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祛瘀化痰通脉方对高脂血症金黄地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功效配伍的科学性.方法:实验选用叙利亚金黄地鼠,分为正常、模型、复方、祛瘀、化痰和解毒组6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形成金黄地鼠高脂血症模型,造模4周,灌胃给予祛瘀组(1.11 g·kg-1),化痰组(0.39 g·kg-1),解毒组(0.07...  相似文献   

2.
化浊解毒方对浊毒内蕴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大鼠外,其余大鼠采用"不全幽门结孔+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后对照组和模型组蒸馏水ig;奥美拉唑组按3.6 mg·kg-1剂量给予奥美拉唑溶液ig;化浊解毒方组按12.5 g·kg-1剂量ig。8周后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的组织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奥美拉唑组和化浊解毒方组均能改善食管黏膜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浊解毒方组可升高GAS,MTL含量,降低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GAS,MTL含量,降低VIP含量,对反流性食管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胶囊对高脂饮食大鼠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预防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2 g·kg-1·d-1)和益气化浊胶囊高、中、低剂量组(2 g·kg-1·d-1、1 g·kg-1·d-1、0.5 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造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20ml/(kg.d),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19.6g/(kg.d),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化浊解毒活血通络中药19.6g/(kg.d)及9.8g/(kg.d)灌服。均每日1次,14天后进行行为学测试,并通过光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成绩,改善小鼠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形态学表现,并且优于尼莫地平组和中药低剂量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行为学能力及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是该法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与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胰岛素抵抗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化浊解毒方组)、吡格列酮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化浊解毒方组予化浊解毒颗粒按生药3 g/(kg·d)灌胃给药,吡格列酮组按0.3 mg/(kg·d)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连续处理8周.检测不同组别的血糖、胰岛素、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实验组和吡格列酮组SD大鼠血糖、血脂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实验组和吡格列酮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化浊解毒方组三酰甘油水平低于吡格列酮组(P<0.01).结论:化浊解毒方和吡格列酮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SD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SD大鼠胰岛素抵抗,化浊解毒方比吡格列酮更能有效地降低三酰甘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选取1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45只大鼠采用TNBS/无水乙醇法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及化浊解毒方组,每组14只。正常组常规饲养,模型组予0.9%NaCl溶液4 mL/(kg·d)灌胃,美沙拉嗪组予美沙拉嗪混悬液0.3 g/(kg·d)灌胃,化浊解毒方组予化浊解毒方混悬液20 g/(kg·d)灌胃,均1次/d,连续14 d。记录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IL-1β及血浆VIP、S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及血浆SP含量和血清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血浆VI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结肠黏膜水肿、充血、溃疡明显。美沙拉嗪组、化浊解毒方组大鼠DAI评分及血浆SP含量和血清IL-1β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血浆VIP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肠黏膜水肿、充血、溃疡明显减轻;且化浊解毒方组血浆VIP含量明显高于美沙拉嗪组(P0.05),DAI评分及血清IL-1β含量均明显低于美沙拉嗪组(P均0.05),结肠黏膜病理变化明显轻于美沙拉嗪组,但2组血浆S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够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平衡细胞因子,进而抑制炎症免疫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假手术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合并尾端放血制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造模成功分别给予高、低剂量组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中药灌服。在治疗后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高剂量组小鼠中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及尼莫地平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可以抑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白细胞的浸润,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活血解毒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65 mg.kg-1)一次性ip SD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活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15.8,7.7 g.kg-1)及导升明组(0.167 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ig给药,20周后处死动物。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PEDF;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PEDF蛋白的表达;取视网膜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视网膜PEDF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血清中PEDF的含量(89.96±18.12)ng.L-1,比正常组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活血解毒方各剂量组的含量均上升。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LSAB法标记染色病理切片中PEDF表达降低,积分吸光度(IA)为(10.49±2.37),与正常组相比(41.75±10.25)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血解毒方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相比,PEDFmRNA在糖尿病模型组的表达降低,而活血解毒方各剂量组的表达比模型组升高。结论:活血解毒方能够升高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蛋白和mRNA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及肝脏中脂素-2(Lipin-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自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选择正常喂养的8只SD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SD大鼠以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浊解毒方低剂量组、化浊解毒方中剂量组、化浊解毒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化浊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化浊解毒颗粒生药1.5 g/(kg·d)、3.0 g/(kg·d)、6.0 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持续4周。灌胃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空腹血检测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SI);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Lipin-2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FPG、TG、TC、FINS、HOMA-IR及肝脏组织中Lipin-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HOMA-ISI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化浊解毒方各组FPG、TG、TC、FINS、HOMA-IR及肝脏组织中Lipin-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HOMA-ISI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化浊解毒方各组肝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改善明显,且中、高剂量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和糖脂代谢异常,机制可能与降低肝脏中Lipin-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给予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西药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30 mg/次,每日3次,疗程为1个月.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MMSE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中药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琳 《天津中医药》2015,32(6):356-358
