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在温度逆境下的存活率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本地种花蓟马(F.intonsa)为对象,研究了高温和低温逆境下两种蓟马各虫态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6℃~44℃高温下暴露2h和4h,不论是西花蓟马还是花蓟马,各虫态的存活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相同高温处理条件下,同一虫态西花蓟马的存活率要高于花蓟马;在-2℃~-10℃低温下暴露2h和4h,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各虫态的存活率均随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在相同低温处理条件下,同一虫态西花蓟马的存活率也要高于花蓟马.由此表明,2种蓟马对高温和低温的适应能力不同,本地种花蓟马对高温和低温均比较敏感,而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对极端温度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硅藻土及其混配剂对书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拌粮法 ,用硅藻土单剂、配方 1 (硅藻土 +95 %马拉硫磷EC)、配方 2 (硅藻土 +2 . 5 %溴氰菊酯EC)、配方 3 (硅藻土 +80 %敌敌畏EC)、配方 4(硅藻土 +0 . 4%天惠虫清EC)、配方 5 (硅藻土 +5 %双氧威WP)、配方 6(硅藻土 +5 %抑太保EC)对嗜卷书虱Liposcelisbostrychophila进行防治研究 ,结果表明 :配方 4为优选配方 ,处理 2 4h后 ,3种浓度的致死率均达到 1 0 0 % ;配方 1、配方 2、配方 3、配方 5、配方 6对嗜卷书虱的致死率处理 48h后达到 1 0 0 % ;单用硅藻土处理 96h后达到 1 0 0 % ,各配方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食用菌重要害虫-厉眼蕈蚊属的Lycoriella ingenu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逆境温度下各虫态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不同虫态存活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成虫和蛹对高温具有一定适应性,卵对高温的适应性最低但具有一定的低温耐受力。在35-40℃高温下,相同暴露时间,各虫态的存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成虫的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38℃下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48 h,蛹24 h,幼虫12 h,卵2h。在40℃达到全部死亡的暴露时间分别为:成虫24 h、蛹12 h、卵和幼虫0.5 h。低温处理下,各虫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5℃低温下,相同暴露时间,成虫存活率均高于其它虫态,但在0℃低温下暴露24 h后全部死亡,显著高于其它虫态;幼虫在低温下取食活动减弱,5℃下暴露24 h后停止取食,相同暴露时间下随着温度的降低存活率下降;蛹对0℃的耐受力高于成虫和幼虫,暴露4 h后可以正常羽化,48 h后全部死亡;卵对短时间的低温具有一定耐受力,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降低幅度大。  相似文献   

4.
罗峰  熊强  王健  雷朝亮 《生态学报》2004,24(12):2789-2793
在光照周期为 12 L:12 D、土壤含水量为 15 %的 5种恒温条件下 (15℃、2 0℃、2 5℃、30℃和 35℃ ) ,以丝瓜花为饲料研究了棉露尾甲未成熟期 (卵期、幼虫期和蛹期 )的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 ;同时 ,在同样的光照和温度、棉球保湿的条件下 ,研究了温度对成虫寿命及繁殖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 ,未成熟期各虫态发育速率随温度呈抛物线变化 ,30℃时发育速率最大 ;15℃时卵孵化率最高 ,2 0~ 30℃时 ,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显著高于低温 (15℃ )和高温 (30℃ ) ,平均分别可达 96 .3%和 93.2 % ,低温和高温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成虫寿命同温度之间呈负的线性关系 ,雌虫寿命普遍长于雄虫 ,30℃时雌虫的产卵期最长 ,繁殖力最大 ,最高可达 14 6粒 /雌 ,产卵期和产卵量与温度之间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棉露尾甲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峰  雷朝亮 《昆虫知识》2004,41(3):252-254
