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应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共73例,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CAG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CAG方案与地西他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治疗有效率,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3、7、14d,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6%和61.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体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对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2%)明显优于对照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他滨与CAG方案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时间长,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AG与CAG预激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CAG预激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HAG预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常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27%)略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36%)低于对照组(29.09%),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G与CAG预激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均取得满意疗效,但HAG预激方案可快速缓解症状,有利于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收治的26例老年AML及高危M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AG组13例及地西他滨组13例,CAG组患者按照CAG方案进行治疗,地西他滨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地西他滨组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84.62%,总体生存期(36.2±11.8)个月,同CAG组相比具有明显治疗优势(P<0.05)。地西他滨组不良反应轻,患者没有肝肾功能的损害,在发生例数上明显低于CAG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HAG/IAG半量预激方案能有效治疗老年AML及高危MDS,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作为老年AML及高危MDS患者的有效,低毒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55-1556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接受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接收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7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CAG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CAG方案联合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血常规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采用CAG方案治疗时可联合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联合化疗治疗,研究组应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2、3年生存率以及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DNMT3和TET2基因型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以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地西他滨与传统的联合化疗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中的各项指标,从而对地西他滨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方法纳入MDS患者26例,11例接受地西他滨5 d方案治疗(地西他滨组),15例患者接受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联合化疗(联合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情况、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地西他滨组患者总缓解率为45.5%,总有效率为72.7%,无效率为27.3%;联合化疗组总缓解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3.3%,无效率为26.7%,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05),有效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73,P0.05)。地西他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3%,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09,P0.05)。结论地西他滨用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治疗与传统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化疗,适合应用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高危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朱聪惠  陈任安  乔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65-3567,3570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胸苷激酶1(TK-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该院治疗的6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以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 A)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LIF、TIM-3、TK-1水平与血常规指标.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血清LIF、TIM-3、TK-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LI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IM-3、TK-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血常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HA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可提升疗效,改善血清LIF、TIM-3、TK-1水平及血常规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增加,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yelodysplastic syndrome-refractory anemia with excess blasts, MDS-RAEB)患者应用地西他滨+预激方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rhTPO)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MDS-RAEB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给予地西他滨+预激方案+rhTPO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他滨+预激方案治疗。比较2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25×10^9/L、50×10^9/L、75×10^9/L、100×10^9/L的时间;治疗3个疗程时记录2组血小板悬液输注量,评定临床疗效;随访观察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转化率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恢复至25×10^9/L、50×10^9/L、75×10^9/L、100×10^9/L的时间[(7.13±1.38)、(12.58±2.71)、(14.21±2.06)、(18.65±3.11) d]均较对照组[(9.72±1.41)、(16.35±2.84)、(19.71±1.50)、(22.83±2.27)d]短(P<0.05);治疗3个疗程时,观察组血小板悬液输注量[(5.28±0.52)份]较对照组[(8.51±0.56)份]少(P<0.05),总有效率(81.8%)与对照组(7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末次随访,观察组AML转化率(12.1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6.3个月)与对照组(9.38%、17.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PO能促进应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的MDS-RAEB患者血小板计数的恢复,且不影响临床疗效,不增加AML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预激方案治疗高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中的疗效。方法对24例高危组MDS进行预激方案治疗,并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4例MDS患者13例达CR(54.2%),1疗程总有效率58.3%。非血液系统毒副反应较轻,中位粒缺时间6d(0~14d)。结论预激方案治疗高危组MDS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MD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HAG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清指标、安全性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血红蛋白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DS患者中采用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效果较好,利于改善血清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短期内未发生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接受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的36例MDSRAEB患者,纳入地西他滨序贯CAG组;同期将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的M DS-RAEB 40例患者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序贯CAG组总有效率(ORR)[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血液学改善(HI)]为83.3%(30/36),明显高于单用地西他滨ORR 62.5%(25/40)(P=0.043),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别。地西他滨序贯CAG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3度以上的血细胞减少和感染,在治疗早期(第1-2疗程)比较常见,治疗有效后上述不良反应逐渐减少,其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少见。结论:地西他滨序贯CAG方案治疗MDS-RAEB比单用地西他滨疗效更确切,此方案对不适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可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纪国超 《临床医学》2023,(5):112-115
