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亚低温、β-七叶皂甙钠及二者联合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27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对照组、亚低温组、β-七叶皂甙钠组及联合组各60只,每组又分为5个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2,3,5,7d断头取脑,其中半数大鼠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另一半大鼠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在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调整与动物距离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结果 在各个时间点脑出血模型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及AQP4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而亚低温组、七叶组及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在出血后5,7d病灶侧脑含水量及AQP4的表达均低于亚低温组及七叶组(均P<0.05); 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0,P<0.01).结论 亚低温及β-七叶皂甙钠均能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而二者联合可能起到协同作用;亚低温及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β--七叶皂甙钠对实验性脑出血后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探讨β--七叶皂甙钠治疗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在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表达。结果脑出血模型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各个时间点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病灶侧脑含水量以及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6,P〈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及AQP4的表达,β--七叶皂甙钠可能抑制AQP4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脑出血后MMP-2/9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血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MMP-2/9表达.结果 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周围MMP-2/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各个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病灶侧血肿周围MMP-2/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常温对照组(P<0.01).同时,亚低温组脑水含量在各时间点与脑出血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 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出血后MMP-2/9的表达,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MMP-2/9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通道蛋白4(AQP4)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水肿、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SD大鼠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干湿重法、Alexis法分别检测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AQP4、脑组织含水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动态变化。结果①血肿周围AQP4在脑出血后12h表达开始增强,1~3d达到高峰,7d后略高于正常,14d基本恢复正常。②脑组织含水量在出血后6h增加,1~3d达到峰值,7d明显减轻,14d基本恢复正常。③神经功能缺损从出血后6h开始,最重的时间点是12h~3d,7d明显减轻,14d基本恢复正常。④脑出血后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之间存在关联(x2mh=16.49,P<0.05)。⑤脑出血后血肿周围AQP4的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存在关联(x2mh=15.07,P<0.05)。结论①AQP4的表达与脑水肿、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引起出血性脑水肿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②早期积极控制脑出血后AQP4的过度表达将是减轻和预防脑出血后脑水肿脑损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ICH)后皮质、CPu血肿周围组织水孔蛋白-4(AQP4)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在脑水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经尾动脉采血制作大鼠CPu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皮质及血肿周围组织AQP4蛋白进行动态检测。结果ICH6 h后CPu血肿周围组织邻近毛细血管的AQP4蛋白表达开始增高,于出血第1~3天达高峰期,之后逐渐下降,至第7天仍高于正常水平。在出血侧皮质AQP4蛋白表达亦相应增加,但不如血肿周围组织明显。结论ICH时血肿成分可诱导AQP4蛋白表达增加,脑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终足表达增强的AQP4蛋白可能促进水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向脑实质流动,直接参与ICH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亚低温、β-七叶皂甙钠及二者联合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1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对照组(30只)、亚低温组(30只)、七叶组(30只)及联合组(30只),每组又分为5个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2,3,5,7(1断头取脑。在大鼠苍白球注射胶原酶制作脑出血模型,用冰块降温及白炽灯调整与动物距离照射加温的方法调节体温.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的变化。结果各个时间点脑出血模型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亚低温组、七叶组及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在出血后5d、7d病灶侧脑含水量均低于亚低温组及七叶组(均P〈0.05)。结论亚低温及β-七叶皂甙钠均能明显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而二者联合可能起到协同作用,从而抗脑水肿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AQP4)和血脑屏障(BBB)超微结构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不同时间点的变化特征,探讨二者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非抗凝血注入尾状核制做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AQP4的表达,伊文思蓝检测BBB的通透性,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含水量,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脑出血组在脑出血后6h脑含水量、AQP4表达和伊文思蓝含量开始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72h达到最高峰(P<0.05),之后开始下降,到第7天仍高于正常。