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侧卧位与截石位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肛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截石位摆放,观察组采用侧卧位摆放。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以及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如心率、动脉压、呼吸频次、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肛肠手术患者采用侧卧位比截石位配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风险管理对显微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68例需行显微外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对护理人员、患者因素进行评估和风险管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医护纠纷、违反护理操作、血管危象、脂肪栓塞、敷料脱落等6个方面)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护纠纷、违反护理操作、敷料脱落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管危象、脂肪栓塞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4.12%比70.59%,χ2=4.958 3、P=0.026 0)。结论对显微外科手术患者基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对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120例(134指)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66指)术后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n=60,68指)术后给予改良方法(改用乳酸林格液,提前终止绝对卧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断指损伤性质、离断水平、离断程度、再植指数、缺血时间等伤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舒适度、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改良疗法能够缩短断指再植患者的卧床和住院时间,提高术后舒适度,降低用药不良反应,且未对术后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产生不利影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使用电脑气压止血带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术使用电脑气压止血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皮肤暗红、疼痛、肢体麻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无压红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肤压红面积、皮肤损伤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使用电脑气压止血带患者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取俯卧位的肛周手术患者术中使用中凹型改良体位垫对减少术后排尿困难的效果,并为患者及手术医生提供更舒适、满意的体验。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5月随机选取396例安置俯卧位行肛周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8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中凹型改良体位垫,对照组患者术中使用传统软枕体位垫。调查记录患者术后24h、48h、72h排尿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舒适度,术毕收集手术医生对体位垫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体位垫舒适度评分及手术医生对体位垫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中凹型改良体位垫能有效减少肛周术后患者排尿困难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能提升患者术中舒适度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显微外科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显微外科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愈合情况、换药次数、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心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显微外科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愈合,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各项生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前30min及术后12h血压、呼吸、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1d及术后12h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缓解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行经桡动脉PCI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2组术前、术后的PHQ-9、GAD-7评分以及术后血管并发症情况(包括局部血肿、皮下淤血、上肢静脉栓塞、血管闭塞、穿刺点渗血)。结果手术前24 h,观察组PHQ-9和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4 h,2组PHQ-9、GAD-7评分相较于手术前24 h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3%,低于对照组的29.2%(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PCI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而且能降低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腰背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内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诊治的55例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全方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组患者中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腰背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的下腰痛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后患者腰背痛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能够显著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腰背痛发生率,对缓解下腰痛症状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循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9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得分(42.71±11.36)分、舒适度得分(40.58±10.52)分,对照组满意度得分(29.07±8.26)分、舒适度得分(30.38±8.13)分,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舒适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新型多功能助行器在肝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快速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新型多功能助行器辅助下床活动。观察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间、72h内下床活动次数、活动时输液故障发生率、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72h内下床活动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72h内下床活动时输液故障(包括液体不滴、滴管以下进空气、重新穿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半流质耐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癌肝切除术后使用新型多功能助行器下床活动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早日恢复,加速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尺挠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镇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模式镇痛,观察并分析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镇痛不全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术后三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 h、12 h及24 h的镇痛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护理可以明显降低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患者疼痛有明显缓解,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规避或降低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及危害,提高再植、再造手指或移植组织皮瓣等的成活率.方法 将我院手显微外科2015年7月—2016年6月纳入的419例患者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纳入的427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具体包括建立血管危象监控网络、应用医护一体化风险控制筛选和风险预警工具,挂红、黄两色警示标识、制定血运观察护理量表、血管危象危评估表、血管危象危机值报告量表、血管危象应急处理流程、制度和建立护理安全路径等等,实施血管危象风险预控;运用SPSS 22.0分析2组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护士在预防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防控措施达标率、再植和再造手指或移植组织皮瓣等的成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术后血管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发生率为明显降低(P<0.05).结论 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应用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能够提高护士的防控能力,规避或降低手显微外科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及危害,提高了再植、再造手指或移植组织皮瓣等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自行设计改良体位垫并评估其在肛周手术患者术中体位摆放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6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奉贤分院行肛周手术治疗的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198)和观察组(n=198)。对照组术中体位摆放使用传统软枕体位垫,观察组使用改良体位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2 h内排尿情况、术中舒适度和手术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中舒适度、手术医师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改良体位垫的使用可有效降低肛周手术患者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率,减轻患者排尿困难严重程度,提高患者术中舒适度及手术医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行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引流管有效性能方面的影响,包括引流管受压、阻塞、牵拉、移位、折叠等情况;采用SCL-90量表评估患者心理情况;制订百分制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美国Kolcaba制定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48 h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引流管意外情况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情况评分、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的舒适度均显著优于同时段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显著提高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导管患者治疗效果,而且极大降低了引流管意外情况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患者术后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84-585
选取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HAD)、舒适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术前焦虑抑郁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4h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下降(P>0.05),且两组术后24h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护理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舒适度与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接受介入治疗围术期患者并发症及情绪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4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开始床上活动、床下活动的时间、首次下床活动的距离以及术后6、12、24 h的患者舒适度及术后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局部血肿、迷走神经反射、腰痛、排尿异常及心律失常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开始床上活动的时间为(7.1±1.4)h、床下活动的时间为(13.7±0.6)h,明显早于对照组的(15.9±1.9)h和(26.5±1.1)h(P0.01),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的距离为(207.56±18.43)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98.29±22.14)m(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前早期活动时间,改善患者舒适度,并降低术后不良情绪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82例异位妊娠的疗效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妇产科82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资料,41例行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归入对照组,41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归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皮质醇水平、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与腹壁美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4h至术后72h,两组皮质醇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术后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加快患者康复、减轻术后应激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腹壁美容效果的优势,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观察组采取改良截石位,对照组采取传统截石位,观察两组手术体位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过程中医生满意度、与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患者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适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手术,不仅为医生提供了良好的手术环境,还有效预防了术后因体位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术患者116例,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 对照组行心内科常规减压操作, 观察组实施计划减压联合术肢功能锻炼,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术肢肿胀发生率、肢体麻木发生率及出血率情况, 比较两组痛感评分、舒适度评分及患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24 h术肢肿胀发生率、肢体麻木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24 h后疼痛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划减压联合术肢锻炼方案可有效预防AMI介入术患者术后肢体肿胀、肢体麻木及出血发生率, 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 提高患者舒适度, 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