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收藏》2012,(12):26
为期五天的香港佳士得2012年春季拍卖呈现了藏家精湛的鉴藏水平及艺术市场的稳健,最终以27.3亿港元/3.5亿美元的总成交额圆满收官,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继伦敦和纽约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艺术中心的地位。包括中国书画、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瑰丽珠宝及翡翠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2,(24):18
承接11月初纽约及日内瓦佳士得拍卖取得的佳绩,香港佳士得为期6天共13场秋季拍卖最终共取得26亿港币(3.3亿美元)的总成交额。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共拍得6.75亿港币,成交率以项目计算为8l%,以成交额计算为93%。其中11月24日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取得4.2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成交率以项目计算为87%,以成交额计算  相似文献   

3.
《收藏》2012,(2):39
"包括中国书画、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名酒、珠宝、名表、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类别在内的12场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共取得28.5亿港元(3.66亿美元)的总成交额。连同9月的佳士得名酿拍卖以及获佳士得商标授权的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今年秋拍所取得的成绩,佳士得亚洲区2011年秋季总成交额为30.25亿港元(3.89亿美元):2011年度全年总成交额则高达70.4亿港元(9.04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黄文叡 《收藏》2012,(10):90-91
20世纪90年代,安迪·沃霍尔的一幅"橘色玛丽莲"头像在纽约苏富比以1700万美元成交,让艺术市场一时紧张起来。这位波普艺术"教皇"一生作品数量巨大,这次他离世后首次出现的拍卖高价,使其在市场上开始跻身于和毕加索、凡·高等现代主义大师价值相当的地位。今天看,这只是沃霍尔作品进攻当代艺术市场的开始。2006年11月15日,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中,一幅安迪·沃霍尔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蓝色《毛泽东肖像》亮相。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6,(3)
正2015年,各种设计类展览越来越多,人气火爆,但同样在这_年,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不约而同地取消了设计专场。回头再看,自2012年开设至今两家设计类专场拍卖成交也—直表现平平。然而,来自上海佳士得的消息却为我们展现出另外一番景象。F上海佳士得看暖设计市场2014年,上海佳士得首开"中国当代设计"专场,20件拍品全部成交,成交额2169.5万元,反响良好。2015年秋拍,上海佳士得将拍品范围扩至整个亚洲,更名为"中国及亚洲当代设计",其中特别增加来自韩国、日本、越南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2,(22):42-47
"2012年10月7日也许是艺术圈选择遗忘的一个星期天。当晚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拍上,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底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资本雄霸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八年’曲终人散"这是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亚洲艺术"拍完以后,著名当代艺术策展人顾振清所发的一条题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遭遇黑色星期天"的微博短短几天内,这条微博就被转发600多次,引发圈内广泛关注与讨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实际情况到底有多严重?本刊带着疑问采访了顾振清先生。  相似文献   

7.
嵇旭 《收藏界》2010,(1):127-127
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11月29日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最终以3.89亿港元(人民币3.43亿元)的佳绩收槌,拍品的平均成交价亦较2009年春拍增长了26%,显示了整个亚洲艺术市场正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6,(3):156-156
2005年度,佳士得国际全年拍卖总成交额高达18亿英镑,较之2004年增长率超过30%,创历史最高记录。2005年,佳士得先后在国际上16个城市举办了633场拍卖会,340件艺术品的成交价均逾100万美元,当中以战后及当代艺术、中国艺术品、现代及当代印度艺术、珠宝、名表、俄国艺术品、西方大师绘画、家具及亚洲艺术品的拍卖业绩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4,(5):31-31
A在2014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佳士得拍卖行3月18--21日的8个亚洲专场中,总计拍出超过7200万美元的成交额。佳士得方面认为,这是"历史性的一周"。而无论是佳士得方面还是行业人士,均认为本次佳士得在亚洲艺术周中推出的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以及般若妙相:虔诚信仰艺术精品专场为两个重点场次。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4,(8):151-151
5月8日香港佳士得结束了一连五天的春拍,总成交额达30亿港元(3.89亿美元),几大板块纷纷亮出佳绩。佳士得"名酿"专场成交总额超过7400万港元,其中最高价为罗曼尼·康帝——1988年红酒(共12瓶),以159.25万港元成交。"亚洲20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成交总额超过7.55亿港元,其中最高价为常玉《静月莹菊》,成交价4604万港元。"  相似文献   

