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偃师市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对计划免疫麻疹监测系统和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2007年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麻疹发病率较2005年、2006年有升高的趋势。春季高发,<8月龄婴儿发病率最高,8月龄-7岁年龄组病例麻疹接种率为51.9%,其中常住人口患儿有麻疹接种史者占51.9%,而发病流动儿童无接种史。结论我市适龄儿童存在有麻疹免疫空白,要掌握接种对象,加强常住和流动人口接种管理,加强麻疹初种和复种,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宁波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宁波市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293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50/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流动人口发病987例,占33.65%。≥20岁成人、8月龄~7岁儿童、<8月龄婴儿,分别占39.44%、30.11%、14.12%。对1705例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6.7%、48.6%、34.7%。结论本地人口发病增多,流动人口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和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用SPSS 12.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926例,发病率为12.56/10万;流动人口发病442例,占47.7%,发病率为42.21/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4月发病58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1%;病例中<8月龄占11.0%,8月龄~14岁占63.8%,>14岁占25.2%;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37.7%,免疫1剂占19.9%,免疫≥2剂占4.2%,免疫史不详占38.2%;男女性别比为1.35∶1。结论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发病率更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慈溪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对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17.9/10万,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最多的乡镇外来人口也多,病例集中于3~4月份,常住人口发病以<8月龄和>20岁年龄组为主,而外来人口发病以1~7岁为主。结论常住人口发病呈现两极分化,外来人口发病主要由于MV接种率低,存在免疫空白,提高外来儿童预防接种率是降低该市麻疹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常州市2007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y,SIA)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措施。方法对常州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11月常州市开展MV SIA后,2008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24.13/10万,较2007年上升91.66%;在常州市所辖的7个区(市)中,除金坛、溧阳市外,其余5个区麻疹报告发病率较2007年均有上升;5~9岁麻疹发病率稍有下降,其他年龄组人群麻疹发病率较2007年均有上升;1岁儿童麻疹发病率为216.92/10万,20~30岁人群为发病的另一小高峰。2007、2008年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3.47%、54.38%,其有MV免疫史的比例分别为7.37%、4.18%。2008年常住和流动人口麻疹病例数均高于2007年,其中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68.05%。结论2007年MV SIA质量和MV常规免疫首针及时接种率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做好高质量的MV常规免疫和MV SIA,提高易感人群MV免疫覆盖率,加强麻疹病例和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管理,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2000-2004年成都市金牛区流动人口麻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金牛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4年金牛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全区报告疑似麻疹病例70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4.57/10万,其中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发生的病例占60.23%,在5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口占88.68%,发病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为主,3~6月高发,报告病例中有明确麻疹免疫史者占6.86%,7.55%无免疫史,85.59%免疫史不详。结论根据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表明,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是加速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流动人群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沙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 方法 对2000-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长沙县2000-2008年共报告麻疹293例,其中不到初免月龄和大年龄组病例的比例相对增加,<8月龄病例占0~1岁组病例的50%;≥18岁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2.66%.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4.86/10万,发病以成人为主,≥18岁病例数占常住人口总病例数的39.92%;而流动人口以小年龄段为主,<10岁病例数占流动人口总病例数的44.44%.散居儿童和学生病例分别占27.30%、32.42%.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26.9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累计占73.04%.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 结论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长沙县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8.
嘉兴市198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嘉兴市实行免疫预防以后198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嘉兴市1984-2007年共报告麻疹7 97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59/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县(市)。≥20岁成人、7-14岁、9月龄-6岁、≤8月龄婴儿分别占46.39%、19.57%、18.86%和7.08%。对1 891例8月龄-14岁儿童麻疹的免疫史分析,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2.53%、47.96%、29.51%。结论本地人口成人发病增多,流动儿童MV接种率低,提高MV接种率和加强麻疹监测,才能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顺义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北京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顺义区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以流动人口为高,地区分布表现为本市人口以城区居多,流动人口以近郊外来人口聚集地为主;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存在3~5月份发病高峰;本市人口发病以﹤1岁年龄组为主,﹤8月龄儿童占较大比例,还存在1个成人发病小高峰;流动人口发病以0~9岁为主,﹤8月龄儿童也占有一定比例,各年龄组发病均较多,相对于本市人口,流动人口的发病特征更接近于自然感染。[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流动人口中的免疫空白,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同时可考虑定6月龄为麻疹免疫的初免月龄,给育龄妇女生育前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以减少小月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滁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方法对滁州市2004年17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滁州市2004年麻疹发病率4.04/10万,高于1999~2003年平均水平,3~6月份为麻疹高发季节,≤2岁和7~9岁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学生和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对麻疹病例免疫接种史分析表明,接种MV者占40.57%,未接种者占12.57%,不详占42.86%;未满8月龄7例,占4.00%。结论应进一步加强MV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工作,提高免疫覆盖率,同时应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MV。  相似文献   

11.
