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热环境是影响人体冷热感的环境因素,适宜的室内热环境可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为了了解苏南地区村镇既有非节能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现状,笔者对该地区冬夏季的典型住宅非采暖空调房间的室内、外热湿环境进行了测试,系统地分析了该地区室内热湿环境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区非空调房间夏季室内空气温度高,冬季室内空气温度低,冬夏季室内、外空气相对湿度大;室内热环境远偏离热舒适范围,达到了较恶劣的程度。开展节能建筑建设和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改善室内环境、提高热舒适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低温建筑技术》2016,(1):11-13
通过对东北严寒地区村镇居民火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村镇住宅火炕的构造、材料特点和运行现状,针对火炕出现如污染室内空气、热效率低和炕面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提出东北严寒地区村镇住宅火炕低能耗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从而提高火炕的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村镇住宅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村镇建设的1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寒冷地区现有村镇住宅进行实地调研并在冬季对典型村镇住宅主要功能空间进行热环境测试,总结目前寒冷地区村镇住宅基本情况。研究发现寒冷地区现有村镇住宅在较高的成本造价下,整体设计和围护结构仍存在较多节能不利因素。而阳光间的使用可以有效对室内进行保温和除湿,但区别于高原地区村镇住宅,寒冷地区村镇住宅阳光间在白天对室内更多地起到保温隔热作用而不是加热作用。本研究为今后寒冷地区村镇住宅的大规模优化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地区农村住宅冬季热环境实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川盆地地区7栋典型农村住宅的冬季室内外空气温度进行了现场实测,并采用ASHRAE 55-2004关于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对四川盆地地区震后新建和现存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以掌握四川盆地地区农宅的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为农村住宅的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地区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空气温度偏低,无法达到80%可接受温度下限值,川西林盘冬季室内热环境略优于其它类型农宅.  相似文献   

5.
以严寒地区村镇典型住宅建筑(未做保温)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冬时期,对典型建筑实施以下实测: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室内热环境测试,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以及采暖耗热量测试。采用原位测量非破坏性方法采集实测数据,进行周期为50 d连续测试,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该村镇典型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超标严重;采暖耗热量大;建筑本身气密性差;室内热舒适度不佳。进而,为严寒地区村镇典型住宅建筑降耗增效、节能环保研究及升级改造工作提供有效实测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住宅厨房室内空气质量,本文建立厨房三维模型,使用Fluent软件模拟得到厨房典型污染物的浓度渲染图,分析不同送风速度和送风角度的上送风空气幕对典型污染物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增设上送风空气幕后厨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9种工况下室内温度降幅在0.98℃~4.91℃之间,PM2.5排除率在35.2%~90.9%之间,CO2排除率在2.6%~64.4%之间;射流速度为0.5m/s,射流角度为80°时,PM2.5和CO2的协同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北疆地区某乡村住宅作为研究对象,对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测试,测试包括住宅室内空气温湿度和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等。测试数据表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是造成室内热环境差、采暖能耗高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乡村住宅室内热环境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管彤  唐子修  刘文佳 《住区》2021,(3):119-123
本文针对河南省现存大量农村自建住宅存在的室内空气质量低下问题,以郑州地区农村自建住宅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室内通风现状进行模拟运算,通过分析运算结果,对住宅外部环境、通风方式、通风口、辅助通风设备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康定地处高原,气候极具特色,藏区民居室内热舒适性问题较为特殊。通过对康定地区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热物理参数的样本测试和统计,对测试参数与主观问卷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了室外综合温度、操作温度等,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与措施,为后期藏区民居室内热环境设计、藏区民居室内环境热舒适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村镇住宅采暖热负荷指标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归纳我国村镇住宅建筑的特点,对围护结构现状进行分析。选定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及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村镇住宅户型,对这些地区的节能和非节能村镇住宅建筑进行热负荷指标计算,给出各地区节能与非节能村镇住宅建筑热负荷指标表,为村镇住宅建筑采暖确定设计热负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节能住宅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阴冷,夏季闷热的气候特征,强调了湿度与气流速度对居室热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居室环境生理卫生的要求,从人体热反应中性区段内人体与热环境4个热物理因素之间的热交换关系出发,以人体产热与散热基本维持平衡和体温基本衡定为前提,导出了节能住宅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评价指标环境热作用温度TE。计算分析表明:影响居室热环境舒适度的4个热物理因素,若能形成“舒适”或“较舒适”的环境热作用温度TE组合,用室内空气温度与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或只用室内空气温度作为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建筑节能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子江 《工业建筑》2005,35(7):16-18,42
