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是导致老年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根据1999年WHO/ISH高血压防治指南,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的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定义为  相似文献   

2.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老年是生物学以年龄分界的概念,多数发达国家以65岁为划分标准,我国目前将60岁及以上者划入老年范畴。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 mm Hg[1]。随着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已达38.2~57.0%,其中约50%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 mm Hg)[1,2]。由于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多且严重,因此充分控制老年高血压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血压水平和心血管事件之间呈线性关系。日益增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对心脑肾并发症至少是同样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收缩压与卒中、左…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1]),年龄≥65岁、血压持续升高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 Hg(1mm Hg=0.133kPa),可定义为老年高血压。若收缩压≥140,舒张压90mm Hg,则定义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本文围绕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综述如下。1老年的定义2006年WHO全球人口健康报告中建议根据各  相似文献   

4.
姜向忠  马丽亚 《心脏杂志》2002,14(4):361-362
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常见心脏左室早期舒张功能改变。目前彩色多普勒检测左心舒张功能虽然是一种公认的无创新方法之一 ,但检测费用相对较高。本文作者利用左胸前区阻抗 (LVIG)法检测左心舒张功能与之对比 ,观察是否适于作为临床的常规检查。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院门诊和住院的老年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2 0 0 (男 13 6,女 64 )例 ,年龄 60~ 82 (平均 69.2 )岁。高血压患者 9 4例 ,其中收缩压≥ 14 0 mm Hg(1mm Hg=0 .13 3 k Pa) ,舒张压 <90 mm Hg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3 0例 ,为 A1组 ;收缩压 <14 0 mm Hg,舒张压≥ 90 mm Hg…  相似文献   

5.
<正>(1)对年龄60岁的一般患者,当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时考虑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舒张压限值要基于高度可靠证据获得。(2)对年龄≥60岁的一般患者,当收缩压≥15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时开始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目标血压为150/90 mm Hg。(3)对有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启动药物治疗的血压阈值为140/90 mm Hg。目标血压为140/90 mm Hg。(4)对非黑人患者,起始降压药物应包括噻嗪类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  相似文献   

6.
<正>1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现状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的普遍老龄化,老年高血压已成为老年期主要疾病负担。如果以60岁作为老年的界限值,根据诊室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或舒张压≥90 mm Hg,或服用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进行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50%。即每2名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根据2002年我国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60岁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1%,治疗率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2017AHA/ACC、2018ESC/ESH及我国均更新了高血压指南,关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肾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特殊人群,三大指南推荐的降压目标值差别不大。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三大指南的惟一相同点是将年龄>65岁定义为“老年人”,而老年降压目标值,推荐却各不相同。本文就导致推荐差异的原因作相关的分析和解读。1各指南关于老年降压目标值的推荐2017AHA/ACC指南:年龄≥65岁的老年人,推荐收缩压>130mm Hg(1mm Hg=0.133kPa)时开始降压,目标收缩压<130 mm Hg;对于有多种合并症且预期生命有限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则可以结合临床判断、患者意愿、医疗团队评价风险获益比后制订合理的降压目标值及用药方案[1]。2018 ESC/ESH指南: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可以耐受,指南推荐收缩压降至130~139mm Hg;对于80岁以上的老老年人,作同样的推荐。而舒张压均推荐降至80mm Hg以下,最好在70~79mm Hg[2]。  相似文献   

