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聚类和用户兴趣分析结合的个性化元搜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Web信息的快速增长,搜索引擎已成为用户信息检索的主要工具。元搜索引擎综合了多个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提高了搜索的覆盖率,但是返回的结果往往数目庞大,并且很多结果与用户查询并不相关,这直接影响了用户检索的质量并增加了用户检索的代价。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的个性化元搜索引擎模型,系统通过对用户建立兴趣模型,对此模型进行聚类形成不同用户群,并对检索到的结果进行聚类处理,与用户模型聚类相结合返回给用户个性化的搜索结果。  相似文献   

2.
Internet上信息资源的飞速膨胀造成用户在进行信息检索时的不便,传统的搜索引擎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个性化元搜索引擎模型,系统通过对用户建立个人模型,对此模型进行聚类形成不同用户群,并对检索到的结果进行聚类处理,同用户模型聚类相结合返回给用户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分析了个性化元搜索引擎的系统构成,详细介绍了每个模块的功能,最后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聚类的个性化元搜索引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ernet上信息资源的飞速膨胀造成用户在进行信息检索时的不便,传统的搜索引擎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个性化元搜索引擎模型,系统通过对用户建立个人模型,对此模型进行聚类形成不同用户群,并对检索到的结果进行聚类处理,同用户模型聚类相结合遗回给用户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分析了个性化元搜索引擎的系统构成,详细介绍了每个模块的功能,最后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针对搜索引擎存在的问题和刑罚信息检索的特定需要,提出了一个元搜索引擎模型,通过元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服务,运用聚类方法对搜索引擎的返回结果进行快速分类,并通过用户的行为反应探视用户的兴趣,动态调整聚类结果,帮助用户快速检索到相关信息.提高了检索的有效性、查准率和查全率,实现了刑罚信息的个性化检索.  相似文献   

5.
卫琳 《微机发展》2007,17(9):65-67
搜索引擎返回的信息太多且不能根据用户的兴趣提供检索结果,使得用户使用搜索引擎难以用简便的方式找到感兴趣的文档。个性化推荐是一种旨在减轻用户在信息检索方面负担的有效方法。文中把内容过滤技术和文档聚类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一个基于搜索结果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以聚类的方法自动组织搜索结果,主动推荐用户感兴趣的文档。通过建立用户概率兴趣模型,对搜索结果STC聚类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过滤。实验表明,概率模型比矢量空间模型更好地表达了用户的兴趣和变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搜索结果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搜索引擎返回的信息太多且不能根据用户的兴趣提供检索结果,使得用户使用搜索引擎难以用简便的方式找到感兴趣的文档。个性化推荐是一种旨在减轻用户在信息检索方面负担的有效方法。文中把内容过滤技术和文档聚类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一个基于搜索结果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以聚类的方法自动组织搜索结果,主动推荐用户感兴趣的文档。通过建立用户概率兴趣模型,对搜索结果跚℃聚类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过滤。实验表明,概率模型比矢量空间模型更好地表达了用户的兴趣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近似网页聚类的智能搜索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Internet用户的兴趣度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近似网页聚类的智能搜索系统。该系统在用户利用常用搜索引擎系统进行信息检索时,消除搜索引擎返回的重复页,对剩余页面进行聚类,返回给用户聚类后的网页簇,这样用户就可以选择浏览自己感兴趣的页面,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查准率;实验证明该系统在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英特网上信息量的迅速增长,用户想要从中找到感兴趣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的搜索引擎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聚类功能的个性化元搜索引擎,系统通过用户注册获得用户数据并对所有的用户进行聚类形成不同用户群病产生用户模式,搜索引擎调度模块通过用户模式来选择适合的搜索引擎进行调度得到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再将检索到的结果进行聚类处理,返回给用户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分析了带有聚类功能的个性化元搜索引擎的系统构成,详细介绍了每个模块的功能,最后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英特网上信息量的迅速增长,用户想要从中找到感兴趣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的搜索引擎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聚类功能的个性化元搜索引擎,系统通过用户注册获得用户数据并对所有的用户进行聚类形成不同用户群病产生用户模式,搜索引擎调度模块通过用户模式来选择适合的搜索引擎进行调度得到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再将检索到的结果进行聚类处理,返回给用户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分析了带有聚类功能的个性化元搜索引擎的系统构成,详细介绍了每个模块的功能,最后展望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前搜索引擎返回的信息太多且难以根据用户的兴趣提供检索结果,而个性化推荐是一种旨在减轻用户在信息检索方面负担的有效方法.文中把内容过滤技术和文档聚类技术相结合,以改进的STC聚类方法组织搜索结果,主动推荐用户感兴趣的文档并将其中的Top-N对象预取到本地. WWW缓存中的Web文档代表了用户当前的兴趣,通过建立用户概率兴趣模型,在搜索结果STC聚类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过滤.实验表明,基于搜索结果的Web预取模型具有较好的时间性能和较高的查准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用户协同反馈的信息检索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WWW资源的不断增加,提高信息检索的质量变得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检索用户的特点,充分考虑检索用户的意见对信息检索的质量和效率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网络用户分为个人、社区和正规组织用户三种,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特点以及当前信息检索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组织用户的基于多用户协同反馈的信息检索模型.该模型提出适用于正规组织用户的协同反馈的概念,并应用到信息检索领域.多用户协同反馈的概念根据正规组织用户的特点,充分考虑组织内所有协作人员的意见,结合最近一次检索结果,对用户查询请求不断进行修正后反复进行检索,从而有效提高了信息检索系统的精度和信息检索的协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上存储的图片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络、媒体的用户数量也连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的多媒体数据类型也发生了变革,在包含其本身携带的视觉信息的同时,也包含用户为其设定的标签信息、文本信息。在这种多模态信息杂糅的环境下,如何向用户提供快速准确的图像检索结果,是多媒体检索领域的一个新挑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图像检索算法,在对图像的视觉信息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对图像的文本信息进行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结果迁移到视觉信息领域,进行跨模态信息融合,进而产生包含跨模态信息的图像特征。经实验证明,所提算法能够实现更优的图像检索结果。  相似文献   

