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芪,人参皂甙对肺癌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了进一步提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效果,应用^3H-TdR释放法,观察了黄芪,人参皂甙对肺癌浸润淋巴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与人参皂甙均能显著增强TIL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二者合用对TIL细胞具有协同正向调节作用,是较为理想的替代细胞因子,辅助TIL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天然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2.
用冷酶法对7例脑恶性肿瘤进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并用于临床。7例肿瘤的TIL扩增倍数均大于刚分离时的500倍,其中2例大于1000倍,另2例分别大于2000及3000倍;TIL的表型检测CD3、CD4、CD8、HLA-DR分别为97%,35%,54%,97%;电镜观察到TIL先靠近肿瘤细胞,伸出触手,接触肿瘤细胞膜上,随后肿瘤细胞破坏、死亡的过程。临床应用TIL后随访至今9mo,7例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3.
卵巢癌组织不同部位取材分离TIL细胞蔡晓敏,陆静,华祖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上海200025)李彪如,朱佑明,童善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025)为了获得高活力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相似文献   

4.
吴明生  许祥裕 《现代免疫学》1994,14(1):53-53,51
人胃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体外诱导培养和抗肿瘤作用扬州医学院(扬州225001)吴明生,徐立春,童鲲南京军事医学研究所许祥裕,丁树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在抗肿瘤中的重要作用比LAK细胞强50~100倍[1,2].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对8例人原发性肺鳞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了TIL的抗瘤活性及细胞表型,结果表明8例TIL的平均扩增倍数为430;TIL在10~30天之间显示出高水平的非特异性杀伤活性;10天~时对A1及Daudi细胞的杀伤百分率分别为79.2%和43.4%,20天~时分别为51.7%和27.9%。非特异杀伤活性在30天以后降至较低水平,所进行的几次实验表明肺鳞癌TIL对自体癌细胞的杀伤活  相似文献   

6.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生物学性状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发现,掺杂肿瘤细胞的早期TIL培养上清液抑制自身淋巴结来源的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后期时,掺杂肿瘤细胞消失(即TIL呈对数生长期),TIL培养上清液却对自身淋巴结来源的淋巴细胞呈现生长刺激现象。首次发现消化酶对TIL这些活力指标有影响。表型与淋巴细胞形态学对照研究时发现,初次分离的TIL层细胞中,Giem-sa染色的淋巴细胞比例为83±6%;活细胞镜下计数淋巴细胞占73±12%;而FACS分析CD3只有23±8%,HLADR31±20%;是否属TIL前体细胞,还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自身LAK和肿瘤细胞在TIL大量扩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别与自身LAK细胞、肿瘤细胞以及后二者共同混合培养,结果均使TIL的体外扩增能力和细胞毒活性大为提高,体外扩增有效期和高细胞毒活性持续时间均较单纯IL-2培养的TIL延长。以与自身LAK和肿瘤细胞混合培养的TIL对自身肿瘤的杀伤活性提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活力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增殖力、活力、杀伤力是TIL临床治疗的基本问题。由于Rosenberg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实验室对其一些重要步骤进行了改进:①用单一冷胶原酶消化肿瘤组织块;②省去影响TIL活力的离心操作;③TIL培养48h内除去掺杂在TIL中的肿瘤细胞等。由于除去了影响TIL活力的抑制因素,TIL的增殖率、生存率、活力、杀伤力明显增加。有80%肿瘤组织的TIL经扩增可超过1×10  相似文献   

9.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过继免疫治疗以其特异性及细胞毒性,在进展期肿瘤治疗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TIL持异的细胞毒作用和介导细胞免疫反应是其主要的抗肿瘤方式;另外,TIL引起肿瘤的供血血管损伤,使其供血减少,也是抗肿瘤作用的另一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体恶性实体瘤TIL增殖力、表型和杀伤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彪如  陆静 《现代免疫学》1994,14(5):257-260
在建立高活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分离培养方法的基础上,对83例恶性实体瘤TIL的细胞增殖动力学、部份TIL表型与杀伤力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提示,本实验室所建立分离培养的TIL增殖能力较强且稳定,有65%的增殖倍数大于1000倍;3H-TdR掺入高峰在培养的第45~75天;对其自身的原代肿瘤细胞杀伤力可以维持至56天以上;对56份经rIL2诱导的TIL(培养时间17±5.2天)表型分析:CD380±21%,CD437±21%,CD844±18%,HLADR69±24%,与rIL2诱导前比较,CD3、CD4、CD8和HLADR均增多,尤以CD3与CD8表型增多明显。  相似文献   

