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目的对几种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2种氯丙醇酯进行定量检测并开展人体健康风险暴露评估。方法奶粉样品提取脂肪后,经碱水解,以硅藻土固相萃取法净化,样液经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检测,以稳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1,2-丙二醇酯和2-氯-1,3-丙二醇酯进行定量。结果奶粉中3-氯-1,2-丙二醇酯和2-氯-1,3-丙二醇酯的检出率分别为87.5%和62.5%,平均值分别为0.058 mg/kg和0.022 mg/kg。低月龄婴幼儿氯丙醇酯暴露风险较高,超出每日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0.8μg/(kg·d)]。结论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氯丙醇酯污染问题应高度关注,尽快制定限量标准,以降低氯丙醇酯对婴幼儿造成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3-MCPD ester)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并对93份深圳市售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进行调查。方法称取0.1 g样品,用1 m L甲醇钠甲醇溶液(0.25 mol/L)将脂肪中的3-氯丙醇酯水解成3-氯丙醇(3-MCPD),用硅藻土小柱净化后,七氟丁酰基咪唑进行衍生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3-氯丙醇酯含量,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 3-氯丙醇酯在250~5000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3个浓度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78.5%~99.8%,相对标准偏差为2.5%~6.0%。93份食用植物油样品中,检出率28%,3-氯丙醇酯含量为0~73.70 mg/kg。结论深圳市成年人群食用植物油平均3-氯丙醇酯的摄入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技术,实现对婴幼儿配方奶粉中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onochloropropane-1,2-diol ester,3-MCPDE)、2-氯-l,3-丙二醇脂肪酸酯(2-monochloropropane-1,3-diol ester,2-MCPDE)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glycidol fatty acid esters, GEs)的准确定性和定量。方法 从奶粉样品中提取的脂肪经溴代反应后,其中的缩水甘油酯转变成溴丙醇酯。溴丙醇酯和样品中的氯丙醇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酯交换反应,溴丙醇酯被水解为游离态形式的3-溴-1,2-丙二醇(3-MBPD)、氯丙醇酯被水解为游离态形式的氯丙醇(3-MCPD、2-MCPD);水解液经碱中和后,经硅藻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洗脱液脱水后氮吹浓缩,再经七氟丁酰基咪唑(HFBI)衍生;衍生液用异辛烷定容后供GC-MS/MS分析,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可一次性同时测定奶粉中3-MCPDE、2-MCPDE和GEs的含量。结果 该方法在20~6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检出限为0.005 mg/kg脂肪,定量限为0.015 mg/kg脂肪,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以相应的氯丙醇或缩水甘油计。0.1、0.5 mg/kg和1.0 mg/kg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89.7%~105.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5.56%。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合婴幼儿配方奶粉中3-MCPDE、2-MCPDE和GEs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4.
建立检测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含量,掌握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酯类污染情况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采用正己烷提取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经过水解、苯基硼酸衍生、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总量在0.040 0~4.00μg/m L、3-氯丙醇酯含量在0.020 0~2.00μg/m 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均为10.0μg/kg,定量限均为25.0μg/kg。在25.0、100、300μg/kg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95.0%~98.1%之间。该方法准确率高、回收率好,可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3-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检测。150份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中,3-氯丙醇酯检出率为12.7%,含量为ND~52.4μg/kg,平均检出值为29.8μg/kg。缩水甘油酯检出率为6.67%,含量为ND~40.1μg/kg,平均检出值为31.9μg/kg。3-氯丙醇酯的平均暴露水平为0.33~...