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宁肠汤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夹尾、束缚刺激作为应激原复制IBS大鼠模型,采用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观察宁肠汤的调节作用.[结果]IBS大鼠HPA轴兴奋亢进,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宁肠汤能降低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抑制HPA轴的兴奋性.[结论]宁肠汤对应激引起的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冷-束缚应激(CRS)诱导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探讨肠黏膜屏障变化在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2个月龄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寒冷加束缚为应激源实施干预,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实验期间观察两组大鼠粪便性状,应用Bristol分型进行评分,通过直结肠扩张(CRD)实验测定内脏敏感性,取大鼠远端结肠及回肠黏膜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两组大鼠5 h尿液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排泄率(L/M)比值,反映肠黏膜屏障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粪便多为软的团块状或泥浆样,对照组多为柔软的香肠状或团块状,两组大鼠Bristol分型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感觉阈值、最大耐受阈值分别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肠黏膜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5 h尿液中L与M排泄率比值(L/M)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 肠功能紊乱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增大,肠黏膜屏障受损可能与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调整胃动力与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浆膜法测定胃电数据,放射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VIP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束缚冷应激大鼠胃运动频率和波幅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足三里穴可降低胃运动频率和波幅(P<0.01),同时可影响VIP的表达(P<0.05,<0.01).[结论]VIP参与了电针对胃动力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皮质素3(Urocotin3,Ucn3)及其受体促肾上腺皮质释放因子受体2(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factor receptor2,CRFR2)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表达.方法:将36只180-220g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急性应激组(A,急性束缚1h)、慢性应激组(C,28d不可预知轻度应激)、急慢性联合应激组(AC,在慢性应激基础上给予急性束缚)4组建模.采用排便粒数、敞箱行为评分和蔗糖水偏嗜度评价动物模型.建成后留取大鼠结肠组织,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中Ucn3及其受体CRFR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Ucn3在各组大鼠结肠中的表达:N组1.108±0.293,A组3.594±1.839,C组1.852±0.674,AC组3.989±1.591,各应激组Ucn3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应激组间A组vsC组(P<0.017),C组vsAC组(P<0.002),表达有统计学差异.CRFR2在各组大鼠结肠中的表达:N组1.042±0.217,A组2.119±0.468,C组1.568±0.507,AC组2.392±0.840,各应激组CRFR2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应激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应激、慢急性联合应激建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重复性好.Ucn3及其受体CRFR2在肠易激综合征中表达升高,且Ucn3在急性应激后升高比慢性应激后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动物模型,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结肠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为探索IBS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7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急性束缚应激制作IBS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模型,以行为学方法 评估模型.以MALDI-TOF-MS技术观察大鼠结肠蛋白质伞景,从整体上探索IBS这一功能性肠病有无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1)一般情况:模型组体重低于正常组[(298.88±18.61)g比(348.00±12.44)g,P<0.01];肠道动力:模型组大鼠制模后1 h的排便颗粒数明显多于正常组[(6.00±1.69)粒/1h比(1.14±0.69)粒1 h,P<0.01];行为检测: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糖水消耗量显著减少[(13.63±1.69)ml/1 h比(19.00±3.06)ml/1 h,P<0.05];内脏敏感性:模型组在各个气囊容量下腹肌收缩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2)MALDI-TOF-MS 鉴定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有12个标志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分为4类,分别与肠上皮细胞离子分泌、蛋白质合成、G蛋白系统、免疫有关;12种差异表达蛋白在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可部分模拟人类IBS脑-肠交互作用.差异蛋白质的检测为IBS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模型大鼠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水液代谢的调控作用和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IBS模型组和眼针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冷束缚应激(cold restrain stress,CRS)状态下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及肠屏障功能的改变情况,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RU38486)对CRS状态下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组(S组)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组(R组)。S组和R组按应激后检测时间又分为S2 h、S4 h、S8 h、S16 h、S24 h组和R2 h、R4 h、R8 h、R16 h、R24 h组。应激动物模型参照Brodie[1]的方法改良制作。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皮质醇浓度变化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应激组各时段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D-乳酸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高于正常组,而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后血清皮质醇浓度、D-乳酸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较应激组相应各时段明显增高。结论应激可以造成肠黏膜上皮的损伤,导致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增高,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则进一步加重肠屏障功能的损害,表明应激产生的血清皮质醇对肠屏障功能起着保护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法建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大鼠模型进行评价。[方法]16只2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组(8只)。模型组大鼠第2~21日龄,每天将新生期大鼠与哺乳期母鼠分离3h;第50~59日龄每天予束缚应激刺激。正常组不予任何干预,直至大鼠60日龄。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变化、粪便含水量、结肠球囊扩张刺激时大鼠腹壁撤退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及腹外斜肌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积分变化率。[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低于正常组(P0.05),粪便含水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在结肠气囊压力为40mmHg、60mmHg、80mmHg时,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及EMG积分变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2组大鼠结肠黏膜均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模拟D-IBS的腹泻症状及内脏高敏感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曲美布汀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制备模拟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束缚应激(wrap restraint stress,WRS)诱发大鼠排便异常变化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曲美布汀对离体结肠平滑肌的异常收缩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束缚应激大鼠动物模型,制备离体结肠平滑  相似文献   

10.
