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急诊胃镜对肝硬化合并出血治疗价值。方法将118例患肝硬化出血患者随机为急诊胃镜组(A、B、C组)及非急诊胃镜组(D组),A组患者在入院后6 h和内行胃镜检查,B组患者在入院后6~12 h内行胃镜检查,C组患者入院后12~48 h内行胃镜检查,D组患者在入院后48 h后行胃镜检查,四组均酌情进行胃镜下治疗;评价四组患者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住院期间输血量及总住院费。结果急诊胃镜组与非急诊胃镜组在再出血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胃镜组间A组与C组在再出血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在住院期间输血量、住院天数及花费等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输血量、住院天数及总住院费用方面均明显低于C组和D组。结论肝硬化出血尽早给予急诊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时间是影响患者止血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在肝硬化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最佳时机。方法选取肝硬化出血患者2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急诊组(180例)和非急诊组(60例),其中急诊组又分为A组(入院≤6 h行胃镜检查)60例、(入院6~12 h行胃镜检查)B组60例和C组(入院12~48 h行胃镜检查)60例,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胃镜治疗,比较各组入院后患者死亡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输血量以及住院费用。结果急诊组死亡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急诊组,A组死亡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其他组,输血量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其他组,B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非急诊组,输血量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非急诊组,C组输血量显著少于非急诊组(P0.05),B组和C组住院时间、输血量及住院费用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急诊胃镜检查治疗是影响肝硬化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利多卡因胶浆减轻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心血管反应的量效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的9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I组(咪达唑仑+芬太尼+利多卡因胶浆)、II组(芬太尼+异丙酚+利多卡因胶浆)及III组(芬太尼+异丙酚)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I组及II组患者与III组患者在胃镜过咽喉部时收缩压具有差异(P0.05);I组和II组患者与检查前比较,胃镜过咽喉部时收缩压、心率有明显的下降,但是均在正常的范围内;III组患者与之前比较,胃镜过咽喉部时收缩压显著升高、心率加快,具有差异(P0.05);三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比较没有差异(P0.05)。(2)I组及II组患者术后咽喉不适、恶心及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III组患者(P0.05);(3)III组患者没有不适感发生率明显高于I组及II组患者(P0.05);I组与II组患者没有不适感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小剂量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安全性,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及诊断明确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并行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 766例次,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急诊胃镜检查,其中内镜下可见出血部位的2 178例次(78.74%)、未见出血部位的588例次(21.26%)。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 256例次(57.67%),其中行内镜下组织胶、硬化或套扎治疗者1 183例次(1 145例成功行内镜下止血、38例内镜下止血失败,均补充行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后好转)。 结论急诊胃镜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积极改善一般情况、病情稳定后,应尽快行急诊胃镜检查治疗,可快速明确病因、控制病情,并获得良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1:1比例将其分成急诊组50例(给予急诊胃镜诊治),对照组50例(给予普通胃镜诊治),比较两组诊治效果。结果①确诊率:急诊组为94%,对照组为84%,急诊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急诊组止血时间12h、12~24h、24h的例数分别为27例、15例、8例,对照组相应为10例、23例、17例,两组差异明显(P0.05);③输血率:急诊组为70%,对照组84%,急诊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确诊率高、止血时间短、输血率低,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早期、早期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胃镜检查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8 h内入院并行胃镜检查, 48例)与早期组(发病8-24 h内入院并行胃镜检查, 62例).比较两组的病变出血Forrest分级、出血检出率、活动性出血检出率、止血成功率、出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再出血率.结果两组病变出血的Forrest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检出率、活动性出血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1.67%和9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输血率分别为174.58 mL±13.14mL、5.71d±1.65d、4.17%,显著低于早期组的184.65mL±16.24mL、7.02d±2.01d、8.06%(P 0.05).两组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早期胃镜检查均可高效检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灶并止血,而超早期胃镜检查可减少患者出血量与输血率,住院时间更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血清hsCRP水平与糖尿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糖尿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有无糖尿病共296例患者分成五组:单纯冠心病冠脉局灶病变组(I组)92例,单纯冠心病冠脉弥漫病变组(II组)78例,单纯糖尿病组(III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局灶病变组(IV组)3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组(V组)64例。