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提高有机金属微腔器件的光外耦合率,利用传输矩阵理论及微腔理论建立了光外耦合率的优化模型.通过在金属微腔的阴极加入介质层形成复合阴极,比较复合阴极对反射率、透射率和反射相位的影响,并分析了微腔效应对复合阴极和单金属阴极器件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化的光外耦合率.结果表明,考虑微腔效应并且忽略界面复合、吸收的情况下,当金属层厚度在5 nm、介质层厚度在50 nm的附近时,中心波长550 nm光达到最高的光外耦合率.介质层的加入在理想情况下可将光外耦合率相对单金属阴极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2.
根据铌酸锂晶体的电光调制特性,采用折射率椭球方法分析了x切y传马赫-曾德强度调制器的调制原理.讨论了直流偏置电压对调制器输出相位的影响,给出直流偏压与调制器输出光功率之间的非线性特性关系式.当调制器工作在最佳的直流偏置点Vπ/2附近时为近线性工作区;当直流偏压偏离Vπ/2过多,则造成较大幅度的输出光功率变化,并导致微波光纤链路中所传输的电信号失真.实验表明,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步的傅立叶方法数值求解了耦合的非线性薛定鄂方程,模拟了双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中的非线性传输和俘获脉冲的产生.发现当泵浦脉冲在反常色散区进行泵浦,而信号脉冲在正常色散区入射,且两脉冲间满足初始群速度匹配或者接近匹配时,才观察到了脉冲俘获现象,其产生机制是随后产生的拉曼孤子脉冲与信号光之间的交叉相位调制作用.此外,也研究了各种入射激光参数对脉冲俘获的影响.当信号光和泵浦光靠近零色散点入射时,俘获效应越明显;当泵浦光的峰值功率增加时,孤子脉冲的红移现象越来越明显,被俘获的信号光成分也将逐渐产生蓝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入射位置对互抽运相位共轭特性的影响.通过强度相等的两束光对称入射到Cu:KNSBN晶体上,进行鸟翼式互抽运相位共轭实验研究,获得了互抽运相位共轭光输出随着入射位置的变化存在最大值.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入射位置对鸟翼式互抽运相位共轭机制的作用,指出入射位置对晶体内互抽运光回路、耦合系数的影响,及在互抽运相位共轭效应中存在一个最佳入射位置.  相似文献   

5.
制作了一种新型光纤声电光调制器,在原有光纤声光调制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对直流电极,通过电光效应改变器件的中心频率,使应用更具有灵活性.声电光效应包括声光效应和电光效应,其中声光效应同时起到光调制与光偏转的作用.给出了声电光衍射效率的计算公式,讨论了最佳声电光工作模式的选定,计算了铌酸锂反常声光互作用几何关系,设计制作了铌酸锂光纤声电光调制器,测试了其相对衍射效率分别随电信号功率和直流电压变化的曲线,实验结果和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准相位匹配光参量振荡器(QPM-OPO)实现参量的过程,分析了基于掺5mol%MgO:PPLN非线性晶体的准相位匹配光参量振荡器的调谐特性,并在泵浦光一定时给出了相应的调谐曲线.在慢变振幅近似情况下,从耦合波方程出发利用准相位匹配技术的位相匹配关系,推导出掺5mol%MgO:PPLN非线性晶体光参量振荡系统温度、极化反转畴周期和泵浦光波长匹配带宽的近似解析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理论曲线.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光在晶体界面的能量损失,给出了一种求解反射率和透射率的方法。分析了光从单轴晶体入射到各向同性介质表面时的折射和反射,根据在界面处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和位相匹配条件,得到了在晶体界面的菲涅耳公式。在晶体光轴取向任意的条件下,给出了反射的o光、e光以及折射光的偏振状态和振幅以及表明各光束间能量关系的折射率和反射率的理论表达式,为晶体器件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数值模拟表明,所得结果满足能量守恒;射入各向同性介质中光的电场(或磁场)与原入射光的电场(或磁场)不再平行;光轴的取向和入射角的大小对折射光的偏振方向和能量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耦合NLS方程,研究了线性极化条件下,光纤双折射非线性耦合特性,由此提出光孤子开关原理。研究了孤子开关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NLS方程,引入相移器,相移量多少由控制脉冲决定,并允许光纤相位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相位满足相消条件,控制脉冲与信号脉冲合并时刚好反相抵消,使孤子开关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易加工开口环高温超导线性相位滤波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常规正方形结构开口环谐振器制作线性相位滤波器时,耦合缝太窄而不适合常规光刻工艺的加工,研究了高温超导开口环谐振器间的混合耦合,提出了适合常规光刻工艺加工的改进结构,并利用这种结构研究了一中心频率在1 750 MHz,带宽为80 MHz的高温超导六级线性相位滤波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采用单轴各项异性介质完全匹配层为吸收边界条件,以高斯脉冲为激励源,在激励微带线与静态微带线内边缘间距不变,激励源及负载与微带线特性阻抗相匹配的情况下,对不同微带及返回路径宽度,不同介质基板厚度和相对介电常数的微带线,研究激励微带线激励端和负载端的信号完整性,静态微带线近端和远端的耦合噪声特征,微带线返回路径的非连续性对上述特征的影响以及返回路径非连续性参数改变时上述影响的变化.结果表明:微带线参数对信号完整性及耦合噪声有较大的影响,当返回路径具有非连续性时,其宽度的增加可改善信号的完整性,减小耦合噪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套用于测量极化波导电光效应的Mach-Zehnder干涉系统,论述了它的结构和测试原理,并利用它对玻璃条形波导电光系数和调制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形状各向异性与吸波剂含量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利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立方晶形微纳米Fe粉.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谱等手段,对所制样品的微观结构、形貌与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研究了吸波剂含量对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方体状α-Fe的尺寸约为300 nm,其质量分数与微波吸收性能呈非线性增强关系.当α-Fe质量分数为50%时,反射损耗高达-48. 9 dB,频率为8. 78 GHz,对应的涂层厚度为2 mm,反射损耗小于-10 dB的频率范围为2. 04~18 GHz,对应的涂层厚度范围为1. 28~7 mm.  相似文献   

