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菲涅耳体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通过菲涅耳体初至层析反演方法建立复杂近地表速度模型,再利用该模型计算近地表一致性静校正量,然后应用计算的静校正量对地震剖面进行静校正处理,以提高成像质量.该技术主要包括初至拾取;初至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模型底界面、基准面、替换速度等参数的确定;激发点和接收点静校正量的计算;静校正量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玲 《石油物探》2012,51(4):383-387,317
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假设前提决定了其在表层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效果欠佳,约束层析静校正方法能够适应低降速带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和近地表成层性差等复杂条件。在简要分析折射静校正方法对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不适应性的基础上,阐述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步骤;给出了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西部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结果,对比了层析反演时有无约束条件下的近地表建模精度与静校正效果差异,表明约束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静校正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实用技术。伪三维层析反演静校正将二维测线的地震数据视为三维数据体,即基于二维测线的地震数据求取一个三维近地表速度模型,并计算出二维测线的静校正量,据此解决二维测线之间的闭合差问题;同时,产生的三维近地表速度模型有助于研究二维测线位置周围的近地表速度。将伪三维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应用于巴基斯坦M区二维资料的实际资料处理,结果显示该方法求取的近地表速度准确,且明显提高了地震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复杂地表区,由于采集资料的限制,基于初至波层析反演建立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缺少极低速度信息,不能彻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为此,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综合微测井数据和初至信息分步约束的近地表速度层析反演方法。首先利用微测井和近炮检距初至信息反演准确的低速层速度v_0,然后利用微测井和中、远炮检距的初至信息,以反演的v_0为约束,反演精确的低、降速层速度v_0和v_1。在约束过程中,通过自适应算法求取权系数。联合微测井数据和初至信息,采用分步约束的初至波层析反演可以大幅提高近地表速度模型的反演精度。准噶尔盆地达10井区三维地震数据处理结果展示了该方法在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时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地表条件复杂,北部为沙漠、草原区,南部为黄土塬地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如何解决不同地表类型的静校正问题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探讨和分析了折射波静校正、走时层析反演静校正和初至波线性拟合静校正等方法在该气田多个工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折射波静校正方法对于具有稳定折射层的地区,应用效果较好;走时层析反演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初至波线性拟合静校正是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可以进一步解决残余的静校正。因此,解决苏里格气田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必须根据实际地表地质条件,采用组合静校正,实现多种静校正方法的优势互补和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6.
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在宁夏YL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根据正演初至时间与实际初至时间的误差,修正速度模型,经反复迭代,最终达到要求的误差精度。宁夏YL地区表层结构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大,近地表噪声水平较高,引起地震剖面上严重的中、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在该区宽线二维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所有波长静校正问题.处理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校正问题影响着地震波成像和构造解释的精度,国内几十年的静校正研究历程表明,复杂的近地表结构是影响地震勘探静校正量的重要因素。为此,从用近地表速度模型模拟复杂近地表结构、近地表结构底界的界定、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历史变迁研究入手,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静校正办法,即用层析反演近地表速度模型、模拟近地表结构,通过速度模型和初至时间计算长、短波长的静校正量,从而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对地震勘探成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复杂近地表区综合长波长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近地表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难点之一,其原因不是野外数据密度不够,就是方法假设条件不能满足。在复杂近地表情况下,精确求解风化层速度、厚度和高速层速度是严重的非线性问题。本文通过非线性问题线性化、模型参数替代方法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野外表层调查和地震数据中含有丰富长波长信息,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应该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本文在表层调查和初至折射波速度的共同约束下,建立初始速度场,利用层析静校正进行近地表速度场反演获得近地表模型,再运用初至波旅行时拟合迭代技术,在地震数据共炮点、共检波点和共炮检距道集上综合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中国西部黄土塬地区野外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能够很好地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一般会产生静校正问题,对于解决这些地区静校正问题,层析静校正方法是较为合适的,因为一方面它对初至波没有严格限制,另一方面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演地表地层结构,较好地解决静校正问题。本文介绍的层析静校正方法,是利用反演的初至波和实际拾取的初至波进行相减,得到一个修正量,然后重复这个过程,迭代计算得到精确的近地表模型,消除静校正问题对反射时距曲线的影响。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万城地区复杂地表条件引起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较大,静校正问题十分突出。阐述了近道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该技术在塔里木盆地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区的应用结果,对比了层析反演时有、无近道约束条件下的近地表建模精度和静校正效果。应用结果表明,近道约束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在解决塔里木盆地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时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1.
