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自然界可能存在的断层体圈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石油地质理论,如果一个具有储集条件的断层体周缘被封闭,且其上方又有良好的封盖条件,便可形成断层体圈闭,若有油源供给,就可能聚集油气形成断层体油气藏。自然界可能存在沥青封堵型、断层交汇型、断层尖灭消失型和层间滑动型等4种成因类型的断层体油气藏(圈闭)。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冷湖三号石深1井侏罗系油气藏可能是典型的沥青封堵型断层体油气藏。断层体圈闭位于地质情况复系的断裂发育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保存条件差,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是值得探索的新勘探领域。图4表1参9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应用》2017,(4):112-114
圈闭是适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其形成条件决定着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姬塬油田西部横跨陕北斜坡带及天环坳陷,构造简单,为一宽缓的西倾单斜,平均坡度小于1°,不发育大型构造,仅在局部地区发育因差异压实作用等形成的低幅鼻状隆起。受控于该区构造条件及沉积相展布等,可识别出岩性圈闭、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以及由非渗透性砂岩对渗透性砂岩遮挡形成的物性封堵圈闭,这些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场所。  相似文献   

3.
非构造圈闭油气藏对勘探高成熟区挖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临南洼陷的地质特征,根据圈闭成因,形态特征将研究区的非构造圈闭分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三大类,通过对其分布和组合型式的分析,认为该地区非构造圈闭类型和发育时代受构造控制,临南洼陷的非构造圈闭多数具有近油源,易捕集油气成藏的特点,加大勘探力度,对油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岩性圈闭与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与构造圈闭相比,岩性圈闭边界条件复杂,形态不规则,赋存状态隐蔽,成藏条件复杂,油气运聚机理多样,给油气藏勘探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岩性圈闭本身形成地质背景的特殊性,决定了岩性圈闭往往以圈闭群的形式出现,单个岩性油气藏虽然储量规模较小,但成群出现的岩性油气藏整体储量规模可观。为了促进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序、高效、快速的展开,岩性油气藏勘探应遵循滚动预测―滚动评价―滚动勘探的思路和部署原则,同时应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配套具有针对性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5.
祁林 《石油实验地质》1987,9(4):358-365
笔者根据四川区内若干三叠系油气藏赋存地质特征,提出控制油气藏的因素,不仅是"重力分异"、 "水动力驱动"等,地应力控制圈闭,应该是主要的因素。笔者应用固体力学理论,把含油气藏的背向斜构造,看作是各向同性,均匀连续的弹塑体受力失稳产生的挠曲,分析其应力分布状况,结合实例,建立地应力圈闭的简单成藏模式,得出油气运移、聚集、形成油气藏都受地应力场的控制,或与受地应力控制的构造形变过程同时进行及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详细分析松辽盆地浅层地质资料和大量高质量地震剖面的基础上,编绘了浅层九个反射层的底界面构造图,发现了背斜、断块、断鼻、断背斜这四种类型的构造圈闭。圈闭的形成与发育受构造运动控制,圈闭的分布与断裂构造带展布有明显的依存关系。研究区内的圈闭主要形成于坳陷—反转时期,其中四方台—明水组是圈闭的主要形成时期,断块圈闭是油气富集的最主要场所。圈闭叠加有利于复式油气聚集带的形成,圈闭保存直接影响油气保存。不同期圈闭有不同的控制油气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7.
塔西南坳陷油气与圈闭控油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塔西南坳陷自下而上共沉积有 5套生油岩系 ,生油—油气运移晚于圈闭形成或基本匹配。海西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对圈闭形成起重要作用 ,圈闭类型可划分为构造圈闭与非构造圈闭 2大类 ,前者细分为背斜圈闭和断层圈闭 2亚类。圈闭的发育与分布受控于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发育分布 ,构造圈闭是西南坳陷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油气聚集空间分布规律依赖于圈闭的空间展布规律 ,不同时期圈闭有不同的控制油气聚集作用 ,圈闭保存直接影响油气保存  相似文献   

8.
圈闭地质评价的风险矩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一套圈闭的定量评价规范是以效果原则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支持。本文根据塔里木盆地近10年来的勘探实践,指出全国第一、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中国闭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能考虑资料条件对评价析直接影响。本文在分析油气藏条件的基础上,将圈闭成藏条件分为油源、储盖组合、圈闭以及运移/匹配4个因素,并给单项评价因素的地质把握程度的风险矩阵。  相似文献   

