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脑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以及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52只,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手术组(n=30),手术组按受伤到处死的不同时间(6、24、72、120、168 h)分成5个亚组,每亚组6只,各组取脑组织匀浆检测NO、NOS及测定脑组织含水量.16只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伤后6h、72 h、168 h各4只,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diaphorase,NADPHd))组化染色检测皮层及脑底NOS阳性细胞.结果:TBI后脑组织内NO含量、NOS活力即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NO含量比较F=468.89,NOS活力比较F=84.32,P< 0.05).脑组织含水量在外伤后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F=1963.51,P<0.05).NADPHd组化染色显示TBI皮层NOS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伤灶脑底也出现了染色块及浓染的细胞群与阳性纤维束.结论 大鼠TBI后损伤灶外确实发生了NO、NOS的升高,伤后1周内持续存在;NO含量、NOS活性与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为临床治疗脑水肿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建立脑I/R损伤模型.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工合成E-选择素治疗组(治疗组).治疗组大鼠采用股静脉注射人工合成E-选择素10 mg·kg-1.应用硝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细胞数.结果 ①NO:以对照组NO含量为正常生理数据,模型组脑缺血2h/再灌注2~24h NO含量呈上升趋势,24 h时达高峰,72 h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NO变化趋势同模型组,NO含量较模型组减少(P<0.05),较对照组增多(P<0.01).②NOS:以对照组nNOS、iNOS阳性细胞数为正常生理数据,模型组nNOS阳性细胞在脑缺血2h/再灌注2h后开始表达,12h达高峰,至24h开始降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iNOS阳性细胞在脑缺血2h/再灌注2h开始出现,并持续增多,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24h达高峰,至72 h出现下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nNOS、iNOS阳性细胞变化趋势同模型组,但较模型组减少(P<0.05),较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 大鼠脑I/R损伤后脑组织NOS活性表达增多,NO浓度升高导致脑组织损伤;人工合成E-选择素通过降低NOS表达,减少NO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和脑I/R损伤,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后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变化及三七总皂甙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讨一氧化氮 (NO)在缺血神经元坏死中的作用机制及三七总皂甙 (PNS)是否通过影响NO的变化而起脑保护作用。  方法 用栓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测定脑缺血后不同时间脑组织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性变化及PNS对其的影响。  结果 缺血后 3 0分钟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升高 (P <0 0 1 ) ,而PNS能防止脑缺血后两者的升高。NO含量与NOS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NO在缺血神经元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PNS是通过降低NO的含量而起保护脑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对沙土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分组、分剂量进行。结果:小剂量N~G-硝基-L-精氨酸(LNNA)能明显减轻缺血性损伤后脑含水量。脑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明显升高,LNNA能抑制NOS活力,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缺血性损伤后海马神经元严重缺失。中、小剂量LNNA能减轻海马神经元缺失,而大剂量LNNA能加重神经元缺失。结论:脑缺血后NOS活性明显增加,加重缺血性脑损伤。适当降低脑组织NOS活性能明显减轻脑水肿和海马细胞坏死。提示NO对脑损伤毒性作用和保护作用与NO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吗啡依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对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脑内NO含量和NOS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未发现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脑内NO含量和NOS活力有改变。结论:对NO/NOS与吗啡依赖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碳及一氧化氮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对局灶性缺血脑组织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为生理盐水组、Hemin组、ZnPP组及Hemin ZnPP组,分别用等量生理盐水、Hemin、ZnPP、Hemin ZnPP腹腔注射,1h后制成MCAO模型。栓塞后24h检测血浆CO及NO浓度、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Hemin组血浆CO浓度明显升高,NO浓度无变化,脑组织含水量下降,血脑屏障通透性减低;ZnPP组血浆CO浓度明显减低,NO浓度上升,脑组织含水量上升,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同时注射Hemin ZnPP时CO浓度无变化,NO浓度升高,脑组织含水量上升,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结论 NO及CO在缺血早期对脑组织均具有保护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CO通过HO影响NOS及NO。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脑挫伤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在治疗脑挫伤中的应用。方法 建立自由落体大鼠脑挫伤模型,治疗组脑挫伤后第2天开始应用川芎嗪腹腔注射治疗,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应用6d。正常组不致伤。检测治疗组、对照组及正常组大鼠脑组织中MDA、SOD、NO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挫伤后大鼠脑组织中MDA、NO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较正常组增高,SOD含量较正常组降低(P〈0.05)。川芎嗪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MDA、NO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SOD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结论 川芎嗪能够有效提高挫伤后脑组织中SOD含量,减少MDA及NO含量产生.