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怀智  周海娟  陈刚 《陕西中医》2020,(12):1767-1769
目的:探讨健脾消萎方在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9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健脾消萎方,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症状积分及胃黏膜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HP清除率97.78%,均高于对照组的75.56%、80.00%(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对照组17.7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应用健脾消萎方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胃蛋白酶水平,改善胃黏膜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逆萎益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8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8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逆萎益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PGⅠ、PGⅡ、G-17水平、炎性因子IL-6、TNF-a以及CRP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GⅠ、PGⅡ、G-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IL-6、TNF-a以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脘疼痛、反酸烧心、便溏腹泻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逆萎益胃方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升高患者血清胃蛋白酶PGⅠ、PGⅡ、胃泌素-17水平,能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IL-6、TNF-a以及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3例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合募配穴艾灸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星期。分别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G17)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水平显著增高(P0.01),PGⅡ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PGⅡ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HP阳性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募配穴灸法能显著改善CAG患者临床症状,增加HP的清除率及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GⅠ、PGR及G-17和下调PGⅡ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舒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生存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胃舒散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GⅠ、PGⅠ/PGⅡ升高,PGⅡ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PGⅠ、PGI/PGⅡ高于对照组,PG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0%,对照组为4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舒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能保护患者胃黏膜细胞,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扶正消浊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CA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扶正消浊方治疗。连续服药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的症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Ⅱ)、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停药1个月复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中医症状积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观察组的腹胀、上腹痛、纳差、恶心、嘈杂症状积分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55.0%,对照组HP根除率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消浊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胃肠道症状,进一步巩固了CAG中医治疗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至12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对照组)63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观察组)63例(萎缩性胃体炎18例,萎缩性胃窦炎30例,全胃多灶性萎缩性胃炎15例)血清中PGⅠ、PGⅡ和G–17的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R),比较各组指标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萎缩性胃体炎患者血清G–17水平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窦炎患者、全胃多灶性萎缩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萎缩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杨兴  王益俊  卢锦华  李轩 《光明中医》2023,(20):4015-4017
目的 观察西医三联疗法联合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14 d后停用抗生素,继服奥美拉唑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一贯煎治疗。观察2组治疗28 d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PGⅠ/PGⅡ比值(PGR)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通过清除Hp、保护胃黏膜等机制有效治疗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胃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胃萎合剂组和三九胃泰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症状、病理检查结果、血清胃泌素及HP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胃萎合剂是一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白介素族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叶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肝煎加减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白介素(IL)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较高,PGⅡ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17水平较低(P<0.05);(3)实验组患者的血清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P<0.05);(4)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能够显著降低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Ⅱ、IL-1β、IL-6、IL-17及MDA水平,提高血清PGⅠ及SOD水平,改善胃黏膜腺体细胞功能及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研究石斛养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部2015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试验组4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石斛养胃汤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胃功能指标、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食欲不振、腹痛、贫血中医症状积分、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胃功能指标、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石斛养胃汤联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可显著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改善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王勋 《河南中医》2019,39(7):1057-1060
