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3种不同保温措施对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体温变化的影响,为患者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3组,医用升温毯组、充气式升温毯组和综合保温组,每组各30例,对患者在手术中的不同时间点监测其直肠温度、脉搏、血压和麻醉复苏时间等变化。结果 3组患者所在手术间温度及其入手术室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1h开始医用升温毯组患者体温为(36.43±0.48)℃与充气加温组(36.69±0.40)℃比较显著下降(P<0.05),麻醉2h医用电热升温毯组(36.12±0.46)℃较充气组(36.61±0.43℃和综合保温组(36.47±0.42)℃均显著下降(P<0.05),而充气加温组和综合保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腹手术过程中应用医用升温毯虽能起到一定保温作用,但是随着手术时间延长,患者仍然会有低体温出现,充气式升温毯法和综合保温法均可有效避免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成县 《现代养生》2015,(4):198-199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不同体温对婴幼儿术后的康复效果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90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三组,A组为提高室温组,将室温提高至26℃,术中肛温<36℃;B组采用液体加温使其肛温维持于(36.4±0.3)℃,C组采用液体加温同时使用水循环变温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肛温维持于(37.5±0.6)℃。观察3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肛温、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术后体温较术前明显降低,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术中、术后体温、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B组术中体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术后体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儿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较B、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儿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低体温使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而术中采用保温措施,维持肛温,有利于婴幼儿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不同体温对婴幼儿术后的康复效果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90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三组,A组为提高室温组,将室温提高至26℃,术中肛温<36℃;B组采用液体加温使其肛温维持于(36.4±0.3)℃,C组采用液体加温同时使用水循环变温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肛温维持于(37.5±0.6)℃。观察3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肛温、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术后体温较术前明显降低,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术中、术后体温、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B组术中体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术后体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儿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较B、C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儿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低体温使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而术中采用保温措施,维持肛温,有利于婴幼儿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术期保温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监测两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肛温,对两组患完全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术后寒战、躁动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保温组患者术中、术毕及出室时肛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保温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保温组患者寒战、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保温护理可减少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低体温、苏醒延迟、寒颤及躁动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围手术期不同保温技术对肾移植患者血清皮质醇的影响,以探讨围手术期保温技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肾移植手术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温组:在手术期间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保温组:手术台表面铺垫一循环变温水毯,连接于变温水箱,温度设置为38℃,术中持续对患者加温;术中所用输液液体、输血加温至37℃,监测受试者体温、血清皮质醇.结果 手术结束时患者中心温度保温组体温(36.8±1.9)℃,常温组(35.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并且常温组出现了低体温的状态;常温组患者手术开始血清皮质醇开始升高,持续到术后24 h为(526±103) μmol/L,与麻醉前的(484±102) 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保温组血清皮质醇在手术期间升高,手术结束时为(444±78)μmol/L,术后24 h下降至(262±85)μmol/L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患者应用综合保温措施有利于维持手术中体温的稳定,减轻肾移植患者手术中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保温护理措施在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手术室环境温度设置为23~25℃,人体舒适度Ⅳ级,并于麻醉前30 min开始采用充气式加温毯(3M,美国)进行预保温护理;对照组手术室环境温度设置为21~23℃,人体舒适度Ⅲ级,手术开始后予以充气式加温毯(3M,美国)进行保温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核心体温交互、组间、时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诱导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开腹手术患者仅行术中保温仍会发生围手术期低体温并发症,而提前做好预保温措施能够维持患者术中体温的恒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性,分析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研究复合保温措施对降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降低SSI发生率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10月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复合保温措施;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60、120、180min、手术结束时的体温,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SSI发生率;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60、120、180min、手术结束时体温均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SSI感染率18.33%、手术结束时低体温发生率100.00%,观察组患者SSI感染率5.83%、手术结束时低体温发生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患者SSI的发生与术中低体温具有相关性,复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进而降低患者SSI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手术中的体温变化以及维持其有效体温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肝移植病人实施联合保温技术,同时监测病人入室至麻醉开始.麻醉后至无肝期前期,无肝期,新肝期早期及术毕五个不同时期的鼻温,血温,肛温,对五个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体温进行统计学处理,探讨联合保温技术在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对维持病人有效体温的作用.结果:病人体温自麻醉后逐渐下降,无肝期快速下降,至新肝期早期降至最低,通过联合保温技术使病人体温在新肝期后期得到快速恢复.结论:通过联合保温技术以维持病人的有效体温,对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提高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及术后长期存活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静  李玉芝  边立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31-5033
[目的]探讨术中保温对全身麻醉后手术患者的作用.[方法]将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在常规进行手术的同时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及输液加温器等措施对患者进行术中保温;并保持手术间的温度,对照组26例,按常规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变化、凝血功能(PT,APTT)、麻醉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术后发生寒战和躁动发生率及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情况.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的体温为36.8℃±0.4℃,对照组为35.6℃±0.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T、APTT和麻醉拔管时间分别为(13.5±1.2)s, (34.4±3.1)s和(18.2±11.3) 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无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寒战,有5例手术部位感染,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寒战,有6例手术部位感染.[结论]术中采取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地维持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正常体温(36℃~37℃),术中监测体温变化,对改善术后凝血功能、缩短拔管时间和有效缩短苏醒时间,减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48例全麻开腹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进行常规手术,术中肛温在34.3~35.6℃之间;观察组24例,术中注意保温,加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血压、心率、肛温、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等观察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患者引流增多,血压增高,心率、寒颤加快,躁动发生率增高,清醒有延迟。结论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较大,输液液体和冲洗液应加温,应在术中加强对患者体温监测,以使患者手术期间的体温得以保持在合理水准,以减少对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术中主动保温措施对患者术后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顺娇 《现代医院》2009,9(3):109-110
