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取颈夹脊穴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对照组只采用颈夹脊穴电针法,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d,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高珊  张艺  严言  黄国付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55-1157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随机分成穴位注射组及电针组各40例,分别治疗2周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治愈12例,有效27例,好于对照组治愈9例,有效28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电针颈夹脊穴及穴位注射风池穴,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和椎——基底动脉的血流,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药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针刺百会、风池、颈3-5夹脊穴,以及穴位注射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症状积分在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并探索血管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CSA发病中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 随机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成颈夹脊穴位注射组(治疗组)30例和电针组(对照组)30例,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60例CSA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CG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ET含量高于正常参考范围,CGRP含量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治疗后血浆ET含量有所下降,CGRP含量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CGRP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可能起重要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颈夹脊穴位注射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浆ET含量,升高血浆CGRP的含量,扩张椎动脉内径,改善椎动脉的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 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丹参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 ,治疗前后均做 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4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5 %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经 TC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均有差异 (P<0 .0 5 ) ,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P<0 .0 5 )。结论 穴位注射夹脊穴能较好地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和椎 -基底动脉的血流状况 ,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指禅推风池联合颈夹脊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位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一指禅推风池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椎动脉血流及颈椎病临床评价分数进行分析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收缩期最高流速、舒张末期流速、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均升高,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降低,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指禅推风池联合颈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明显,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椎动脉血流,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魁  ;佟春媛 《河南中医》2014,(9):1719-1721
目的:观察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治疗组用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以7次为1个疗程,休息1 d,继续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8.9%,治疗组有效率为9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温针、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针刺颈夹脊结合揉推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4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0例)和对照组(18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结合“两点一线”糅推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并将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颈夹脊结合揉推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射肩髃、肩贞、臂臑、曲池、肩井、颈夹脊等穴位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神经根型伴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结果:总有效率96.8%.结论:本法具有激发经气,通经活络,调理气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对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6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在治疗前和两疗程后,检查两组患者的头颅多普勒(TCD),观察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同时对患者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两疗程后的主观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1%,痊愈率34.22%,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16.67%,统计结果表明,两组间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痊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P〈0.01),主观症状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首次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耳穴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肯定,对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Vm)有明显改善,同时,对主观症状的改善,起效快,即时效应明显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与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相比,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及保守治疗方法,每周1次,3次1疗程,治疗2疗程,随访3月-1 a。结果:治愈55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4.2%。结论: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疗程短,易于接受,症状改善快,效果肯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200例服用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对照组(1)150例仅服用颈灵合剂治疗。对照组(2)150例仅以推拿整复治疗,3组均以10天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主要观察3组临床疗效、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变化(TCD、CDFI)、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值)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9.5%),显著高于对照组(1)(颈灵合剂组)的90%(治愈率38.7%)及对照组(2)(推拿整复组)的78.8%(治愈率30.7%)(P<0.01)。结论:颈灵合剂配合推拿整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地缓解血管痉挛,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27-428
目的 :观察在牵引基础上应用颈椎斜扳法和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80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以颈椎斜扳法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针灸配合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74.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斜扳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分别用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脊柱调衡手法及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治疗,比较3组的治愈率及血流速度。结果:总有效率B组为96.7%,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颈椎内椎动脉血流量增加优于其他2组。结论:可调式中药熥敷保健颈托配合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单纯应用中药熥敷保健颈托及脊柱调衡手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针药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眩晕、颈肩或颈枕痛,整日昏昏欲睡,或耳鸣耳聋、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位置性眩晕、卒倒、恶心、呕吐等。笔者运用针灸结合中药外敷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临床资料14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性87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52.4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35年,其中40岁以下者8例,40~49岁54例,50~60岁36例,60岁以上42例。治疗方法针灸:取主穴百会、风池、天柱、翳风、脾俞、肾俞、足三里。取配穴:颈肩痛配大椎、肩并、肩外俞,耳鸣耳聋配听宫、太溪,视力减退配光明、睛明,记忆力下降配印堂、心俞、照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清胶囊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头清胶囊,并配合卧位枕颌带牵引,对照组口服活血胶囊,亦行卧位枕颌带牵引,疗程均为2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头清胶囊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整体治疗仪和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72例。治疗组用电针+整体治疗仪+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配合整体治疗仪和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