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麻醉、手术刺激及术后疼痛常影响机体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而出现一系列细胞因子的变化。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患者术后机体的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监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血清IL8与IL10的变化,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减轻应激反应的价值。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选择我院2003年5月30日~2004年6月10日胃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0例,按2002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均为Ⅰ~Ⅱ级。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0岁,中位年龄58岁。体质量40~79.5kg,身高155~182cm。术前心、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术中大剂量放疗对宫颈癌Ⅱb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探讨宫颈癌Ⅱb患者术中大剂量放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对61例宫颈癌Ⅱb患者(其中28例行术中放疗,33例行单纯放疗)在放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4、CD8、CD4/CD8)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放疗后,单纯放疗组和术中放疗组间CD4、CD4/CD8、IL-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放疗组明显低于术中放疗组。结论:术中大剂量放疗对宫颈癌Ⅱb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较轻,有利于机体的恢复。7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n=15):丁丙诺啡组(B组)与芬太尼组(F组).术毕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时间为48h.两组分别于术前2h,术后2h、1d、3d和5d各记录一次.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水平.评估术后病人镇痛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观察时点的IL-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各观察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L-6水平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1d和3d与术后2h相比逐渐下降(P<0.0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消除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抑制IL-6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细胞因子及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2),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及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情况,并根据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判定疗效.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INR、APTT及PT值均较本组术前降低,D-D、FIB水平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且观察组的INR、APTT及PT值低于对照组(P<0.05),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IL-8水平均较本组术前升高,术后24 h,各指标水平均逐渐降低,术后6 h、术后24 h观察组的TNF-α、IL-6、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炎性因子介质的释放有所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但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大,治疗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血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调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因子表达,荧光标记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较健康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健康组升高,且IFN-γ/IL-4的比值最具临床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肠癌患者体内Th1/Th2出现漂移,IFN-γ/IL-4比值可作为大肠癌临床进展及免疫功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是否具有微创优越性并提供免疫学及炎症反应方面的客观证据。方法 2016年1月至7月,江苏省肿瘤医院46例60岁有肺癌根治术指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电视胸腔镜手术组(VATS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于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24 h(T2)及术后48 h(T3)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WBC)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后各期IL-6,IL-10,WBC和CRP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电视胸腔镜手术组IL-6,WBC和CRP水平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组(P0.05),IL-10水平高于传统开胸手术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术后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及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病理TNM分期等的关系.方法以术后大体肺石腊包埋组织为材料,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了IL-1β、IL-8在肺癌细胞中的染色情况.结果共选择88例肺癌患者,IL-1β、IL-8的阳性率分别是52例(59%)、49例(56%).IL-1β、IL-8与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明确的关系(P>0.05).Ⅰ期肺癌细胞IL-1β、IL-8染色的阳性率高于Ⅱ期和Ⅲ期肺癌(P<0.05).结论IL-1β、IL-8在Ⅰ期肺癌的阳性率高于Ⅱ期和Ⅲ期肺癌,说明早期肺癌患者的细胞因子反应状态和免疫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开放手术与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皮质醇(Cor)的影响,比较机体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创伤应激反应,选择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24例(A组)和开放手术患者26例(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和5d抽取静脉血测定IL-6和Cor含量进行对比研究。术前A、B两组患者所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B组患者IL-6、Cor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3和5dB组患者IL-6和Cor水平虽高于A组,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后腹腔镜与开放肾癌根治术在术后d1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应激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d3和d5两种手术方式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应激反应持续存在,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射频消融(RFA)治疗前后肝癌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6年10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98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于治疗前24h内、治疗后1周及1个月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T细胞各亚型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各时点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及1个月,患者CD3~+、CD4~+、CD4~+/CD8~+、CTL及NK细胞水平与治疗前24h相比,均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周及1个月,患者外周血Th1型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24h,且治疗后1个月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h2型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FA治疗后,可改善肝癌患者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提高抗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0.
