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储藏醇化措施对烤烟烟包内温湿度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烘烤后烟叶最佳储藏醇化技术和改善烟叶品质,进行了不同储藏醇化措施对保山龙川江流域烟包内温湿度及烟叶外观品质、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黑膜覆盖+喷施混合酶制剂(T6)处理、黑膜覆盖(T5)和白膜覆盖(T4)处理的烟包内烟叶含水率和湿度显著低于不覆盖(CK,T1)、麻片覆盖(T2)和草席覆盖(T3)处理,烟包内温度略高于CK,T2和T3处理。2烟叶经过90 d储藏醇化后,T6处理的烟叶表现为颜色略有加深,青色略微减弱,色度增强,外观品质有所改善。3T6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在混合酶制剂催化作用下,总糖、总氮、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略有降低,还原糖含量(质量分数)略微升高,烟叶化学成分趋于协调。4T6处理90 d后,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等指标明显优于CK,T2和T3处理,烟叶感官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烤烟自然醇化和人工醇化过程中感官质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烟叶最佳醇化方式和醇化时间,从而提高烟叶品质、节省醇化成本,以山东诸城复烤后的中部烤烟烟叶为试验材料,对人工醇化和自然醇化过程中烟叶感官评吸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醇化方式下诸城复烤烟样品的最佳醇化时间均为18个月左右;与自然醇化相比,人工醇化方式对烟叶品质提升效果更好。根据原料库存情况和品质需求采用合适的醇化方式和醇化时间,有利于卷烟企业提高烟叶质量、节约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晰白肋烟叶自然醇化期间烟草特有N-亚硝胺(TSNAs)主要种类含量的变化规律,以主栽白肋烟品种TN86,TN90上部和中部烟叶为研究对象,跟踪测定了白肋烟叶自然醇化期间NAB,NAT,NNK和NNN的含量。结果表明:①与开始醇化时对应的白肋烟叶相比,醇化6,9,12,18,24和27个月后的白肋烟叶NAB,NAT和NNN含量均明显增加;而其NNK含量只在醇化6,18,24和27个月时明显增加,醇化9个月的烟叶NNK含量有所减少,醇化12个月的烟叶NNK含量变化因其品种和部位不同有较大差异。②白肋烟叶在自然醇化0~18个月期间,NAB和NAT含量随醇化时间延长逐渐增加,18个月时达到最高;18~27个月时含量又逐渐降低。③自然醇化0~27个月间,白肋烟NNN含量的变化规律因品种和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连续施用生物质炭对改良植烟土壤、提高烟叶品质的长期效应,设置不添加生物质炭(CK)、添加烟秆炭(T1)、废弃烟叶炭(T2)和玉米秸秆炭(T3)4个处理,通过连续3年定位试验研究其对植烟土壤pH和CEC值、烟叶外观质量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pH和CEC值,提升效果为T2>T1>T3。生物质炭处理的叶片外观质量略优于对照。连续施用生物质炭后烟叶品质显著高于对照,其中T2显著高于T1和T3。随着试验年限的延长,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含量和氮碱比、糖碱比升高,而烟碱、氯含量和糖氮比降低。整体上废弃烟叶炭(T2)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pH和CEC值、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指标。施用生物质炭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质、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但其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随着试验年限的增加,连续施用生物质炭更有利于改良植烟土壤、提高烤后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初烤烟叶和复烤片烟协同醇化的最佳仓储醇化周期,分析了不同醇化时间K326初烤烟叶对复烤后片烟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并采用可用性指数评价了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复烤片烟感官品质和化学成分可用性指数(CCUI)随醇化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初烤烟叶在昆明适宜醇化时间为3~5个月,而复烤片烟适宜醇化时间为12~21个月。其中,B3F等级适宜的协同醇化周期为初烤烟叶5个月、复烤片烟15个月;C3F等级适宜的协同醇化周期为初烤烟叶3个月、复烤片烟15个月;X2F等级适宜的协同醇化周期为初烤烟叶3个月、复烤片烟12个月。B3F、C3F和X2F 3个等级初烤烟叶经协同醇化后CCUI比未经醇化直接打叶复烤后的烟叶CCUI分别提高51.99%、36.03%和25.92%。  相似文献   

6.
