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首先通过浓硫酸水解微晶纤维素(MCC)制备纳米纤维素(NCC)悬浮液,然后通过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NCC悬浮液制备二醛纤维素(DAC)水溶液,最后将DAC水溶液与壳聚糖(CTS)醋酸溶液混合,通过溶液浇注、溶剂蒸发法制得DAC交联CTS膜(DAC-CTS交联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交联度测试、耐酸稳定性测试表征了DAC-CTS交联膜的结构及性能,并研究了其作为吸附剂对阴离子染料活性艳蓝KN-R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与纯CTS膜相比,DAC-CTS交联膜的耐酸稳定性与拉伸强度均明显提高;当m(DAC):m(CTS)=3%时,该交联膜达到最大饱和吸附量1 118.8 mg/g;此外,DAC-CTS交联膜对活性艳蓝KN-R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2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试负载纳米银的海藻酸钠(SA)细菌纤维素(BC)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及其对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为新型引导骨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 将SA溶液与BC溶液按比例均匀混合(SA与BC的质量分数比分别为10∶3、10∶5、10∶7、10∶9及纯SA膜),自蒸发成膜,在膜表面通过多巴胺原位还原生成银纳米颗粒(AgNPs).采用力学万能实验机测试各组膜试件抗拉强度.取抗拉强度最大的复合膜试件,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仪分析成分.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抑菌圈法测试其抗菌性能.结果 AgNPs在Ag-SA/BC复合膜中均匀分布,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复合膜中存在AgNPs、SA、BC.当SA与BC质量分数比为10∶7时复合膜抗拉强度最大,达(223.8±9.9)MPa.细胞实验结果显示Ag-SA/BC复合膜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孵育24h后显示清晰的抑菌圈.结论 Ag-SMBC质量分数比10∶7时复合膜抗拉强度最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优异的抗菌性且细胞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纳米TiO2用阴离子表面改性剂SDS改性后,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壳聚糖/明胶/TiO2复合膜,用FTIR、XRD、SEM、TEM表征了其结构与形态,并测试了其吸水率、透光率、力学性能和抑菌性能。进而探讨了复合膜中明胶和纳米TiO2含量对壳聚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壳聚糖、明胶和TiO2微粒间存在强烈的氢键相互作用,从而使明胶与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相容性,TiO2与壳聚糖、明胶分子间有很好的界面作用。适量TiO2的加入,可使壳聚糖/明胶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明胶质量分数为0.30时,掺杂wTiO2为0.01、0.02的复合膜较壳聚糖/明胶共混膜的湿强及干态韧性分别提高了55.9%,40.8%和49.7%,47.9%。此外,复合膜的抑菌性能随明胶的增加而降低,但随TiO2的掺杂比的增加而增强,纳米TiO2的引入拓宽了壳聚糖和明胶两种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制备合成锂皂土(LAP)—海藻酸钠(SA)复合膜,测试其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研究其应用于组织工程屏障膜的可能性.方法 将LAP溶液与SA溶液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通过热喷涂组装方法成膜,制备LAP与SA的质量分数比分别为1∶10、3∶10、5∶10、7∶10、9∶10的复合膜和纯SA膜.采用力学万能实验机测试各组膜样品(n=6)抗拉强度.取纯SA膜组和抗拉强度最大的复合膜组样品,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各成分.同时取抗拉强度最大的复合膜组,重新制备膜样品浸泡于0.5 mol/L氯化钙溶液中5 s,待其自然干燥后测试抗拉强度.空白对照组、纯SA膜组和抗拉强度最大的复合膜组(n=5)与NIH/3T3共培养24、48 h后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 加入LAP后复合膜的截面呈有序的层状结构,X射线衍射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复合膜中存在LAP.复合膜抗拉强度随LAP比例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LAP与SA的质量分数比为5∶10时抗拉强度最大,达(166.9±11.5)MPa,此组复合膜用Ca2螯合后抗拉强度为(178.0+14.8)MPa.培养细胞24、48 h时,纯SA膜组、复合膜组NIH/3T3数量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P与SA的质量分数比为5∶10时复合膜抗拉强度最大,且细胞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作为骨引导再生膜,诱导羟基磷灰石仿生合成,研究低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对复合膜仿生矿化的影响。方法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在仿生溶液中仿生矿化,并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膜表面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将复合膜分别与血清蛋白和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结果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表面矿化生成纳米羟基磷灰石,并且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程度影响羟基磷灰石晶体的体积。当多壁碳纳米管的浓度为1%(质量分数)时,羟基磷灰石晶体的体积最小,约9.6 nm。多壁碳纳米管能够促进复合膜吸附蛋白(P<0.05),并且在实验早期(<2 h),1%浓度吸附量最高。同时,碳管的添加能够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1%浓度最为显著(P<0.05)。结论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具有促进骨形成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制备壳聚糖(CS)-细菌纤维素(BC)复合膜,并测试该复合膜在干态和湿态下的拉伸强度及其生物相容性,探究CS-BC复合膜作为引导骨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 将CS和BC按不同的质量比混合,超声破碎使两者分散均匀,通过自蒸发分别制备出纯CS膜和CS∶BC分别为10∶1、10∶3、10∶5、10∶7和10∶9的复合膜,将制备的各组膜通过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浸泡除酸处理后备用。采用力学万能实验机来测试各组膜分别在干态和湿态下的拉伸强度(n=6)。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拉伸强度最大组复合膜的微观结构,而其成分构成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将大鼠骨髓干细胞分别与空白对照组(不加膜)、纯CS膜组和拉伸强度最大的复合膜组(n=5)共培养1、4、7 d后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 在CS基质中加入BC后,扫描电镜观察示复合膜的横截面呈现出有序的层状结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复合膜中存在BC。CS-BC复合膜的拉伸强度随BC比例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CS和BC的质量分数比为10∶7时该复合膜在干、湿态的拉伸强度均达到最大,分别...  相似文献   

7.