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87,自引:6,他引:87  
目的了解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防控)措施,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发病和防控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国2005年麻疹疫情回升,报告发病率为9.50/10万,2006年(1~6月,下同)总体发病水平低于2005年同期。2004年以前西部地区麻疹发病率较高,2005年开始东部地区和东北三省麻疹发病率上升明显,西部地区麻疹发病率相对下降。<15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分别占2004、2005、2006年总病例数的83.90%、70.33%、66.81%,呈逐年减少趋势,但≤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4.54%上升到2006年21.15%。2005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7%,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和大城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贵州省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明显。结论应进一步加强MV常规免疫,防控麻疹爆发;高发省份在适当时候开展MV强化免疫;针对近年麻疹一些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变化,开展防控和消除麻疹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解我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疫情动态,为进一步加速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病以散发和暴发并存,散发为主。发病率6.69/10万,流动人口发病占42.86%,本地人口发病率为3.82/10万,流动人口发病直接影响着我市麻疹的发病水平;0—8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0.29%,0-1岁儿童为发病高峰占55.34%,其中〈8月龄、8月龄-1岁分别占的21.04%和34.30%;8月龄-6岁儿童有效接种率为72%—84%。结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提高流动儿童MV接种率;将MV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或给育龄妇女注射一剂次MV疫苗;提高初免及时率;加强冷链管理与人员培训,确保接种质量等是我市控制麻疹发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郑州市流动人口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 ,寻求降低其发病的有效措施 ,利用 2 0 0 0~ 2 0 0 2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并经实验室确诊的流动人口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麻疹病人中 8月龄~ 6岁儿童占 6 5 14 %~74 73% ;发病季节高峰为 3~ 7月 ,呈散发和爆发并存 ;病例多集中在郊区城乡结合部 ,免疫史明确病例麻疹疫苗(MV)接种率为 2 1 0 0 %~ 35 4 8% ,未免疫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流动儿童常规免疫管理 ,减少漏管漏种 ;结合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强化免疫活动 ,盘查登记 8月龄~ 6岁流动儿童并进行MV强化免疫 ;扩大宣传 ,提高流动人口防病意识 ;加大考核力度 ,增强基层人员责任心 ,改善服务等是降低麻疹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2002~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超  陈长  李放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014-1015
[目的] 解我省2002~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麻疹病例年龄构成和年龄别发病率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2002~2006年麻疹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儿童中,86.56%~89.44%的病例集中在<15岁儿童年龄组.2006年≤1岁儿童麻疹发病率大峥度上升,2006年≤1岁儿童发病率>300/10万,2006年≤1岁人群出现麻疹发病高峰.[结论] 我省2005、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发生较大变化,<1岁、1岁~、2岁~麻疹发病增多.应提高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MV及时接种率,做好2~7岁儿童第2剂次MV接种,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开展M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1—2013年桂林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收集桂林市2001—2013年的麻疹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病例流行特征、计划免疫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3年桂林市共报告麻疹512例,年均发病率0.92/10万,其中2006年发病率3.87/10万。每年的3—7月为发病高峰期。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病例以小年龄组及15岁以上人群为主,8月龄以下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22.07%。麻疹病例中流动人口占37.30%,其中8月龄以下和15岁以下流动人口发病占相应人群的比例分别为40.71%和43.00%。结论桂林市仍存在麻疹疫苗免疫空白,应加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重点强化流动人口的麻疹接种,对8月龄以下及大年龄组人群应考虑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郑州市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疑似病例血清进行麻疹抗体(1gM)检测,对确诊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月~4月为麻疹的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的77.62%;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龄-2岁年龄组,占50.70%;麻疹疫苗(MV)预防接种史不详病例占15.73%,无免疫史的占74.13%,有免疫史的占10.14%;286例麻疹病例中,184例属于流动人口,102例属于非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麻疹病例的预防接种史、发病年龄构成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麻疹发病与MV实际接种率不高和免疫失败有关,其中流动人口是MV预防接种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后应进一步加强MV的初免和复种工作,改进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服务方式,在切实提高MV及时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的同时提高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西近年麻疹流行情况,为2012年前消除麻疹制定有效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广西2005-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数据采用Excel 