1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培养回输治疗恶性肿瘤2例近年来,生物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创立,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新增了一种途径。浙江省临海市第一医院于1994年9月开始建立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简称TIL)实验室。引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培养技术,将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与IL-2联合体内诱导凋亡产生抗瘤作用的机理。为应用TIL治疗肺癌提供依据。方法:从Lwis肺癌(LLC)瘤体中分离提了参含1000U/mlIL-2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后,与LLC细胞中10:1接种于C57BL/6小鼠腋下,每日1000U/mlIL-2瘤内注射,并测量肿瘤体积,于接种后第18天处死小鼠。结果:发现TIL加IL-2有明显地抑制LLC生长的作用,HE感  相似文献   

13.
云芝糖肽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云芝糖肽(PSP)在体外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功能的影响,发现PSP在37-1200μg/ml浓度同可促进TILs的增殖反应,其促增殖作用与PSP浓度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联合使用PSP和是互2(IL-2)可提高TIL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4.
人肝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穿孔素,Fas配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Qian Q  Wu M  Qu Z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8,27(2):99-101
目的 研究肝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穿孔素及Fas配体(Fas-L)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ABC方法检测20例病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的TIL中穿孔素及Fas-L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0例肝癌病人中16例,肝癌组织中TIL表达穿孔素及Fas-1,其中1例病人的绝大多数TIL表达穿孔素及Fas-1,该例病人手术后1年6个月仍未复发,除该例以外,其余15例肝癌组  相似文献   

15.
人肿瘤浸润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娟  何维  巴德年 《免疫学杂志》2000,16(3):175-178
目的 研究人直肠癌和结肠癌肿瘤浸润γδT淋巴细胞(γδTILS)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固相抗体法体外扩增获得γδTILS,并用MTT法和^H-TdR掺入实验体外观察γδTILS对同种异体和异种肿瘤细胞的细胞毒及增殖反应。结果 所获得γδTUILS对所测定的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该杀伤效应可为IL-2、IL-4,IL-12,IL015,TNF-γ所增强,而不受IL-10,GM0-CSF和  相似文献   

16.
以51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来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进行治疗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来源的TIL其有效率及一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胸腹水及转移淋巴结的TAL;其中肿瘤组织的TIL,胸腹水、转移淋巴结的TAL有效率分别为80.9%、40.0%、46.6%;三者治疗肿瘤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分别为81.0%、46.7%、60.0%;另外发现胸腹水TAL对实质性肿块治疗疗效较低,为40%,其中静脉滴  相似文献   

17.
肝癌TIL细胞转导IL-2基因的生物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IL-2基因导入肝癌浸润淋巴细胞及是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导入人肝癌浸润淋巴细胞(TIL),同时对经转导IL-2基因的肝癌浸润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增殖能力及表型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转导IL-2基因后的肝癌浸润淋巴细胞能表达一定量的IL-2,明显高于未转导细胞,但其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殖能力及表型等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L-2基  相似文献   

18.
BCL—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抗凋亡及免疫耐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细胞株BCL-2基因表达与其耐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免疫攻击的关系,探索应用BCL-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BCL-2SON)治疗乳腺癌的途径。方法 BCL-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处理乳腺癌细胞株MCF-7,Western印迹法观察其对BCL-2表达的抑制;并将MCF-7细胞与乳腺标本分离出来的TIL共同培养,通过JAM试验观察TIL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BCL-2SON处理的MCF-7细胞无BCL-2表达,并在JAM试验中随着TIL浓度增加,凋亡细胞也增加,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可见BCL-2表达,JAM试验中随着TIL浓度增加,凋亡细胞的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BCL-2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可对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攻击,BCL-2SON可作为治疗乳腺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人白细胞抗原-A2阳笥黑色素瘤病人的瘤块中分离得到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进行HLA-A2限制性TIL抗人黑色素瘤细胞作用的研究。在实验中发现,TIL对自身和同种本的HLA-A^+2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而对HLA-A^-2黑色素瘤细胞及HLA-A^+2非黑色素瘤细胞无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连杰  郭峰 《现代免疫学》1995,15(3):157-158,131
将大肠癌TIL在含有rIL-2浓度为60、600和600U/ml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扩增,观察不同浓度rIL-2对TIL增殖力、杀伤活性、表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rIL-2组较中、高浓度组增殖力减弱,但对自身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较中、高浓度组增高。三组TIL培养后CD3+细胞比例显著增加,CD4+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低、中浓度组CD8+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低浓度组CD25+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说明低浓度rIL-2可选择性刺激CD8+、CD25+T细胞克隆增殖,使大肠癌TIL对自身肿瘤杀伤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