有效改善脑水肿,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天舒胶囊对偏头痛动物模型血浆及脑组织血管活性物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分别制作大鼠和兔偏头痛模型.给予天舒胶囊后用放免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型NOS(NOS1)和CGRP表达;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兔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NO、NOS和CG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经不同剂量天舒胶囊灌胃后大鼠血浆NO、NOS和CGRP的增加受到抑制,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P<0.05~0.01).模型组兔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下降,经中剂量天舒胶囊干预后流速下降也受到抑制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灌胃天舒胶囊后,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NOS1和CGRP表达增加的程度减小(均P<0.05).结论 天舒胶囊可改善偏头痛发作时血管活性物质和神经递质水平失常,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香芹酚对大鼠颅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香芹酚(10 mg/kg)组、中剂量香芹酚(20 mg/kg)组、高剂量香芹酚(40 mg/kg)组,每组10只。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TBI模型,造模后1、3、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以及化学定量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香芹酚能显著改善大鼠TBI后神经功能,显著减轻TBI后脑水肿,显著降低损伤脑组织MDA、NO和NOS含量,显著增加损伤脑组织SOD、CAT和GSH含量。结论 香芹酚可通过减轻大鼠TBI后脑水肿、抑制氧化应激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FK506对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脑组织炎症介质、自由基生成、兴奋性氨基酸(EAAs)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采用液压损伤法制备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5min开始,一次性腹腔注射FK506(3mg/kg)。伤后30min、6h、24h测量血浆NO、NOS和伤灶及周围脑组织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兴奋性氨基酸(EAAs)水平。结果 与损伤组相比,治疗组中NOS活性和NO水平显著降低,IL-6、TNFα完全被清除,SOD损耗减少,MPO活性减低,伤后30min组EAAs释放明显减少。结论 FK506能抑制伤后NO升高,减少EAAs释放,清除炎症介质,减少自由基生成,对减轻TBI后继发性脑损伤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及纳美芬治疗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 h、1 d、3 d、7 d,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颅脑损伤组和纳美芬治疗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颅脑损伤组相比,纳美芬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AQP4表达水平与脑含水量呈明显正相关性(r=0.676,P〈0.01)。结论盐酸纳美芬可能通过抑制AQP4表达,减轻脑水肿,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能量限制(CR)可产生脑缺血耐受作用,但详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探讨CR是否对脑外伤引起的脑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是否与一氧化氮(NO)产生有关。方法SD大鼠分为两组:CR和自由饮食(AL)组,喂养4W后,行大鼠脑损伤模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监测造模前后大鼠脑组织及血清中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NO的含量。结果①CR组脑组织和血清内eNOS表达和NO含量明显高于AL组(P〈0.05);②神经功能评分显示,CR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好于AL组(P〈0.05)。结论CR可通过上调eNOS表达和促进NO合成对脑外伤引起的脑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内c-fos基因表达及血浆β-内啡肽的变化在二次脑损伤(SBI)中的作用。方法 1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颅脑损伤组和SBI组。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放免分析测定大鼠脑内c-fos蛋白与血浆β-EP的含量,并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SBI组c-fos基因表达分别于伤后3h、24h出现两个高峰.伤后3~48hc-fos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SBI组大鼠血浆β-EP水平在伤后1h达高峰,至伤后48h仍未恢复正常(P〈0.05),伤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和脑缺血组(P〈0.05)。在伤后12hSBI组脑含水量达高峰;伤后3~48h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伤后648hSBI组神经元损伤数目明显高于颅脑损伤组及脑缺血组(P〈0.05)。结论 伤后大鼠脑内c-fos基因表达增加、血浆β-EP水平明显升高参与了SBI后病理生理过程,提示两者同SBI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ogo—A及其受体(NgR)在大鼠颅脑损伤后损伤脑组织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假损伤组、轻型颅脑损伤组、中型颅脑损伤组、重型颅脑损伤组,采用自制改良的Feeney’s自由落体装置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伤后12h、24h、3d、7d和14d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Nogo—A和NgR蛋白的表达。结果伤后各时间点,各型颅脑损伤组Nogo—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重型、中型、轻型颅脑损伤组之间Nogo—A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NgR的表达水平则在伤后3、7、14d各型颅脑损伤组才明显高于假损伤组(P〈0.05),各损伤组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ogo—A和NgR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脑组织中表达差异显著,且有各自的表达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颅脑损伤后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Feeney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将7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创伤组及NAC干预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假手术组、NAC干预组及颅脑创伤组IL-6和IL-10血清表达水平的变化,并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颅脑创伤组IL-6表达时相为高峰期时IL-10表达水平也较高,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而NAC干预组IL-6表达水平较颅脑创伤组自3h后相应时间点明显降低(P〈0.01),IL-10在3h后相应时间点明显升高(P〈0.01);NAC干预组伤侧脑组织含水量在3d和5d时较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伤侧脑组织含水量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可能通过抑制颅脑损伤后促炎因子的过度表达,同时可提高抗炎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脑创伤后过度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水通道蛋白-9(AQP-9mRNA)表达与脑水肿动态变化的关系,评价依达拉奉的干预作用。