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虎杖分别与五味子、山楂合煎,虎杖有效成分总蒽醌,游离蒽醌,总大黄素,游离大黄素煎出量均较低,而虎杖单煎,分别与Song木甘草合煎,蒽醌有效成分煎出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白芍与柴胡不同比例配伍共煎芍药总苷及苯甲酸的煎出量,以探讨传统药对白芍配伍柴胡对有效成分及有害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单味白芍、白芍与柴胡配伍(1∶2,1∶1,2∶1),水煎提取,分别直接分离和水解后再分离测定游离苯甲酸及芍药总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白芍配伍柴胡,游离苯甲酸煎出量均比白芍单煎明显降低,芍药总苷煎出量与白芍单煎比变化不大。[结论]白芍配伍柴胡合煎与白芍单煎相比,可显著降低有害成分苯甲酸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含不同类型成分的中药与大黄配伍对其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的影响规律,为合理制定大黄临床调剂规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含不同成分类别的中药(皂苷类、生物碱类、黄酮类中药以及动物药、矿物药等)与大黄合煎时对其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的影响规律。结果:在相同条件下,与大黄单煎样品对比,含皂苷类药材(生黄芪、三七、甘草、远志、人参)与大黄合煎显著增加蒽醌类成分煎出量;含生物碱类药材(黄连、苦参、熟附子、黄柏、生附子)与大黄合煎显著降低蒽醌类成分煎出量;矿物药(芒硝、石膏、牡蛎、明矾)与大黄合煎也使蒽醌类成分煎出量不同程度下降。另外,与姜黄合煎使大黄蒽醌类成分煎出量显著增加,而与地黄、茵陈、金银花、连翘和土鳖虫合煎则不同程度地降低总蒽醌煎出量。在所考察的分煎与合煎组合中,大黄总蒽醌的最高与最低煎出量相差2.3倍,其中大黄素甲醚的煎出量差异最大,达到13.5倍。结论:大黄与含不同成分类别的中药配伍时,单煎与合煎的方式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煎出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含皂苷类药材与大黄合煎可能会增加其蒽醌类成分煎出量,而含生物碱类药材与大黄合煎可能会降低其蒽醌类成分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4.
药味配伍对小承气汤中蒽醌类衍生物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先蓉  刘江书  陈庆 《中草药》2000,31(11):824-826
目的:研究药味配伍对小承气汤中有效成分蒽醌类衍生物溶出率的影响。方法:用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黄及大黄与不同药物配伍组水煎液中游离蒽醌及结合型蒽醌的含量。结果:测定数据经统计检验显示,与大黄水煎液相比合煎方中结合型大黄酸及游离大黄素含量变化不显著,其余各配伍组水煎液中游离蒽醌、结合型蒽醌含量变化均极显著(P〈0.02,P〈0.02,P〈0.001)。结论:各种配伍药材对不同的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配伍对三承气汤中君药大黄的有效成分蒽醌类溶出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P-HPLC法和比色法,测定大黄单味水煎液及三承气汤的不同煎煮方法、不同配伍的水煎液中游离大黄酸、大黄酚和结合型大黄酸、大黄酚的含量及游离总蒽醌和结合型总蒽醌的含量.结果:与大黄单味水煎液相比,多数水煎液中游离蒽醌与结合型蒽醌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煎方中无论是结合性大黄酸,还是结合性蒽醌的含量均按如下顺序减少: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结论:大黄与不同药材配伍、不同煎煮方法,是使三承气汤中的游离蒽醌、结合性蒽醌含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三承气汤中结合性大黄酸、结合性总蒽醌含量变化顺序与其泻下作用一致.  相似文献   