13.
徐鹏宇  刘华锋  刘冰  景丽萍  于剑 《软件学报》2022,33(4):1244-1266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标签(由用户指定用来描述项目的关键词)在互联网信息检索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在线内容赋予合适的标签,有利于更高效的内容组织和内容消费.而标签推荐通过辅助用户进行打标签的操作,极大地提升了标签的质量,标签推荐也因此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总结出标签推荐任务的三大特性,即项目内容的多样性、标...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search engines are essential tools for finding information on the World Wide Web, the effective use of search engine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IR) is a crucial challenge for any Internet user. Based on the user-focused approach,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individu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haviors us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perience with search engines significantly affects users’ attitudes toward search engine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the query-based service is more popular than the directory-based service, users are not completely satisfied with the precision of retrieved information and the response time of search engines, and users’ motivation is a key factor that predicts their intention to use search engine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Furthermore, this study proposes a conceptual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attitudes toward search engine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相似文献   

15.
随着检索技术的发展,交互式检索在信息检索领域中变得尤为重要。交互式检索在传统检索模式下增加了捕捉用户细粒度行为的功能,以便通过用户模拟器提升检索引擎性能。基于规则的用户模拟器缺乏个性化用户特征,适应性较差。基于模型的用户模拟器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用户个性化行为特征,可以有效提升交互式检索引擎的性能。阐述了用户模拟器与检索引擎的交互过程,对基于规则的用户模拟器和基于模型的用户模拟器的构建方法以及近年来用户模拟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重点介绍了基于模型的用户模拟器。最后对比了面向交互式检索的用户模拟器和传统的用户模拟器的差异,并以交互式学位论文检索场景为例,通过此检索场景对用户模拟器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个人信息检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信息检索是指个人计算机上用户搜索个人信息(通常是文档)的过程,与互联网检索相比,个人信息检索能够利用的信息很少,这使得其检索结果的排序更加困难。该文通过考察计算机上的用户行为,对个人信息检索的排序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该文考察的用户行为主要包括用户在检索系统中的查询行为和在计算机上的文件访问行为。该文一方面通过查询行为数据训练出结果排序函数,另一方面通过文件访问行为数据获取文件自身的权重,最后利用统计学习方法结合这两类行为的计算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好于传统的TFIDF排序方法。  相似文献   

17.
《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41(6):719-729
Based on the belief–attitude–performance chain, this study combines Davis’s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and the information behavior model to develop an extended TAM for Internet use. The theoretical model was tested via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03 Taiwanese office workers. The empirical results not only confirmed TAM, but also showed that the relevance of information needs strongly determines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ttitudes toward Internet use for information seeking, as well as strongly influencing individual performance during the information use stage. More importantly, relevance has greater positive effect on perceived performance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for enterprise Intranet users than for simple/interactive Intraweb users. Enterprise Intranet users have mor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Internet and more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system effectiveness for supporting office tasks than simple/interactive Intraweb users. Furthermore, perceived ease of use is the strongest determinant of user attitude toward Internet use in both enterprise Intranet and simple/interactive Intraweb applications. Overall, the extended TAM explains the behavior of enterprise Intranet users better than that of simple/interactive Intraweb users.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Information retrieval from the Internet is becoming a commonplace phenomenon. Users and consumers are browsing websites and seeking various kinds of information for personal use. Retrieving quality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can be challenging even for the computer-savvy. There are several search engines, even some personalized, to help users search for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n spite of all the claims about search engines, users still have difficult time retriev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quickly. This paper proposes a general conceptual model for user-centered quality information retrieval (UCQIR) from the Internet. The UCQIR conceptual model is presented in an architectural form. The UCQIR architectural model uses the concept of “Task-performer” to present various aspects of an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 at the knowledge level. Task-performer is an abstract construct used to conceptualize the idea of an entity that is competent in doing its tasks. The UCQIR architectural model can be used to easily design and develop domain-specific, user-centered quality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The proposed UCQIR conceptual model is unique and comprehensive. The use of the conceptual model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 design of a patient-centered quality medic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for the medical domain. We also present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 UCQIR prototype based upon real user experienc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very positive.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智能体的Web文档预取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深入分析了用户对Internet资源的访问模式和web文档自身的更新模式,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智能体的web文档预取系统结构。在这个系统结构基础上,通过用户存取日志及各种算法,发现特定用户感兴趣的主题,实现对兴趣文档的主动预取,从而提高分布式信息系统上信息的获取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检索中的用户ontology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林兰  李明 《计算机应用》2006,26(11):2635-2638
为使用户能够从信息庞杂的网络中方便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在传统检索技术的基础上,结合ontology及个性化检索技术的研究,提出个性化检索中用户ontology的概念,讨论了基于行为的用户描述文件的建立,并制定了个性化检索中语义关系的提取规则。最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用户ontology的构建方法,并通过比较实验说明了用户ontology在个性化检索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