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2017—2019年杭州市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以下简称乳粉)脂肪酸氯丙醇酯(以下简称氯丙醇酯)污染水平及0~3岁婴幼儿每日乳粉消费量,评估0~3岁婴幼儿人群通过乳粉摄入3-氯丙醇酯的暴露风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乳粉中3-氯丙醇酯及2-氯丙醇酯(分别以3-氯丙醇和2-氯丙醇计)含量;结合我国婴幼儿喂养指南推荐的各年龄段每日乳粉消费量,采用点评估法对目标人群3-氯丙醇酯暴露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杭州市市售乳粉样品中氯丙醇酯污染普遍存在;不同月龄婴幼儿每日通过乳粉摄入3-氯丙醇酯的中位数暴露水平在0.46~2.50μg/kg BW之间,占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DI,2μg/kg BW)的23.0%~125.0%;3-氯丙醇酯的第97.5百分位数(P97.5)膳食暴露量在0.87~4.30μg/kg BW之间,占TDI的43.5%~215.0%,其中0~6月龄婴儿的P97.5暴露水平均高于TDI,存在较高健康风险。结论杭州市0~3岁婴幼儿通过乳粉摄入3-氯丙醇酯的暴露存在健康风险,对于P97.5目标人群,3-氯丙醇酯的暴露水平明显偏高,存在较高风险。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水解方式,基于苯基硼酸 (PBA)衍生化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 (GC/MS) 联用仪测定了植物油中3-氯丙醇 (3-MCPD) 酯的含量。水解时间是碱水解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关键因素,经优化,大豆油等不同品类的食用油的最佳水解时间为 1-6 min。另外,以大豆油为基质,考察了基于碱水解方式的分离分析方法的回收率、重复性以及检出限。其中,在 150~1500 μg/kg范围内进行3水平重复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 94%~105%、RSD为3.7%~10.8%、检出限为 15 μg/kg,定量限为 50 μg/kg。本方法能够满足日常样品中3-氯丙醇 (3-MCPD) 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GC)检测植物油中3-氯-1,2-丙二醇酯(3-氯丙醇酯,3-MCPD酯)含量的方法。方法不同浓度的3-MCPD标准溶液中加入苯硼酸(PBA)进行衍生化反应,正己烷萃取,进气相色谱检测,由3-MCPD的量和峰面积对应关系做标准曲线。测定4种食用油中3-MCPD酯含量。结果该法线性相关性良好,最低检出限0.025 mg/kg,定量限0.086 mg/kg。线性范围0.1~0.8 mg,回收率在79%~108%之间,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市场上4种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花生油、大豆油、棕搁油、菜籽油,其3-MCPD酯的含量范围是3020~51520μg/kg。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满足一般油脂中3-MCPD酯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张妮  周静  胡守江  叶青  彭亚锋  陆壹 《食品科学》2019,40(10):311-317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建立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onochloropropane-1,2-diol ester,3-MCPDE)、2-氯-l,3-丙二醇脂肪酸酯(2-monochloropropane-1,3-diol ester,2-MCPDE)、1,3-二氯-2-丙醇脂肪酸酯(1,3-dichloropropane-2-ol ester,1,3-DCPE)和2,3-二氯-1-丙醇脂肪酸酯(2,3-dichloropropane-1-ol ester,2,3-DCPE)含量的分析方法,并对市售50 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4 种氯丙醇脂肪酸酯的污染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和风险暴露评估。方法:婴幼儿配方奶粉经脂肪提取后,依次通过碱水解、硅藻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上机,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在20~6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8 9),检出限为0.005 mg/kg,定量限为0.015 mg/kg,检出限和定量限均以相应的氯丙醇计。0.03、0.075 mg/kg和0.15 mg/kg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82.2%~113.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8.3%。50 份奶粉样品中,3-MCPDE检出率为100.0%,含量为0.037~0.208 mg/kg,2-MCPDE检出率为42.0%,含量为ND~0.060 mg/kg,1,3-DCPE和2,3-DCPE均未检出。统计不同月龄婴幼儿氯丙醇脂肪酸酯的平均暴露量,0~6 月龄为3.86 μg/kg、6~12 月龄为2.00 μg/kg、12~36 月龄为1.07 μ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适合婴幼儿配方奶粉中4 种氯丙醇脂肪酸酯的同时测定。婴幼儿摄入氯丙醇脂肪酸酯的健康风险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采用碱水解方式,基于苯基硼酸(PBA)衍生化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测定了食用油中3-氯丙醇(3-MCPD)酯的含量。经试验可知,水解时间是碱水解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关键因素,经优化,大豆油等不同品类的食用油的最佳水解时间为1~6 min。另外,以大豆油为基质,考察了基于碱水解方式的分离分析方法的回收率、重复性以及检出限。其中,在150~1 500μg/kg范围内进行3水平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105%、RSD为3.7%~10.8%、检出限为15μg/kg,定量限为50μg/kg。