依据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的本土特征及人们对住宅室内热环境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从建筑环境、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意识等方面探讨了住宅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建筑室内热舒适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改善相关问题的努力是否真正达到了目的。本研究针对近年城市住宅实际使用中的冬季热环境表现,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典型城市上海和武汉分别选取10户和12户样本,开展了室内热环境的实证研究,通过长达3个月(2013.12.1—2014.2.28)的逐时温湿度数据采样和记录,完整记录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实测数据,并经过分析归纳了该地区住宅室内热环境及舒适情况的实际表现和变化规律,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室内空气质量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室内空气质量,也被纳入了《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手册》中,成为了评价生态住宅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人们不仅关心住宅的外部条件,对于室内生活的舒适度,也予以了同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改善农村住宅热湿环境,调查研究了重庆农村住宅常用地面在春夏季节的热湿状态。对农村住宅的调查和典型住宅地面的现场实测显示,农村住宅室内地面潮湿现象普遍,水泥地面的潮湿比例最高,6月份室内空气和地面的湿度最大,室内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2℃左右,在潮湿天气,修建较早的住宅室内地面凝结时数比例接近60%。结果表明,农村住宅地面的热湿状态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支持性 需求中物理环境需求的考虑,探究我国不同 年代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的光热环 境现状以及舒适性情况。文章以哈尔滨为 例,选取2000年前后建造的失能老人住宅 典型户型3户,对其居室空间的天然光照度、 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空气品质进行连续实 测,获得居室物理环境现状,分析其天然光 环境、热湿环境、光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情 况,并进行舒适性评价,发现其亟待改造的 物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一、2000年前住 宅居室采光效果差,天然光环境急需改善, 且当室内平均照度低于600 lx时,失能老人开 始普遍认为光环境舒适性降低;二、调研间,2000年后住宅居室室内外平均温度差低于2000年前住宅居室,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关性 较2000年前住宅居室高,室内温度较不稳定,部分时间室内热湿环境情况落在 ASHRAE舒适 区以及夏季实际热舒适区间外,在获得更加稳定舒适的热湿环境方面仍需改进;三、居室空间 的光热环境有一定关联性且受外窗影响,如通过改造外窗提升室内环境质量需考虑光热环境平 衡问题,改造受限时也可通过调整功能布局以适应现有光热环境。本研究将为今后失能老人住 宅适老性环境改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火炕采暖住宅是我国寒冷地区村镇住宅模式的主体,长期以来此类住宅一直存在冬季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特别是我们的课题组在参加国家"十一五"课题科技支撑调查研究中,发现随着寒冷地区低层住宅的保温节能设计的执行,住宅的室内密闭性日益提高,而室内的通风问题,尤其是进新风问题一直没能解决。文中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火炕采暖通风一体化的设计对策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寒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问题分析及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农业、村镇、庭院和住宅生态系统这四个层面讨论严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生态现状和对策。对严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一系列方案和切实可行的生态工程技术,以使严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姜中天 《建筑节能》2012,40(7):65-69
针对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村镇住宅存在的设计不合理、建成环境性能较低、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考虑不足等问题,采用单层两进深的住宅平面形式,提出采用坡屋面、阳光间、北侧双层墙、设置门斗等被动策略,对村镇住宅进行全工况多参数动态数值模拟,验证各项被动策略对室内热环境、采暖和空调负荷的影响,寻求较优的被动策略及其组合.结果显示,采用合理的被动策略组合,能够使室内全年舒适小时数提高500余小时,冬季室温会有3℃左右的改善,减少冬季采暖负荷近20%.为寒冷地区村镇小康住宅的设计提供可参考的量化参数,为村镇小康住宅设计提供定量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住宅建设量持续增长,住宅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和室内热环境差的现象。节约型社会背景下,探索低成本、低能耗且具有良好室内热环境的农村住宅设计策略成为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该文选取农村单元式住宅为典型建筑,结合寒冷地区气候特征,综合运用建筑设计与热工理论,从建筑选址与布局、住宅的平面布局与形态控制以及自然资源的利用入手,提出农村单元式节能住宅整体优化策略,以期为寒冷及其他地区解决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策略。低能耗、低成本且具有良好的室内热环境的农村住宅设计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激发我国新型农村社区住宅建设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