检测与比较各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的水平。结果:V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I、II、III、IV组(14.65±8.74vs.7.78±5.91,9.16±8.13,7.47±4.62,10.58±7.43mg/L),均P0.01;IV组hsCRP水平高于I组和III组,P0.05。IL-6水平V组高于II、III组,均P0.05;TNF-α水平IV组(77.7±41.65)高于II、III组,均P0.05;IV组IL-6水平和V组TNF-α水也高于I、II、III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在I、II组间三者均无明显差异。hsCRP与弥漫病变和糖尿病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的升高不仅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因子也是糖尿病冠状动脉弥漫病变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87例,根据患者年龄所在的区段将其分为A组(40-50岁)、B组(51~60岁)、C组(大于60岁)3组,均采用碳14呼气试验对所有患者进行HP感染检测,观察3组患者HP检测的阳性率及不同性别、不同肝功能级别以及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组间HP感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55例(63.2%)HP检测阳性,男、女性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4.2%和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8例(50.0%)HP检测阳性,B组患者21例(70.0%)阳性,C组患者16例(76.2%)阳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HP检测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且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HP阳性5例(31.2%),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HPP阳性15例(71.4%),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32例(82.1%)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因不明出血患者3例(27.3%)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的HP感染率最高,但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原因不明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级患者HP检测30例(63.8%)阳性,B级患者14例(60.9%)阳性,C级患者11例(64.7%)阳性,三种级别肝功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关系密切,根治HP感染,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咸水沽医院2010-03/2013-09收治的126例行急诊内镜及择期内镜诊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比较两组的阳性检出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系溃疡(44.4%)、急性胃黏膜病变(12.7%)和消化系肿瘤(11.9%)为主;126例患者内镜下检出阳性病变116例,阳性检出率92.1%,其中急诊内镜组(97.1%)明显高于择期内镜组(85.7%),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内镜组的再出血发生率(2.9%)、手术率(1.5%)、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择期内镜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方便快捷、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且创伤性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是其首选诊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门静脉分流术(TIPS)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两种介入方法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行TIPS术的肝硬化患者和49例行PTVE术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出血复发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TIPS组患者与PTVE组患者4 h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2 h止血率均达到100%。TIPS组患者与PTVE组患者术后1、3、6个月出血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TIPS组患者出血复发率低于PTVE组患者出血复发率(P0.05)。TIPS组和PTVE组患者术后6个月肝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年TIPS组共出现3例死亡(3~18个月),3年存活率为92.5%;PTVE组共出现8例死亡(1~16个月),3年存活率为83.7%,经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整体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PS和PT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均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TIPS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TIPS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内镜检查时间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患者再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肝硬化GEV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镜检查时间不同分为A组(n=75)和B组(n=81),A组患者在入院12 h内行内镜检查,B组患者在入院12~24 h之间行内镜检查,分析两组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出血部位检出率、止血效果、再出血情况及预后,对比两组检查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A组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钠、钾、C反应蛋白(CRP)、静脉曲张直径、门静脉宽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流速两组检查前后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检查前血红蛋白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检查后B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出血部位检出率、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肝硬化GEVB患者的内镜检查中,在12 h内行内镜检查,能明显减...  相似文献   

12.