电刺激-束缚大鼠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药物开发和基础研究提供工具.[方法]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痛泻要方组.除正常组外,均给予电刺激-束缚应激造模,造模第4天,痛泻要方组每日给予痛泻要方浸膏水溶液1 g/3 ml液灌胃,其他两组给予等量0.85%氯化钠溶液灌胃.观察电刺激-束缚1 h和解束缚1 h后大鼠大便颗粒数和性状.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下丘脑、蓝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痛泻要方组可减少大鼠的排便颗粒及下调CRF在蓝斑和下丘脑中的作用(均P<0.05).[结论]电刺激-束缚应激模型方式更符合IBS临床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RU38486)对冷束缚应激状态(cold restrain stress,CRS)下大鼠肠屏障功能改变的影响;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对CRS状态下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组(S组)和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组(R组)。S组和R组按应激后检测时间又分为S2h、S4h、S8h、S16h、S24h组和R2h、R4h、R8h、R16h、R24h组。应激动物模型参照Brodie[1]的方法改良制作。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应激组各时段大鼠血清D-乳酸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高于正常组,而糖皮质受体阻断后血清D-乳酸浓度、血浆内毒素浓度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较应激组相应各时段明显增高。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加重应激引起的肠黏膜上皮的损伤,导致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增高,造成肠屏障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刚出生1d的SD幼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H),母婴分离组(NMS),束缚应激组(RS),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组(NMS+RS)。造模结束后,分别观察其体重变化、排便情况及腹壁回撤反射(AWR)。[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均较NH组低(P0.01),且二因素组(NMS+RS组)较单因素组(NMS组,RS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粪便Bristol分级评分及粪便含水量,模型组均较NH组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因素组较单因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0mmHg及20mmHg时,4组之间腹壁回撤反射(AWR)评分结果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80mmHg时,NMS组,NMS+RS组AWR评分均较N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mHg及80mmHg时,NMS+RS组AWR评分较RS组高,二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分离法、束缚应激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或)内脏高敏感性,采用二者相结合(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的大鼠模型与任何单一方法比较,更加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及内脏高敏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匹维溴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及其受体1(VIP-R1)表达变化,探讨匹维溴胺治疗IBS-D机制。[方法]采用应激与束缚相结合的方法复制IBS-D模型后,应用ELISA、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肠组织VIP水平及VIP-R1的表达。[结果]匹维溴胺组结肠组织中VIP及其VIP-R1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匹维溴胺治疗IBS-D模型大鼠的药理学作用与VIP水平及VIP-R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心理应激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肠黏膜孤啡肽受体(ORL-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心理应激对IBS大鼠的影响。方法 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只,实验组采用束缚应激的方法制作IBS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鉴定。实验0、1、2、3、4周时两组分别随机取出8只大鼠,在近端结肠(距回盲部2 cm)处取2块黏膜,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R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ORL-1蛋白,动态观察各组大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ORL-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应激1周时最高,2~4周逐渐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引起大鼠IBS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其影响大鼠肠道肠黏膜孤啡肽受体(ORL-1)mRNA及蛋白表达量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动物方法: ♂Wistar大鼠40只, 随机分为IBS1组、IBS2组、灌肠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10只, 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造IBS动物模型, 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活动检测对其内脏敏感性,同时行组织学检查对肠黏膜的组织学改变进结果: 两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和腹外斜肌收缩次数在不同扩张容量(1.0、1.5、2.0 mL)下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F = 6.318, 3.978, 7.810,均P<0.05;F = 6.318, 3.978, 7.810, 均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的炎症性表现.