在近地表速度结构变化较快的地区,能否做好静校正直接决定了地震勘探效果。而在复杂地区三维资料处理中,很难用一种方法彻底解决整个区块的静校正问题。为此,以非线性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为基础,在平面上对速度模型进行相带划分,以及用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作为初始模型,进行约束层析反演,可大大提高模型的垂向反演精度和空间合理性。对不同静校正方法具有成像优势的高频静校正量,采用拼接方法,在边界用函数插值方法进行处理,可实现多种方法在一个三维区块成像优势的结合。以上复杂地区三维静校正综合技术,在实际三维资料处理中见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复杂新区和老油区挖潜,从3个方面阐述了以地震勘探为主的油气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复杂地表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成像方面,非线性层析静校正和炮域地震资料处理流程能够较好地完成复杂地表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静校正,基于共反射点道集的偏移速度分析能够获得复杂地区较为准确的速度模型,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能更好地实现对复杂地质体的偏移成像。在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方面,以高密度单点数字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以及时移地震技术为代表的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能为油气田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尤其是高密度单点数字地震技术,给地球物理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地震勘探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地震储层预测方面,应用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和地震资料的曲率属性能进一步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储层预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在地表复杂和地下构造复杂地区,静校正问题较为突出。初至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区的静校正问题。为了提高层析反演的精度,本文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首先,将工区内老微测井资料抽稀,通过对比的方法,确定了砾石山体区用于约束层析反演的微测井密度为1口/(0.5~1)km;其次,以激发点的线号为横坐标、点号为纵坐标,对初至文本数据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使得单炮初至拾取率达到100%,并保证了大炮初至的精度;最后,分析了影响层析反演精度的关键参数及其选取原则。结论是合理的微测井密度、高精度初至数据以及适宜的层析反演参数是提高层析静校正精度的关键,并为类似区域提高静校正精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层析静校正技术在永新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表层风化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区,做好静校正是取得高质量叠加剖面的重要一步,而确定表层低降速带速度是做好层析静校正的关键。常规的折射波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得正确的低速带速度和静校正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层析反演技术可由初至波旅行时结合微测井、小折射等野外调查资料,通过射线追踪方法反演表层低速带速度模型并求得静校正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可看出明显改善了复杂近地表地区叠加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复杂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与静校正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针对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复杂地表问题,本文研究了三维初至波表层模型层析反演及静校正方法。该方法利用了三维地震直达波、回折波、折射波及三者组合的初至波和具有三维空间变速优势的三维层析反演,实现了适应速度任意变化的复杂三维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此法对初至的要求是,只需检测首先到达的波的起跳时间,无须解释此波的类型;三维模型正演采用以费马原理为基础的三维网络法射线正演方法;三维层析反演采用带阻尼的最小平方QR分解迭代算法。采用上述措施不仅可提高表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的可靠性,为三维地震资料层析静校正提供合理的表层速度模型,而且提高了计算效率,增强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初至波射线层析成像在复杂区静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地区,静校正问题突出。为此,根据目前静校正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要,进行了地震初至波射线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给出了初至旅行时层析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近地表模型的建立、射线路径和初至时间的计算、反演方程的建立以及共轭梯度反演方法等。其中提出的对复杂介质采用动态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克服了同类方法得到的射线路径呈之字形、计算出的旅行时比实际旅行时系统偏大的缺陷。利用非线性共轭梯度优化方法来实现初至旅行时层析反演,反演过程稳定收敛。利用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求取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量,静校正效果很好,剖面的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综合静校正技术及其在川东高陡构造区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的静校正技术基于不同的模型假设,适用于不同的地表地质条件。川东高陡构造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证明,在老地层出露区,微测井约束的层析静校正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地表平缓地段,基于EGRM的折射静校正效果最好。只有采用综合静校正技术才能优势互补,解决好一次静校正问题。然后进行初至波多域剩余静校正和反射波剩余静校正。讨论了折射静校正、层析静校正和初至波多域剩余静校正的原理、假设条件、适用范围和误差分析,结合实际资料,处理中利用野外高密度的微测井资料,获得折射静校正的风化层速度;利用折射静校正反演的速度模型和微测井建立的速度模型,建立层析成像初始速度模型;利用直达波、折射波和回折波,进行初至波射线路径追踪、走时计算和大型稀疏矩阵方程的求解。  相似文献   

18.
在地震勘探中,模型法、折射法、层析法等是目前常用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归纳分析发现,它们都以地表一致性和地震反射垂直穿过近地表地层为前提,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在长波长静校正存在的地区,不能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实际上,近地表存在速度异常区时,地震波则很少垂直传播,静校正量与射线穿过近地表的距离和速度密切相关,在反射地震勘探中,远近偏移距的反射波穿过近地表时会产生不同的静校正量,利用这一点将目的层的异常作为近地表异常的判别准则,可以解决表层异常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述,应用生产后较好地解决了因近地表异常造成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