9.
段奕 《天然气技术》2008,2(5):30-32
运用地震精细解释、相控砂体展布及储层预测等技术,针对合同区三叠系开展了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研究以及岩性圈闭的识别和评价研究。在三叠系中共识别出12个岩性圈闭。圈闭综合评价及地质备件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的(1)号和(7)号岩性图闭处于烃源岩分布和油气运移的有利地区,成藏条件较优越,具有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三叠系非构造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塔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表明,三叠系目的层埋深大,局部构造幅度低,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及岩性+构造的复合圈闭等隐蔽型圈闭.结合三叠系油气勘探的实践经验,提出了3个层次、9种方法的非构造圈闭识别与评价研究思路.3个层次及有关方法是:进行区域上的整体、动态、综合研究,寻找有利油气聚集带;在有利油气聚集带上,开展以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地震振幅提取技术为核心的塔河油田非构造圈闭地震识别与评价的系列技术研究,寻找、识别有利的非构造圈闭;在可能的圈闭基础上,利用地震烃类检测技术进行圈闭评价.3个层次、9种方法的全面研究和有机结合是减小非构造油气藏勘探风险,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一里坪地区的烃源岩、储盖层、圈闭等各项成藏关键因素分析,确定制约新近系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认为,一里坪地区烃源岩主要为$N^{1}_{2}$层段和部分$N^{2}_{2}$层段暗色泥质岩,其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成熟门限为2 800 m; 储集层主要为粉砂岩,物性偏低; 圈闭主要为背斜、断背斜等。据构造演化史、沉积史、生烃史分析,确定新近系烃源岩主要生烃期与圈闭发育史较为匹配,形成“内储式原生油气藏”的成藏模式。确定出碱山和碱石山为近期勘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圈闭地质综合评价的专家系统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圈闭地质评价过程具有层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应用专家系统方法模拟专家评价过程,建立了圈闭供油条件、储集条件、盖层封闭性、断层封闭性、油气保存条件评价的推理网络和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圈闭的地质综合评价模型及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3.
立足"十三五"期间的研究成果,总结地质与物探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智能化技术应用,形成岩性地层区带评价、圈闭边界识别和有效性评价2项技术体系,①以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定量评价、基于断层破坏程度细化分析的泥岩盖层有效性评价、地层不整合风化黏土层识别与封堵性定量评价为核心的源外岩性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区带评价技术体系;②形成以隐蔽...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镇泾地区已探明油藏特征及邻区西峰油田的基础上,从研究区中生界构造、烃源岩、砂体展布特征等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区中生界烃源岩厚度总体上较邻区西峰油田差,油气纵向上运移动力不足。构造反转对油气成藏没有明显影响,但其形成的构造特征对局部成藏有控制作用。优势相与含油气性的好坏有关,但不是成藏与否的决定因素砂体与区内微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圈闭应该是油气有利聚集地区,圈闭才是控制研究区成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琼东南盆地北部构造变换带构造特征复杂,与油气的关系不明确。在地震解释及地质研究分析构造变换带类型及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储集岩、烃源岩、圈闭及运移条件,总结了构造变换带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北部发育相向倾斜接力式构造变换带,主要是通过主干断裂分支次级断裂、扭转断层走向和改变断裂活动速率来实现位移和应变平衡。在断陷早期形成了构造变换带与物源剥蚀区、沉积中心相间分布的古地理格局,这一古地理格局控制着构造变换带优质储集岩、烃源岩、构造或构造-岩性圈闭发育和油气运移过程,使得构造变换带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位于构造变换带内的构造圈闭或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6.
杭锦旗地区杭南区块J6井区砂岩体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杭锦旗地区杭南区块构造简单,勘探程度较低,储层为隐蔽性岩性圈闭,井位选取比较困难。为此,采用综合识别方法对该区块J6井区的砂岩体进行了识别,并进行了含油气性预测。①通过对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的分析,确定反射异常带;②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岩性对比和地震模型正演,对异常进行解释;③利用波阻抗反演、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圈定砂岩体的展布范围;④通过对沉积环境、烃源岩、封堵性的研究,分析砂岩体的含气性,确定是否为岩性圈闭。最终解释结果为J6井山1段底部的砂岩体含气。  相似文献   

17.
MQZ地区位于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其南部为受坡折带控制的缓坡带,是各类水下扇体发育的有利地带。坡折带下的低位扇由于离源岩近、次生裂隙发育和疏导条件优越,易形成岩性油藏。通过对MQZ地区岩性油藏的勘探实践,总结出进行岩性油藏勘探的三要素: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是寻找岩性圈闭的基础,层序地层学是寻找岩性圈闭的理论指导,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是寻找岩性圈闭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葵花岛构造中深层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深层目标处理的地震资料为依托,充分运用地震综合解释、地层压力预测、地震反演及属性分析、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对葵花岛构造中深层的油源、构造、储层和圈闭等石油地质条件开展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葵花岛构造中深层很可能富集大量油气,勘探潜力很大,是近期滩海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最为详实的巴布亚湾海域区块为例,从区域构造演化入手,探讨研究区构造特征及油气圈闭类型,得出以下认识:1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前基底期、冈瓦纳同生裂谷—裂后期、珊瑚海同生裂谷—裂后期、达拉伊弧后伸展期和前陆盆地期等演化阶段,沉积地层垂向呈“二元结构”,即前陆构造层叠加在达拉伊弧后及其下的裂谷—裂后期构造层之上,并呈楔状向南西西快速减薄超覆于东部高地之上; 2巴布亚湾海域区块形成了以欧拉褶皱带为前陆冲断带、以莫尔比拗陷为前渊带、以东部高地为前陆隆起和以布莱盆地为隆外拗陷的前陆盆地系统; 3初步分析圈闭类型和油气成藏条件后认为,裂谷—裂后和弧后伸展阶段形成优质海相烃源岩,前陆期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前陆冲断带发育的成排、成带逆冲背斜为首选钻探目标,前渊带的扇三角洲岩性体、浊积水道和前陆隆起带潜山构造及复合圈闭为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东营凹陷已进入以岩性油藏为重要目标的勘探阶段,必须深化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东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异常高流体压力,处于其内的透镜状砂体能否形成岩性油藏,取决于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的相对大小。烃源岩的剩余围岩压力是成藏动力,砂体周缘的突破压力是成藏阻力,将前者除以后者的商作为成藏指数,可用于评价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勘探证实,成藏指数与砂体的含油程度具有正相关性,用成藏指数评价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比分别用剩余围岩压力或突破压力评价更科学,评价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