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She D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55-1358
目的:研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在阴沟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及对其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三维试验、等电聚焦电泳、接合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耐药菌的产酶情况。结果:106株阴沟肠杆菌中,单纯高产AmpC酶者、单纯产ESBL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者分别占16.0%、10.4%、13.2%。CTX-M型和SHV型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8/106)和6.6%(7/10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90≤2цg/ml)。单纯高产AmpC酶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均超过70%;单纯产ESBL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超过60%;高产AmpC酶并产ESBL菌对除碳青霉烯类外的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25%。结论:CTX-M型ESBL已经在阴沟肠杆菌中流行。产ESBL和高产AmpC酶同样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ESBL在高产AmpC酶菌株中的流行增强了此类菌株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肠杆菌产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全国临床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分离鉴定,以:Nifrocefin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三维试验法与K_B法进行酶型分析与药敏试验。结果:本组197株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54株,阳性率27.4%,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占88.9%,头孢菌素酶(AmpC)占9.3%,同时产ESBLS和AmpC(即产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占1.8%,金属β-内酰胺酶未检出。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服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9.8%、17.3%、10.2%,对头孢吡肟耐药率为6.1%,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0.8%,而对亚胺培南敏感未检出产酶耐药株。结论:肠杆菌的耐药菌株以产ESBLS为主,对肠杆菌感染的治疗应选用头孢吡肟以及加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必要时可选用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3.
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诱导性及对酶抑制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特性及对酶抑制剂的敏感性,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10株头孢他啶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应用紫外法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研究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AmpC酶的诱导作用以及3种抑制剂对Amp C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舒巴坦不能增强头孢他啶的抗菌作用,第四代头也菌素头孢吡肟对头孢他啶耐药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对Amp C酶的诱导作用较强,酶抑制剂R0481220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产Amp C酶的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可考虑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或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临床现状,检测阴沟肠杆菌对常用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三维实验确证产AmpC酶和产ESBLs菌株;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分离出阴沟肠杆菌120株,AmpC酶菌株检出率为20.0%(24/120),ESBLs菌株检出率为25.0%(30/120),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即SSBL检出率为12.5%(15/120).阴沟肠杆菌SSBL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高于单产AmpC酶的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BL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BL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不产AmpC酶及ESBLs即SSBL阴性的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pC酶和ESBLs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SSBL菌株的流行增强了此类菌株的耐药性,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时应以耐药检测结果为依据,可根据药敏结果考虑选用碳青酶烯类、喹诺酮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阴沟肠杆菌耐药机理和现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132株阴沟肠杆菌做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对80株阴沟肠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定。结果 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显示,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酶抗生素显示较高耐药;对氨基糖苷,喹诺酮类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有很高的抗菌活性。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呈高耐和多重耐药,其耐药机制为β-内酰胺酶产生的ESBLs的AmpC酶;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头孢吡肟等可作为治疗其感染的首选用药,亚胺培南可作为二线用药,治疗其混合感染及其高耐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mpC酶和金属酶在阴沟肠杆菌中的表达状况及这两种酶对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三维试验,EDTA-亚胺培南纸片法测定AmpC酶和金属酶,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阴沟肠杆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120株阴沟肠杆菌中,AmpC酶和金属酶检出率分别为32.5%(39/120)和5%(6/120)。AmpC酶阳性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西丁耐药率高于AmpC酶阴性菌株,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酶阳性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明显高于阴性菌株,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pC酶和金属酶在阴沟肠杆菌中流行分别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抗生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5)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产生情况及其对部分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5的情况,用 片扩散法对8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产ESBL5的肠杆菌科细菌4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5株、肺炎克雷伯菌14株、阴沟肠杆菌5株、催产克雷菌1株、鼻硬结克雷伯菌1株、液化沙雷菌1株。在8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试验中,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手敏感率最高(10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9.4%)、头孢西丁(72.4%)和头孢替坦(65.9%)。结论:产ESBL5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于由产ESBL5株引起的感染,亚胺增南和美洛培南可作为首选治疗用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优于头霉菌素类药物和其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由阴沟肠杆菌引起感染的临床分布、阴沟肠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携带率以及其耐药性变迁的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60进行细菌的鉴定,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菌株的耐药性检测,并分别用纸片扩散法和表型筛选法检测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结果:本地区由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呈逐年递增趋势,感染的人群以中老年为主,感染部位主要见于呼吸道、伤口及泌尿道等。阴沟肠杆菌ESBLs的携带率由2000年的6.9%上升至2002年的10.8%,AmpC酶的携带率由2000年的25%上升至35%。药敏试验提示亚胺培南有较强的敏感性94%,依次为头孢吡肟65%、舒普深70.5%、丁胺卡那、喹诺酮类存在着交叉耐药。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头孢噻肟较为明显。