结论: 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Williams方法制成的IBS动物模型均符合IBS的内脏敏感性机制, 可用于IBS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溃肠宁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肠黏膜形态、大鼠血清及结肠黏膜组织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溃肠宁抗UC的相关作用机制以及疗效.[方法]采用TNBS复合50%乙醇法复制UC大鼠模型,分别采用中药溃肠宁和柳氮磺胺毗啶(SASP)作为阳性对照组进行治疗,对比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肠血清以及肠黏膜中IL-6、IL-10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和血清中的IL-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L-10的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SASP组结肠及血清中IL-6、IL-10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模型组相比,结肠和血清中IL-6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IL-10的含量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与西药SASP组比较,中药组结肠和血清中IL-6含量低于西药组,IL-10的含量高于西药组,可见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溃肠宁对TNBS复合50%乙醇法UC大鼠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行为、感觉和动力等多因素作用的肠易激综合征(IBS)脑肠交互作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基础上与束缚应激(WRS)刺激相结合,建立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慢急性联合应激动物模型(CACS),检测一定时间内大鼠动力(排便颗粒、排便时间)、感觉(自发性腹外斜肌收缩)和行为/心理(糖水摄取量、体重)等指标改变.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和前额叶皮质G蛋白亚型变化.结果 (1)与应激前比较,CACS组大鼠排便颗粒数增多,直肠内玻璃小球排出时间缩短,不同气囊容量下腹部收缩次数增多、糖水摄取量减少;而CUMS组排便行为无明显改变;WRS组糖水摄取量无明显改变.(2)与对照组比较,CACS组和CUMS组大鼠脑部G蛋白某些亚型表达减少(P<0.05),而WRS组各G蛋白亚型无明显变化.结论 CACS是一种新型的脑肠交互作用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类IBS部分症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药复方制剂肠宁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进行了主要药效学、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肠宁胶囊能对抗寒药大黄的致泻作用,减少泄泻的稀粪点数;能降低小肠推进率,减慢小肠对炭乳的排空速度,并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还能增强小鼠的体质,具有显著的耐寒能力。该药无毒、无副作用。并采用双育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肠宁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泄泻的总有效率为92.3%。药理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相符。  相似文献   

19.
脾虚宁浸膏对脾虚泄泻动物模型红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脾虚宁浸膏对大鼠脾虚泄泻的治疗作用及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实验大鼠 4 4只 ,随机分为空白、模型、脾虚宁低、高剂量 4组 ,每组 11只。采用饥饿及利血平、大黄造模 ,再用脾虚宁浸膏灌胃治疗 ,观察造模前 ,治疗前、后动物一般情况 ,血清 D-木糖含量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脾虚宁浸膏能显著改善脾虚泄泻大鼠的临床症状 ,显著升高实验性脾虚泄泻大鼠的血清 D-木糖含量及 C3b受体花环率 ,降低 Ic受体花环率。结论 :脾虚宁浸膏能提高脾虚泄泻大鼠小肠吸收功能及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眼针及体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下丘脑及结肠组织P物质(SP)及神经激肽Ⅰ型受体(N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眼针组、体针组4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IBS大鼠模型。眼针组取下焦区、大肠区、肝区、脾区进行针刺,治疗7 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及结肠组织中SP和NK-1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及结肠组织中SP 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大鼠下丘脑和结肠组织SP和NK-1蛋白的表达以及SP m RNA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眼针疗法优于体针,对D-IBS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