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织物织纹主要由织物组织决定,但织纹的清晰程度也受构成织物的主要元素的影响。论文针对不同织物经纬丝线结构配置、经纬丝交织紧密度配置、组织配置的织物,采用平面图示的视觉效果对比法进行评判讨论。结果表明:同捻向经纬丝线配置的织纹更为清晰;织物空隙率增大减弱了纹理清晰度;提花织物的纹地对比清晰度与基础组织及其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2.
白燕 《棉纺织技术》2003,31(9):49-50
浮纹提花织物不同于常见的大提花机织物 ,也不同于刺绣制品 ,它与普通机织物的区别在于普通机织物是由相互垂直排列的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制品 ,而浮纹织物是由第三种纱 (花纹纱 )与经纱 (地经纱 )和纬纱 (地纬纱 )通过附加机构在织机上一次织造完成。1 浮纹提花织物特征图 1所示为浮纹提花织物实样照片的正面 ,当花纹纱一端与地纬纱交织后 ,横移一段距离 ,又与下一纬进行交织 ,花纹就是由这些纬向排列的花纹纱组成的 ,因而有较稳固的边缘 ,地布与花纹在织机上整体织造 ,一次完成。图 1 浮纹提花织物实样照片的正面…  相似文献   

3.
纯毛弹性绉织物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纯毛高弹绉织物所采用的纱线捻度、经纬纱支、经纬密度及捻向配置进行了分析与试验,通过改变经纬纱捻向配置和交织规律来控制相邻纱线的退捻力矩,并以适当的后处理使织物产生不同效果的收缩,实现了织物的起绉,并赋予织物优良的伸缩性。对试织样品的弹性伸长率及回复率进行了测试,确定了起绉与弹性效果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4.
双面异纹提花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双面异纹提花织物的组织结构配置、加工方法及设计要点。通过分析双面异纹提花织物的叠合特点及接结要求,认为:实现双面异纹提花应独立配置织物A、B面的经纬纱线,A、B面织物的连接方式不同效果与要求不同;先叠合后配置和先配置后叠合两种方法均可使用,但应有针对性;双面异纹提花技术在服饰织物、窗帘织物、工艺织品等方面应用时其纹样设计、结构配置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从原料选择、织物规格与工艺、图案、色彩、组织结构、装造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天丝/粘胶长丝交织提花床品面料的设计过程。该提花床品面料采用天丝和粘胶长丝为经、纬纱原料,经纱线密度为9.7 tex,纬纱线密度为150 D。并用纹织CAD进行了图案纹样设计、意匠设计、装造设计及纹理效果模拟展示。该面料舒适、耐用、色泽亮丽,花纹清晰自然,美观、大方。花地组织采用五枚、八枚经纬缎纹、加强缎纹和斜纹组织,层次错落。主花为牡丹花卉,暗花采用花卉及几何图案,混满地布局,整个图案分布均匀,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色研 《江苏纺织》2010,(7):35-40
织锦是提花丝织品的泛称。织锦就是采用两种以上的颜色丝线通过提花工艺织造的多重织物,既利用经纬组织结构变化,又运用经纬组织色彩的变化来呈现织物的花纹。  相似文献   

