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中药材》2019,(8)
目的:分析化痰消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疗效及对胃镜病理的影响。方法: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痰消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生存质量评分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胃镜疗效、总体病理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PGⅠ、PGⅡ、G-17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流变学、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上皮化生、萎缩、不典型增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消痰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胃镜病理表现,阻断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胃消萎汤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脾虚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胃消萎汤浓缩颗粒,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变、临床证候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及血清中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龙逆萎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年收治的100例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例)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常规西医治疗联合柴龙逆萎汤及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变化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Ⅱ(PGⅡ)水平、PGⅠ/PGⅡ、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人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治疗不良反应情况、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及6个月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标均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PGⅠ、PGⅡ、PGⅠ/PGⅡ、IL-32、CGRP、EGF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00%)同对照组(0.00%)相当,均较低(P0.05);观察组萎缩性胃炎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8.00%),6个月疾病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柴龙逆萎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胃气滞型非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佳,患者症状改善,胃功能恢复良好,萎缩性胃炎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疾病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唐江山主任抗萎平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阴性的CAG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以胃复春治疗,观察组以抗萎平异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共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蛋白酶及胃泌素-17指标,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胃镜、病理疗效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GⅠ、PGⅡ、胃泌素-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萎平异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临床应用价值高,但对胃蛋白酶及胃泌素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隔姜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的影响。方法收治CAG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症状总积分、胃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血清G-17、PGⅠ/PGⅡ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减轻胃脘胀满、胃脘疼痛、胸胁疼痛的中医症状(P0.05),改善胃黏膜萎缩(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17、PGⅠ/PGⅡ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姜灸可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胃黏膜萎缩,可能与其上调G-17及PGⅠ/PGⅡ有关。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研究石斛养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部2015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试验组4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石斛养胃汤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胃功能指标、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食欲不振、腹痛、贫血中医症状积分、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胃功能指标、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石斛养胃汤联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可显著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改善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石斛养胃汤联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及阿莫西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影响,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及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石斛养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消瘦积分、食欲不振积分、腹痛积分、贫血积分)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Ⅱ(PGⅡ)水平、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SF-36量表评分)以及患者对临床治疗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4.00%)低于观察组(96.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消瘦积分、食欲不振积分、腹痛积分、贫血积分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消瘦积分、食欲不振积分、腹痛积分、贫血积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消瘦积分、食欲不振积分、腹痛积分、贫血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CRP及IL-6、TNF-α水平下降,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G-17、PGⅠ、PGⅡ水平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ON)、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及患者SF-36评分均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SOD、ON、MDA水平、SF-36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SOD、ON、MDA水平、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同对照组(4.0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石斛养胃汤联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及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血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胃泌素等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焱  饶容丽 《新中医》2023,55(7):115-119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加减辅助兰索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后,2组MDA、TNF-α、CRP、IL-6、胃蛋白酶原(PG)Ⅱ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OD、GSH-Px、PGⅠ、胃泌素-17 (G-17)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MDA、TNF-α、CRP、IL-6、PGⅡ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PGⅠ、G-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  相似文献   

9.