王碧  岳兴建  覃松  赵兵 《医学教育探索》2006,(10):1206-1211
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葡甘聚糖-壳聚糖复合膜,并测定了材料的吸水率等理化性能。模拟体内生理条件用溶菌酶对复合膜进行体外酶解实验,并与壳聚糖膜作了比较;以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N IH 3T 3)为对象,利用复合膜的浸渍液培养与膜材料表面直接培养法,同时结合复合膜的溶血反应实验,研究了复合膜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溶菌酶对复合膜的生物降解有促进作用,复合膜降解速率较壳聚糖膜快。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实验表明复合膜浸渍液对细胞无毒性效应,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显示N IH 3T 3在复合膜上能很好地贴附,生长旺盛。复合膜溶血率小于5%。葡甘聚糖-壳聚糖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PVA-CMC)共混膜。用SEM、FT-IR、DSC对其进行表征,并测试了膜的性能、交联速率和凝胶分数。结果表明:共混膜组分之间相容性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比单一组分有所提高。利用磷酸和氯化钙溶液可以有效地对共混膜进行交联,使其在醇水混合溶液中稳定存在;且交联过程未引入有毒物质,这种共混膜材料有望用作软骨修复材料的基体。  相似文献   

9.
乙基纤维素-壳聚糖包衣膜处方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适合制备乙基纤维素一壳聚糖混合包衣膜的用量配比及增塑剂。方法配制不同比例乙基纤维素一壳聚糖混合溶液,加入不同浓度的增塑剂,考察溶液的粘稠度和干膜的形态,筛选乙基纤维素和壳聚糖的最佳比例以及增塑剂最佳浓度,然后固定这两种因素,加入不同增塑剂制成干/湿膜,研究不同膜的玻璃化温度、机械性质、吸水性及渗透性和增塑剂的溶解性。结果随着壳聚糖比例增加,混合包衣液的粘度逐渐下降,包衣膜形态逐渐均匀,并以6:20为转折点。增塑剂的浓度对混合包衣膜的性质并无显著性影响。以水不溶性增塑剂制备的混合膜稳定性和机械性较好。结论乙基纤维素与壳聚糖在邻苯二甲酸丁酯等水不溶性增塑剂作用下以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性能优良的混合包衣材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乙二胺活化纤维素,将活化后的纤维素(Ce)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分别溶于氯化锂(LiCl)-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体系,制得纤维素-热塑性聚氨酯(Ce-TPU)共混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单纤强力仪、折痕恢复性测定仪对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和TPU相容性良好,w(TPU)=30%时为共混膜的最优配比,此时断裂强力较纯纤维素膜略有提高,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8%,折皱回复角提高了17%,共混膜的抗皱性和弹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一种脱细胞软骨/GelMA复合材料支架用于修复软骨缺损。方法:对α-1,3-半乳糖苷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猪肋软骨脱细胞处理,得到低免疫原性脱细胞软骨基质,进行4,6-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DNA含量检测评估脱细胞效果,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分别评估细胞外基质结构及蛋白保留情况。再将脱细胞软骨冷冻研磨成粉末状,选取聚合物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溶液与脱细胞软骨粉末按不同比例均匀混合,制备一种可注射型生物材料,经紫外交联后获得可生物降解的复合支架,通过溶胀性能、储能模量检测对支架进行表征,并观察支架上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天然软骨DNA含量为161.2 ng/mg,脱细胞软骨DNA含量仅为15.27 ng/mg,该种脱细胞方法效果良好。HE染色显示细胞外基质结构完整,Masson三色染色显示脱细胞组织保留了大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与纯GelMA相比,脱细胞软骨/GelMA复合支架溶胀率低,力学强度稍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支架上黏附并增殖。结论:通过可注射型脱细胞软骨/GelMA复合材料制备的支架具有低免疫原性,适宜的储能模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12.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基底,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二醇(PEG)/聚丙烯酸(PAA)高吸水性树脂。研究该树脂对蒸馏水、雨水和NaCl溶液的吸水性。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水、雨水和0.2 mol/L NaCl溶液中对应的溶胀比分别为680g/g、520g/g和130g/g。离子强度由0增加到0.2 mol/L,溶胀比由680g/g减小到130 g/g。随着pH值增大,溶胀比逐渐增大,在pH=8.4时发生突增,溶胀比达到最大值1057 g/g。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液共混法得到了聚苯胺/含联苯结构聚芳砜导电复合膜。