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王中奎 《河北化工》2013,(12):38-40
基于煤矿急倾斜厚煤层回采巷道变形和破坏严重的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2303工作面回采巷道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急倾斜厚煤层分层开采过程的围岩运动规律,揭示回采巷道应力集中区域随顶板旋转、滑移、断裂、垮落不断变化。指出了支护的重点区域是巷道左上角(左帮)和顶板。根据巷道的变形特征,提出了在原支护基础之上架设底板锚杆来改善巷道后期的支护状况,通过实践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特厚煤层开采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厚煤层中相邻的工作面对回采巷道具有强烈的采动影响,必须有相应的巷道支护技术保证回采巷道的稳定。通过强烈动压对锚网支护巷道矿压显现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巷道矿压显现的规律,为特厚煤层巷道的锚网支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急倾斜厚煤层采用综放开采时,其巷道布置形式有错层位和同层位两种,两者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顶煤冒放性和回采巷道矿压显现差异较大。通过UDEC4.0数值模拟分析了错层位布置和同层位布置时首采和下临近工作面的两侧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上覆顶煤岩运移规律和回采巷道顶板冒落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首采工作面错层位顶煤冒放性优于同层位,但前者下部支承压力大于后者;错层位首采面回风巷和运输巷压力大,巷道维护困难,而下临近工作面上顺槽矿山压力小,有利于巷道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以李家壕煤矿3-1煤层12108工作面开采条件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顶板钻孔窥视观测、多基点位移监测、围岩松动破坏范围实测等方法深入了解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种巷道支护优化方案,通过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并考虑经济效益,分别确定了受一次采动影响和二次采动影响回采巷道的最优支护方案,为浅埋薄基岩回采巷道支护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玻璃钢锚杆在巷道支护中的力学特性以及工程可靠度计算模型,确定了回采巷道顶板和两帮玻璃钢锚杆的支护状态方程和可靠度计算方法。结合金山店铁矿回采巷道的具体支护问题,通过蒙特卡罗直接抽样法计算出玻璃钢锚杆的可靠度为0.9015,满足矿山回采巷道支护工程可靠性要求,为玻璃钢锚杆在金属矿山回采巷道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火石咀煤矿8711工作面为工程依托,采用UDEC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对典型的厚煤层顶板巷道的围岩应力及巷道破坏、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锚杆钢带、锚索配大托盘为主的巷道支护设计方案,并根据巷道表面收敛监测结果,总结此种典型巷道的变形规律,矿压监测表明了研究及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18105回风顺槽受18103回采期间采动影响,局部顶板下沉、底鼓等现象,导致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维护难度大、维护成本费用高,为了保证18105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对巷道顶板受动压影响情况进行了窥视,分析了巷道原有一次支护及补强支护的受力情况、巷道受压成因等,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棚架支护+注浆加固"联合围岩控制措施,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措施后有效控制了应力区巷道围岩塑性变形率,防止了巷道顶板破碎、断裂、煤壁片帮等现象,具有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8.
以孟家窑煤矿软岩巷道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调查、数值模拟研究了巷道顶板破碎带厚度的不同对巷道初次支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向巷道的推进,巷道顶板破碎带越厚,顶板越不稳定,巷道初次支护效果越差。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巷道顶板破碎带厚度最大的情况下提出了巷道支护优化方案,有效的控制了巷道顶板变形。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某矿回采巷道新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及巷道围岩稳定性,采用LDZ-300锚杆拉力计对顶帮锚杆锚固力进行抽查检测;采用MQ19-250/63型矿用锚索张拉机对顶板锚索力学性能进行监测;采用KCE30B型离层仪对顶板离层量进行监测;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巷道围岩表面位移量监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能够有效降低巷道顶板离层量和围岩变形量,提高巷道支护强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晋华宫矿11号煤层2707运输平巷顶板破碎区域巷道变围岩形严重,支护系统损毁等矿压现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巷道变形破坏原因,提出高预应力桁架锚索加强支护技术,并应用于现场实践。结果表明,实施高强高预应力桁架锚索加强支护方案后,巷道围岩变形量明显减少,确保综采工作面安全顺利通过运输平巷顶板破碎段。  相似文献   

