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丙烯酸系单体接枝聚丙烯非织造布改善吸湿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丙烯酸系单体接枝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接技工艺。接枝后的聚丙烯非织造布吸湿性明显提高。当接枝率为78%时,其吸湿率高达7.35%。  相似文献   

2.
医用领域的非织造布产品已成为国际上非织造布深加工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低温等离子预处理以及用含氟整理剂对聚丙烯SMS非织造布进行表面三抗整理改性,研究了聚丙烯SMS非织造布三抗整理前后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用含氟整理剂PM-3630整理的聚丙烯SMS非织造布的三抗性能有明显改善,其最佳整理工艺是:浸渍时间30 mim,浸渍液质量浓度30 g/L,浸渍液温度30℃。  相似文献   

3.
为增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导电性能,拓宽其在柔性智能纺织品及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通过Na_(2)CO_(3)和ZSR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改性PBS非织造布,制备含有极性基团的PBS非织造布。利用氧化石墨烯(GO)通过“超声波浸渍-还原”法对改性PBS非织造布进行表面整理,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评价样品的耐水洗牢度。优化的整理工艺为:Na_(2)CO_(3)5 g/L,ZSR表面活性剂2 g/L,改性温度50℃,改性时间40 min,GO 1 g/L。采用该工艺条件整理并还原后的PBS非织造布表面电阻为152 kΩ/cm。SEM结果显示PBS非织造布在整理前后有明显变化,经过10次洗涤后导电性稍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普通聚丙烯(PP)非织造布拒水性以及获取果实套袋对生长微环境影响状况等信息,以水性聚氨酯(PU)为交联剂,用氟系拒水剂对PP非织造布进行拒水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拒水剂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浓度、浸润时间、焙烘温度对整理后拒水效果、透气率、透光率、断裂强力的影响,并得出最优整理工艺。用非织造布制袋并进行葡萄套袋下田试验,测量果袋内外日均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探究拒水PP套袋对果袋内微环境和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拒水整理的因素主次排序及最佳工艺分别为:焙烘温度130℃;拒水剂质量浓度40 g/L;浸润时间10 min;水性PU质量浓度3 g/L。整理后PP果袋拒水性提高60%。  相似文献   

5.
采用氧化石墨烯对丙纶非织造布进行抗静电改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氧化石墨烯和抗静电改性前后的丙纶非织造布的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并测试改性前后丙纶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边缘带有褶皱结构;改性后丙纶非织造布纤维表面出现了沟槽和凹坑,氧化石墨烯附着在丙纶非织造布纤维表面;经氧化石墨烯改性的丙纶非织造布的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高;且当氧化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1.2%时,改性后丙纶非织造布的综合性能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紫外照射下,分别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聚合到SMS聚丙烯非织造布表面,研究接枝聚合条件(单体体积分数、交联剂体积分数、光敏剂体积分数和照射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接触角仪等对改性SMS聚丙烯非织造布的结构和亲水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反应性较强且疏水性较强的单体GMA相比,反应性较弱且亲水性强的单体HEMA的接枝率相对较低;亲水性HEMA不均匀地分布在非织造布表面及内部,疏水性GMA倾向在熔喷层接枝聚合;接枝聚合改性作用导致SMS聚丙烯非织造布的结晶度和熔点降低;且不论单体的亲疏水性,接枝聚合改性后SMS聚丙烯非织造布的亲水性只是略有改善;接枝聚合改性后SMS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水通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照射方法对聚丙烯(PP)非织造布进行改性。将丙烯酸(AA)接枝聚合到PP非织造布表面,制得PP-g-AA改性非织造布。研究了交联剂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研究了接枝前后非织造布的形态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接枝非织造布对染液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及其透水性。结果表明:AA可有效接枝到PP非织造布上;接枝非织造布对阳离子红X-GRL的最大吸附量为146.4 mg/g,显示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Lage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接枝非织造布的水通量表现出强烈的酸碱性和电解质依赖性;接枝PP非织造布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能再生循环利用。采用吸附过滤方式使用PP-g-AA非织造布可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8.
以熔喷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为基材,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PP非织造布表面上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单体,制备了PP-g-BMA吸油材料。考察了改性聚丙烯材料接枝率、吸附温度、吸附时间、水溶液的含盐量以及水溶液的pH对改性聚丙烯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吸附条件:改性PP材料接枝率为13.4%,温度为20℃,吸附时间为7 s,吸附体系pH为9。改性聚丙烯吸油材料的保油性能、重复使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接枝改性PP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油性和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9.
PE/PP非织造布的次辉光放电接枝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压次辉光等离子体对PE/PP非织造布进行预处理,然后与甲基丙烯酸接枝聚合改性.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接枝反应时单体浓度、时间、温度、还原剂浓度等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后非织造布的润湿性能、染色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较未处理和仅用等离子体改性处理的织物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OPET/PA海岛纤维针刺非织造基布的碱减量处理工艺,分析了碱液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和时间及浴比对非织造布失重率的影响以及失重率与非织造布强力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碱液质量浓度和处理温度是影响失重率和断裂强力2个主要因素。一般来说,碱减量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碱液质量浓度越高,则减量率越高,三者对减量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非织造基布碱减量处理的最佳方案为浴比1∶40,碱液质量浓度10 g/L,处理温度95℃,处理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1.
以丁烷四羧酸(BTCA)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制备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以接枝率为指标优化接枝工艺,测定接枝棉织物的吸氨性能,并研究接枝对染色棉织物颜色参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β-环糊精40 g/L,BTCA 50 g/L,次亚磷酸钠20 g/L,170℃焙烘4 min;β-环糊...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涤纶织物的易起静电问题,通过多巴胺原位聚合和氧化石墨烯循环浸渍层层自组装负载实现其抗静电功能,制备一种涤纶基抗静电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织物静电测试仪等表征织物的结构和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多巴胺的引入有利于氧化石墨烯的负载,同时增加织物表面的亲水基团,直接改善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能;当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低于20 g/L时,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织物的抗静电性能逐渐提高,当质量浓度保持在15 g/L时,平纹涤纶织物的表面静电压和半衰期分别为1 156 V、1.210 s,斜纹涤纶织物的表面静电压和半衰期则为1 243 V、1.510 s;经15次水洗,平纹涤纶织物的表面静电压和半衰期仍能达到1 179 V和1.290 s,斜纹涤纶织物表面静电压和半衰期可达1 263 V和1.580 s。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长时间光照下锦纶6织物白度下降的问题,采用双氧水/抗坏血酸(H2O2/H2A)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改性锦纶6,研究了接枝时间、接枝温度、引发剂质量分数和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改性前后织物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白度和服用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接枝工艺为接枝温度70 ℃,接枝时间60 min,引发剂H2O2/H2A质量分数30%,MMA浓度1.5 mol/L;接枝改性后锦纶6织物表面变得粗糙,附有小颗粒状物质;在紫外光下照射8 h后,接枝改性锦纶6织物的白度由未改性的58.6提高至70.53,表现出优良的耐光性能,且硬挺度由10.7增加至23.6,光滑度由71.7增加至80.3,可保持良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杨振声  王炳帅 《纺织学报》2022,43(3):103-109
针对烯丙基聚烷氧基环氧醚中存在催化剂和钾钠离子含量高,导致制备的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反应活性差的问题,研究了在无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备烯丙基聚烷氧基环氧醚的方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分析了制备条件对产物pH值与环氧指数的影响;以其为原料制备了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并对棉织物进行柔软整理,分析了整理后织物的亲水性、手感及物理力学...  相似文献   