在 1 5 ,2 0 ,2 5 ,3 0和 3 5℃下 ,测定了棉露尾甲Haptoncusluteolus(Erichson)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 ,卵到蛹各虫态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呈抛物线变化 ,3 0℃时发育历期最短 ;成虫寿命及世代历期随温度升高呈负线性变化。对试验结果采用了 2种方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用变异系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除预蛹期外 ,其它各虫态用最优化法计算结果优于直线回归法 ,卵、幼虫、预蛹、蛹、雌雄成虫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9 9,7 9,8 6,9 5 ,1 3 0 ,1 3 3和 5 7℃ ,有效积温分别为 :2 6 4,5 3 9,5 4 91 5 1 6,1 3 4 1 ,5 2 4和 3 2 2 0日·度 ;预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4 8℃和 94 1日·度。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瓜实蝇对短时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短时高温胁迫,测定了不同高温处理(34、36、38、40、42、44、46、48℃)12 h,对不同发育阶段瓜实蝇的存活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高温显著影响瓜实蝇的存活,随温度升高,瓜实蝇各虫态的存活率逐渐降低;高温处理12 h后瓜实蝇卵、幼虫、蛹、雌成虫、雄成虫的致死中温度LT 50分别为35.48、37.55、41.85、43.62、43.32℃;34~42℃短时高温胁迫对瓜实蝇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无明显影响,44℃时其发育历期均显著增长;46℃、48℃处理下各虫态死亡率较高,不能正常发育;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雌成虫产卵前期不断增长,单雌产卵量呈下降趋势,成虫寿命不断缩短,后代雌性比增大。44℃及以上的短时高温胁迫不利于瓜实蝇的生长发育,40℃及以上的短时高温胁迫不利于瓜实蝇的繁殖,雌性瓜实蝇对短时高温的胁迫的适应性强于雄性,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后代雌性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7.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甜菜夜娥在我市每年发生5~6代,世代重叠。以7~10月间第2~5代为害最重。幼虫3龄前食量小,4~5龄食量占91.55%。恒温条件下,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卵10.9852℃、42.5193日度;幼虫10.9306℃、243.3155日度;蛹12.1873℃、105.7263日度。各虫态对高温的抵抗力均较强。5%卡死克、定虫隆防治效果在90%以上,敌百虫与灭扫利混用效果达81%,在幼虫盛孵期施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温度逆境下的生存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崔旭红  陈艳华  谢明  万方浩 《昆虫学报》2007,50(12):1232-1238
为了明确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在温度逆境下的生存特性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通过进行高温和低温暴露试验,研究了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卵、伪蛹、成虫在37℃,39℃,41℃,43℃,45℃下暴露1~2 h后的存活率,以及这两种粉虱卵、2~3龄若虫、伪蛹和成虫在2℃下暴露1~12 d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两种粉虱的卵、伪蛹和成虫在37℃~45℃下暴露1~2 h,其存活率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但在相同处理条件下B型烟粉虱3种供试虫态的存活率要高于温室白粉虱。B型烟粉虱在2℃下暴露2~12 d,各供试虫态的存活率迅速下降,卵、2~3龄若虫、伪蛹在2℃下暴露12 d后均不能存活,成虫在2℃下暴露4 d后也全部死亡;而温室白粉虱卵、伪蛹在2℃下暴露12 d后其存活率还能超过45%,成虫在2℃下暴露7 d后仍有80.9%能够存活。结果说明,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对温度逆境的适应性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对高温的适应性要高于温室白粉虱;温室白粉虱对高温敏感,但对低温的适应性要显著高于B型烟粉虱。据此推测,两种粉虱对温度逆境适应性的差异是导致其种群发生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低温(<8℃)对小菜蛾的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和蛹在4℃和6℃下死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分别处理55d和70d后,卵和蛹全部死亡;经4℃和6℃处理的蛹,在16℃下羽化成虫的平均产卵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处理45d时,产卵量均为0.