11.
连鹏凯 《河北化工》2014,(12):23-26
基于煤矿的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层开采后表现出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等非线性力学特性,产生了围岩变形量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巷道顶板破碎难以成形等现象,结合云驾岭高应力松软煤层的地质条件,通过多次支护试验,最终确定锚注一体化支护方案,结果表明,锚注一体化方案增加了支护体锚固力,有效地控制了两帮位移及顶板下沉。  相似文献   

12.
李忠慧 《河北化工》2013,(8):114-115
针对采区准备巷道与回采巷道的有效联络方式,尤其是在斜巷的开采技术中,通过对采区中部车场多种联络方式进行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分析,形成良好的联络方式与处理,并思考煤层的倾角、煤层间距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临界角度的分析中,找到最佳的联络方式,对于提升整个开采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根据陶一煤矿野青煤层的灰岩顶板赋存条件的差异,对不同条件的灰岩顶板采取了不同的支护方式,并借助巷道顶板与断面变形观测,完善了巷道顶板支护技术。同时,在施工中采用了综掘作业方式,减少了掘进对灰岩顶板的破坏,提高了掘进单进与工效,加快了野青薄煤层的开拓准备,缓解了矿井采掘生产衔接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14.
开滦范各庄矿业分公司2529N工作面区域为12煤层与12下煤层合区,平均煤厚6m,设计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为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工作面通风巷、运输巷及切眼掘进时采用托煤顶锚网支护。根据巷道围岩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支护对策,取得了较好支护效果,为综放工作面托煤顶锚网支护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贺西煤矿近距离煤层3号和4号煤层工作实际条件为背景,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近距离煤层同采条件下回采巷道的合理错距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贺西煤矿的实际条件回采巷道应外错布置9m,才能保证在工作面回采中巷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现场实测也进一步验证了在巷道外错布置9m的条件下,2410工作面的顶板下沉量最大为156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42mm,说明回采巷道围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研究结果也为其他类似条件下的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距离采空区下无煤柱连续开采过程中顶板垮落、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对工作面巷道的影响,分析回采上覆煤层后底板岩层移动变化规律,研究近距离采空区下巷道集约化布置沿空留巷方式,总结近距离采空区下沿空留巷围岩矿压变化规律,合理选择沿空留巷巷道支护形式,探索并实践近距离采空区下无煤柱连续开采技术,解放了近距离采空区下采区区段及其他保护煤柱资源,本质上做到了采区的集约集中化高效开采及资源高效利用,具有推广廊用价倌.  相似文献   

17.
赵瑞平 《河北化工》2014,(11):116-117,120
阳泉集团新元矿31003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揭露逆断层,由于巷道处于断层影响区域,该区域巷道的煤体顶板破碎严重,整体性较差,巷道冒落严重,通过对断层附近巷道采用锚网索+29 U"O"型棚复合全封闭支护,并在此基础上,对断层破碎区域进行化学注浆加固。提高了巷道的支护强度及围岩的整体强度,防止冒顶的继续扩展,保证巷道顺利通过断层区域。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距离煤层回采后底部煤层回采巷道稳定性问题,以6128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观测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其回采结束后下伏14 m处6127工作面轨道平巷的稳定性问题,并设计了巷道的支护形式,取得了显著地经济技术效果,为类似开采条件下的矿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喜江 《河北化工》2014,(10):45-46,50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在深部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避免掘进过程中突出事故的发生,提出在距离煤层不同法向距离时应分别采取超前探测地质构造、前探测煤层、布设排放钻孔、加强支护等不同的防突措施。经过现场测试,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深部近距离煤层巷道掘进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它能够有效保持顶板的完整性,有效排放瓦斯,对巷道掘进防突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