本方法能够满足日常样品中3-氯丙醇(3-MCPD)酯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3-氯-1,2-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酯)、2-氯-1,3-丙二醇脂肪酸酯(2-MCPD酯)、1,3-二氯-2-丙二醇脂肪酸酯(1,3-DCP酯)和2,3-二氯-1-丙二醇脂肪酸酯(2,3-DCP酯)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0.005~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0.1 mg/kg,定量限0.2 mg/kg,加标回收率在97.2%~106.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4%~7.1%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性定量准确,对仪器污染小,能满足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醇酯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SPE-UPLC-MS/MS)同时测定食品中18种3-氯丙醇酯的方法,并对部分市售含油脂食品中氯丙醇酯的含量进行调查。方法样品用叔丁基甲醚-乙酸乙酯(8∶2,V/V)超声提取;经Sep-Pak Silica硅胶萃取小柱、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预先用甲醇活化)二次净化,以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50 mm,1.7μm)分离,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监测,内标法定量。结果18种氯丙醇酯在1.0~2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为0.999 1~0.999 8)。食用油在0.10、1.0和10.0 mg/kg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0.2%~98.5%,RSD8.1%。食用油中18种氯丙醇酯的检出限在1.17~30.1μg/kg之间,92.0%(46/50)的食用油中检出多种3-氯丙醇酯,含量分别在7.55~5 360μg/kg之间;75.0%(9/12)的含油脂食品中检出多种3-氯丙醇酯,含量在6.62~1 569.8μg/kg之间。结论建立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食品中18种3-氯丙醇酯的方法快速简单、准确有效,可以满足各种食用油和含油脂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氯丙醇酯的污染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氯丙醇酯(简称氯丙酯)是近年来国际关注的新的食品污染物,本研究调查了我国市售食用植物油中氯丙酯的污染情况.在全国多个大型连锁超市采集大豆油、茶籽油、花生油等11种共143份食用植物油.样品经碱水解后,以硅藻土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样液经衍生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以稳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1,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酯(2-MCPD酯)进行定量.调查发现,11类食用植物油中3-MCPD酯和2-MCPD酯的检出率分别为74.8%和49.7%,含量分别在0.064(最低检出限,LOD)~5.96 mg/kg和0.072 (LOD) ~ 3.43 mg/kg(分别以游离形式的3-MCPD和2-MCPD计)之间;茶籽油和芝麻油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其3-MCPD酯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1.63、0.60 mg/kg.样品中2-MCPD酯与3-MCPD酯的含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99.  相似文献   

13.
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检测与污染水平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支持液-液萃取净化,结合同位素稀释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技术建立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单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液态乳样品经正己烷超声提取,以甲醇钠-甲醇溶液进行酯键断裂反应后,用硅藻土小柱进行净化,经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以GC-MS测定。3-氯-1,2-丙二醇脂肪酸(3-monochloropropane-1,2-diol,3-MCPD)酯和2-氯-1,3-丙二醇脂肪酸(2-monochloropropane-1,3-diol,2-MCPD)酯含量在5~500 μg/L之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 5,检出限均为2.0 μg/kg。空白样品中3-MCPD酯和2-MCPD酯在10、50、100 μg/kg和200 μg/kg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73.5%~10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本方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适合液态乳中氯丙二醇脂肪酸酯的检测。采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30 份牛乳样品,3-MCPD酯和2-MCPD酯的含量在未检出~13.8 μg/kg之间,污染水平较低。初步暴露评估结果显示,牛乳中的氯丙醇酯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4.