7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方法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和止血治疗。结果在76例患者中,内镜下见有食管静脉曲张者65例(85.5%),其中轻度8例,中度17例,重度40例;诊断PHG者33例(43.4%),其中轻度12例,重度21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者8例;胃癌2例。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并发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两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邵红征  胡志勇  刘荣  黄爱霞 《肝脏》2015,(3):226-228
目的探究112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非肝硬化患者472例,为C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388例,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将38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A组(n=112)和为B组(n=276)。比较A、B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A、B、C三组患者的预后等。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呕血发生率较低、咖啡样呕吐物发生率较高(P0.001)。与B组相比,A组患者血尿素氮浓度较高、输血量较多,合并症中冠心病、高血压发生率较高,并发症中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较低(P0.05);B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χ2=8.741,P=0.013);B组患者死亡率最高(χ2=6.370,P=0.041)。结论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常见的的并发症为冠心病和高血压,尿素氮较高,输血量较多,发生再出血和死亡的机率低于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90例,根据内镜、患者病情等临床资料,分为3组。A组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B组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4例;C组非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4例。比较A、B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临床资料特点、合并症、并发症以及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1.A组呕血、肝功能Child A级发生率(分别为72.5%、31.4%)较B组(47.6%、8.5%)高(P值分别为0.000、0.006、0.025),咖啡样呕吐物发生率(7.84%)较B组(19.35%)低(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B组相比较,A组Alb浓度、门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P值分别为0.000、0.003),BUN浓度、冠心病发生率较低(P值分别为0.019、0.007),输血量较少(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A组17.65%、B组7.26%、C组4.88%(P=0.001);A组死亡率最高,为2.94%(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例最高)发生率低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比例最高),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高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时的内镜检查和诊治尤为重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上消化出血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11/2016-11在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采用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纳入2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上消化道出血51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服药时间、剂量、消化道病史、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和吸烟史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随着时间逐渐增长,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χ~2=11.526,P0.01);服药时间低于3 mo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率显著低于服药超过3 mo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30,P0.01);小剂量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低于大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P0.01);上消化道出血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有消化道病史或吸烟史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容易造成上消化道出血(P0.05),阿司匹林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同时服用可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P0.05).结论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胃黏膜保护剂,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科急症,既往指南推荐在24 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目的:探讨紧急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时机<12 h)是否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更佳的检查时机。方法:纳入2012年12月—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50例。按胃镜检查时机分为紧急组(胃镜检查时机<12 h)和非紧急组(胃镜检查时机≥12 h)。低危(GBS评分<12分)和高危(GBS评分≥12分)患者又进一步分为紧急亚组和非紧急亚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GB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内镜下止血率、再出血率、输血率、输血量、急诊DSA率、急诊手术率、死亡率。结果:紧急组的年龄、GBS评分、住院时间明显低于非紧急组(P<0.05),内镜下止血率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的性别、住院费用、再出血率、输血率、输血量、急诊DSA率、急诊手术率、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危患者中,紧急亚组与非紧急亚组之间基线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患者中,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对策,并观察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入我院急诊科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病情稳定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稳定情况:观察组有30.0%患者于1 h内稳定,53.33%于1~2 h内稳定,11.67%于2~3 h内稳定;对照组有13.33%患者于1 h内稳定,28.33%于1~2 h内稳定,38.33%于2~3 h内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提升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个体化护理,包括调整护理人员排班方案,识别不良预后高危患者并重点干预,个体化的预见性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自我护理指导等。对比两组行为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水平变化情况、并发症及抢救情况。结果观察组禁烟禁酒、适量锻炼及情绪控制行为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各子量表评分、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便秘、肝性脑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个体化护理,有助于提升其依从性,且有助于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这对提升疗效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3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将患者分为3组: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98例),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1(124例),非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2(158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内镜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呕血的发生率为51.02%,较对照组1的75.00%低(P=0.003);观察组咖啡样呕吐物的发生率为18.37%,高于对照组1的6.45%(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1患者的病因(嗜酒、自身免疫特性等)、黑便、便血等发生情况以及肝功能分级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尿素氮浓度和输血量分别为(7.7±3.9)mmol/L和(10.9±7.3)U,均高于对照组1的(6.8±4.3)mmol/L和(7.5±5.2)U。观察组患者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5.10%、11.22%,均高于对照组1的4.84%和3.23%,并发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1的13.71%(P=0.029)。观察组与对照组1患者其他的常规检查结果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1、观察组和对照组2的再出血率分别为11.29%、8.16%和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8)。对照组1死亡率最高(1.61%),3组患者在需要介入或者手术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0)。结论肝硬化患者中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又以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最高,常见的并发症为冠心病和高血压,发生再出血和死亡的几率较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低,因此临床上及时的内镜检查和正确的诊治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肝硬化伴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2例,使用数字表法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经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行EVL,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结果]2组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10.15±1.67)d vs.(12.73±2.82)d,P0.05]。2组术后胸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1.84%和6.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3%和18.42%(P0.05)。2组术后近期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远期再出血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9.21%vs.21.05%,P0.05)。治疗后观察组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普萘洛尔可改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发热、感染和远期再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