刘怀智  周海娟  陈刚 《陕西中医》2020,(12):1767-1769
目的:探讨健脾消萎方在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9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健脾消萎方,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及相关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症状积分及胃黏膜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HP清除率97.78%,均高于对照组的75.56%、80.00%(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对照组17.7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应用健脾消萎方可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胃蛋白酶水平,改善胃黏膜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3例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合募配穴艾灸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星期。分别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G17)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水平显著增高(P0.01),PGⅡ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PGⅡ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HP阳性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募配穴灸法能显著改善CAG患者临床症状,增加HP的清除率及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GⅠ、PGR及G-17和下调PGⅡ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王健  刘兵 《新中医》2021,53(23):201-20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 的影响。方法:将60 例CAG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检测2 组治疗前后血清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水平、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观察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后,2 组G-17、PGⅠ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G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G-17、PGⅠ水平高于对照组,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胃刺痛、食少纳呆、消瘦、倦怠乏力、胃脘胀满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6.67%,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1.456)。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AG 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血清G-17、PGⅠ水平,降低PGⅡ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陈平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痰湿中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20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中药二陈平胃散水煎剂,连续治疗6个疗程,评定疗效;治疗前后放免法检测血清G-17及PGⅠ、PGⅡ含量,计算PGⅠ/PGⅡ值。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95. 0%VS79. 0%,P 0. 05);观察组胃镜检查胃黏膜分级、病理组织学检查腺体萎缩分级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G-17、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 0. 05)。结论:二陈平胃散治疗CAG痰湿中阻证有肯定效果,可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变化,提高血清G-17及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8例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运用西药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及T细胞亚群水平(CD4+T、CD8+T)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17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G-17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GⅠ、PG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较高(P0.05);对照组患者PGⅡ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CD4+T/CD8+T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CD8+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4+T、CD4+T/CD8+T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CD8+T水平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通络汤辅助治疗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显著升高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胃蛋白酶原水平、CD4+T水平,降低CD8+T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观察运气方对高海拔地区(青海海西州)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积分、胃功能及Hp的影响。方法 将5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且Hp为阳性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给予西医标准四联疗法)与观察组30例(给予西医标准四联用药+运气方治疗)。两组均治疗后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及回访后Hp转阴率,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17(G-17)水平,对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胃疼、反酸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饱胀、嗳气、恶心、痞满、纳差、疲乏、睡眠、二便、嘈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PGⅡ、G-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G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回访G-17无统计学意义(P>0.05),PGⅠ、PGⅡ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Hp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至12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对照组)63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观察组)63例(萎缩性胃体炎18例,萎缩性胃窦炎30例,全胃多灶性萎缩性胃炎15例)血清中PGⅠ、PGⅡ和G–17的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R),比较各组指标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萎缩性胃体炎患者血清G–17水平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窦炎患者、全胃多灶性萎缩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萎缩的部位。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2):141-144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17表达的影响,探究其防治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升阳益胃汤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1)指标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升阳益胃汤可显著升高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17、PG1水平;改善患者纳呆、胃痛、胃胀、嘈杂不适;减轻乏力、便稀症状;缓解胃黏膜萎缩的程度。结论:升阳益胃汤防治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胃络循环,调节G17分泌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赵文强 《新中医》2020,52(4):59-6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Hp阳性CAG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PGⅠ/PGⅡ值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67%(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5.67%,显著高于对照组61.33%(P0.05)。治疗前,2组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NF-α、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CAG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G水平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健脾益胃祛湿汤联合胃三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的8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健脾益胃祛湿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胃三针干预。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免疫功能、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84.09%(37/44)(P <0.05),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GⅠ含量、PGⅠ/PGⅡ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G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健脾益胃祛湿汤联合胃三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有利于患者进一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腹针联合益胃平萎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予标准四联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四联疗法基础上予腹针联合益胃平萎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积分、血清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trin, 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水平以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Ⅰ和P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病理组织学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GAS、SS、PGⅠ和PGⅡ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标准四联治疗基础上,腹针联合益胃平萎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萎缩性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改善病理组织学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芪祛瘀止痛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以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四联杀菌方治疗)和研究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芪祛瘀止痛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血流量、PGⅠ、PGⅡ、胃泌素17(G-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PGⅠ、PGⅡ、G-17、TNF-α、IL-1β、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PGⅠ、G-17、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较治疗前更快,PGⅡ、EG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胃脘隐痛且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疼痛明显、嗳气吐酸、口干发苦、乏力、食少、便溏、PGⅠ、G-17、TNF-α、IL-1β水平更低,胃窦小弯、胃窦前壁、胃窦大弯、胃窦后壁的血流量更快,PGⅡ、EGF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丹芪祛瘀止痛汤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且能够调节胃黏膜血流量、血清PGⅠ、PGⅡ及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