肺癌患者血清sIL-2R、IL-6和TNF-α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某些细胞因子的异常改变.为了解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以及它们在化疗前后的变化,本文对一组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sIL-2R、IL-6和TNF-α进行测定,并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对食管癌患者炎症及创伤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创伤应激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IL-6、IL-8、TNF-α、CRP、Cor、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CD4+、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采用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可降低机械性刺激引发的炎性反应及创伤应激反应,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促进机体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RP、TNF-α及IL-6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手术类型分为胸腔镜小切口组(观察组)57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对照组)58例。以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浓度作为衡量手术对机体造成创伤的指标,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后常见临床指标、术前1 d及术后1 d、2 d、3 d,血清中CRP、TNF-α、IL-6的变化。并分析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CRP、TNF-α及IL-6等指标浓度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2,3天血清CRP、IL-6和TNF-a浓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小切口手术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早期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应激程度较轻、手术创伤较小,具有微创,术中出血量低等优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上海市浦东医院收治的8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于术前3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对照组患者于术前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2μg/kg。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0.5h(T2)、诱导后4h(T_3)以及术后1d(T_4)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h、6h、12h和24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T_2、T_3和T_4时刻的IL-6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_3和T_4时刻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_1时刻,两组患者CD4~+、CD8~+和CD4~+/CD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2、T_3和T_4时刻,观察组患者的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化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内IL-2、IFN-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化疗对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内的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31例肝癌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内IL-2、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化疗后T淋巴细跑内IL-2和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静脉化疗组与介入化疗组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内IL-2及IFN-γ改变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临床分期化疗前后IL-2及IFN-γ改变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药物可通过降低T淋巴细胞内的IL-2、IFN-γ水平而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肺癌患者外周血IL-2和IL-10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价值,并探讨肺癌患者的Th1/Th2免疫反应状态及与肺癌分期、病理类型及临床K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71例肺癌患者和3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IL-2、IL-10水平并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肺癌组IL-10水平及IL-10/IL-2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癌组IL-2水平则低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小细胞肺癌(SCLC)组IL-2水平较其它病理类型组低,较腺癌组明显下降(P<0.05).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中IL-10水平及IL-10/IL-2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KS评分<60组血清中IL-10水平及IL-10/IL-2显著高于KS评分>60组(P<0.05).结论肺癌组呈现明显的Th2强势表达,NSCLC患者Th2强势表达的量与肺癌的分期密切相关,且与肺癌患者临床KS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对脑胶质细胞瘤开颅手术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意义.方法:选择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择期脑胶质细胞瘤开颅切除术患者21例.检测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术后2h的血清IL-2及sIL-2R浓度.结果:IL-2浓度在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h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麻醉诱导后sIL-2R浓度较麻醉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h的sIL-2R浓度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结论:静脉麻醉与手术对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热时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AML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L-8、IL-6水平。结果:血清IL-8和IL-6水平在AML患者发热第1天均升高,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组显著高于原因不明发热组(P均<0.002)和仅有临床感染证据组(P均<0.05),仅有临床感染证据组也较原因不明发热组增高(P均<0.02),且革兰氏阴性菌感染者较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者增高明显(P均<0.01);IL-8和IL-6呈显著正相关(r=0.841,P<0.001),并均与体温呈正相关(r=0.447和0.570,P<0.005和P<0.001);并发败血症死亡患者的血清IL-8、IL-6水平呈持续增高。结论:应用夹心法ELISA联合检测血清IL-8、IL-6水平,将有助于确定AML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热时的早期感染及其严重性。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9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TNF-α和IL-6浓度均高于健康组(P<0.01),特别是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TNF-α浓度是对照组的10倍,而IL-6浓度是对照组的2.5倍;同种恶性肿瘤患者未手术者TNF-α和IL-6浓度水平也均高于术后复发者.结论血清中TNF-α和IL-6浓度可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关.其浓度测定可能作为临床病情观察和监测疗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炎症因子、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两组患者均给予希望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IL-10、IL-8、TNF-α、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IL-8、TNF-α、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3%(5/32),与对照组患者的18.18%(6/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20.
IL-2、sIL-2R在白血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它们与白血病的关系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动态观察了61例白血病患者血清中IL-2、sIL-2R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比分析,以探讨其在白血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