6.
魏刚  方永奇  黄可儿 《中成药》2000,22(2):151-153
目的:探讨双柏炎痛喷雾剂中有效成分(蒽醌类)含量与药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双柏炎痛喷雾剂药材撮工艺进行筛选,同时选用有效成分(蒽醌类)含量和药 实验作为跟踪指标。结果:发现大黄素、总蒽醌、游离蒽醌等的含量与肿胀率成负相关,随着成分含量的增加肿胀率降低。结论:大黄素、总蒽醌、游离蒽醌等蒽醌类成分确为方中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虎杖中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虎杖中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以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蒽醌为指标,分别以HPLC和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提取虎杖中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有效成分的最佳工艺。结果: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有显著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倍量70乙醇在90℃加热回流3次,每次2h。结论:采用此种提取方法不仅能够充分提取虎杖中的有效成分,而且经济可靠,对虎杖制剂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黄分别与甘草、炙甘草、黄连、黄芩配伍前后水解型鞣质及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配伍前后各提取物中没食子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配伍后水解型鞣质的含量降低较少,游离蒽醌及总蒽醌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与黄连降低幅度最大。结论大黄经配伍后蒽醌类成分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黄连-大黄合煎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大黄-黄连不同配伍比例合煎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溶出变化。方法: 水煎液经盐酸加热水解、三氯甲烷萃取等方法处理后,用RP-HPLC分析大黄单煎和配伍合煎液中5个蒽醌成分的溶出。结果: 黄连-大黄5个配伍比例(1∶2~2∶1之间)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4个蒽醌类成分有不同程度溶出增加,大黄酸有较大幅度的溶出降低。结论: 在特定配伍比例范围内,配伍黄连对大黄中主要蒽醌成分有助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中成药》2004,26(11):978-979
烧伤喷雾剂是我院制剂科配制的中、西药合用制剂,君药虎杖[1]主要含蒽醌类和芪类化合物,其蒽醌类有效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具有抗菌、抗肿瘤、解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本文用水提醇沉法对虎杖、桎木叶中有效成分提取、精制,与甘油、苯甲醇混合,分装制备成烧伤喷雾剂,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定量,为质控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磊  张静泽  高文远  刘振 《中成药》2012,34(10):1949-1954
目的 研究枳壳大黄配伍后化学成分变化以及黄酮苷、蒽醌类成分在配伍前后含有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HPLC对药材枳壳与大黄甲醇提取物配伍前后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枳壳中4种黄酮苷(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大黄中5种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在配伍前后游离型以及结合型含有量的变化.结果 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枳壳大黄配伍后并未出现新的化学成分,而配伍后枳壳中黄酮苷类成分,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有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枳壳大黄配伍促进了其有效成分黄酮苷及蒽醌类化合物的溶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不同组织器官(叶、茎、枝、根茎和根)中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资源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价,为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虎杖不同组织器官中的二苯乙烯类(虎杖苷、白藜芦醇)及游离型蒽醌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结合型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虎杖植物中二苯乙烯类及蒽醌类资源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地下根及根茎,并整体呈现出根、根茎、茎、枝、叶渐次减少的分布规律。两类成分在地下部位尤以根皮部位分布丰富,其二苯乙烯类成分虎杖苷、白藜芦醇含量分别达50.06、5.17 mg·g~(-1),游离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达5.75、0.38 mg·g~(-1),结合型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分别达5.26、0.43 mg·g~(-1)。结论:虎杖植物中二苯乙烯类和蒽醌类资源性化学成分分布部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为虎杖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大黄牡丹汤不同配伍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大黄牡丹汤配伍规律。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牡丹汤方药不同配伍剪煮液中有效成分总蒽醌、结合蒽醌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全方煎煮液中有效成分总蒽醌、结合蒽醌和丹皮酚的含量最高。结论:以中医“君臣佐使”理论为指导,以有效成分为指标是对复方原理研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通腑醒神胶囊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通碎醒神胶囊中的番泻叶、虎杖、人工牛黄粉进行了定性鉴别,其中番泻叶、虎杖为同板鉴别。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药品中总蒽醌甙含量。同时,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游离蒽醌大黄素的含量。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文金辉  郭涛  赵庆春 《中草药》2007,38(3):392-393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味微苦,性微寒,具有散瘀定痛、祛风利湿等功效。虎杖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芪类、酚性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大黄素等蒽醌类衍生物是其抗炎、抑菌的主要成分。有关虎杖提取工艺的报道多数单以总蒽醌或大黄素为指标进行优选,指标具有片面性。本实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虎杖出膏率、大黄素的量和总蒽醌的量3项指标的综合评分优选虎杖的提取工艺,为虎杖的制剂工艺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泻心汤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用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泻心汤中游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1.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泻心汤合煎液、分煎液样品中游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进行测定。2.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泻心汤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1.合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分煎液中的平均含量2.合煎液和分煎液对黑曲霉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有差异,但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分煎液比较,合煎液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较高;合煎液对黑曲霉菌抑菌作用强,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分煎液更强  相似文献   

17.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配伍前后的量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目的:研究大黄分别与甘草、黄芩、赤芍、当归、黄连、木香、栀子配伍前后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 方法: 以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大黄配伍前后游离和结合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结果 :配伍后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总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与黄连配伍降低幅度最大;且大黄经配伍用药后,各蒽醌类成分含量均发生规律性变化。 结论 :大黄经配伍用药后,蒽醌含量发生变化,推测对降低其毒副作用有一定的贡献,该研究为大黄临床合理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蒙药广枣三味汤配伍变化对总黄酮及苦参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枣三味汤是蒙医常用药之一,有广枣、苦参及诃子组成。具有清心血热、强心之功能,用于治疗心火、心悸、心区刺痛[1]等病症。为了探讨总黄酮和苦参碱有效成分复方共煎的增溶机理,我们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不同配伍方药煎出液总黄酮、苦参碱含量变化关系,探讨配伍...  相似文献   

19.
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乌头碱和芍药苷煎出量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何伟  王宁  秦林  张翔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9):680-683
目的:考察川乌与白芍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乌头碱和芍药苷煎出量的变化,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增效减毒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川乌与白芍配伍合煎,乌头碱的煎出量降低。芍药苷的煎出量增加。结论:川乌、白芍配伍前后有效成分煎出量的变化为两药配伍后药效的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用L12(211)正交表,观察骨康方中各药与补骨脂配伍后,磷脂和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煎出量,探讨磷脂对补骨脂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中药复方配伍对有效成分的增溶,存在着多种影响因素;磷脂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