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螺旋CT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评价螺旋CT动态增强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观察证实的SPN患者的CT资料。其中周围型肺癌47例,结核瘤23例。炎性结节7例,错构瘤2例。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100ml(3.5ml/s)前后,对病灶进行一系列薄层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扫描层面的CT值,计算结节的最大强化CT值和SPN/A0值。描绘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结节的强化类型。结果 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值与结核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SPN/Ao值与结核瘤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最大强化CT值和SPN/Ao值无显著性差异。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各时相强化值在注射碘对比剂40s,2min无显著性差异。在5min,8min有显著性差异。平扫3组间CT值无显著性差异。32例肺癌,5例结核瘤,2例炎性结节呈不均匀强化;12例肺癌,2例炎性结节呈均匀强化;3例肺癌,6例结核瘤和2例炎性结节呈周围型强化;9例结核瘤和1例错构瘤呈包膜样强化;1例炎性结节,3例结核瘤和1例错构瘤无强化,结论 螺旋CT增强薄层扫描能准确判断SPN的强化程度及类型。可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SPN与AO CT增强比值在螺旋CT动态增强薄层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观察证实79例成年患者肺部孤立结节(直径≤3 0 cm)进行研究,其中周围型肺癌 47 例,结核瘤 23 例,炎症结节7例,错构瘤2例。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100 ml(3 5 ml/s)前后,对病灶进行一系列薄层扫描,测量增强前后各扫描层面的CT值,计算结节的最大增强 CT值和 SPN/AO值,分析结节的增强类型。 结果 肺癌和炎症结节的最大增强值(47±15 Hu和45±19 Hu)大于结核瘤的最大增强值(18±9 Hu)(P<0 01),肺癌和炎症结节 SPN/AO值(40±20%和 45±29%)大于结核瘤的SPN/AO值(12±12%) (P< 0 01),肺癌和炎症结节的最大增强 CT 值和 SPN/AO 值无显著性差异(P>0 05)。 结论 SPN与AO CT增强比值在螺旋CT动态增强薄层扫描中能准确判断SPN的增强程度,可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肺薄层扫描并多层面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规范化检查,并使用多层面重建(MPVR)技术重建观察。病灶结节直径选在0.8~3.0cm,病历均经临床手术或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恶性59例,均为原发性肺癌,包括腺癌25例、鳞癌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例;良性病变27例,包括结核灶13例、炎性假瘤9例、错构瘤5例。结果:86例SPN的CT征象中,分叶征和棘突或毛刺征多出现于恶性结节,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对比,螺旋CT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判断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76.3%、74.1%、86.5%、58.8%。结论:SCT肺薄层扫描并MPVR重建能显示更多的SPNCT征象,对SPN的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的CT表现,以提高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方法:分析CT诊断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SPN 30例。结果:周围型肺癌14例,结核球7例,球形肺炎3例,错构瘤3例,单发转移瘤2例。纤维瘤1例。结论:CT薄层及高分辨扫描SPN的表现特征对结节的鉴别诊断是一项理想的检查方法,对肺内多数结节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动态增强CT扫描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目的 研究动态增强CT扫描对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小肺癌 2 0例 ,炎性假瘤 6例 ,结核瘤 5例 ,术前均行CT平扫及注药后 30s、1、3、5、7min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平扫CT值及不同时间增强扫描CT值 ,作出不同病变CT值的时间衰减曲线。结果 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结核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差异 ,但炎症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症、结核三种病变的时间衰减曲线形态不同。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对鉴别诊断小肺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时40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在平扫及增强后30s、60s、120s和180s测量病灶的CT值,获得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TA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肺癌与肺炎性结节、结核瘤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小肺癌与结核瘤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差异,但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瘤三种病变的TAC形态不同.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定性诊断,是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PN)的CT征象,并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0例SPN的CT表现,其中周围型肺癌20例,结核球8例,炎性假瘤8例,错构瘤2例,肺AVM和支气管囊肿各1例,均经胸部CT平扫。30例同时行CT增强,包括周围型肺癌15例,结核球6例,炎性假瘤6例,错构瘤、支气管囊肿及肺AVM各1例。结果长、短毛刺、深分叶及卫星病灶在良、恶性结节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SPN强化值大于等于30 HU,良性SPN强化值小于30 HU,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PN的CT表现多种多样,良恶性结节之间的表现存在许多重叠,特征性的表现很少,需要综合分析这些征象的形态学及强化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才能尽早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定性价值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的定性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72例SPN患者 ,先行薄层 (3~ 5mm)平扫 ,再静脉注射对比剂 (优维显 ) 10 0ml后 ,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 ,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 ,并对其中 36例行三维表面重建。结果 肺炎性结节以重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 >6 0HU ,动态曲线呈持续上升型 ;肺癌性结节以轻~中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为 2 0~ 6 0HU ,动态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 ;肺结核结节以轻度强化为主 ,净增值 <2 0HU ,动态曲线呈平坦型。三维重建成像显示 :恶性肺结节以Ⅰ、Ⅱ型血管异常为主 ;良性肺结节以Ⅳ型血管异常为主。结论  (1)动态CT增强扫描对SPN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2 )动态CT增强中追加三维重建 ,亦有利于SPN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肺结节增强扫描CT值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增强薄层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 (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 7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 3cm)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 ,比较增强前后CT值变化 ,分析结节强化程度和强化类型对其良、恶性鉴别的意义 ;并对不同组织学类型肺癌强化程度和强化类型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恶性SPN强化值 ( CT值 )≥ 3 0HU ,良性SPN强化值 <3 0HU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强化程度和强化类型不同。