7.
经编浮纹贾卡提花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龙  蒋高明 《纺织学报》2014,35(1):40-0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经编浮纹贾卡提花原理研究甚少,在其实际应用中受瓶颈制约,本文研究了浮纹型贾卡提花织物的特点和基本形成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选针原理、钩针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根据上机实验采集的数据,建立了钩针位移曲线模型,对应空间和时间的二维坐标,更为深入合理地描述了钩针的运动特性。此外,还建立了单纱选择的图示模型,详细阐明了单纱选择的具体实现过程及其实现路线。最后,分析了浮纹贾卡提花的压纱结构,探寻出适合浮纹贾卡提花的压纱方式,并且还比较了浮纹花纹和绣花花纹、剪线花纹在形成原理上的区别,体现出浮纹花纹在生产和性能方面的综合优势。以上研究可为经编浮纹贾卡提花机构及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市场上有些小提花织物,由于经、纬交织配合不当,往往显现外观病疵。本文就经、纬交织的配合论述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采用平均浮长F这一概念,作为判断经、纬交织“松”或“紧”的理论依据。在多臂机织造的单织轴平地小提花和经提花织物中,分别提出了经纱平均浮长F_(j.l)可以在1.0~1.3与1~5或1~4之间参差配合的建议。二、在经提花织物的地部组织和花纹组织交界处,以及在构成条格组织的不同组织交界处,论述了组织“相切”的概念,作为防止织物表面发生纱线位移织疵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芦山纱织物表面均匀分布稳定清晰的纱孔,呈现若隐若现的亮点而独具特色。文章对芦山纱独特的二绞二罗组织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织物表面的细小纱孔和独特亮点等特征,并基于芦山纱以基础组织为地、罗组织为花的组织特征,进一步采用棉纱作经纬原料,以变化斜纹组织为地组织,三绞三罗组织为提花组织,研制了三绞三罗织物。根据不同经纬线密度的配置试织试样,对其进行织物悬垂性、折皱回复性、拉伸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纬原料线密度配置与罗组织分布对织物的抗折皱性和拉伸强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提花织造技术开发仿双面绣工艺织品,探讨设计工艺要点与产品效果。从纹样叠合、组织结构配置、接结要求入手,分析了形成双面异纹提花的原理,结合实例阐述了设计仿双面绣织物在纹样设计、叠合组织配置等的基本要点,提出了提花织造工艺实现仿双面绣工艺织品的路径与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双面异纹提花技术开发的产品有较好的仿双面绣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罗永平 《江苏丝绸》2011,(6):9-13,17
三云锦的萌发 南京云锦,是大量用金(捻金、缕金,也含缕银和银线)并善于用金装饰织物花纹的提花丝织物。她的花纹,或全部织金,或部分加金,或大面积地应用各种金线、银线交织于一件彩锦巾,使整件织物形成一种金彩辉映、瑰丽灿烂、典雅高贵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机织物小提花的形成及设计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机织物小提花的形成方法和影响因素,并以拟定织造工艺参数的方式,列举了变化不同组织的不同排列形成小提花的设计技巧。对配合使用不同原料、纱支、色彩的经纬纱线使形成的提花花纹更明显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织锦     
织锦是用彩色经纬丝,以提花组织织成花型较复杂较厚实的织物,多用斜纹作花纹或地纹组织,是丝织物中比较华丽高贵的产品。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丝绸有悠久的历史,织锦根据时代、民族、用途有很大的变化。在汉唐以前,是用经线起花的“经锦”,唐以后则逐渐演变为较多利用纬线起花的“纬锦”。各历史时期中,织锦的纹样有  相似文献   

14.
在纹织CAD中利用图像叠加的原理和方法,将多幅独立的纹样进行叠加,对叠加后纹样的各色块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采用2组光纤作纬线和常规的经纬纱线交织,设计开发了一种图案、色彩能交替显示变化的光纤提花织物。该类织物可用于安全警示服装、舞台和家纺装饰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新品种介绍     
是全真丝绉类提花绸。用双绉经纬组合的织造规格,以平纹变化的组织为地纹,形成针织效果,并配上五枚缎纹小花,使花、色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领带织物的特征一般为,经线使用纤度较细、加中捻的纱线,纬线使用纤度较粗、加低捻的纱线,经线的织造密度较高,经线的纤度和密度变化不大,而纬密变化较大。提花领带的花纹主要以纬线表现,因为依靠织物组织来区分织物界限,纬线的纤度及密度就受到一定  相似文献   

17.
棉纹织物大部分是单层织物,一般采用色经白纬交织而成。如提花线毯和床单之类品种,在制织方法上较简单,但花纹图案难于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效果,关键是  相似文献   

18.
陈志华 《上海纺织科技》2008,36(1):38-39,41
大循环经纬双向小提花纯棉薄型色织物因格型循环大,色彩鲜艳,从经纬双向产生提花而使得花纹富于变化,外观丰满悦目,经济效益高,但生产难度大.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织物的产品设计过程与织造生产工艺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发展装饰用织物,1985年初,我厂探索试生产了大提花仿平绒织物。一、概述过去生产提花类灯芯绒、仿平绒类织物,均为小提花(一称小花纹)。小提花灯芯绒、仿平绒类织物,一般指用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变化平纹组织为织物的底组织;绒纬与地纬之比为2:1或3:1;绒毛固结型式多为V型结构,通过多臂织机织造,将表面绒纬与地布进行交织,在织物表面形成几何状提花花  相似文献   

20.
经纬纱捻向配合对棉织物结构性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经纬纱捻向配合对棉织物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在选择相同原料、相同经纬密和相同后整理方式的条件下,采用4种商业中常用织物组织织造的棉织物进行研究,每种组织分别采用经纬纱捻向相同和经纬纱捻向相反两种配合方式进行织造,通过对织物缩率、经纬密、平方米质量、抗弯刚度、断裂强力、折皱回复性等性能指标的测试发现:经纬纱捻向配置对棉织物的上述性能指标值有明显影响,而织物组织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