小菜蛾幼期各虫态在0℃以下,死亡率随低温强度加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就耐寒力而言,3龄幼虫和蛹最强,其次是2龄和4龄幼虫,卵和1龄幼虫的耐寒力最弱.不同低温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期虫态对其后继虫态的发育历期有较大影响,总体说来,经过处理的小菜蛾幼期虫态,其后继虫态的发育历期普遍延长,一般处理某一虫态对其相邻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最大.小菜蛾蛹经低温处理后其羽化成虫的产卵量随着蛹期所经历低温强度的增强和时间延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对小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低温(<8℃)对小菜蛾的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和蛹在4℃和6℃下死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分别处理55d和70d后,卵和蛹全部死亡;经4℃和6℃处理的蛹,在16℃下羽化成虫的平均产卵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处理45d时,产卵量均为0小菜蛾幼期各虫态在0℃以下,死亡率随低温强度加大和处理时问的延长而增高就耐寒力而言,3龄幼虫和蛹最强,其次是2龄和4龄幼虫,卵和1龄幼虫的耐寒力最弱不同低温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期虫态对其后继虫态的发育历期有较大影响,总体说来,经过处理的小菜蛾幼期虫态,其后继虫态的发育历期普遍延长,一般处理某一虫态对其相邻虫态发育历期的影响最大小菜蛾蛹经低温处理后其羽化成虫的产卵量随着蛹期所经历低温强度的增强和时间延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四纹豆象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1~ 36℃范围内设置 6个温度对四纹豆象卵、幼虫、蛹的发育速率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卵在 2 1~ 36℃、幼虫在 2 1~ 30℃和蛹在 2 1~ 33℃之间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均呈直线关系 ;用直线回归法所得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5.82 ,15.18,16 .0℃ ,有效积温分别为 6 2 .54,151.0 6 ,10 2 .76日度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丝带凤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对丝带凤蝶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丝带凤蝶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6代。在15~35℃范围内,卵孵化率、幼虫和蛹存活率分别在25,25和20℃时最高,卵、幼虫和蛹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显著缩短;适宜发育温度范围为20~35℃。丝带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约为(8.7±2.5)℃、(11.9±6.0)℃和(6.9±1.8)℃,有效积温分别约为(82.5±5.1),(222.2±39.5)和(178.7±7.3)日.度。  相似文献   

13.
在光周期14L:10D、75%RH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对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生长发育、存活率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86,11·17和10·15℃,有效积温分别为61·6,110·8和65·3日·度;22℃时卵的孵化率和蛹的羽化率最高,分别达96·04%和94·26%;滞育后成虫寿命雌虫普遍长于雄虫,25℃下的产卵期11~34d,每雌产卵量平均861粒,最高达1527粒。  相似文献   

14.
甜菜夜蛾人工饲料及饲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人工继代繁殖甜菜夜蛾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 ,测定了各虫态发育历期、幼虫死亡率、化蛹率、羽化率、蛹畸形率及不同世代蛹重。采用改进的饲料配方饲养的深圳种群 ,第 2代幼虫死亡率、化蛹率、蛹畸形率、羽化率分别为 7 8% ,97 3 % ,2 7%和 93 8% ,第 2 ,5 ,9,1 2代平均单头蛹重分别为 1 1 9 7± 1 6 1 ,98 3± 1 1 4,94 3± 1 2 6和 82 4± 9 6mg,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 1 1 3 7 2± 63 3 ,684 5± 5 3 7,45 6 9± 40 2和 3 91 7± 45 6粒。人工饲养的甜菜夜蛾 ,卵、幼虫、蛹、雌性成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 2 5~3 5 ,1 0~ 1 2 5 ,7~ 8 5和 8~ 1 4天 ,完成一个世代需要 2 1~ 2 5天。  相似文献   

15.
