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刚  屈银斐  刘志峰  李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60-3562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术(FESS)同期处理鼻中隔及中、下鼻甲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8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其中97例单纯行FESS(对照组),另101例行FESS同期处理鼻中隔和中、下鼻甲(观察组).术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24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FESS同期处理鼻中隔及中、下鼻甲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鼻腔粘连,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术(FESS)同期处理下鼻甲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5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其中40例单纯行FESS(对照组),另45例行FESS同期处理下鼻甲(观察组)。术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14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ESS同期处理下鼻甲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鼻腔粘连,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振宇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172+174-172,174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中处理病变鼻甲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FESS中,对病变鼻甲进行适当处理,观察治疗效果和术后鼻腔粘连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中,鼻甲形态恢复正常50例,发生粘连10例,其中,6例经门诊鼻腔清理解除,术腔闭塞4例。结论在FESS中,适当处理病变鼻甲,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58例慢性鼻窦炎病人中61例行中鼻甲成形,67例行中鼻甲部分或全部切除,30例中鼻甲未处理。术后对术腔清洁及上皮化和治愈有效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中鼻甲成形组、中鼻甲部分或全部切除组及中鼻甲未处理组术腔清洁时间分别为1.92周、2.58周和3.07周(P<0.05);中鼻甲成形组、中鼻甲部分或全部切除组及中鼻甲未处理组上皮化时间分别为5.97周、7.79周和9.40周(P<0.05);中鼻甲成形组、中鼻甲部分或全部切除组及中鼻甲未处理组治愈有效率分别为96.72%(59/61)、86.57%(58/67)和66.67%(20/30)(P<0.05)。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对病变中鼻甲进行成形术可以保留中鼻甲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促使鼻腔尽快上皮化,提高治愈率,对防止术后粘连及提高临床治愈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对64例鼻息肉、鼻窦炎伴鼻腔结构变异或病理生理改变的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其中对照组32例(50侧)单纯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治疗组32例(40侧)行鼻内镜手术的同时对其中变异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偏曲进行处理,术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3年,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同步处理鼻腔相关疾病,可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粘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配合鼻腔末梢神经阻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变应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气化中鼻甲、钩突异常、、肥厚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行经鼻内窥镜下矫正鼻腔异常结构、开放病变鼻窦、中下鼻甲塑形及筛前、蝶腭神经分支末梢纤维阻断治疗,对照组64例只做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不做神经阻断处理。术后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术后6个月、1年、2年有效率分别为98.44%、92.19%和84.38%,对照组术后6个月、1年、2年有效率分别为82.81%、65.25%和56.25%。两组对照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配合鼻腔末梢神经阻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璟  李其庆 《淮海医药》2009,27(4):303-30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我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68例中术后复发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复发患者中,临床分型为Ⅱ-Ⅲ型20例,围手术期未进行抗生素、激素治疗4例,术后发生鼻腔黏连16例,术后钩突残留10例,术中鼻中隔偏曲未矫正8例,术中中鼻甲和下鼻甲未处理6例,副鼻窦口及窦内病灶未清除彻底12例,术后未定期进行鼻腔处理和未合理用药14例。约90%的复发患者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与其临床分型、围手术期用药、术后鼻腔黏连、钩突的切除、鼻中隔偏曲与中、下鼻甲的处理、副鼻窦口的开放、术后鼻腔定期换药及术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综合a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7例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凭鼻内镜保健手册进行定期复查,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2例(32.43%),好转19例(51.35%),无效6例(16.22%),总有效率为83.78%。从术后并发症来看,有3例患者出现眶周青紫,但视力未受影响,经热敷处理后症状消失;7例患者出现鼻腔粘连,经局部处理后1例消失,6例无效。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综合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 )的应用, FESS已成为了慢性鼻-鼻窦炎(CRS )的治疗的主要手术方法[1],然而,FESS 术后鼻腔、鼻窦黏膜慢性炎症的治疗和功能的恢复是C RS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鼻内镜外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通过观察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前与经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组织形态、炎性细胞浸润及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变化,以期为CRS患者术后需要长期综合诊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处理鼻中隔及中、下鼻甲的手术方式与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行鼻内镜手术的18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6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同时处理鼻中隔及中、下鼻甲,而其余90例患者仅单纯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检查术腔上皮化情况等,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鼻中隔、中鼻道、窦口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通过同时处理鼻中隔及中、下鼻甲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疗效可靠,能有效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降低术后粘连发生率,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