8.
杨长杰[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衡阳医院(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湖南衡阳421001] 根据《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年龄≥65岁,未用降压药前,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和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诊断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乡老年人高血压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老年人血压与应用抑郁量表(CES-D)检测出的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于2000年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2 656例老年人进行血压测量及CES-D的检查,同时进行人口学因素及慢性病情况的调查。结果2 656例老人平均收缩压为(141.16±23.88)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舒张压为(80.28±12.15)mm Hg。CES-D平均得分(6.89±9.05)分。其中有抑郁症状者362例(13.6%)。收缩压≥160 mm Hg者抑郁发生率为16.9%,舒张压≥90 mm Hg者抑郁发生率为18.4%,分别显著高于收缩压<160 mm Hg者(12.8%)和舒张压<90 mm Hg者(12.2%),分层分析显示,女性、年龄<75岁、不吸烟的老人收缩压及舒张压增高者抑郁症状出现的比例增大;居住于城市、非文盲、已知有高血压史、高血压史10年以上的老人收缩压增高更易出现抑郁症状;而居住于农村、文盲、高血压史小于10年的老人舒张压增高更易出现抑郁症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增高、慢性病史、女性、文盲、农村老人易患抑郁。结论老年人血压增高与抑郁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容易发生低血压,导致死亡风险升高。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数据非常少。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接受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高血压患者诊室和家庭低血压的患病率和预测因素。方法:在诊室和家里用经过验证后的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诊室和家庭低血压分别定义为收缩压110和(或)舒张压70 mm Hg(1 mm Hg=0.133kPa)和收缩压105和(或)舒张压65mm H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与颈动脉血流速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队列研究人群中55~65岁年龄段,无脑卒中、心脏病和糖尿病史者1 084例,依据基线调查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类型进行分组,其中收缩压按每增加10 mm Hg(1 mm Hg=0.133 kPa)分为9组,舒张压按每增加5 mm Hg分为8组,根据血压水平分为4种类型,比较和分析各组间颈动脉血流速度指标的差异。结果当收缩压≥120 mm Hg或舒张压≥80 mm Hg时,脑血管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平均血流速度(Vmean)均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当收缩压≥160 mm Hg或舒张压≥100 mm Hg时,脑血流速度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不同类型高血压组间的流速差异主要表现为左侧Vmin和右侧Vmax,各组的流速均显著低于血压正常患者(P<0.01)。结论从脑供血角度,理想的血压水平应<120/80 mm Hg,当血压水平≥160/100 mm Hg时,颈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2.
"主编随笔"栏目中胡大一教授就近期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至收缩压≥130和(或)舒张压≥80mm Hg(1mm Hg=0.133kPa)所引发的广泛热议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仍应坚持我国自己的指南,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 Hg。降压干预目标为血压140/90mm Hg。高龄老年人可适当放宽到血压150/90mm H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及老年医学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6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年龄≥80岁)94例、老年组(60~79岁)90例和60岁组8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血压节律、3个时段(24h、昼间及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的特点。结果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杓型血压发生率、24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昼间平均压、夜间舒张压明显低于60岁组,反杓型血压发生率、24h脉压、昼间脉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脉压明显高于60岁组(P0.05,P0.01);高龄老年组杓型血压发生率及24h、昼间、夜间舒张压明显低于老年组[13.83%vs 26.66%,(66.17±7.39)mm Hg(1mm Hg=0.133kPa)vs (70.39±10.96)mm Hg,(66.90±7.55)mm Hg vs (70.88±11.68)mm Hg,(64.10±8.14)mm Hg vs (68.27±11.86)mm Hg,P0.05,P0.01],24h、夜间脉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P0.01),昼间收缩压变异明显高于老年组和60岁组,24h收缩压变异高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24h平均压明显低于60岁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表现出血压节律异常、脉压增大、血压变异性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用Pearson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baPWV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偶测收缩压,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aPWV与偶测血压;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昼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是老老年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脉压、心率及血压负荷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 ,以≥ 6 0岁为老年人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 1999年WHO/ISH的规定 :收缩压≥ 14 0mmHg(1mmHg =0 133kPa)和舒张压 <90mmHg ,其亚型为收缩压 14 0~ 14 9mmHg和舒张压 <90mmHg ,分析患病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1)我国 6 0岁及以上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 2 1 5 0 % ,亚型患病率为 9 0 4 % ;如按收缩压≥ 16 0mmHg和舒张压 <90mmHg计算患病率则为 6 83%。 (2 )年龄增长是影响患病率最为明显的因素 ,35岁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 ;每增长 10岁患病率约增高一倍。性别差异则表明 35岁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但此后女性随年龄增长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上升幅度则高于男性。 (3)体重指数的大小与患病率成正比。结论 我国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 2 1 5 0 % ,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 3 2 1%。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防治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降低人群高血压致死致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0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419例,按照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289例,对照组130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情况,记录血压、心率,并进行2组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33.76±13.31)mm Hg vs (124.91±11.61)mm Hg,P=0.000;(72.20±7.58)mm Hg vs (69.68±7.25)mm Hg,P=0.001;(61.54±11.68)mm Hg vs (55.23±9.03)mm Hg,P=0.000;75.1%vs 56.9%,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脉压与年龄、血钙和收缩压呈正相关(r=0.134,P=0.022;r=0.150,P=0.014;r=0.812,P=0.000),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169,P=0.03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脉压与年龄、收缩压及血红蛋白独立相关(P0.01)。结论 90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脉压升高明显,与年龄、收缩压及血红蛋白水平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2013年统计,我国年龄≥80岁高龄老年人已超过2300万,并以年均100万以上速度增长,其中70%~90%患高血压[1]。2017AHA/ACC高血压指南在AHA年会上重新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 mm Hg(1mm Hg=0.133kPa),但我国还需视具体国情而行。我们现针对年龄≥80岁高龄高血压患者的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此研究主要目的是调查西藏海拔4 000米以上地区藏族居民成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方法:本研究选择西藏当雄县平均海拔4 300m的34个生产组,纳入所有18岁以上居民,通过入户调查测量血压,登记有关信息及高血压治疗情况。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高血压定义为动脉收缩压≥140mm Hg(1mm Hg=0.133k Pa),舒张压≥90mm 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 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58户牧民,1 565人。基线平均年龄(44.3±16.3)岁,男性占44.7%。平均收缩压为(131.7±24.6)mm Hg;平均舒张压为(81.7±15.4)mm Hg。高血压患病率为37.4%。在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2级者占7.7%,高血压3级者占8.6%。高血压治疗率33.3%、控制率11.3%。结论:根据我们对西藏当雄县18岁以上的居民研究发现,西藏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高,且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国高龄高血压住院患者在降压标准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下的降压达标率、用药及并发症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所有科室年龄≥80岁且被诊断为高血压的409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9例患者分为强化降压组(106例,收缩压<130 mm Hg)、标准降压组(155例,收缩压130~149 mm Hg)和降压未达标组(148例,收缩压≥150 mm Hg),分析各组患者血压控制现状。结果 以150/90 mm Hg为降压标准时,强化降压组占25.9%,标准降压组占37.9%,降压未达标组占36.2%,降压未达标组年龄>90岁比例显著低于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4.1%vs 7.5%、12.3%,P<0.05)。标准降压组一联用药比例显著高于强化降压组(46.5%vs 32.1%),强化降压组二联用药比例显著高于标准降压组(35.8%vs 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并发心脏损害和脑血管损害比例显著高于标准降压组(43.4%vs 21.9%,26.4%vs 14.8%),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三峡夷陵农村地区高血压流行和防控状况。方法 于2007年在宜昌市夷陵区的农村人群进行现况调查,采用标准化的问卷收集居民一般人口学情况、高血压患病和治疗情况,并进行血压测量。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mm Hg或正在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控制达标标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140 mm Hg和< 90 mm Hg。结果 共调查35岁及以上者9618人(应答率为81.3%),其中19.7%为三峡大坝建设后靠移民(坝区内安置)。年龄标化高血压总患病率为37.3%,其中35 ~44岁、45 ~ 59岁和60岁及以上患病率分别为21.3%、39.8%和58.0%。男性标化患病率(39.1%)及35 ~44岁年龄组患病率(27.0%)明显高于女性(上述患病率分别为36.3%和17.8%,P均<0.01)。年龄标化男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18.5%、9.0%、0.9%,女性分别为23.5%、13.6%、2.0%,男性上述三率明显低于女性(P均<0.01)。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其控制率也仅为17.0%。高血压患病率、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在移民和非移民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峡地区夷陵农村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急需加强高血压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