94支(单独桥60支,序贯桥34支),LIMAG通畅率显著高于SVG(63.5%vs 44.7%,P=0.030)。SVG病变发生与CABG后症状复发时间呈正相关(OR=1.119,95%CI:1.002~1.249,P=0.046),与女性患者有相关倾向(P=0.065),与其他临床因素均不相关,而LIMA病变发生与各项临床因素均不相关。大隐静脉序贯桥通畅率明显高于单独桥(58.9%vs 36.7%,P=0.038)。大隐静脉单独桥病变组(术前自体靶血管完全闭塞/狭窄=24支/14支)与无病变组(术前自体靶血管完全闭塞/狭窄者=17支/5支)的自体靶血管病变之间比较无差异(P=0.388);而LIMAG病变组中自体血管狭窄病变者明显多于LIMAG无病变组(LIMAG病变组:狭窄/闭塞=7支/12支;LIMAG无病变组:狭窄/闭塞=23支/10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CABG后桥血管发生病变与冠心病传统的危险因素无明显相关性,术后SVG发生病变与CABG后心绞痛复发时间呈正相关。SVG序贯桥中远期通畅率高于单独桥。单独桥中CABG前自体靶血管血流状况将影响术后LIMAG的转归,而对SVG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非药物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桥血管和支架的再通率。方法CABG术后和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各40例,其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药物治疗病史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桥血管和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的远期效果。结果与行CABG患者的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34.3%。与行CABG患者的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前降支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14.8%。与行CABG患者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静脉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49.8%。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远期通畅率较CABG明显增高,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要优于CABG的桥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左侧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血流储备(CFR),分析CABG术后远期LIMA桥血管CFR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以LIMA为左前降支(LAD)桥血管的CABG术后患者107例,CABG术后时间(17.58±14.45)个月,采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LIMA桥血管CFR及吻合口近端LAD的CFR。结果:所有患者测得桥血管CFR,CFR_(桥血管)为2.70±0.82,28例患者可见吻合口近端LAD逆向血流,CFR_(LAD)为2.10±0.97。CFR_(桥血管)2.5患者44例(41.12%)。CFR_(桥血管)2.5组患者劳力性胸痛发生率明显高于CFR_(桥血管)≥2.5组患者(29.55%∶7.94%,P=0.005)。合并高血压患者桥血管CFR明显低于无高血压患者[(2.52±0.74):(3.02±0.86),P=0.002],合并糖尿病患者桥血管CFR明显低于无糖尿病患者[(2.39±0.65):(2.85±0.86),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为桥血管CFR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CABG术后远期LIMA桥血管CFR独立预测因素,CFR_(桥血管)2.5患者劳力性胸痛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中寻求动脉材料作旁路移植,减少因大隐静脉桥(SVG)阻塞对远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34例冠心病患者以乳内动脉(IMA)和桡动脉(RA)作为血管桥行CABG,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制备动脉桥,应用药物防止动脉痉挛。结果 取乳内动脉35根,桡动脉20根,大隐静脉11根,平均移植血管1.94支,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2.9%。结论 使用动脉材料行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预计能保持移植血管长期通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症状复发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探讨心肌缺血原因及其治疗对策。方法:对74例CABG术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桥血管造影,总结其自体冠状动脉和移植血管病变特点,分阶段归纳心肌缺血的可能原因。结果:74例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3.3±9.3)岁,平均复查时间(37.79±37.65)个月。共174支移植血管,其中左乳内动脉桥44支,大隐静脉桥126支,桡动脉桥4支。左乳内动脉桥完全闭塞20.5%(9/44),狭窄18.2%(8/44);静脉桥闭塞40.5%(51/126),狭窄7.1%(9/126);4例桡动脉搭桥,2例有狭窄;竞争血流现象的发生率为12.2%(9/74);32.5%(24/74)的患者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13.5%(10/74)的患者存在再血管化不完全;CABG术后早期(1个月以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左乳内动脉桥吻合口狭窄(占50%),1年以内主要与静脉桥血管狭窄和闭塞有关(占44.7%),而1年和5年以后则绝大多数缘于静脉桥的闭塞(占46.7%)。45.8%(34/74)的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9.5%(7/74)的患者行再次外科搭桥(reCABG),29.7%(22/74)接受了自体血管的介入治疗(PCI),12.2%(9/74) 行桥血管的介入治疗。移植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接近90%,自体血管的介入治疗成功率72.2%。结论:CABG后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可以复发,其中移植血管病变是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它原因有再血管化不完全、自体血管病变加重等,自体血管和狭窄桥血管的介入治疗对CABG后心肌缺血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仍然是可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胸痛复发的临床特征和桥血管病变特点。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以CABG术后再发胸痛为主要原因首次住院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797例,其中男性627例,女性170例。按照患者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301例)和非糖尿病组(496例)。记录入选病例的基本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血管病变程度及病变部位。分析两组既往病史、造影距离CABG时间、桥血管的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男性比例低于非糖尿病组(P=0.005),高血压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P=0.004)。