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预防和减少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方法:15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均行心内直视手术修补室间隔缺损,术后均入ICU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保持镇静、控制肺动脉压力和维持循环的稳定。结果:本组病例有3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镇静、适当机械过渡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减少肺部并发症是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恢复的关键,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预防和减少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方法:152 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均行心内直视手术修补室间隔缺损,术后均入ICU 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保持镇静、控制肺动脉压力和维持循环的稳定.结果:本组病例有3 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镇静、适当机械过渡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减少肺部并发症是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恢复的关键,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儿患者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内自视手术的麻醉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3月至2010年10月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96例,麻醉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对麻醉前药物及给药方法要合理的选择,让小儿患者建立体外循环,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止肺动脉高压危象,麻醉后密切观察和处理并发症。结果71例自动复跳,25例电击除颤后复跳,除5例外肺动脉压均较术前下降。3例嗣术期死亡,严重并发症6例,余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小儿患者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处理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白春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43-143
目的:进一步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护理方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手术后采取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43例患者成功治愈出院,1例患者死于动脉高压危象,1例患者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手术后期,有5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0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3例患者出现低心排综合征,6例患者心律失常,2例患者术后出血,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结论:对于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尽心的护理是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肺动脉高压危象,成功度过危险期,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合并糖尿病其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的手术病人。作者根据35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认为,必须加强对该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围手术期护理,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做好血糖、尿糖的及时监测,控制血糖浓度,加强饮食指导及专科护理,对提高食管癌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晶体植入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120例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有效控制血糖和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均配合良好,手术效果满意,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积极控制血糖,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顺利进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后的呼吸道护理体会,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患者12例的护理。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结论加强呼吸道护理,妥善固定呼吸管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给氧,是手术后避免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临床资料。结果38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并发肝性脑病8例,肝细胞性黄疸2例,切口感染3例,创面渗血6例;均经积极治疗后恢复,无围手术期间死亡者。结论术前充分的重视,做好准确的评估及把握好手术原则、选择合适的术式,可以降低术中病死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功实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即房间隔缺损在封堵前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 500例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经导管测定术前及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压力.并对肺动脉压力在介入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正常/轻度肺动脉高压组:PASP.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轻度升高.前者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中度肺高压组PASP和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①PH是ASD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肺动脉压力是其手术时机选择、疗效判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监测肺动脉压力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对合并PH的ASD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②用肺动脉频谱法可以较准确地估测肺动脉压力.其对于PH的ASD具有重要诊断价值。③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PH的ASD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能明显降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总结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 调取行食管癌手术的7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6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剩余的693例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中再随机抽取6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可能导致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各项因素的差异,并对观察组患者呼吸衰竭后死亡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年龄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前MVV%、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吸烟史、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h及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插管时间>2d、呼吸机使用时间>3d、术后总并发症>3种、呼吸衰竭合并肺炎、呼吸衰竭合并肾衰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死亡风险越高.结论 年龄大、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差、术前合并肺部疾病和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3h及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插管时间>2d、呼吸机使用时间>3d、术后总并发症>3种、呼吸衰竭合并肺炎、呼吸衰竭合并肾衰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死亡风险越高.严格的术前评估、谨慎的术中操作以及严密的围术期监护是降低术后呼吸衰竭及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 1997年 1~ 1997年 12月 ,共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共 4 5 6例 ,其中 94例在围术期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经应用抗心律失常措施处理 ,取得较好效果 ,现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在术中及术后共有 94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其发生率为 2 0 .6 % ;男 6 2例 ,女 32例 ;年龄 11月~ 4 6岁 ,平均 12岁 ,其中大于 18岁者 4 2例。 81例术前心电图为窦性心律 ,8例合并房颤 ,5例合并偶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占 34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占 32例 ,动脉导管未闭合 13例 ,法乐氏四联症 8例 ,肺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痔合并妊娠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5例痔合并妊娠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护理,结果:35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有效率100%。结论:重视痔合并妊娠的术前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可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心理护理贯穿其中,并强调心理护理在痔合并妊娠围手术期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及脾亢115例的疗效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间1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亢病人采用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疗效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101例病人痊愈(87.8%),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12.2%)其中肺部感染12例,术后腹腔出血2例,其中一例死亡。结论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主要手段,治疗效果好。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能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了综合治疗的方法,评价一氧化氮(NO)对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同时介绍缺损修补的改进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1996年8月~2003年8月对28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人进行了综合治疗,评价一氧化氮(NO)对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全组近期死亡2例,死亡率7%,术后远期死亡1例,总死亡率10.71%。结论 NO可显著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力,降低了手术死亡率。改进的缺损修补方法,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病人,综合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8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手术治疗和远期随访,探讨术前诊断、手术术式和疗效。方法:1987年8月至2013年3月,8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7例采用肺动脉内隧道成形术,1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患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同时进行了二尖瓣成形术。术前进行了ECG,、心脏超声、心导管、心脏造影等全面检查。术后随访7例,共随访327个月,平均(46.8±10.7)个月。结果:8例患者无住院死亡和严重并发症,7例随访无晚期死亡,1例患者因肺动脉内隧道缝线撕脱,导致主动脉-主肺动脉瘘,二次手术修补成功。随访患者NYHA心功能Ⅰ级,LVED平均(46..4±3.7)mm,较术前(54.4±2.8)mm明显减少(P<0.01),EF值(69.4±2.3%)较术前(59.6±2.8%)明显提高(P<0.05)。结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主要原则为重建俩支冠状动脉系统并处理好合并病变。肺动脉内隧道矫治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如何让老年腹部手术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方法:对43例老年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观察、护理、指导等。结果:43例手术病人均顺利出院。结论:老年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病人体弱多病,免疫功能低下,各器官功能衰退,术前70%~80%合并其它疾病,对手术、愈合和年轻人有很大不同,对麻醉及手术耐受性差,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通过精心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接受治疗的84例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入组后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案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肿瘤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接受检查明确肿瘤类型,并对患者的肝功能和门静脉高压程度进行评估,可根据检查及评估结果制定适宜患者病情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手术治疗有效率更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且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60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视力≥0.5者46眼(76.7%),0.2—0.4者9眼(15%),≤0.2者5眼(8.3%),术前平均眼压24±2.32mmHg,术后3天平均眼压为12±2.58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2.6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联合手术具有刨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一次手术解决两个问题,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联合川芎嗪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98—2005年收治的35例CHD合并PH患者在围手术期行前列腺素E1联合川芎嗪治疗,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5例患者用药后肺动脉平均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右心射血指数较前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所有患者均在用药1个疗程后行常规心内畸形矫治术,术后全部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结论在围手术期前列腺素E1联合川芎嗪治疗CHD合并PH,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颈椎病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术前进行个性化护理,寻找最适合的护理方法.方法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传、训练工作准备,帮助减少对手术的抗拒感,增加其信心,术后及时运用术前进行的各项训练,方便术后的管理及护理工作进行.结果 通过个性化护理稳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手术,对术后可能用到的治疗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一个心理预期,将术后的隐患消灭在术前,通过详尽的术前训练,规避了手术的风险,充分保证病人的安全,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在术前对颈椎病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在治疗护理时的配合程度、手术的效果,对术后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