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目的 构建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用于指导护理实践,为早期活动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应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方法进行证据综合,同时结合半结构访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的函询问卷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4和0.87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312和0.394。最终形成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一套科学、可靠、可信度较高的评价指标,能够为制订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朱红  刘争  王垭  张蒙  宋锦平 《护理学报》2022,29(1):7-12
目的 构建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88%,权威系数Cr值分别为0.821、0.807,协调系数分别为0.278、0.3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构建的住院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及31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医院内非计划拔管风险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较强,可为非计划拔管的临床护理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访谈法、2轮德尔菲(Delphi)法专家函询构建显微外科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0.900,协调系数分别为0.205、0.3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指标体系共包括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结论 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用于显微外科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ICU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ICU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循证护理实践方法的指导下,整合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构建ICU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池,专家会议确定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内容。根据指标判定标准、专家意见可靠性程度和研究小组意见对指标进行评价。 结果 汇总专家修订意见,删除9项指标,修改6项指标,补充5项指标,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物理环境、躯体感知、情感支持、心理感受和护理实践5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和60项三级指标,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4分,变异系数均<0.25,表明各项指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ICU患者评价护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炎症性肠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临床规范化营养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作为框架,基于文献检索,结合临床实践,通过专家会议法初步形成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71项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初稿。在北京市、湖北省、湖南省、山西省、广东省、陕西省、江苏省和山东省8个省市遴选了35名专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了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1,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31与0.142,最终形成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论 构建的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营养护理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科学、规范的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护理评估内容。方法 在文献研究、质性访谈及专家会议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评估内容。结果 来自老年护理、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及老年医学领域的12名专家参加咨询,专家工作年限(28.17±5.05)年,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形成的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护理评估内容包括一级指标3项(一般状况评估、老年综合评估、手术相关评估),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1项。结论 构建的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护理评估内容具有科学性及临床实用性,可引导、规范外科护士的术前评估行为,为制订个性化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照护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远程居家照护方案。方法 通过纵向研究探求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需求发生的变化规律,基于文献回顾、纵向需求调查及专家会议构建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构建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远程居家照护方案。结果 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7和0.860。第2轮咨询中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294(P<0.001)。最终形成纵向需求为导向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远程照护方案,其中标准化护理剂量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53项。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方案经检验,专家咨询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能为开展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的远程居家照护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裴坤一  郑欣  徐柳  李霞 《护理学报》2020,27(7):25-29
目的 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急诊科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从Servqual模型5个角度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后最终确定各级指标,并最后采用优序图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后,共形成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57项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专家积极性较好,分别为93%和89%;专家权威程度较高分别为0.89和0.87;2轮专家协调程度良好(P<0.05),且第2轮W值高于第1轮。结论 本研究基于Servqual模型所构建的急诊科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提升急性酒精中毒护理质量及改善其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急诊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可测量的质量监测工具。 方法 以文献循证为基础,通过专家访谈和Delphi法对46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确定符合临床实践的指标体系。 结果 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93,判断系数0.96,熟悉程度0.89。2轮专家咨询后抢救室、监护室和观察室敏感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64、0.443和0.51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好。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 结论 急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为急诊护理质量的考核、岗位设置、流程优化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实现客观科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监测、评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框架,在研究证据及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拟订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7项三级指标在内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布最高的为过程指标(0.491),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布最高的为计划及实施指标(0.327)。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0.00%与100%,权威系数为0.821与0.840,协调系数为0.312~0.361。结论 构建的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可供临床护理人员使用参考,以不断改进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67、0.357(P<0.001)。最终确立的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和三级指标66项。结论:构建的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可靠性较好,可为新生儿无创正压通气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骨科康复护理评价指标,旨在为临床评价骨科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6月—8月,课题组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制订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全国10个省市的23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结果 共开展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60%、92.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09和0.917,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72和0.318。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65~5.00,变异系数为0~0.22,最终构建的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9个二级指标(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制度、设施设备、护理评估、护理实践、健康教育、随访管理、护士结局、患者结局)和56个三级指标。 结论 构建的骨科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科学、合理、全面且具有针对性,对评价骨科康复护理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实用的工具。方法 基于循证证据,借鉴“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框架,初步构建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各级指标内容,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均为0.91,总体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54和0.19。最终确定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靠性,为提高临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提供评价依据;在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对过程质量的控制,同时加强对结构质量及结果质量的把控,以不断促进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适用于麻醉后监护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PACU治疗监测及管理提供标准、量化的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为依据,借鉴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及其他国内外麻醉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形成指标初稿,运用德尔菲技术进行3轮专家咨询,结合帕累托定律确定指标的内容和科学的测量方法。结果 构建了包含复苏时间中位数、收治各类麻醉患者比例、低体温干预有效率、术后疼痛干预有效率等11项指标的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4、0.9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5、0.256和0.356(P<0.01)。 结论 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涵盖麻醉后监护的关键内容,可操作性强,专科特色鲜明,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基于数据的持续质量改进和提高PACU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玉  魏薇  白冰  李胜云 《护理学报》2023,30(6):7-11
目的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制定评价指标初稿,形成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5、0.889,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4、0.192(均P<0.001)。最终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55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评价指标基本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创新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综合医院急诊查对制度执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运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综合医院急诊查对制度执行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结果 确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 、10个二级指标及46个三级指标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两轮咨询调查表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1%、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24、0.935,协调系数分别为0.321、0.328 (P均<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急诊查对制度执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为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系统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并发症方面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24例ARDS行俯卧位通气的病人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5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24例ARDS行俯卧位通气的病人设为实验组,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率、压疮发生率、低血压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病人的误吸发生率、角膜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PICC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PORT)静脉输液技术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效果指数。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通过2轮专家咨询,确定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效果的指标体系及权重。之后通过综合指数法,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按指数化公式进行指数化,最终根据综合指数公式,构建能综合评价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效果的综合效果指数。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第1轮和第2轮整体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83、0.306(均P<0.001)。形成了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根据指数化公式及综合指数公式,最终构建了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的综合效果指数。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两种中心静脉输液技术效果评价指标及综合效果指数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决策者和管理者从整体上评价2种技术的综合输液效果提供了量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