目的 分析阿扎胞苷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28例。常规组予以地西他滨治疗,研究组予以阿扎胞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常规[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骨髓有核细胞(all nucleated cells, ANC)、血小板(platelet, Pl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铁蛋白、维生素B1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29%,25/28)较常规组(64.29%,18/28)高(χ2=4.909,P=0.027<0.05)。治疗前,两组Hb、ANC、Pl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个周期后,研究组Hb、ANC、Plt水平较常规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个周期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地西他滨联合复方皂矾丸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机体炎症、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接受治疗的MD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复方皂矾丸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为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NEU、WBC、血红蛋白均升高,且观察组NEU、WBC、血红蛋白水平为(1.54±0.36)×109/L、(2.89±0.21)×109/L、(93.66±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IAG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例老年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地西他滨+IAG方案(地西他滨25 mg/d,1/d,静脉滴注,d 1-5;去甲氧柔红霉素10 mg/d,1/d,静脉滴注,d6;阿糖胞苷10 mg/m~2,1/12 h,皮下注射,d 6-19;G-CSF 300μg,1/d,皮下注射,d 6-19)。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例使用2个疗程,另1例使用1个疗程,2例获完全缓解;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未见肝肾毒性反应及其他严重的胃肠等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IAG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者,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剂量国产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半量CAG方案(地西他滨15mg/m~2×5d,阿糖胞苷10mg/m~2,1次/12h第1~7天,阿克拉霉素10mg/d第1~4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1次/12h)首程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低剂量国产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MDS 16例,观察其初步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患者临床总有效14例(87.5%),地西他滨单药治疗的7例患者有效5例(71.4%),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的9例患者,有效率达10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为骨髓抑制,无心、肝、肾功能受损及死亡患者。结论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半量CAG方案首程治疗中、高危MDS患者初步疗效较满意,其不良反应是可耐受的。联合治疗是否优于单药治疗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3例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疗体会.方法 3例患者均至少行两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每周1次,每次15 mg/m2,静脉滴注3小时,1个疗程为3次.患者1为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MDS-RCMD),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为中危-1,单用地西他滨治疗,患者2、3均为MD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型(MDS-RAEB2),IPSS评分为中危-2,应用地西他滨同时联合高三尖衫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AG)方案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1血液学明显改善,患者2骨髓完全缓解,患者3完全缓解.患者1和2并发感染,其他不良反应未发生.结论 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老年MDS,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感染,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分析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患者疗效及生存期的改善作用。方法对89例MDS-RAE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地西他滨组、化疗组和联合组。依据IWG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根据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计算比较三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骨髓缓解、血液学改善及总反应率的比例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疾病稳定和治疗失败的比例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联合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4个月,明显高于地西他滨组(17.1个月)和化疗组(15.2个月),P<0.05;患者对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方法整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化疗的方法可以提升MDS-RAEB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国产地西他滨与传统化疗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到2016年12月的48例初发中、高危MDS患者,其中29例患者应用传统化疗方案,19例患者采用单纯地西他滨[15 mg/(m~2·d),ivgtt,d 1-5]方案,比较2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地西他滨方案组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ORR)为78.9%(15/19例),其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5例,血液学改善(HI)5例;传统化疗组2疗程ORR为65.5%(19/20例),其中CR 6例,PR 5例,HI 8例;2组2个疗程后ORR、缓解率(PR+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8,P0.05;x2=0.499,P0.05);地西他滨方案组4个疗程后ORR 84.2%(16/19例),其中CR 5例,PR 9例,HI 2例,传统化疗组ORR为68.9%(20/29例),其中CR 6例,PR 5例,HI 9例;2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6,P0.05),但缓解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34,P0.05)。与传统化疗组对比,地西他滨方案组总体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明显增高,并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3)。对于不良反应,地西他滨方案组与传统化疗组之间Ⅲ-Ⅳ级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为52.6%vs 79.3%(P0.05),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52.6%vs 86.2%(P0.05),Ⅲ-Ⅳ级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发生率为84.2%vs 96.6%(P0.05),感染发生率为26.3%vs 79.3%(P0.05)。结论:国产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MDS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44例初诊的老年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预激治疗组作为对照(22例)和联合治疗组(22例),前者采用常规全程预激治疗,后者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比较疗效和治疗期间副反应。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比较2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RR为72. 73%,对照组RR为5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 82±4. 19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12. 43±3. 71个月)(P 0. 05)。联合治疗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率为40. 91%,明显高于对照组(18. 18%)(P 0. 05)。联合治疗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率、骨髓抑制率分别为9. 09%、68. 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7. 27%和95. 45%)(P 0. 05)。2组肝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及脱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治疗组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 64%,明显低于对照组(31. 82%)(P 0. 05)。2组均无动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化疗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半程预激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耐受性好,是适合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AG预激方案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和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成的CAG预激方案治疗22例老年MDS-RAEB和MDS-RAEB-T,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对照组予小剂量Ara-C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CR率45.5%,总有效率72.7%(16/22),明显高于对照组(27.8%,5/18).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但均不严重,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少.[结论]CAG方案治疗老年MDS-RAEB和MDS-RAEB-T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