AQP4表达与BBB通透性呈显著正相关(r=0.726,P<0.05);AQP4表达与脑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也趋于一致(r=0.793,P<0.05)。BBB电镜观察:脑出血后6h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多、线粒体堆积。72h胶质细胞足突内线粒体逐渐肿胀、模糊,细胞充满大量空泡,基膜断裂。7d内皮细胞回缩,毛细血管基底膜形态开始恢复。结论脑出血后AQP4表达和BBB的通透性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脑出血后可能通过提高AQP4的表达水平,增加BBB的通透性,参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脑缺血大鼠AQP4表达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 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实验分常温组、亚低温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在缺血后6h、24h、48h、72h用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荧光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原位杂交检测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AQP4表达无变化.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AQP4表达上调,缺血48~72h变化最显著.相同时间点常温组脑组织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AQP4的表达上调比亚低温组明显,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条件下AQP4表达下调、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脑水肿程度减轻.亚低温可能通过下调AQP4表达、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减轻缺血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凝血酶受体(PAR-1)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脑出血 亚低温组。每组分为脑出血后24h、72h和7d共3个亚组。脑出血 亚低温组于注血后给予6h亚低温治疗。各组于注血后24h、72h和7d断头取脑组织,测定脑水含量(干湿重法),检测脑内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免疫组化学法)。结果脑出血组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亚低温组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低于脑出血组(P<0.01)。同时,亚低温组脑水含量在各时间点与脑出血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增加,其变化与脑水肿的变化一致,说明PAR-1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出血后微血管壁上PAR-1的表达来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通道蛋白4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AQP4基因敲除(AQP4^-/-)小鼠为研究对象,分别在AQP4^+/+和野生型(AQP4^-/-)小鼠右侧基底节区立体定向注入5μL自体全血建立脑出血模型。比较两组小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脑含水量、血肿周围组织脑比重、伊文思蓝漏出量及脑组织毛细血管超微结构间的差异。结果:脑出血后AQP4^+/+小鼠脑内AQP4蛋白表达量显著增高。AQP4基因的缺失加剧了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及患侧大脑半球的含水量,降低了血肿周围组织的脑比重,加剧了伊文思蓝的渗漏及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损坏。结论:AQP4基因缺失加剧了脑出血损伤,包括水肿形成、血脑屏障破坏。对脑出血后AQP4表达增高的保护性机制研究可能会为临床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提供新的靶点及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和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脑出血组及PDTC组,建立脑出血模型;制模2 h予PDTC组腹腔注射PDTC;通过干湿法和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AQP9表达。结果(1)脑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出血侧在制模后4 h开始升高,72 h达高峰,持续到120 h后下降;出血对侧在4 h也升高,48 h达高峰;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出血侧更明显(均P<0.01)。(2)脑出血组AQP9表达制模后4 h开始升高,72 h表达最强,120 h降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出血侧较出血对侧增加更明显(均P<0.01)。(3)PDTC组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在制模后24 h开始各时间点较脑出血组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均呈平行增加,PDTC干预对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和AQP9表达有平行抑制作用,提示AQP9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自体血注入法脑出血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局部亚低温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ICH)组和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ICH H)组。每组分为对照、脑出血后6h、24h、72h、5d、7d共6个亚组,ICH H组于注血后立即给以4h的局部亚低温治疗,各亚组分别进行血脑屏障(BBB)通透性、脑水含量的检测以及应用RT-PCR及Western印记对MMP-9进行测定。结果ICH组大鼠脑内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P<0.01)及BBB通透性(P<0.05)的显著增加,二者在7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ICH组MMP-9蛋白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88和r=0.96),ICH组MMP-9 mRNA表达量也与脑含水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呈正相关(r=0.78和r=0.85)。ICH H组大鼠脑组织水含量、BBB通透性以及MMP-9蛋白的表达与ICH组各时间点相比较,明显降低,而MMP-9 mRNA的表达与ICH组相比仅有轻度下降。结论脑出血后MMP-9的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水肿密切相关,局部亚低温可以抑制脑出血后MMP-9蛋白表达的增加以及脑水肿的形成。