张妮  周静  胡守江 《食品科学》2022,43(24):371-377
建立油脂和奶粉中3-氯丙醇酯、2-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测定植物油脂及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酯类污染物含量,并开展3 种有害酯类在不同种类油脂中的污染差异分析,以及与奶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婴幼儿配方奶粉常用植物油配料种类中,棕榈油是污染水平最高的油脂品种;其次是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和食用植物调和油;葵花籽油、椰子油、核桃油、亚麻籽油污染水平较低;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ic acid-2-triglyceride palmitate,OPO)结构油脂、食用植物调合油(含OPO)污染水平最低。95 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88.4%检出3-氯-1,2-丙二醇酯(3-monochloropropane-1,2-diol ester,3-MCPDE),含量范围为ND~0.231 mg/kg,平均值0.070 4 mg/kg,中位值0.064 5 mg/kg;42.1%检出2-MCPDE,含量在ND~0.034 mg/kg之间;缩水甘油酯的检出率为2.1%,含量为ND~0.019 mg/kg。10.5%的奶粉样本中3-MCPDE含量超过欧盟0.125 mg/kg的限量值。奶粉中3 种酯类污染物总量与奶粉脂肪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53。为保护婴幼儿的安全,生产厂家应谨慎选择原料油脂,在确保营养健康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有害酯类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河北省部分地区市售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的污染情况。方法称叐0.1 g植物油样品,用0.5 mol/L甲醇钠溶液将脂肪中的3-氯丙醇酯水解成游离的3-氯丙醇,用硅藻土小柱净化后,丂氟丁酰基咪唑迚行衍生化处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3-氯丙醇酯含量,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测得市售的32份植物油样品中,全部检出含有3-氯丙醇酯,检出范围0.15~1.32 mg/kg, 3-氯丙醇酯平均值为0.47 mg/kg。结论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污染问题必须引起持续关注,其中菜籽油和花生油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有必要加大监测力度,以获叐更多数据,制定限量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GC-NCI-MS)联用技术,建立了测定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3-MCPD酯)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0.01~0.1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4),检出限为5 μg/kg,定量限为20 μg/kg。加标回收率在80.47%~81.6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60%~8.35%之间。对初榨胡麻油中3-MCPD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低温炒籽对于初榨胡麻油中3-MCPD酯生成没有影响。将油样加热至160 ℃~200 ℃范围内,初榨胡麻油中3-MCPD酯的生成随温度的升高以而增加,但增加不明显。将油样加热至200 ℃时,初榨胡麻油中3-MCPD酯的生成随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不显著。但将油样加热至200 ℃时,随着氯离子含量的增加,初榨胡麻油中3-MCPD酯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郭娇娇  宫智勇 《食品科学》2011,32(23):339-341
随着对氯丙醇的深入研究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在越来越多的食品中检测出高含量的氯丙醇。目前,有许多关于在动植物油脂中检测出3-氯-1,2-丙二醇(3-MCPD)酯的报道,并得出油脂精炼过程是产生3-MCPD酯的主要途径,精炼工艺中的脱臭工序是3-MCPD酯形成的关键工序。假设3-MCPD酯的含量按照100%转化,则转化生成的3-MCPD将远远超过每日最大耐受量(TDI)2μg/kg。因此,本文对3-MCPD酯的来源及影响因素、检测方法和其在动植物油脂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市售酱油氯丙醇污染研究:地区间污染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稳定性同位素稀释气相质谱法定量测定多组分氯丙醇,调查了我国市售酱油氯丙醇的污染水平。调查分3次进行,所抽查的629份市售酱油产于2003~2004年间,来自我国11个省、市。各地区样品3-氯-1,2-丙二醇(3-MCPD)的检出率均较高,在90%~100%之间,3-MCPD水平在0.003~189 mg/kg之间,几何均数为21.1μg/kg;2-氯-1,3-丙二醇(2-MCPD)的检出率在14.3%~83.8%之间;1,3-二氯-2-丙醇(1,3-DCP)、2,3-二氯-1-丙醇(2,3-DCP)的检出率分别在0%~24%、0~18.9%之间,全部样品的几何均数低于定量限。总体上,我国市售酱油氯丙醇污染水平有明显下降,但以各地有限的抽查样品评价,污染的地区差异明显,来自河南、广西、浙江样品污染水平以及检出率相对较高,而福建、江苏、北京以及上海样品污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负化学离子源-质谱(GC-NCI-MS)联用技术,建立了测定食用植物油中3-氯丙醇酯(3-MCPD酯)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0.01~0.1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4),检出限为5μg/kg,定量限为20μg/kg。加标回收率在80.47%~81.6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60%~8.35%之间。对市售胡麻油中3-MCPD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石河子市售的三种胡麻油中3-MCPD酯的含量在0.307 7~1.205 9 mg/kg之间。相对其他文献报道过的油脂,胡麻油中3-MCPD含量处于一个相对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2-氯-1,3-丙二醇酯(2-chloropane-1,3-diol esters,2-MCPD酯)和3-氯-1,2-丙二醇酯(3-chloropane-1,2-diol esters,3-MCPD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方法,对云南省内的油脂性食品进行检测和评估。方法提取样品中的脂肪后,依次使用甲醇钠水解和硅藻土小柱净化,洗脱液挥干后用正己烷溶解,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600 ng,相关性较好(r≥0.9994),检出限为27.0μg/kg,回收率为79.4%~95.6%,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5.5%。154份油脂性食品的检出率为30%,含量范围在27.7~1850.0μg/kg内。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可靠,灵敏度高,能满足日常检测的需要。云南省内的油脂性食品中2-MCPD酯和3-MCPD酯的总体暴露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