2007软件,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5-2009年广西平均麻疹发病率为1.96/10万(2005年3.45/10万、2009年0.23/10万)。历年的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上半年,分别在每年的2月上旬至5月中旬之间。2005-2008年间每年全自治区77.98%的县(市、区)有病例报告,2009年则为40.37%,发病率大于5/10万的地区主要为市辖区和山区两种类型的县区。病例男女之比为1∶0.67;发病以低年龄组为主,2005-2009年1-14岁儿童麻疹发病数占总病例数82.30%,其中8月龄至7岁儿童的比例为54.96%。流动人口的病例占总病例数比例较高,为24.78%。麻疹病例的疫苗免疫1剂次为19.6%,2剂次以上占5.3%,未免疫者占41.5%,免疫史不详占33.6%,其中8-11月龄婴儿病例未免疫者2006年以来每年均在71.4%以上;1-3岁儿童病例未免疫者平均为43.2%。结论广西2005-2009年间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病例主要见于城郊结合部和山区,发病仍以低年龄儿童为主,同时流动人口的病例占比较大的比重,提示城郊结合部和山区是广西控制麻疹的重点地区,应加强对该地区免疫规划目标人群的麻疹疫苗接种,进一步提高8月龄儿童初始免疫的及时性和接种率以及2剂次MV常规免疫接种率。同时,加强流动儿童中目标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切实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流动人口免疫状况,为制定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上海市松江区历年流动人口的调查和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上海市松江区流动人口的数量逐年增长,流动儿童的合格接种率低,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乙肝疫苗(HBV)的合格接种率分别为67.78%、64.93%、60.66%、64.45%和63.03%,5种疫苗的全程合格接种率仅为39.81%。流动人口麻疹的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1996—2005年共发生麻疹爆发疫情20起,流动人口占98.00%。1999—2005年流动儿童OPV强化免疫登记接种对象144824人,接种率为95.58%。2001年在流动儿童和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中,开展了MV的强化免疫,共接种56566人,接种率为98.67%。2002年流动人口麻疹抗体监测阳性率为93.4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66.21。结论流动人口已成为发生免疫可预防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全市乃至全国免疫接种信息化联网管理的进程,提高流动儿童的全程免疫接种率。  相似文献   

19.
唐雨新  丁愈  任重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760-1761
目的了解株洲市2004-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为制订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病例年龄构成和年龄别发病率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2004-2006年麻疹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儿童中,与2004年相比,2005、2006年<15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比从93.41%降至66.67%左右,但<8月龄和8~11月龄婴儿病例构成比增加(<8月龄婴儿麻疹病例构成比超过8.5%),≥15岁麻疹病例构成比增加较多。各县区麻疹病例具有不同年龄构成模式。<1岁婴儿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上升>40/10万。结论株洲市2005、2006年麻疹发病年龄特征发生较大变化,<1岁和≥15岁人群麻疹发病构成比增多。应提高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和满8月龄婴儿MV及时接种率,做好2~7岁儿童2剂次MV接种,建立和完善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适时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中开展MV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2004-2006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河南省麻疹监测专报系统监测质量。方法对河南省2004—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专报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6年河南省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敏感性低于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00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麻疹发病率为2.54/10万,处于较低水平,但2005—2006年麻疹发病率明显上升,达到8/10万。河南省中部地区麻疹发病率在近几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发病季节主要在3—5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8月龄和8月龄至1岁的麻疹病例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无免疫史和不详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77.13%,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8.23%,主要集中在郑州市。结论河南省应采取措施加强麻疹疫苗(MV)的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尤其是提高第一剂次MV的及时接种率,整合麻疹监测专报系统和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各自优势,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