提示局部亚低温可能通过影响MMP-9的变化来抑制脑出血后的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实验大鼠颅脑外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颅脑外伤后可能的脑保护分子生物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Feeney法建立脑外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5只,亚低温组在损伤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暴露,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象分析技术检测AQP-4和caspase-3及双重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4和S-100。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颅脑外伤后脑组织AQP-4和caspase-3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亚低温治疗后,大鼠脑组织AQP-4和caspase-3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较脑创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减轻胶质细胞介导的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局部亚低温对脑出血后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出血后水肿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出血组;脑出血加局部亚低温组;凝血酶加局部亚低温组。应用Evans-Blue测定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应用干湿重法测定脑水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和BBB通透性的增加,在7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不同时程局部亚低温均可以显著降低脑出血后72h时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P<0.01),其中给以4h局部亚低温时,降低最明显。注射凝血酶6h后,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显著增高(P<0.01),于24~48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凝血酶 局部亚低温组在各个时间点与凝血酶组相比,脑组织水含量及BBB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局部亚低温可能是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毒性作用来减轻脑出血后水肿的形成及血脑屏障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实验性脑出血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目的 研究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水通道蛋白 4 (aquaporin 4 ,AQP4 )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原酶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 ,并用电镜技术和微血管灌注法观察脑水肿区的超微结构和微血管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脑出血后 6h ,AQP4mRNA和蛋白质在脑水肿区表达增强 ,AQP4mRNA(吸光度值 ,A)由 0 2 9上升到 0 5 7(P <0 0 1) ,AQP4蛋白A值由 0 0 6上升到 0 15 (P <0 0 1) ,电镜下可见脑组织轻度水肿 ;至 72h ,AQP4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达到高峰 ,AQP4mRNA的A值为 0 88,AQP4蛋白A值为 0 2 5 ,此时脑组织严重水肿 ,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肿胀 ,毛细血管造影可见毛细血管开始增生 ;第 7天 ,AQP4的表达已减少 (尤以mRNA明显 )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此时脑水肿已减轻。在整个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 ,AQP4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 (rs>0 82 ,Ps<0 0 1)。结论 脑出血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 ,提示AQP4参与了出血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水通道蛋白-4在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的分布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观察脑出血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组织的分布变化及其在出血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定量胶原酶注人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出血后不同时间大鼠脑组织AQP4的表达。结果 AQP4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脑出血血肿周围区和大脑皮质的星形胶质细胞、脑室周围、视上核和室旁核。脑出血后6h起,AQP4表达增强,出血后72h达高峰,出血1周后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脑出血后,AQP4在与水代谢密切相关的部位表达明显增强,提示AQP4在出血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水通道蛋白4(AQP4)的关系及尼膜同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法制成大鼠脑出血模型,RT-PCR法观察AQP4mRNA的表达,伊文思兰法测量BBB通透性,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表示脑水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及尼膜同组BBB通透性均在出血后6h开始升高(0.5955±0.0956、0.5092±0.0309),1d~3d最高(0.8889±0.0968、0.7826±0.0339和0.7914±0.0520、0.7442±0.0753),尼膜同组低于脑出血组(P<0.05);两组AQP4mRNA表达也于6h即开始升高(1.06±0.12、0.90±0.15),3d时达到高峰(1.34±0.14对1.27±0.14),尼膜同组低于脑出血组(P<0.05);BBB通透性与AQP4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86,P<0.01),与脑水肿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脑出血后可能通过上调APQ4mRNA表达,增加BBB通透性,参与脑水肿形成,尼膜同可抑制此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鼠尾壳核内注射凝血酶对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凝血酶对水孔蛋白-4(aqaporin-4,AQP4)表达的影响及引起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机制.方法在立体定向仪下向大鼠右侧尾壳核注射15 U凝血酶,在不同时间段对注射部位邻近脑组织AQP4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注射凝血酶6 h后尾壳核AQP4蛋白表达开始增高,在第1 d达高峰,并维持到第3 d,以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结论凝血酶能促进脑微血管周围的AQP4蛋白表达的增加,加速水分的跨膜流动,引起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和血脑屏障的破坏,导致脑出血早期阶段脑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