结论:本地区存在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的流行;亚胺培南是治疗由阴沟肠杆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的首选药物,加强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耐药性检测,对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及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标本按常规分离培养,用DADEBEHRING MicroScan分析系统鉴定菌种,药敏试验数据采用K—B纸片法,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2006年2月-2008年8月共获得604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列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它们主要来源于痰、中段尿及分泌物。六种常见菌株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2.7%-30.5%;对头孢类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依次为头孢吡肟(25.1%)〈头孢噻肟(33.8%)〈头孢他啶(36.9%)〈头孢呋辛(62.1%)〈头孢唑啉(65.8%);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均〉83.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29.1%、20.4%。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均无耐药,可考虑为重症感染临床首选药物;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可选择用药;对头孢类抗生素由四代头孢菌素到一代头孢菌素其耐药性递增,应慎用;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很高,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状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154株临床分离无重复阴沟肠杆菌,通过改良三维实验检测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运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154株菌中,18.83%的菌株单产ESBLs,22.73%的菌株单产AmpC酶,5.19%的菌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53.25%的菌株AmpC酶和ESBLs均不产生。产不同类型β-内酰胺酶其耐药性有所不同。结论:本地区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流行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高产AmpC酶菌株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头孢西丁、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等高度耐药,对头孢吡肟敏感,而产ESBLs菌株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均不同程度耐药,而对各种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因此,产Ampc酶及ES-BLs酶的细菌的耐药性不完全相同,产酶类型不同需选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医学院校体育改革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高校进一步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法,对昆明医学院开展的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结果通过教学改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身体素质、体育兴趣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体育改革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有较好的效果,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大学体育的现状及改革实践的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内在原因,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利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中的蛋白表达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浸润性宫颈癌、15例原位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采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E7和HPV18E6/E7的DNA状况。结果宫颈浸润癌及原位癌组织中的KAI1蛋白表达与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相比明显下调(P<0.05),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E6、E7和HPV18E6/E7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1%、54.3%和12.9%,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与宫颈癌中的KAI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中呈下调表达,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不影响其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表达与HPV E6/E7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相关试验、理论研究成果讨论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相关性做一综述.结果 高危型HPV E6/E7蛋白是病毒致癌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起重要的作用,端粒酶活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同样起重要的作用,其活性表达与HPV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将hTERT与HPV E6/E7基因有关的基因或蛋白结合起来应用可提高对宫颈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并将其作为一种早期的筛查HPV手段,对宫颈癌的预警和筛查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聚团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方法:运用经典的生理生化法对各种临床标本分离到的188株聚团肠杆菌进行种的鉴定,并用K-B法测定该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临床各类标本中,该菌的分离率最高的是呼吸道标本(73.5%),其次是泌尿道标本(17.1%)。该菌对泰宁、丁胺卡那、卡那霉素和氟哌酸的耐药率分别为12.5%、19%、29%和35.2%,其余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40%。结论:聚团肠杆菌的多重耐药率高,给治疗增加难度,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采用从自然感染球虫的小鼠粪便中分离的单卵囊接种小鼠获得成功,观察了此种球虫的卵囊形态,孢子化时间,潜隐期和寄生部位等,确定此球虫为费氏艾美尔球虫。为进行费氏艾美尔球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肠杆菌硫氧还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慧萍  柴玉波 《医学争鸣》1997,18(6):515-517
目的:获取大肠杆菌硫氧还氧白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为今后研究其机理及应用创造条件。方法:用PCR法从大肠杆菌DNA中扩增trxA基因编码区,重组人pUC19质粒载体,用双脱氧法测定目的基因序列。结果:从大肠杆菌中成功的扩增到trxA基因,测出的序列与已知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构建了trxA基因的重组克隆,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人IL-31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人IL-31对人表皮角化细胞分泌趋化因子MIP-3β的活性影响。方法大量培养pET28a(+)-hIL-31工程菌株,提取质粒,BamHI、HindⅢ双酶切,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通过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RT-PCR检测该目的蛋白对人表皮角化细胞HaCaT表达趋化因子MIP-3β的影响。结果原核表达质粒pET32a(+)-hIL-31构建正确,经双酶切、PCR和序列测定鉴定,序列正确,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纯化后的目的蛋白可刺激人表皮角化细胞表达MIP-3β。结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hIL-31构建正确,纯化后的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可刺激人表皮角化细胞表达趋化因子MIP-3β,为研究人IL-31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制备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WHONET4”软件监测大肠杆菌对几类常用抗生素在1995年~1998年4年间耐药性的变迁。方法 采用常规鉴定技术鉴定细菌,K-B法测定抑菌环直径,利用“WHONET4”软件对结果进行录入和分析。结果 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在1996年和1998年的耐药率有显著差异(P〈0.05),丁胺卡那其他年份的耐药率及其他六种抗生素各年份间的耐药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庆大霉素、先锋V、头孢  相似文献   

20.
体验式培训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培训模式,人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参与,达到提高认识,增强信心,磨练意志的效果,并能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它以新颖的模式,良好的效果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大学是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体育课程承担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磨练学生意志品质的任务.大学体育课可以适当加入体验式培训的项目,这必将对培养符合新时期要求的、高素质的大学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