晾制期间白肋烟烟叶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调控晾房湿度,对白肋烟晾制期间高、中、低3种湿度条件下烟叶含氮化合物(蛋白质、烟碱和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晾制前期,中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在变黄期仍有下降趋势。而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烟叶蛋白质含量下降趋势相对平缓,仅在凋萎期内表现明显。高湿和低湿的环境条件均不利于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晾制结束后蛋白质含量偏高;②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中湿处理的白肋烟进入变黄期时烟碱含量还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与上部和中部烟叶相比,下部烟叶烟碱含量较低,晾制过程中烟碱变化较缓慢,在晾制后期各部位均稍有下降;③在凋萎期高湿和低湿处理的白肋烟上部和中部烟叶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在凋萎期和变黄期中湿处理的上部和中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下部烟叶的叶绿素含量较低,在晾制期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背景和目的  为了揭示不同粉垄深度对湖南稻作烟区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根系生长和烟稻周年产量的影响。   方法  大田试验于2019年在长沙浏阳永安镇开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粉垄深耕20 cm(T1)、30 cm(T2)、40 cm(T3)和直接旋耕12 cm(CK)四个处理,采用50 cm土柱取样器,每个处理取土柱3个。研究了0~5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处理对烤烟根系生长状况、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经济性状和作物周年产量的影响。  结果  与CK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在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1.49%~8.97%,土壤孔隙度增加0.44%~12.88%,土壤紧实度降低0.37%~24.37%;T2处理在20~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较CK处理分别提升了22.82%、58.02%、52.41%;T2处理改善烤烟物理性状及内在化学成分的效果最为显著,各粉垄深耕处理均提高了烤烟的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并且也能提高后茬作物水稻产量,其中T2处理作物产量产值最高。  结论  粉垄耕作30 cm显著改善了稻作烟区土壤物理性质,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在20~40 cm土层中的含量,提升了烟叶的品质和产量,作物周年产值显著提高18029.89元/hm2。   相似文献   

8.
以富士苹果为实验材料,采后立即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1 μL/L)处理后在 精准温控库(-(0.5±0.3)℃)贮藏10 个月后出库,再用不同质量浓度的ξ-聚赖氨酸(500、1 000、1 500 mg/L) 进行喷雾处理,研究1-MCP结合不同质量浓度ξ-聚赖氨酸对贮后常温货架期间苹果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 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 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处理间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未经过处理的对照相比,1-MCP结合 ξ-聚赖氨酸处理有效维持了果实的硬度,减缓了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和VC含量的降低,其中 1 000 mg/L的ξ-聚赖氨酸处理效果最好。利用HS-SPME-GC-MS检测出苹果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正己醇、正己醛、 反式-2-己烯醛、乙酸-2-甲基丁酯等。结果表明:对于醛类物质,CK组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货架末期低于初 期;1 000、1 500 mg/L处理组呈现上升趋势,1-MCP处理组先下降后上升,500 mg/L处理组先上升后下降,且这两 组的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在货架末期均高于初期。对于酯类物质,CK、1 000、1 500 mg/L处理组相对含量呈现上升趋 势,500 mg/L处理组先下降后上升,1-MCP处理组先上升后下降。对于醇类物质,1-MCP、1 500 mg/L处理组相对含 量先下降后上升,CK组、500 mg/L处理组上升,1 000 mg/L处理组下降。货架期间,1 000 mg/L处理组的醛类物质相 对含量始终最高,且该处理有效减缓了酯类主要呈味物质乙酸2-甲基丁酯、醇类主要呈味物质2-甲基-1-丁醇相对含量 的下降。