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距离CABG的时间,糖尿病组6个月(P=0.003)及6个月~1年(P=0.029)的比例均低于非糖尿病组,1~5年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8)。糖尿病组红细胞计数(P=0.027)、血肌酐(P=0.006)、尿酸(P=0.004)以及CDL-C(P=0.009)均低于非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高于非糖尿病组(P0.001)。两组乳内动脉桥、静脉桥的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有无糖尿病在乳内动脉桥和静脉桥病变程度和部位方面无明显差异。糖尿病患者CABG后复发胸痛多出现在术后1~5年,糖尿病规范治疗对于改善CABG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桥血管病变特点并探讨不同手术策略对桥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CABG术后因再发心肌缺血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共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血管病变(桥血管造影显示狭窄≥75%或出现“线样征”)80例,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未搭桥冠状动脉狭窄从<75%加重到≥75%)46例,对80例桥血管病变患者的259支桥血管及其吻合口进行评估,单支桥140支,序贯桥119支,平均3.2支/人,其中左乳内动脉桥72支,左桡动脉桥8支,右桡动脉桥3支,大隐静脉桥176支。结果:(1)桥血管病变患者80例,构成比63.5%,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患者46例,构成比36.5%;(2)靶血管直径≥1.5mm与直径<1.5mm的桥血管病变率分别为22.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支桥、序贯桥病变率分别为25.0%,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血管病变是CABG术后患者再发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术中尽可能选择直径1.5mm以上的靶血管吻合,采用序贯吻合技术不增加桥血管病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对糖尿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裸支架(BMS)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3种不同血管重建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血管重建治疗的糖尿病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7例,比较其BMS、DES和CABG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随访2年的临床结果。结果:BMS、DES和CABG3组间住院时期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年随访结果中,BMS组、DES组再次血管重建率分别为17.6%、10.4%,均显著高于CABG组的1.9%(P<0.01);BMS组的总MACCE发生率为23.1%,显著高于CABG组的10.7%(P<0.01),而DES的总MACCE发生率与CAB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置入BMS后再次血管重建率和总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而DES的中期临床疗效并不逊于CABG。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随时间产生的变化与心绞痛复发的关系,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4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的患者因心绞痛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的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2.8±9.9岁.CABG到冠状动脉造影时间:1~6个月47.9%(23/48);7~12个月20.8%(10/48),1年以上者31.3%(15/48).135支移植血管中,闭塞33.3%(45/135),狭窄5.9%(8/135);其中左乳内动脉(LIMA)闭塞28.6%(10/35),吻合口狭窄8.6%(3/35),血流竞争不过自体血管8.6%(3/35);静脉桥狭窄5.2%(5/97),闭塞35.1%(34/97).3例桡动脉搭桥中2例有狭窄.心绞痛复发可能的原因:移植血管病变72.9%(35/48),自体血管病变加重8.3%(4/48),再血管化不完全12.5%(6/48),移植血管在狭窄近端1例,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导致LIMA供血不足1例.药物治疗25例;自体血管介入治疗15例,5例慢性闭塞失败;6例桥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成功;2例再CABG.结论 CABG术后仍可以复发心绞痛,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移植血管病变,其次为自体血管病变加重,再血管化不完全,搭桥位置不正确.自体和移植血管狭窄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完全血运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改良MDRD公式,对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接受DES和CABG的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筛选出824例CKD患者接受了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其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409例(DES 312例,CABG 97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415例(DES 167例,CABG 248例).为校正基线资料的差异,对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置入DES和接受了CABG的临床预后进行分别对比.首要终点为2年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次级终点为2年内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在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均与CABG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与CABG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ES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2年内无复合终点事件的生存率与CABG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次血运重建生存率在DES患者明显低于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人群中DES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高于CABG患者(风险比:2.32,95%可信区间:1.57~7.33,P=0.024).结论: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CKD患者中,CABG和DES两种血运重建策略显示出相同的无复合终点生存率.但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即使在同样接受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后,DES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依然高于CABG.  相似文献   

13.