11.
拍卖     
《收藏》2012,(18):24-27
纽约佳士得9月亚洲艺术周"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于2012年9月11日至14日举行,届时将推出一系列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地的艺术珍品。9月13日及14日举行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将推出500多件来自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瓷器、玉器、青铜器、雕塑、家具及书画。此次拍卖的亮点是一件巧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2,(12):48-49
2012年的战后和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创造了新的拍卖纪录。仅2012年5月8日和9日,佳士得纽约和苏富比纽约战后和当代艺术拍卖共成交102件作品,成交总额达5.783亿美元,共创造了18个艺术家个人最佳拍卖成绩。如此骄人的成绩创造了当代艺术拍卖的历史,并且一举超越2007年11月所创下的成交总额纪录(佳士得纽  相似文献   

13.
陈曦 《中国收藏》2024,(1):104-109
<正>2023年12月18日,佳士得发布了一份“年终总结”——2023年全球拍卖业绩报告。作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佳士得的这份战报所传递出的信息至关重要。报告显示,佳士得2023年全球成交总额逾62亿美元,有大量新买家涌入拍场,数量占比达35%;亚洲买家在区内及全球拍卖中贡献卓著,而来自中国内地的新买家也显著上涨——增长30%。“2023年对佳士得而言是出乎意料的一年。”佳士得行政总裁施俊安表示,虽然宏观环境充满挑战,艺术市场萎缩,总成交额相比上一年有所缩减,但佳士得2023年所作出的商业决策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酷玩 酷品     
《网球天地》2013,(12):46-47
杰夫昆斯“气球狗”拍出5840万美元 当代最知名的波普艺术家之一杰夫·昆斯创作的橙色巨型装置作品《气球狗》在佳士得纽约夜场拍卖,最终以5840.5万美元成交,创造在世艺术家单品拍卖世界新纪录,成为世界上目前最昂贵的当代艺术雕望作品。  相似文献   

15.
春拍遭遇"雪灾"2008年艺术品市场的春季拍卖会,如同春节前的天气一样,遭遇了近几年来少见的"雪灾"。世界两大拍卖巨头之一的佳士得伦敦有限公司,在2月6日举行的"战后当代艺术"专场拍卖,成交额仅7299.607万元,3月19日的拍卖成交额也只有19431.505万元。另一拍卖巨头苏富比2月27日在伦敦开拍的春季首场拍卖会成交额13725.453万元,就连3月17日在纽约开拍的拍卖会成交额也仅达到25394.203万元。国内,春拍市场也"寒流滚滚"。中国嘉德春拍首拍成交额17007.503万元;北京翰海1月12日的拍卖会成交额仅仅4822.149万元;而北京保利春  相似文献   

16.
何谓"理性回归"?经历了2008金融风暴的洗礼,中国的书画市场经历了一次痛定思痛的被动洗牌,尤其是当代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此前有人认为"华尔街风暴"是剌向当代艺术市场泡沫的一把利剑,而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的拍卖数据也证明其价格波动幅度不比当代艺术小,并没有显示出其顽强的抗风险性。问题可能不仅仅是当代艺术或近现代书画的本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5,(7):164
2015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呈献一系列拍卖、讲座及公开活动,当中以3月17日开拍的"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最受瞩目。安思远先生因其对亚洲艺术的开创性研究及非凡眼光在亚洲及美国广受敬仰。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收藏家,更是开拓西方收藏视野的先驱,而作为成功的艺术品交易商则将艺术之美泽及同时代的藏家同好。安思远先生于2014年8月逝世,此次"锦瑟华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6,(6):126-128
2006年是香港佳士得(CHRISTIE’S)首次拍卖的20周年纪念。作为亚洲区首屈一指的拍卖行,佳得士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专业的意见和最优质的服务,所创造的骄人成绩是以傲视国侪,从而在亚洲拍卖市场上占有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近两年当代艺术市场的一路冲高,来自各方面的强烈质疑一直不绝于耳,在2008年春拍的震荡之下,各家的褒贬更莫衷一是。仔细剖析热闹的当代艺术市场沉浮表象,或许可以更接近"当代艺术",可以更容易解开某些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疑问。  相似文献   

20.
金秋时节,京城大大小小的当代艺术展览都在如火如茶地进行中。先有"艺术北京2007当代艺术博览会",后有"环铁时代首届当代艺术家提名展",还有正在筹备中的第三届宋庄文化艺术节等等,与近年来火爆的当代艺术市场相映成辉。然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究竟怎样?是谁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如何成为当代艺术的收藏大家?本刊记者通过对这些活动内外的采访,并约稿于当代艺术界资深业内人士,形成以下一组稿件,希望能从不同侧面勾画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和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