目的探讨术中主动保温措施对患者术后体温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术中低体温监测,并对其25例采取积极主动的保温措施,观察术中低体温开胸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结果实施保暖措施后保温组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温组内比较保温组术前、术中、术毕及术后2h的体温、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术中、术毕明显低于术前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主动保温和对术后体温的有效监测调节是保证麻醉手术成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囊性肝包虫手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肝包虫手术患者200例。按术后镇痛方法分为硬膜外组(E组)和静脉组(I组),每组100例。麻醉诱导和维持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方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强度、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前、术后第1天、第3天检测血浆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E组病人在术后24h内额外帕瑞昔布钠的用量明显低于I组(P0.01),且术后48h内患者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无效按压次数明显小于I组(P0.01),E组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I组(P0.01)。两组各时间点的血浆皮质醇、IL-6、IL-10及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在术后24h内,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效果,术后48h内硬膜外镇痛的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胸外科手术患者浅低温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6年7月,选择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结果:观察组手术30min体温、手术结束时体温、麻醉苏醒时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35.0%(14/40),低于对照组67.5%(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确实可降低胸外科手术患者中重度低体温发生风险,将低体温维持在浅低体温发生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护理防治对策。方法:根据术中可能产生低体温的环节对患者采取相应保温措施为观察组,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为对照组。监测围术期患者体温,并比较两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术中各时段与术前基础体温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术中60min和术毕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VP术中对患者采取保温措施可显著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9,(11):1711-1713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预防复杂腹部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诊治的复杂腹部手术患者90例作研究对象,均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在术中实行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对照组(n=45)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5)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麻醉前、术后30、60、120、180 min和术毕时的肛温指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0、60、120、180分钟和术毕时的肛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10. 354、10. 354、16. 106、13. 024、16. 106,均P=0. 000)。结论无缝隙护理预防复杂腹部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助于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深化护理内涵,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析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低体温的原因,为护理干预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将80例接受腹部手术且心功能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额外接受身体保温干预.在手术期间分别监测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的体温并无显著差异;在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体温没有显著变化,而对照组体温出现显著变化(P<0.05).影响患者低体温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操作因素、手术室室温、麻醉因素等.结论 :认真做好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的体温保温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进而避免麻醉后恢复期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综合保温护理对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讨综合保温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86例老年手术患者,均为蛛网膜下腔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监测术中、术后患者体温变化及麻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体温比较,观察组术后体温水平保持较好及低体温和寒战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术后麻醉状态,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及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护理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干预具有良好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由于腹腔粘连严重,术中出血、残腔复发、播种、胆瘘等难控制因素,手术风险大,发展较缓慢,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国际上仅少数医疗中心有能力开展[1].传统手术多采用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或填入大网膜缝合关闭死腔等手术方案,手术风险低、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被大多数外科医生采用,但其术后常存在残腔复发或播散种植和残腔胆瘘合并感染这两大并发症.一些外科医生为降低术后并发症,采用扩大手术切口,充分暴露包虫囊肿,保护穿刺点等方法[2],对于较小包虫病变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巨大肝包虫囊肿,即使扩大手术切口亦不能充分暴露病变,同时囊肿极不规则,无法探查所有胆瘘口,严重影响患者预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我们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采用小切口手术入路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巨大肝囊型包虫病,成功实施肝包虫内囊摘除术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开腹手术围术期手术部位感染(SSI)与低体温的相关性,分析体温变化,低体温发生率与SSI发生率及不同程度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0月行开腹手术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在围术期采用常规保温措施,观察组在常规保温措施基础上实施综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低体温及SSI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率6.35%、低体温发生率4.76%,对照组分别为19.05%、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60、90、120、180min体温分别为(36.5±0.3)、(36.4±0.2)、(36.4±0.3)、(36.4±0.2)℃,对照组分别为(36.1±0.2)、(36.0±0.1)、(35.5±0.3)、(35.5±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36.5℃患者切口愈合率显著优于<36℃患者与36~36.4℃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0~36.4℃患者切口愈合率显著优于<36℃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开腹手术围术期患者SSI发生率与低体温有关,采取综合保温方法可对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且可使SSI发生率降低,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开胸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开胸手术并90例患者,其中术中发生低体温的为实验组,术中未发生低体温的患者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拔气管导管时间情况.结果: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中在我院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有90例,其中发生低体温的患者有56例,发生率为62.22%,未发生低体温的患者有34例,发生率为37.78%,低体温的发生率差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清醒时间与拔气管导管时间分别为(26.36±6.01)、(44.51±8.39),与对照组的麻醉清醒时间与拔气管导管时间相比差异显著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在术前、术中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保温措施,降低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