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科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9年12月,安贞医院单一医疗组共实行5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行常规旁路移植术388例,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CE+CABG组和CABG组各5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术后随访9~74个月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绘制生存分析曲线,评价患者中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在术后30d病死率、围术期心肌梗死、卒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重症监护室时间、血管移植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随访9~74个月,CE+CABG组1例死亡,CABG组无死亡,两组中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中远期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CE+CABG能实现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CE+CABG组与单独CABG组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DES)置入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7-01-2004-06-30入院并接受DES置入或CABG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90例的基础临床资料、院内及院外随访资料,比较不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方式对糖尿病多支病变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250例患者接受DES置入(DES组),240例患者选择CABG治疗(CABG组).与DES组相比,CABG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复杂,左主干病变以及慢性闭塞病变的比例较高;DES组弥漫长病变以及再狭窄病变的比例较高.CABG组与DES组院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1.2%,P>0.05).共有440例患者接受了不同形式的随访,随访率为89.7%.2组患者随访病死率、非致死性脑卒中以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DES组患者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明显高于CABG组(11.3%:1.9%,P<0.01);DES组患者随访MACCE发生率高于CABG组(17.4%:8.6%,P<0.01).再次血运重建比例较高是导致DES组随访不良事件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糖尿病多支病变患者CABG后近中期MACCE发生率低于DES置入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患者再次发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时间与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从本院1997~2001年间因CABG术后再次发作ACS而入院的168例患者中,选出行再次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3例,男38例,女5例,平均年龄(57.9±10.2)岁,再次发作ACS时间在术后次日至11年间.分析术后再次发作ACS的时间与罪犯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 (1)由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加重导致的ACS共19例,占44.2%,由移植血管病变导致的共24例,占55.8%,其中12例移植血管病变发生在术后半年内,占移植血管病例的50%,且大部为吻合口病变.(2)从发作时间上划分,在术后次日至半年内发作ACS的为14例,占所有分析病例的32.6%.其中12例为移植血管病变所致,占整组病例的27.9%.随时间的延长,引起ACS的相关血管既有移植血管,也有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远端病变加重的血管,但术后3年内发作的ACS大多数由移植血管病变引起,检出率为75%,特异度为63%(P<0.01),3年后发生的ACS主要为未移植血管的原自身冠状动脉或移植血管远端的原自身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加重所致.(3)所分析的43例患者共置入静脉血管桥99支,病变37支,总病变率37.4%,动脉桥31支,病变9支,总病变率29.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4)桥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综合危险因素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CABG术后3年内发作的ACS,其相关移植血管病变检出率为75%,特异度为63%,尤其半年内发生ACS的患者,移植血管病变检出特异度达89%,而且大部分为吻合口病变.移植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与综合危险因素之间无明确相关性,但静脉移植血管的闭塞率要高于动脉移植血管.  相似文献   