[目的]利用可复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模型,观察肠梗阻解除后自然恢复及中药四君子汤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梗阻2 d组、自然恢复2 d组、中药治疗2 d组、自然恢复4 d组、中药治疗4 d组,每组6只。对动物模型梗阻解除后2 d、4 d时内毒素、肠黏膜损伤评分、小肠上皮层黏膜完整性情况分别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在肠梗阻解除后,内毒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且中药治疗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以及Chiu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低于自然恢复组(P0.05),中药治疗组绒毛表面积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结论]肠梗阻解除后,中药四君子汤可有效地修复损伤的肠黏膜上皮细胞,防止肠道菌群移位,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参维灵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维灵酒液皮下注射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有抑制作用,对新斯的明引起的胃排空亢进也有抑制作用;该药水提液灌胃给药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和新斯的明引起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有抑制作用;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有拮抗作用;对盐酸吗啡引起的小肠抑制无明显的影响;该药水提液对家兔十二指肠自发活动有抑制作用,并能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离体回肠的痉挛性收缩,部分解除肾上腺素对离体十二指肠的抑制作用。提示该药对胃肠运动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药效,并探究黄芩汤在UC中是否能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屏障保护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汤高(20 g·kg-1)、中(10 g·kg-1)、低(5 g·kg-1)剂量组、菌群干扰组、菌群干扰模型组、菌群干扰黄芩汤组(黄芩汤,20 g·kg-1)。灌胃抗生素(杆菌肽200 mg·kg-1、万古霉素200 mg·kg-1)8 d构建菌群干扰模型,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构建UC模型,黄芩汤给药治疗7 d。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血、结肠及粪便,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病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连翘水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作用。方法:将大鼠离体回肠作为研究对象,以氯化乙酰胆碱、氯化钡(Ba Cl2)、多巴胺(DA)、肾上腺素(Adr)、硫酸阿托品(Atr)为工具药,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研究连翘水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的作用。结果:连翘水煎液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离体回肠的自主运动,体现在收缩张力和振幅降低,并呈现明显量效关系。氯化乙酰胆碱和Ba Cl2能使肠肌收缩,升高其张力和振幅,不同浓度连翘均能拮抗氯化乙酰胆碱和Ba Cl2造成的肠肌收缩,使其张力和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dr,Atr能使肠管运动抑制,体现在张力和振幅变小,不同浓度的连翘水煎液均能使DA、Adr和Atr组的张力进一步降低,振幅进一步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出对肠管运动的协同抑制作用。结论:连翘对肠管运动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M胆碱受体、拮抗钙离子、激动多巴胺受体、激动肾上腺素α和β受体有关,也可能是对肠管的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道干细胞移植对创伤后肠黏膜屏障的治疗作用,寻找肠道干细胞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方法。方法: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法将肠上皮干细胞分离,通过肠腔人工生物支架等组织工程方法建立理想的ISC移植模型,实现肠道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并将体外分离培养的肠道干细胞群移植入放射性小肠损伤动物模型鼠肠腔中。结果:正常组大鼠小肠黏膜各层结构正常,绒毛排列整齐;模型组7天大鼠黏膜绒毛严重受损,脱落明显;治疗组7天黏膜破坏较少,黏膜增厚,逐渐恢复正常。同时对治疗组和模型组进行RI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ISCs移植可促进损伤后肠黏膜的修复,肠道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某些肠道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茯苓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胃肠、抗肠道炎症、调节肠道微生态、抗肠道肿瘤、消除胃肠道水肿等方面。除上述作用外,茯苓提取物可通过调节自噬作用改善肝脏脂肪变性,进而改善胰岛素水平,对消化功能产生影响;茯苓有效成分也可起到改善胃肠屏障功能、抗氧化应激等作用。茯苓在古籍中有诸多记载,组方灵活,疗效确切,但对于茯苓复方制剂及配伍组方现代应用的研究仍有欠缺,有待进一步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检查前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检查前服用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观察2组筛查效果与检查情况。结果:镜下肠道清洁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总次数和进镜时间分别为(8.13±0.98)min、(7.29±2.13)次与(34.29±10.45)min,对照组分别为(9.10±0.20)min、(6.34±2.10)次与(45.35±11.10)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检查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均未影响检查效果。直肠癌检出率观察组为98.7%,对照组为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聚乙二醇电解质应用于直肠癌早期筛查肠道准备中,能提高检查效率与直肠癌的检出率,改善肠道清洁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四君子汤复方多糖肠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蓓蓓  彭颖  李晓波 《中草药》2018,49(2):462-467
四君子汤复方多糖是四君子汤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具有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证实其在小肠派式结、肠系膜淋巴结、小肠上皮细胞及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等部位均能产生免疫应答,但作用机制不明。目前主要认为四君子汤复方多糖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多胺信号通路等发挥肠道免疫作用。总结近年四君子汤复方多糖对肠道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深入探究四君子汤复方多糖的免疫作用机制及其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的菌群丰富度、益生菌数量、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改变和肠道屏障功能等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和血压水平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丰富度明显低于正常成人,且血压指数与肠道菌群中的某些细菌(主要是厚壁菌门)的数量呈正相关.②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叶黄素微囊在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单向灌流模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在体肠灌流叶黄素微囊质量浓度的变化,研究不同肠段、不同质量浓度叶黄素微囊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结果:叶黄素微囊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app)是回肠>空肠>十二指肠>结肠,且各肠段的Ka,Papp值无显著性差异;灌流液中不同质量浓度叶黄素微囊的Ka,Papp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叶黄素微囊在大鼠肠道无特定吸收窗,药物质量浓度对叶黄素微囊的Ka,Papp值无影响,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