1-MCP结合ξ-聚赖氨酸处理能较好地保持苹果的品质和风味,1 000 mg/L的ξ-聚赖氨酸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时期环割对烤烟上部烟叶生长发育及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分别设打顶后环割(T1)、下部叶采收后环割(T2)、中部叶采收后环割(T3)3个处理,以不环割烟株作为对照,对上部烟叶农艺性状、光合参数、糖代谢指标、碳氮代谢关键酶、氧化胁迫指标、化学成分、烤后感官质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下部叶采收后环割(T2)能够促进烟叶开片,长宽比降低7.90%,叶面积提升6.53%;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胞间CO2浓度提升16.48%,蒸腾速率下降20.26%。环割处理不同程度地抑制叶片中SOD、POD、CAT活性,提高烟叶中MDA和H2O2含量,促进叶片衰老。T1、T2处理显著提高α淀粉酶、β淀粉酶、总淀粉酶和NI活性,降低叶片NR活性,显著降低烤后叶片烟碱和蛋白质含量,烤后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提升,余味改善,感官质量提高。以下部叶采收后环割对烟叶质量的改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深耕措施下不同肥料用量对毕节地区烤烟生长的影响,本试验设计了4个处理:CK,旋耕15 cm+常规施肥;T1,深耕30 cm+常规用量基础上减肥10%用量;T2,深耕30 cm+增肥10%用量;T3,深耕30 cm+增肥20%用量,分析其对毕节地区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及T3处理的烤烟株高、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均较CK有所增加。在深耕条件下,烤烟气候斑病和白粉病发病率随肥料用量增加而增加。其中T1处理的气候斑病发病率较CK降低了32.7%,白粉病则未发生;T2处理的气候斑病发病率较CK降低21.3%,白粉病发病率则降低49.2%;T3处理的气候斑病及白粉病发病率则高于CK。T1与T2处理的烟叶产量较CK增加6.06%与1.62%,烟叶均价则分别较CK提高了4.03%和2.42%,烟叶产值分别较CK增加了10.3%与4.35%,上中等烟叶比例均较CK有所提升。从化学成分看,烤烟烟碱、全氮含量与肥料用量呈显著正相关,氮碱比、糖碱比、糖氮比与肥料用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深耕措施下,低的肥料用量能助于改善烤烟氮碱比、糖碱比、糖氮比,使烤烟内在化学成分渐趋合理。综上所述,采用深耕措施后,可以适当减少肥料用量并能有效保障烤烟生长发育,提升烤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进行烘焙处理的生产模式对混合型膨胀烟丝综合质量的影响。  方法  设计了不加料、不烘焙白肋烟烟片处理线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生产工艺流程,同时,研究了切片、松散回潮工序白肋烟和烤烟烟片分组加工技术,并对膨胀工序热风温度进行了优化设置。  结果  经对比,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烘焙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较传统工艺路径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的质量指标有以下变化:(1)膨胀烟丝的结构变化不显著、填充值显著升高。(2)总糖含量显著降低,总烟碱、总氮、总挥发碱、总氯含量显著升高,总钾含量变化不显著。(3)烟气烟碱、焦油、一氧化碳量显著降低;HCN、NNK、B[a]P、苯酚、巴豆醛等释放量以及卷烟危害评价指数均不同程度降低。  结论  与传统工艺路径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相比,白肋烟不添加料液、不进行烘焙处理的混合型膨胀烟丝不会对卷烟感官品质造成不利影响,降焦减害效果则更加明显,且能大大简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白肋烟加工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对4种国产白肋烟进行加工工艺试验,并对白肋烟处理前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白肋烟烘焙质量不仅与干燥区气流温度有关,而且与烘焙时的湿度条件密切相关,干燥区气流湿度是影响物料温度和白肋烟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所要处理白肋烟的感官质量和化学成分特点确定加工工艺条件,对总氮和总挥发碱含量较高、劲头较大、干燥感强、刺激性和杂气较大的白肋烟应采用高温处理,在处理温度较高时宜采用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条件.对于总氮和总挥发碱含量适中、香气较好、劲头适中、干燥感不明显、刺激性和杂气较小的白肋烟应采用低温处理,并选用较高的湿球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3.
陈化期间空气湿度对山东和贵州C3F烟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烤烟烟叶的陈化质量,研究了不同陈化期间空气湿度(52%,60%,68%)对山东、贵州C3F烟片物理指标、外观评价和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陈化9个月的山东、贵州C3F烟片的平衡含水率和填充值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升高。陈化时空气湿度大有利于山东C3F烟片淀粉、色素和多酚的降解,但是不利于总氮、烟碱的降解。陈化时空气湿度大有利于贵州C3F烟片总糖、还原糖和多酚的降解,也有利于烟叶pH的降低,但不利于烟碱、总氮和色素的降解。在外观评价方面,山东C3F烟片在60%空气湿度下最好,贵州C3F烟片在68%空气湿度下最好。  相似文献   

14.