16.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现今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1],术后5~10年内约25%~50%的桥血管会发生再狭窄或者闭塞[2],评价CABG疗效的最主要指标之一是桥血管近、远期的通畅率。国内外CABG采用最多的移植血管是乳内动脉(internal mammary artery,IMA)和大隐静脉(saphenous vein,SV)。由于IMA长度受限以及冠心病患者大多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所以自体SV仍然是CABG术中最常用的桥血管移植材料[3]。如何提高静脉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已经成为CABG术后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静脉桥血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 1993年至1998年期间的 10 5 5例分别进行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从远期疗效看 ,多支血管病变的终点事件发生率PCI组为9 10 % ,CABG组为 5 6 6 % ,药物治疗为 15 34% (P =0 0 3) ,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且多支血管病变的心绞痛复发率PCI组为 4 0 91% ,CABG为 2 9 2 5 % ,药物治疗为 4 8 5 7% ,(P =0 0 0 6 ) ,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CABG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PCI组 (P =0 0 4 1)。 2 .从近期疗效看 ,多支血管病的近期死亡与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CABG组最高 ,显著高于PCI和药物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多支血管病的血运重建治疗与药物治疗比较 ,其远期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 ,心绞痛复发率CABG组显著低于PCI与药物治疗组 ,近期终点事件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和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再狭窄及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术后移植血管病变的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效果。 方法 CABG术后的 4 3例 (男性 37例 ,女性 6例 )患者 ,因心绞痛或心力衰竭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行多体位投照 ,发现移植血管病变特征。获得家属书面同意书后 ,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进入临床随访 ,记录心脏事件发生次数 ,术后 6个月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 再次出现心绞痛距CABG术的时间平均为 13 7(3~ 19)个月 ,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距旁路移植术的时间为 2 1(6~ 2 4 )个月。总计桥血管 12 1根 ,其中动脉桥 12根 (10 % ) ,静脉桥 10 9根 (90 % )。 5例 <6 0岁患者计 9根桥(1 8个桥 /例 ) ,38例≥ 6 0岁患者计 112根 (3 0个桥 /例 )。CABG术后 3例 (7 2 % )发生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超声测得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由CABG术前 (34 6± 11 5 ) %增加到 (46 2± 10 5 ) %(P <0 0 5 )。无动脉桥体狭窄 ,1例动脉桥远端吻合口狭窄 (8 3% ) ,1例动脉桥失败后改用静脉桥。10 9根静脉桥中 ,桥病变总数 4 8根 (44 0 % ) ,其中 17根桥狭窄并血栓形成 (35 4 % ) ,31根静脉桥闭塞 (6 4 6 % ) ,闭塞位于开口后 1~ 2mm处 ,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静脉桥闭塞数量 (均为 14根 ,4 5 2 % )明显多于回旋支静脉桥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侧肋间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单支、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10月左胸前外侧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例资料。单支病变17例,多支病变16例。左胸前外侧小切口6cm-10cm,直视下获取左乳内动脉(LIMA),完成LIMA-左前降支(LAD)吻合,升主动脉(Ao)-大隐静脉(SVG)序贯-对角支(D)或中间支(ICA)-钝缘支(OM)-后降支(PDA)或左室后支(PLV)共2~4支旁路移植血管吻合。结果 全组LIMA-LAD桥32例,Ao-SVG-LAD 1例。Ao-SVG-D 2例,Ao-SVG-OM 2例、Ao-SVG-OM-PDA 2例,Ao-SVG-ICA-PDA 3例,Ao-SVG-D-OM-PDA 4例,Ao-SVG-D-OM-PLV 3例。3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围术期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呼吸机时间7h~18 h(9.14±3.82)h;ICU时间6h~20 h(12±8)h。术后住院5d~11d(8±3)d。出院时复查冠状动脉CT,33例均提示左乳内动脉桥、大隐静脉序贯桥通畅性良好。随访3个月~3年,平均8个月,无死亡、心绞痛和心肌梗死。30例复查冠状动脉, LIMA桥、SVG序贯桥通畅性良好。结论 左侧肋间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011 PCI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与CABG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比较[Cohen DJ,van Hout B,Serruys PW,et al.N Engl J Med,2011,364(11):1016-1026(英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都可选择用于治疗多支血管冠状动脉病变;以往研究显示:多支血管冠状动脉病变实施CABG或PCI实施气囊血管成形术或金属裸支架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