13.
炼厂干气含有大量H2S和CO2 组分,为了提高炼厂干气脱硫效率,提高胺液选择性吸收脱硫的效果,采用超重力旋转床作为吸收脱硫反应器代替传统板式吸收塔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旋转床转速、胺液流量以及吸收温度对脱硫脱碳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得出较优的操作条件:在干气流量4500m3/h,压力0.8MPa,胺液流量8m3/h,转速800r/min,吸收温度42~45℃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吸收效果,吸收后干气中H2S体积分数为0.01%,满足后续硫含量排放要求。结果表明,吸收剂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越短,H2S的选择性吸收效果越好;采用旋转床反应器可以代替传统板式吸收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用15%氢氧化钠对芦苇进行改性制成芦苇吸附剂,并进一步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印染废水中Pb2+的吸附过程。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以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Pb2+为40~160 mg/L的模拟废水中,吸附剂用量为2 g/L、粒径为150μm、pH值为4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吸附12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改性芦苇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144.1 mg/L。  相似文献   

15.
压弯耦合效应下自锚式悬索桥自由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大位移非线性弹性理论的广义变分厚理,考虑了加劲梁的压弯耦合和剪切应变能的影响,建立了三跨自锚式悬索桥空间耦合自由振动的大位移不完全广义势能泛函,通过约束变分导出了自锚式悬索桥的竖向挠曲振动、横向挠曲振动和纵向振动的基础微分方程,忽略非线性项的影响,进而得到线性振动微分方程.以一座拟建的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为例,求出了竖向振动方程自振频率的解析解,并与数值解作了比较,证明了这一理论和方法为自锚式悬索桥的固有振动特性分析能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15%氢氧化钠对芦苇进行改性制成芦苇吸附剂,并进一步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印染废水中Pb^2+的吸附过程。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以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Pb^2+为40-160 mg/L的模拟废水中,吸附剂用量为2 g/L、粒径为150μm、pH值为4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吸附120 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去除率最高可达95%以上。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较好地拟合,改性芦苇对Pb^2+的最大吸附量为144.1 m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菌体/粉煤灰复合吸附剂吸附活性红,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其吸附条件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处理模拟活性红最佳条件为:pH=4.0~10.0,吸附剂投加量3 g/L,搅拌时间15min,静置时间1 h,此时脱色率均在89%以上.热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不能用来描述吸附剂对活性红的吸附,吸附不属于单分子层吸附,吸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用颗粒内扩散方程、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进行分析,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活性红在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化学吸附过程由吸附剂对染料的吸附速率控制,饱和吸附量为49.15 mg/g.  相似文献   

18.
Cubic boron nitride (cBN) is a kind of artificial (synthetic) crystal with band-gap ofabout 6.3 eV. Wentorf Jr. synthesized semiconducting cBN with zinc-blende structure forthe first time, and it was called Borazon[1]. cBN can be made into both p- and n-typesemiconductors when suitable impurities are doped[2]. Compared with diamond, cBNhas better heat resistance, oxidation resistance, chemical stability and semiconductivity,though its hardness is a little weaker[3]. Within the range of all…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液封直拉(LEC)未掺杂半绝缘GaAs室温和低温近红外吸收特性,对主要深电子陷阱(EL2)引起红外吸收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低温高分辩率技术,发现样品中EL2内部跃迁特征谱及由零声子线和五个声子耦合峰组成的精细结构。零声子线与近红外吸收带具有相同的光淬灭效应,其强度与EL2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阐述了一种测定EL2浓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甲烷氧化偶联法制烯烃产物气体的分离,提出一种以甲苯为吸收剂吸收乙烯的吸收分离工艺。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分别对甲苯吸收乙烯分离工艺和AgNO3络合吸收乙烯分离工艺进行了模拟,提出了两个工艺的能量利用情况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甲苯吸收分离工艺的电耗比AgNO3络合吸收分离工艺节省电耗95.23%,同时系统可自产蒸汽和冷量满足内部需求。采用能流结构图直观地分析了甲苯吸收乙烯分离工艺,揭示了系统火用损失发生的主要部位和原因,说明了系统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