目的:观察胃复康汤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结合组,每组各34例。西药组给予替普瑞酮及叶酸治疗,中药组给予胃复康汤口服,中西药结合组给予胃复康汤联合替普瑞酮及叶酸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水平。结果:中西药结合组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和治疗3个月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 0. 05),中药组治疗3个月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P 0. 05)。中西药结合组与西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2),中西药结合组与中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中西药结合组治疗后IL-6、PGⅠ水平明显升高,IL-10、PGⅡ水平明显降低(P 0. 05)。与中药组比较,西药组治疗后IL-6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增高(P 0. 05)。结论:胃复康汤联合替普瑞酮及叶酸能快速有效的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芪祛瘀止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四联杀菌方治疗)和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芪祛瘀止痛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血流量、PGⅠ、PGⅡ、胃泌素17(G-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PGⅠ、PGⅡ、G-17、TNF-α、IL-1β、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PGⅠ、G-17、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较治疗前更快,PGⅡ、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PGⅠ、G-17、TNF-α、IL-1β水平更低,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更快,PGⅡ、EGF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丹芪祛瘀止痛汤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且能够调节胃黏膜血流量、血清PGⅠ、PGⅡ及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6例,给予抗萎胃汤治疗,有HP感染,予西药抗HP治疗;对照组40例,选用奥美拉唑,抗HP感染治疗、胃黏膜保护剂、促动力剂、助消化药或联合用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萎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且有明显改善胃黏膜萎缩及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刘睿  张薇  杨杰  张盈盈 《陕西中医》2020,(11):1539-1542,1547
目的:研究降逆胃舒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性胃炎病理评分的功效。方法:选取238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入选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配入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以常规西药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降逆胃舒汤治疗; 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HP清除率并随访6个月统计复发率,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胃镜征象积分、胃黏膜病理评分及血清胃泌素-17(G-17)、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PGR)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胃黏膜胃镜积分、病理评分及血清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胃黏膜胃镜积分、病理评分及血清指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HP清除率为88.24%、对照组为73.11%,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3.81%,对照组为18.39%,两组HP根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逆胃舒汤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并降低复发,更有效缓解幽门螺杆菌感染致萎缩性胃炎的各项中医证候,进一步改善患者胃黏膜病理评分与胃镜征象,更良好的调节患者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脾益胃祛湿汤联合胃三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的8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健脾益胃祛湿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胃三针干预。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免疫功能、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84.09%(37/44)(P <0.05),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GⅠ含量、PGⅠ/PGⅡ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G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健脾益胃祛湿汤联合胃三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有利于患者进一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萎胃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EGF、GH的影响,探讨萎胃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阻断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经胃镜加病理检查确诊的CAG患者140例进行分组对照治疗,其中萎胃散治疗组70例,胃复春对照组7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GF、GH水平。结果:CAG萎胃散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14%,胃复春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8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治疗组也有改善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萎胃散治疗CAG有明显的效果,对胃癌前病变也有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CAG患者血清EGF、GH的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192-195
目的:探讨慢萎颗粒对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氨基己糖(HS)、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CAG伴异型增生(Dys)和(或)肠化生(IM),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慢萎颗粒口服,对照组采用摩罗丹口服,用药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黏膜病理的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胃液HS及EGF水平变化。结果:慢萎颗粒在缓解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方面较摩罗丹组明显为好;在改善胃镜下异型增生及肠化方面明显优于摩罗丹组;能明显降低萎缩性胃炎黏膜EGF水平;能明显提高萎缩性胃炎黏膜HS水平。结论:慢萎颗粒能较好的缓解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镜下胃黏膜病理组织异性增生及肠化生,能提高萎缩性胃炎黏膜HS水平,降低萎缩性胃炎黏膜EGF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的影响。方法收治CAG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症状总积分、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血清G-17、PGⅠ/PG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减轻胃脘胀满、胃脘疼痛、胸胁疼痛的中医症状(P0.05),改善胃黏膜萎缩(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17、PGⅠ/PG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胃黏膜萎缩,可能与其上调G-17及PGⅠ/PG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刘兵 《新中医》2021,53(23):201-20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 的影响。方法:将60 例CAG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检测2 组治疗前后血清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观察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后,2 组G-17、PGⅠ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G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G-17、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刺痛、食少纳呆、消瘦、倦怠乏力、胃脘胀满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1.456)。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 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血清G-17、PGⅠ水平,降低PGⅡ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萎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萎胃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EGF、GH的影响,探讨萎胃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阻断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经胃镜加病理检查确诊的CAG患者140例进行分组对照治疗,其中萎胃散治疗组70例,胃复春对照组70例。两组均3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GF、GH水平。结果萎胃散治疗组有效率为77.14%,胃复春对照组有效率为62.8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治疗组也有改善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萎胃散治疗CAG有明显的效果,对胃癌前期病变也有改善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CAG患者血清EGF、GH的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