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使用情况中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的对照研究,438例需紧急血液透析患者中先后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342例,颈内静脉置管96例。观察对比两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锁骨下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颈内静脉93%,两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率为5.9%,颈内静脉5.6%,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平均58.5d,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置管35.4d(P<0.05);锁骨下静脉置管导丝未入上腔静脉8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静脉回流不畅在锁骨下静脉置管11例,显著高于颈内静脉置管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及脱管发生率均低于颈内静脉置管。结论选择颈内静脉穿刺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应根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患者的要求而定,两者各有其优劣。欲在右上肢造瘘时严禁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2.
刘碧坚  张万君  蔡宇 《吉林医学》2012,33(2):252-25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对比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内静脉组一次成功置管54例,成功率91.5%,锁骨下静脉组一次成功62例,成功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组导管留置时间(37.2±5.3)d,锁骨下静脉组(52.5±7.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组血栓5例,颈内静脉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静脉置管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操作中都应熟练掌握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李潘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49-1750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249例,其中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患儿125 例为观察组,头静脉置入PICC患儿124 例为对照组.比较2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与头静脉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需要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根据颈内静脉解剖特点经验性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B组采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穿刺一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50%,总成功率8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20%。B组40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87.5%,总成功率100%,术后穿刺点血肿、渗血的发生率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超实时定位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留置透析导管,能明显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减少穿刺的次数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不同部位中心静脉(CV)的穿刺置管效果及并发症.方法:104例拟接受实时超声引导下CV置管术的住院患者分成锁骨下静脉(SCV)组和颈内静脉(IJV)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率均为100%,但IJV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2.31%)高于SCV组(76.92%),且用时短于S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栓、气胸等严重并发症,且出现误入动脉、局部血肿、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SCV和IJV的穿刺置管效果均较好,但IJV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用时短,临床可结合操作者经验水平和患者个体情况等酌情选择穿刺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行婴幼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76例,随机分为单纯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和超声实时引导定位组(B组),各38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失败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总穿刺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1),A组误穿颈动脉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误穿颈动脉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技术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40例需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A组用超声引导技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应用盲探技术行中心静脉置管.结果 A组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6.67%,而B组成功率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4例需更换穿刺部位.而B组中有22例,A组并发症误穿动脉、气胸、血肿明显小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行之有效,提高了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消化道肿瘤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6例行深静脉置管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0例行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改良锁穿组),186例留置颈内静脉导管(颈穿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更换敷贴次数、患者不适毒、患者偏爱情况、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误穿动脉等.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导管留置平均时间、更换敷帖平均次数、患者不适度、患者偏爱情况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误穿动脉、心率失常、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方面相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赌塞、导管脱出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操作容易、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尤其在预防感染中作用显著,可为消化道肿瘤外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方法在骨髓移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探讨对骨髓移植病人最有利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方法:颈内静脉置管组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组27例,股静脉置管组32例,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100%,锁骨下静脉为96%,股静脉组为97%,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三组没有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组为4%,锁骨下静脉为15%,股静脉组为34%,0.01相似文献   

10.
两种中心静脉穿刺径路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肝移植术中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两种径路行中心静脉穿刺所造成的机械性并发症.方法:55例2005年1月~2005年7月行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26例),另一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29例),所有操作均由高年资主治医师施行.记录每个患者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血小板计数、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血肿和气胸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在穿刺成功率、机械损伤等并发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经锁骨下静脉法的试穿次数多于经颈内静脉法;两种方法导管尖端位置过深的发生率都很高,有的病例导管尖端到达右心房;颈静脉组有2例由于误穿动脉而造成血肿.结论:在肝移植手术中,对有经验的麻醉医师来说,不论经颈内静脉还是经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都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尿激酶顺行静脉溶栓(urokiaseascendingintravenousthrombolysis,UAIT)治疗深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UAIT治疗74例(78条下肢)DVT患者,选择足背浅静脉将50万单位尿激酶(urokiase,UK)快速推注,随后按5000U/h滴入,持续7d;治疗期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500IU/12h,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静脉点滴。结果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均有改善,肢体周径膝上缩小(6.5±1.21)cm,膝下缩小(4.0±1.56)cm(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UAIT法治疗DVT,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顺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顺行静脉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85例 ( 87条肢体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按照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原理 ,选择患者的足背浅静脉将5 0万 U尿激酶 ( UK)加压快速静脉推注 ,随后按 5万 U/1 2 h静脉滴入 ,持续 3d,改为 2 5万U静注 ,静脉滴入不变 ,7d为 1疗程 ;治疗期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每日 1次。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 ,肢体周径膝上 1 5 cm处缩小 6.0± 1 .73cm,膝下 1 0 cm处缩小 4.5± 1 .30 cm,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 ,经患肢静脉顺行造影 ,近期再通率达 80 .2 %。结论 :顺行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4.
顺行法静脉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顺行法静脉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恶性肿瘤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选择患肢足背浅静脉推注尿激酶,同时合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等治疗,疗程7~14 d:观察疗效以及有无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结果痊愈16例(70%),基本治愈4例(17%),好转2例(8.7%),无效1例(4.3%).治疗期间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未发现出血倾向及过敏反应.结论顺行法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效。方法对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行外周静脉尿激酶溶栓,其中15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通过综合临床疗效及下肢周径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7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下肢周径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大多数急性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通过尿激酶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小儿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萍  杨林  牛永春  周琴  乔咏梅  邓小丽  郭妮 《医学争鸣》2002,23(24):2317-2317
0 引言 静脉留置因有减轻患者反复穿刺所造成的痛苦 ,保持静脉管道持续通畅 ,便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 ,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越性 ,已日益广泛应用于临床 .临床护理常规要求选择粗、直、可视性好的上肢正中、贵要等静脉 ,但小儿因静脉细 ,肢体脂肪丰满 ,难于寻找 ,置管易失败 .我们对 2 14例不同年龄、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置管的保留时间进行分组观察 ,分析其影响保留时间的因素 ,为置管针在儿科安全有效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0 0 3/2 0 0 0 0 7住院患儿 2 14 (男 113,女 10 1)例 ,年龄为 1d~ 3d 32例 ,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静脉留置针注射甘露醇时留置不同时间致兔耳缘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分析留置时间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大耳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取其双耳外缘静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针穿刺置管。实验组注射20%甘露醇,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 d1次,用药后肝素盐水封管。2组于用药2、4、6、8、10 d后分别取4只腹腔麻醉切取活体标本做切片,观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2组留置相同时间血栓形成比较:6 d后血栓形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留置针注射甘露醇留置时间以3~4 d为宜,最多不超过5 d。  相似文献   

18.
罗三妹  霍咏红 《吉林医学》2012,33(25):5533-553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56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进行输液,然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256例患者留置时间3~7 d,平均5 d。穿刺成功率98.05%(251/256),并发症发生率5.86%(15/256),患者需求达到92.19%(236/256),仅有少部分人认为不需要或者无所谓,满意度97.26%(249/256)。结论:静脉留置针也适合门诊输液患者,减少了门诊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利于保护血管;方便临床用药,接受门诊静脉输液患者欢迎;静脉留置针还可以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但应加强置针期间的护理以及了解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股静脉穿刺联合静脉推注输血在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住院治疗的160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其中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股静脉穿刺,另外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并与静脉推注输血相联合,对比两种方法在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液路构建时间(5.2±2.1)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2.7)min,一次穿刺成功率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1)。两组患者均能够进行中心静脉压的检测。结论股静脉穿刺联合静脉推注输血方法在抢救和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