对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Guenee)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生存率、繁殖力进行了研究.在20℃、24℃、28℃、32℃和36℃恒温下,世代存活率分别为23.28%、 37.04%、44.22%、30.21%和8.28%,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3.45、65.68、72.57、30.69 和0.卵期、1-6龄期幼虫、预蛹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2.03℃,10.39℃、8.97℃、 8.96℃、10.87℃、11.23℃、9.16℃、11.40℃和10.69℃,有效积温分别是47.62日度、56.46 日度、44.30日度、40.57日度、26。26日度、33.94日度、64.61日度、34.50日度和202.45日度。每天4h 39℃以上高温对烟青虫的存活和繁殖不利。在28℃和32℃下,湿度可影响初龄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但对历期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温湿度对烟青虫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烟青虫Helicoverpa assulta(Guenee)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生存率、繁殖力进行了研究.在20℃、24℃、28℃、32℃和36℃恒温下,世代存活率分别为23.28%、 37.04%、44.22%、30.21%和8.28%,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3.45、65.68、72.57、30.69 和0.卵期、1-6龄期幼虫、预蛹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是12.03℃,10.39℃、8.97℃、 8.96℃、10.87℃、11.23℃、9.16℃、11.40℃和10.69℃,有效积温分别是47.62日度、56.46 日度、44.30日度、40.57日度、26。26日度、33.94日度、64.61日度、34.50日度和202.45日度。每天4h 39℃以上高温对烟青虫的存活和繁殖不利。在28℃和32℃下,湿度可影响初龄幼虫、预蛹和蛹的存活,但对历期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懿  赵苹 《昆虫学报》1999,42(2):166-171
白蜡虫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ericeri Xu et Jiang在昆明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3、4、5龄幼虫和蛹在白蜡虫雌成虫体内越冬。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45℃和552.93日度。18 ℃、21℃、24℃、27℃和30℃恒温条件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 66.87天、42.27天、35.56天 、30.84天和27.81天。成虫需取食蜜露或白蜡虫雌虫体液作补充营养。性比为1.75~2.88:1(平均2.25:1)。产卵前期2~3天。开始产卵后的2~5天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62.21%。 27℃的产卵量和产卵率分别为19.31粒和89.81%。18℃时仅4.37粒和18.56%。15℃时不产卵。补充营养、性别和产卵与否对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幼虫共5龄。1~4龄以寄主体液和组织为食。5龄幼虫不取食,3~4天后化蛹。  相似文献   

18.
【背景】南亚果实蝇是世界性的检疫性害虫,在我国多个省市发生为害,对瓜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10、14、18、22、26、30、34℃7个恒温条件,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南亚果实蝇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历期,并推算出相应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南亚果实蝇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36、2.43、7.64℃,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有效积温分别为20.21、187.69和156.65日度。完成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是7.64℃,有效积温为364.55日度。当温度达到34℃时,卵的发育历期相对延长,而蛹则不能正常发育,无法羽化为成虫。【结论与意义】在10~30℃,南亚果实蝇的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发育速率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26和30℃下,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显著短于其他各处理温度的发育历期。该试验结果为了解南亚果实蝇的发育温度极限和进一步开展该害虫的适生性分析提供了基础信息,进而为制定该虫的检疫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地区大猿叶虫发育历期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哈尔滨对白菜上的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的生活史和生物学习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大猿叶虫在哈尔滨地区绝大多数个体1年发生1代,少部分个体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入土在2~27cm土层中滞育越冬。越冬成虫翌年4月下旬开始出土活动。第1代发生在5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所有成虫在7月下旬以后均滞育越冬。在25℃条件下,雌虫产卵期为6~55d,平均为30.95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454.9粒。在25℃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为:卵(4.46±0.33)d,幼虫(8.22±0.26)d,蛹(4.17±0.22)d。各虫态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0.80℃,幼虫为10.95℃,蛹为9.79℃;有效积温卵为64.82日.度,幼虫为117.37日.度,蛹为64.36日.度。  相似文献   

20.
短时高温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探索短时高温对桃小食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在室内23±1℃、 相对湿度80%±7%和15L∶9D条件下, 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卵、 幼虫、 蛹、 成虫在经历35, 38和41℃高温处理1~4 h后各阶段的发育历期、 存活率和产卵量。【结果】 短时高温对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影响; 经41℃处理后, 初蛀果幼虫(1日龄)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 且存活率显著降低, 3日龄以上的幼虫受到的影响不明显; 11日龄蛹的羽化率在38℃和41℃处理中明显降低, 畸形率也显著升高; 经38℃和41℃处理的成虫存活率降低, 寿命缩短, 产卵量也减少。【结论】短时高温处理对桃小食心虫卵的影响较小, 而对成虫的影响较大。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虫在高温季节种群数量变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