该复合膜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对其导电规律进行了探讨。热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膜的微观形貌,表明PAn与LPES的共混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和UV诱导技术,制备具有较高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乙烯吡咯烷酮(PNVP)复合膜。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ET-PNVP复合膜表面的结构形态进行了系统表征,对影响接枝度的因素如引发剂浓度、UV辐射时间、单体浓度也做了系统分析。润湿性分析结果表明,接枝PNVP的PET膜表面亲水性得到了有效改善。体外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PET-PNVP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噻唑蓝比色法(MTT法)细胞毒性实验表明,PET PNVP复合膜没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连翘乙醇总提取物(HETTE)及各化学部位对小鼠体外肿瘤细胞S180增殖的抑制作用,筛选小连翘抗肿瘤主要活性部位。方法以小鼠肿瘤细胞S180作为实验用细胞株,采用MTT法对HETTE、乙酸乙酯可溶部位(F002A)、乙酸乙酯不溶部位(F002B)、丙酮部位(F003)和甲醇部位(F004)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HETTE及各化学部位均具有抑制小鼠肿瘤细胞S180增殖的作用,其中以F004作用最强,其次为HETTE、F002A、F002B,抑制作用最弱的是F003。结论HETTE及各化学部位有抗肿瘤活性,F004作用最强,为小连翘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6.
王新木  董研  徐量  章卓鸣 《浙江医学》2010,32(3):331-334,F0003
目的以几丁糖和胶原为主要材料制作可吸收膜并对膜的物理性能进行比较。方法从牛肌腱中提取胶原。将2%几丁糖乙酸溶液风干成膜,在其上流延0.1%胶原乙酸水溶液,风干后制成复合膜;不同量的胶原乙酸水溶液与2%几丁糖乙酸溶液混合,风干后为混合膜;将混合液冷冻干燥制成冻干膜。测定膜表面结构和成分、吸水性及抗张强度。结果复合膜质地不均而混合膜和冻干膜质地均匀。随着胶原量及膜厚度的增加,膜均匀性更加。复合膜表面不平整、无孔隙、有胶原聚集,而混合膜和冻干膜表面均匀呈多孔状。与几丁糖膜比较,复合膜的红外透射光谱与几丁糖膜基本一致,但混合膜差异较大。冻干膜的吸水性较其他两种膜高。同样比例的复合膜与混合膜抗张强度无明显差异,但均大于冻干膜;随着胶原量的增加膜的强度增加。结论几丁糖与胶原有良好的成膜性。混合膜和冻干膜适用于引导骨再生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苦参碱、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分别为药物和载体材料制备口腔粘膜溃疡膜剂。方法常温下通过溶液浇铸法和 正交实验法,制备了新型的苦参碱/壳聚糖载药膜和苦参碱/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载药膜。通过拉伸试验、SEM、溶胀测试和体 外释放等表征了载药膜的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载药量,确定载药膜制备的最佳条件。结果当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65万, 壳聚糖/甘油质量比为1∶1.4时,载药膜的力学强度最大,拉伸模量高达0.7875 MPa。扫描电镜观察到苦参碱聚集分布在膜的底 面,呈不对称分布。体外释放结果表明,载药膜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长效缓释性能。随着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苦参碱释 放时效越长,当壳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万时,载药膜的苦参碱释放时间长达23 h;在载药膜的底面涂覆浓度为1%羧甲基壳 聚糖,载药膜的释放时间增加至108 h。结论载药膜的基质材料天然、绿色、无毒、可降解,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避免了大量有机 溶剂的使用,可以作为口腔粘膜溃疡膜剂的载体材料,能够显著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钛酸钡(BT)负载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粒子(RGO-BT)。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BT纳米粒子直径为20~30 nm。采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TBS)预处理保护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DAR)后再与对苯二甲酰氯冷凝聚合制备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PBO)前驱体(TBS/prePBO),并通过溶液浇注法及逐步升温关环热处理两步法制备了RGO-BT/PBO三元复合材料薄膜。当RGO-BT质量分数达到10%时,复合材料膜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较纯PBO薄膜的相应值分别提高84%和200%。高介电BT纳米粒子和RGO纳米薄层界面极化的协同作用可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当RGO-BT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介电常数为纯PBO介电常数的近15倍,未来此种高介电材料有望作为耐高温高储能密度材料用于极端环境下的紧凑储能元器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