后应用鼻窦炎合剂冲洗鼻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行FESS手术的14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71例患者术后采用鼻窦炎合剂冲洗鼻腔,对照组71例患者术后常规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鼻腔,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窦内镜手术后患者采用鼻窦炎合剂冲洗鼻腔,可提高鼻腔冲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窦炎内镜手术治疗过程中中鼻甲保留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保留中鼻甲与切除中鼻甲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鼻甲保留组患者中隔鼻甲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中鼻甲保留组患者术腔闭塞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治疗中保留中鼻甲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不显著,但保留中鼻甲发生术腔闭塞的可能性较高,但同时中隔鼻甲发生率降低,适当保留中鼻甲对临床治疗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术后鼻腔功能及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量表评分(SNOT-20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4例CRSwNP患者(2017-02 ~2019-02),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47例接受鼻内镜下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接受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SNOT-20评分、Lund-kennedy评分、并发症.结果:术后2个月,两组手术优良率对比,观察组95.74%(45/47)较对照组80.85%(38/47)高(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SNOT-20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个月,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Lund-kennedy评分较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治疗CRSwNP,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鼻黏膜形态,提高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俞祖华 《江苏医药》1999,25(11):895-895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时是否保留中鼻甲、特别是病变中鼻甲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现将我院1997年~1998年间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并随访6个月以上,有完整记录的28例42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2、3期)伴中鼻甲病变病例进行分析,术中均保留经手术处理的病变中鼻甲,观察术后中鼻甲的形态及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讨论保留中鼻甲的意义及保留中鼻甲的手术要点。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8例42例中,男16例24侧,女12例18侧。年龄18~42岁。患者术前均行鼻内窥镜检查和具窦CT检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慢性鼻窦炎息肉鼻内窥镜术后进行鼻腔冲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抽取在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之间内我院诊断的患有慢性鼻窦炎息肉的患者病例58例,在进行鼻内窥镜手术后,将这58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9例,对一组进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而另一组不进行冲洗,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慢性鼻窦炎息肉鼻内窥镜术后进行鼻腔冲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患有进行慢性鼻窦炎息肉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术进行治疗后对鼻腔进行鼻腔冲洗对治愈率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鼻功能的影响,探讨对下鼻甲肥大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至2010年下鼻甲部分切除患者364例,手术患者下鼻甲切除都在1/2~1/3之间,在医学认同的范围,在术后2~5年之间,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功能影响,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慢性鼻窦炎、鼻干、过通,再是通气差、萎缩性鼻炎和头痛,在后续的检查中发现各种鼻窦炎,鼻窦炎治疗后上述鼻功能影响更加明显,经查大部分患者下鼻道均变宽,都按萎缩性鼻炎治疗,部分患者好转,但仍有部分患者的鼻功能难以恢复。结果 67.3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功能障碍,经治疗46%的患者好转,21.3%的患者差,其中0.14%的头痛和过度通气患者无法恢复。结论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影响了鼻腔环境,通气过度,黏膜上皮化,大量的空气刺激鼻腔及鼻咽部神经,引起各种鼻腔功能障碍,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应严格把握,最好不做部分切除下鼻甲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切除与鼻内镜手术中保留中鼻甲对鼻内镜鼻窦炎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住巩义市人民医院的49例行鼻内镜鼻窦炎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4例行保留中鼻甲组(对照组),25例行中鼻甲外侧切除(治疗组)。术后随访不少于6个月,根据患者主诉、术后换药次数和内镜下对术腔黏膜的观察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组术后换药次数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同时,将中鼻甲外侧壁切除,能有效减少组织粘连、换药和冲洗频率,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低,缩短随访时间,收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谢洪亮  凌永伟  张定财 《江西医药》2008,43(12):1391-1393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治愈321例(69.5%),好转110例(23.8%),无效31例(6.7%),总有效率93.3%。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经鼻内镜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的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37(59侧)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7例中治愈27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9%.术后出现眶周轻微瘀血2例,3 d后自行消退;鼻腔少量出血5例,中鼻甲、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各2例,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采用鼻内镜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效果确切,术后综合治疗及鼻内镜定期复查是提高复发性鼻息肉治愈率之保障.  相似文献   

20.
总结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98例。根据不同病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经6个月以上随访,引流通畅88例,鼻阻,流脓涕,头痛消失62例,无变化5例,鼻窦炎复发5例,鼻息肉复发2例,鼻腔粘连2例。并对鼻内窥镜手术的目的,鼻窦炎解部的特点,中鼻甲息肉样变处理,上颌窦不可逆病变,预防鼻腔粘连及鼻窦CT扫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