方法216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6只),生理盐水组(B组,大脑中动脉阻断后6h、12h、24h、48h、72h、5d、7d7个时点,各6只),依达拉奉处理组(C组,同B组),术后即刻予以依达拉奉干预。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mRNA表达;用HE染色方法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B组大鼠MCAO后脑组织含水量呈上升趋势,48h达高峰,各时点均高于与A组(P〈0.05)。同时,AQP-9mRNA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呈相同趋势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AQP-9mRNA表达量(r=0.788,P〈0.05)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B组与C组相比,各时点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AQP-9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组织病理提示脑水肿及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大鼠脑缺血后脑内AQP-9mRNA表达与脑水肿变化呈正相关,提示AQP-9可能参与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的脑水肿形成。依达拉奉干预可减少AQP-9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脑水肿,减少神经元坏死,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水通道蛋白4(AQP4)对创伤性脑水肿血脑屏障(BBB)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质粒组、单纯创伤组和创伤后RNAi组。参照Marmarou法制作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采用侧脑室注射途径给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观测AQP4、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闭合小环蛋白(ZO-1),原位杂交法观测AQP4mRNA,光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RNAi质粒可有效减少AQP4在受损脑组织的表达;RNAi组在各检测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和BBB透性均小于TBI组和对照质粒组(P〈0.05);TBI后RNAi组ZO-1表达水平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单纯创伤组和对照粒组(P〈0.05)。结论TBI后损伤区AQP4的表达变化趋势和脑水肿的发展变化趋势相一致(r=0.982,P〈0.01);应用RNA干扰途径减少AQP4表达,可有效保护TBI后脑水肿BBB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丁基苯肽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预处理组、处理组。根据硝酸还原酶法和β-NADPH组织化学染色法,又将每个小组分为两个亚组。模型组、预处理组和处理组利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术制备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预处理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均给予丁基苯酞,处理组在造模后给予丁基苯酞,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造模后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4组分别在造模后1个月处死大鼠取材。用硝酸还原酶特异性还原NO产物的方法测定大鼠前脑缺血模型中海马NO释放量的异常变化。β-NAD-PH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结果模型组、预处理组及处理组海马区NO、NOS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预处理组和处理组海马区NO、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与处理组相比,预处理组海马区NO、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更明显。结论慢性脑缺血缺氧能使大鼠海马区NO含量明显增加,丁基苯肽(NBP)能减轻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的关系。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保守治疗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于入院第2、5天应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脑水肿指数。入院第2、5天清晨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清NO、LPO水平。结果6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消化道出血80例,发生率为12.2%。入院第2、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P〈0.05)、发生首次出血时间越短(P〈0.05)、出血持续时间越长(P〈0.05)、出血量越大(P〈0.05)。不同脑水肿指数患者入院第2天血清NO、LPO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入院第5天脑水肿指数越高,血清NO、LPO水平越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水肿指数与应激性消化道出血、血清NO和LPO水平密切相关,而且直接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早期应用不同剂量他莫西芬(Tam)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予右侧基底节注射100μL自体动脉血制作ICH模型,并分为3大组。①24h脑水含量及病理观察组(各亚组均n=6):大鼠在ICH后2 h分别接受不同剂量Tam(Tam 2.5 mg·kg-1组、Tam 5 mg·kg-1组)和4%DMSO生理盐水(24 h对照组)腹腔注射,24 h后处死进行脑水含量及病理观察。②72 h脑水含量观察组(各亚组均n=6):大鼠在ICH后2h和24h分别接受不同剂量Tam(72h Tam2.5mg·kg-1+2.5mg·kg-1组、72hTam2.5mg.kg-1+5mg·kg-1组、72h Tam 5mg.kg-1+5mg·kg-1组)和4%DMSO生理盐水(72 h对照组)腹腔注射,于术后72 h处死测量脑水含量。③28 d影像学及病理学观察组:大鼠在ICH后2和24h分别2次给予tam(28d Tam 5mg.kg-1+5mg,kg-1组)(n=6),4%DMSO生理盐水(28 d对照组)(n=8)腹腔注射,分别在术后1、7、14和28d随访MRI和行为学变化,并在第28天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Tam5 mg·kg-1能明显减轻ICH后3 d时脑水肿(P<0.05),改善术后行为学评分(P<0.05),并能明显减轻ICH术后28 d同侧尾状核的脑萎缩(P<0.01),但MRI提示2例大鼠出现幕上脑室异常扩大。结论:Tam作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ICH后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发生了脑积水的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