结论 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定性诊断 ,是鉴别SPN良、恶性的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薄层扫描对肺内孤立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螺旋CT薄层扫描诊断肺内孤立小结节(sSPN)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2cmsSPN,其中恶性肿瘤31例,炎性结节及结核结节各20例,良性肿瘤9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及薄层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sSPN的CT征象。结果:螺旋CT薄层扫描能显示常规扫描不能显示的部分细小钙化、毛刺征、空泡征、棘状突起及脂肪等,对sSPN有较大鉴别诊断价值的CT征象是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钙化及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恶性sSPN强化明显,多呈均匀强化,增强前后CT净增值大于20Hu;良性sSPN多数强化不明显,增强前后CT净增值小于20Hu(除炎性假瘤及血管瘤外),结核结节及肺囊肿呈环状强化,其余良性结节多呈均匀强化。结论:对于sSPN,螺旋CT薄层扫描比常规扫描能显示更多细微CT征象,是目前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有助于sSPN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放射学及临床表现。方法对41例患者进行X线胸片及肺尖至肺底的螺旋CT容积扫描,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的外围,按CT形态可分为结节或肿块型、浸润型。其特征性表现:桃尖征、平直征、灶周网点征和晕征及均匀强化等征象,注意分析肺部阴影前的病史及症状对诊断本病有帮助。结论CT影象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MSCT三期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对102例孤立性肺结节行 MSCT三期增强扫描。其中肺癌71例,良性病变31例。先进行对比剂预注射扫描,测得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对比剂峰值时间以确定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的扫描延迟时间,延迟期时间定为3 min。5 mm层厚的图像用于CT值测量,1.25 mm层厚的图像用于多平面重组或容积再现重组以观察病灶血管。测量病灶的平扫CT值和三期增强扫描时CT净增值,观察各时相内病灶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良、恶性结节的肺动脉期、主动脉期和延迟期CT净增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F值分别为14.793、4.495和56.141,P值分别为<0.001、0.036和<0.001)。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CT净增值协同肿瘤血管有助于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的评价(附5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对54例3.0cm以下的孤立性肺结节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肿瘤30例,良性病变24例。CT常规扫描加病灶薄层扫描28例,常规扫描后行病灶区HRCT26例,增强扫描4例。结果:26例行HRCT扫描者术前显示病灶特征性改变,并作出正确诊断者22例(84.6%),病灶局部薄层扫描术前诊断正确者15例(57.6%),3例恶性肿瘤及1例良性肿瘤增强扫描均显示明显强化。结论:HRCT对肺癌及限局性机化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孤立性肺结节以HRCT结合增强扫描并综合分析CT表现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深呼吸时相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诊断敏感性。材料与方法:18例周围型肺癌(13例经病理证实,5例由其它方法证实)和12例良性肺肿块对照者(炎性假瘤和结核球等)均经常规CT扫描,除2例炎性假瘤患者外,其余所有病人并经肿块部位及其上下一层的深呼吸时相CT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深呼吸时相CT扫描所见的阻塞性病变计有4例肺不张,12例阻塞性肺炎(按其帮位进而可分为远离肿块的和邻近肿块的阻塞性肺炎),1例阻塞性肺气肿,以及1例肺静脉癌栓。周围型肺癌的这些CT表现,在良性肺肿块对照者中不复被看到。结论:深呼吸时相CT扫描所见的远离肿块的阻塞性肺炎及肿块外侧的阻塞性肺气肿,可被看作是周围型肺癌的特有表现而且是其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围型肺癌与肺炎性假瘤的动态CT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 (PLC)与肺炎性假瘤 (IPT)的动态CT特征。方法  2 3例PLC和 6例IPT术前或抗炎前均行以下方案的动态CT扫描 :病灶层平扫、注射造影剂后 3 0s开始 ,在 180s内间隔 3 0s的病灶序列扫描。结果 PLC和IPT的平扫CT值 ,3 0s时间段的CT增强值、90s以后的CT增强值均有显著差异。病灶达峰强化后在 3min内IPT无明显下降 ,而PLC有明显下降。结论 综合分析平扫CT值、3 0s时间段的CT增强值以及 90s以后的造影剂消退速度有助于PLC和IPT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探讨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0例SPN患者进行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100ml,注射流率3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80s结束,测量结节中心增强前后的CT值,分析最大强化值及时间-密度曲线(TAC),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肺炎性结节及恶性结节均显著强化,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恶性结节的TAC表现为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炎性结节的TAC表现为上升支平缓,部分见降支。结核球等其它良性SPN无明显强化。结论:动态SCT增强扫描对SPN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SPN的强化峰值及TAC形态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脾脏炎性假瘤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的CT、MRI表现,提高CT、MRI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患者的临床、CT、MRI资料,6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脾脏炎性假瘤的MRI表现: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序列为低信号,信号特点与纤维组织增生、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有关。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MRI动态增强后各期强化不明显。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不完整包膜。本组炎性假瘤病理以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间以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伴以灶性出血、凝固性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着等。本组脾脏炎性假瘤CD68(巨噬或单核细胞标记物)均为阳性。结论:脾脏炎性假瘤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CT、MRI对脾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CT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CT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6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均作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采用动态增强扫描,6例为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CT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动脉期扫描病灶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13 例可见到周边环形强化;2 例为整个病灶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为病灶中心结节状强化。另外16 例中有9例可见到病灶内纤维分隔形成。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和螺旋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膀胱癌,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显示情况、病灶的强化程度以及判断侵犯范围的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能较准确地显示膀胱癌的大小和数目,较好地显示膀胱癌的大体形态、生长方式及强化程度,评价膀胱癌侵犯范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处于较高水平;CT定性诊断准确性达到93.90%.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膀胱癌最具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为膀胱癌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技术关键在于薄层和增强多期扫描,这对于发现病灶、大体分型、分期和定性诊断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