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周烽 《电视技术》2011,35(12):45-48
DRA是近年来兴起的国产音频技术,在声音的编码效率和还原效果上具有一定的优点.详细介绍了DRA的算法,并依据广州有线DRA自办音乐频道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这一新兴的音频编码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了当前的数字音频多声道编码国家标准GB/T 22726—2008(DRA),DRA音频标准可应用于数字电视、数字音频广播及移动多媒体等领域。同时说明了以DRA技术为基础而派生的几个新编码算法及典型应用场景。最后对未来数字音频编码技术进行了展望和预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2遍扫描和金字塔编码技术对DRA(Digital Rise Audio)多声道数字音频编码算法进行了改进,新算法会依据网络的状况自适应调整传输码率,用可变的DRA码流适应可变的网络条件.当网络条件较好时,用户可欣赏高质量DRA音乐;当网络条件变差时,传输的DRA码流减少,但用户仍可以欣赏流畅的DRA音乐.用比特流容器配置的DRA格式音乐码流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播放测试结果表明,在网络状况较差的情况下DRA格式的音乐也能流畅播放.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压缩编码算法,由于采用了瞬态局部化的MDCT(Modifie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消除预回声和基于统计特性的量化指数熵编码码书选择等创新方法,DRA多声道数字音频信号压缩编码算法在较低的算法复杂度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压缩效率。依据ITU-R BS.1116标准进行的主观听音测试结果表明其达到了标准中定义的"透明音频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DRA算法及其实时解码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RA是一种新的音频编解码标准,其在每声道64 Kbit/s时重建的音质达到ITU-R规定的"人耳不可识别损伤"的主观音质评定.研究了DRA的编码与解码原理,在对解码算法进行了优化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基于PXA270平台的DRA实时解码器.主观听音测试结果表明.该解码器音质良好.满足实时解码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无线光MIMO技术结合了天线发射分集、接收分集与信道编码分集,可以显著提高信道容量。介绍了笔者在分层空时编码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分析了误码率特性与发射/接收天线数目、检测算法之间的关系,比较了水平分层空时码、螺旋分层空时码、对角分层空时码和垂直分层空时码不同的编码方案,以及不同检测算法对不同的湍流强度的抑制作用。经分析得出:三种分层空时编码性能最好的是对角分层空时编码,其次是螺旋分层空时编码,最后是水平分层空时编码。  相似文献   

7.
垂直分层空时编码的直接解码和盲信道估计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科  殷勤业  曾雁星 《通信学报》2004,25(12):14-22
提出了适合垂直分层空时编码结构的盲信号检测和信道估计算法,在发射端进行了预编码,并利用一种类ESPRIT算法进行了盲信号检测和信道估计。与已提出的绝大多数垂直分层空时编码结构的信号检测和信道估计算法不同,去掉了接收天线数必须大于发射天线数这一约束。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盲信号检测和信道估计算法与非盲算法几乎有相同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将发射分集与编码相结合的空时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在特定条件下的信道容量公式.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分层空时编码技术,分析了分层空时码的特点并给出了编码算法.  相似文献   

9.
日前,IEC公布由我国提交的自主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多声道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规范》(下简称“DRA标准”)正式颁布成为国际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如何将根据DRA格式编码的比特流转换为IEC60958帧格式,并进一步限定了专用于DRA格式的标识符(即Data-type、Subdata-type的具体数值)以及三种采样率模式。  相似文献   

10.
小波系数相关特性及其在分层结构编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嘉  余松煜 《电子学报》2001,29(10):1384-1387
分层树结构的编码和预测编码都是小波图像压缩中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将就不同子带间及相同子带中小波系数的关联性作一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的分层结构编码算法(PBW),并对预测方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BW算法是目前较为有效的算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基于DRA/DRA+音频压缩算法建设和应用的音频同步传输系统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基于自主研发的DRA/DRA+音频同步编解码器为核心设备,建设的多个音频同步传输系统应用,并对系统建设后在广播传输、覆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项目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对基于DRA/DRA+的音频同步传输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晓明  鲍长春  贾懋 《电子学报》2015,43(7):1286-1293
基于语音和音频信号的固有周期性特征,本文构建了一种适合语音和音频信号的统一分析/合成模型,并分别在24kbps和32kbps码率下,实现了对宽带语音和音频信号的高质量分层编码.首先,本文将具有时变周期的输入信号规整为具有固定周期的信号,并对规整后的周期信号构建规整矩阵;其次,对规整矩阵的行和列分别进行调制叠接变换(MLT)和离散余弦变换(DCT),完成规整矩阵的稀疏化;最后,利用分带量化和矢量哈夫曼编码完成稀疏矩阵元素的量化和编码.主客观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的语音、音频及其混合信号的编码质量均优于同等速率下的ITU-T G.722.1和AMR-WB编码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当前广泛使用的媒体流调度策略的优点及技术瓶颈,阐述了分级编码算法的特点,并提出一种基于分级编码算法的媒体流调度策略,通过将音频、视频文件分层,重编码,和资源的合理优化,再配合单播与组播的混合发送.达到降低服务器的网络负载率、提高服务器事务处理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DRA多声道数字音频解码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飞思卡尔公司DSPB56367的DRA多声道数字音频解码器,给出了软硬件设计方案并讨论了其关键技术。音频主观听音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解码器在128 kbit/s的立体声音质总体优于4.7分,在384 kbit/s的5.1环绕声音质总体优于4.5分,达到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建  左涛  陈婷 《信息技术》2004,28(2):9-11
音频信号数字化后的数据量相当大,不利于传输和存储,在日益广泛应用的数字技术中,数字音频的压缩成为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几种非压缩数字音频格式,随后,阐述音频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国内外现存的一些商用音频压缩系统,如G系列数字音频压缩标准、MPEG系列伴音标准及杜比数码系列和各自不同的应用领域。最后,对数字音频压缩编码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MPEG-4 audio represents a new kind of audio coding standard. Unlike its predecessors, MPEG-1 and MPEG-2 high-quality audio coding, and unlike the speech coding standards which have been completed by the ITU-T, it describes not a single or small set of highly efficient compression schemes but a complete toolbox to do everything from low bit-rate speech coding to high-quality audio coding or music synthesis. The natural coding part within MPEG-4 audio describes traditional type speech and high-quality audio coding algorithms and their combination to enable new functionalities like scalability (hierarchical coding) across the boundaries of coding algorithms.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basic algorithms and how they can be combined.  相似文献   

17.
In recent decades, digital video and audio coding technologies have helped revolutionize the ways we create, deliver, and consume audiovisual content. This is exemplified by digital television (DTV), which is emerging as a captivating new program and data broadcasting service.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video and audio coding subsystems of the 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ATSC) DTV standard. We first review the motivation for data compression in digital broadcasting. The MPEG-2 video and AC-3 audio compression algorithms are described, with emphasis on basic concepts, system features, and coding performance. Next-generation video and audio codecs currently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advanced service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