15.
魏发云  张伟  邹学书  何洋  张瑜 《纺织学报》2017,38(9):109-114
为提高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的亲水性,针对PP表面化学惰性较大的缺点,通过氩气等离子体处理材料表面,然后进行丙烯酸接枝改性,获得了亲水性良好的PP熔喷材料。研究了不同气氛、处理电压和时间对等离子体处理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接枝温度、时间和单体质量分数对丙烯酸接枝处理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测试了等离子体和接枝处理前后材料亲水性变化、表面形貌及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氩气等离子体处理电压为150 V、处理时间为180 s的条件下处理后,当接枝时间为90 min、接枝温度60 ℃、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为60%时,样品接触角从140°下降至32°,材料表面亲水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实现氧化石墨烯在纯棉织物上抗静电应用,分别以水合肼、硼氢化钠、保险粉和葡萄糖作为还原剂,结合氧化石墨烯浓度、棉织物浸渍温度、浸渍时间和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等因素,通过试验工艺的对比和筛选,最终确定氧化石墨烯纯棉织物抗静电整理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以保险粉作为还原剂,浓度3 g/L,氧化石墨烯浓度4.5 g/L,浸渍时间70 min,浸渍温度55℃,还原温度40℃,还原时间90 min时,处理后棉织物的抗静电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17.
利用等离子体对惰性丙纶非织造布进行修饰处理,在织物表面引入羧基和羟基极性反应位点。通过接触角测试和显微镜观察确认了改性织物的亲水性和形貌,然后将自制的羧甲基壳聚糖与乙二胺四乙酸在使用缩合剂N,N-二环已基碳酰亚胺的条件下接枝处理织物。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吸附时间对铜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处理后,织物的亲水性得到了明显改善,织物的接枝率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铜离子吸附能力与吸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无甲醛树脂Arkofix NZF为交联剂,MgCl2·6H2O为催化剂,采用轧-烘-焙工艺,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整理棉织物。研究了HP-β-CD的质量浓度、树脂质量浓度、MgCl2·6H2O质量浓度、pH值、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接枝工艺为:HP-β-CD质量浓度50g/L,树脂质量浓度60g/L,MgCl2·6H2O质量浓度10g/L,pH值5.5,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min。结果表明,经HP-β-CD整理的织物折皱回复角和接枝率比经β-CD整理后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