温湿度对白肋烟处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行白肋烟处理工艺主要通过控制加料含水率、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干燥含水率等工艺参数来控制白肋烟的处理质量。从工艺的角度来讲,白肋烟的烘焙处理也是一个烟叶干燥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烟叶干燥特性的分析,论述了影响白肋烟烘焙质量的主要工艺控制因素,并通过不同温湿度条件的加工工艺试验,提出干燥区气流湿度影响白肋烟烘焙质量的观点和针对不同质量特点白肋烟所应采用的温湿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及调制工艺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的调制工艺 ,提高白肋烟质量 ,1999- 2 0 0 1年在湖北恩施地区进行了调制期间白肋烟主要物理、化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①白肋烟的调制过程划分为变黄、变褐和干筋 3个时期 ,1天中要求晾房内平均相对湿度变黄期为 70 %~ 80 %、变褐期为 6 5 %~ 75 %、干筋期为 5 0 %~5 5 % ;②烟株失水速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小 ,变黄期烟株失水量占总失水量的 6 0 %~ 6 5 % ,变褐期为2 0 %左右 ,干筋期为 2 0 %以下 ;③调制过程中烟叶总氮含量变化不大 ,烟碱含量有一定变幅 ,还原糖在调制前期急剧下降 ,后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烟碱转化率与卷烟感官评吸品质和烟气TS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用具有不同烟碱向降烟碱转化能力的白肋烟鄂烟一号上部叶(2003年)和中部叶(2004年)分别卷制试验卷烟,研究了烟碱转化率与卷烟感官评吸品质和烟丝及烟气中TSNA含量的关系。同一年份的卷烟样品间总生物碱含量无显著差异,烟碱含量和降烟碱含量呈相反趋势变化,从而形成样品间烟碱转化率的梯度差异。感官评吸由5-6名评吸专家组成的评吸小组进行。结果表明,随着烟碱转化率的增高,白肋烟风格程度直线下降,香气质逐渐下降,香气量减少,烟气浓度变淡,生理强度下降,杂气有增加的趋势,余味变劣,口腔残余加重,但刺激性有减小的趋势。两年卷烟样品基本表现相同的趋势,但2003年样品,由于生物碱水平高,不同样品间烟碱转化率的幅度较大,所以各项评吸指标的变化更为明显。随着烟碱转化水平的增高,烟丝和烟气亚硝基降烟碱(NNN)含量和总的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含量大幅增加,而其它3种烟草特有亚硝胺含量无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国产白肋烟烟碱含量偏高、白肋烟特征香气不显著等问题 ,提高其质量及可用性 ,于1999- 2 0 0 1年对我国白肋烟的品种选育、高香味适宜烟碱栽培调制技术、质量与香味成分的关系、醇化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目前国内产区生产优质白肋烟的品种 ;明确了降低烟碱含量和生产优质白肋烟的关键技术措施 ;揭示了国内外、国内不同地区、不同部位白肋烟的香味物质组成及其异同 ,考察了生长、采收和调制过程中国产白肋烟 2 0种重要香味成分的变化 ;找到了白肋烟醇化过程中烟叶品质的变化规律及醇化的最佳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背景和目的  研究烘焙与否对白肋烟膨胀烟丝质量的影响。  方法  分别采用烤烟烟片处理线(不加料)、白肋烟烟片烘焙处理线(不加料)对单品种白肋烟进行烟片处理,切丝后分别进入二氧化碳烟丝膨胀线,经290℃热风温度膨胀处理制成膨胀后烟丝,再经回潮加料,制成成品白肋烟膨胀烟丝,对上述两种不同工艺路径处理的试验样品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  结果  (1)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整丝率、填充值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2)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3)未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的NNN、NAT、NNK含量显著低于经烘焙处理的膨胀后白肋烟丝。(4)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的烟气特种成分CO、NNK、NH3、苯酚、巴豆醛释放量均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且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低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达10.07%。(5)未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感官质量得分高于经烘焙处理的成品膨胀白肋烟丝。  结论  对于白肋烟膨胀烟丝而言,不进行烘焙处理不仅可以简化工艺流程,更有利于卷烟减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的理论依据,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从打顶至调制结束2000年湖北鹤峰试验基地生产的白肋烟的总糖、总氮、氯、总挥发碱和总植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①白肋烟中的总糖从打顶到调制前期急剧下降,此后变化不大;②除打顶到采收上部烟叶的总氮含量降低较快外,上、中、下部烟叶的总氮含量均变化不大;③上、中、下部烟叶的氯含量均较低,但总体上明显增加;④从打顶、采收至调制的前2周,上、中部烟叶的总挥发碱含量显著增加,此后增幅平缓.下部烟叶的总挥发碱含量变化不大,且除打顶后的10d外,明显低于上、中部烟叶;⑤上、中、下部烟叶的总植物碱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即打顶到采收阶段急剧上升,调制期间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