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3种不同的青稞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水、60%乙醇、60%甲醇、60%丙酮、95%乙醇、100%甲醇、100%丙酮)对青稞进行提取。对各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进行测定,同时采用3种抗氧化方法: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ABTS)和总抗氧化能力(FARP)评价青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和60%丙酮更有利于青稞多酚的提取。藏青2000的各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普遍高于相应溶剂的循化蓝青稞和香格里拉绿青稞。藏青2000的60%丙酮提取物含有最高的总酚含量,达到211.92mg GAE/100g DW;在60%乙醇提取时具有最高的总黄酮含量,达到60.11mg RT/100g DW;在60%乙醇提取时具有最强的DPPH清除能力,达到80.08%;而用60%丙酮提取时,具有最强的ABTS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达到了1.85,9.28 mmol TEAC/100g DW。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FRAP法与DPPH、ABTS法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表明,青稞富含总酚成分,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  相似文献   

2.
青海青稞、燕麦、藜麦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以青海青稞、燕麦、藜麦3种杂粮为原料,比较分析其营养品质、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青稞、燕麦、藜麦的营养品质差异显著(P<0.05),其中青稞粗纤维(5.86%)及β-葡聚糖(3.61%)含量最高,燕麦抗性淀粉(18.39%)及直链淀粉(23.29%)含量最高,藜麦蛋白质(13.04%)及灰分(2.6%)含量最高。参试青稞、燕麦、藜麦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有7种,燕麦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达529.3 mg/g,青稞达421.6 mg/g,藜麦达513.6 mg/g。酚类物质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P<0.05),青稞总酚含量最高,达414.55 mg/100g,藜麦次之(393.92 mg/100g),燕麦最少(230.99 mg/100g);总黄酮含量顺序依次是燕麦>青稞>藜麦,青稞中黄酮类物质以结合型为主,燕麦和藜麦中黄酮类物质以游离型为主;青稞游离型酚类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结合型酚类提取物,燕麦、藜麦结合型酚类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游离型,青稞、燕麦、藜麦游离型酚类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RAP?铁还原能力。此结果为高抗氧化活性青稞、燕麦及藜麦的筛选、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粒色青稞酚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粒色青稞中游离态及结合态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选用52份不同粒色青稞种质资源,采用化学法分析其青稞全籽粒中游离态及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通过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客观评价其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品种排名。结果表明:结合酚是有色青稞酚酸的主要存在形式,游离黄酮是青稞中黄酮类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组间含量差异显著,黑色组青稞的总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不同形态酚类物质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强弱具有选择性,游离态酚类化合物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受青稞中游离态及结合态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共同影响;不同粒色组青稞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品种间差异,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紫色、蓝色、黑色、黄色组青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品种分别为云青2号、循化亮蓝、947和短白青稞。  相似文献   

4.
刘琴  吴梨  石嘉怿  鞠兴荣 《食品科学》2010,31(19):33-37
对油菜籽壳粕和脱壳后的菜籽肉粕中提取液的总酚含量、对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 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并采用液质联用法对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对其中的芥子酸和芥子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菜籽肉粕提取液中的总酚含量、对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 抗氧化能力约为菜籽壳粕中的两倍,芥子酸和芥子碱的含量分别为菜籽壳粕中的约2.5 倍和1.5 倍。通过对实验室溶剂除油的菜籽粕与工业高温粕比较发现,高温榨油过程会使菜籽的总酚含量、抗氧化性、芥子酸和芥子碱含量有所下降,其中总酚含量下降了12.06%,DPPH 自由基和FRAP 抗氧化值分别降低10.0% 和5.6%,芥子酸和芥子碱含量分别下降了5.6% 和21.12%。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糙米发芽后不同处理方式对其中酚类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对同一稻谷品种的精米、糙米、发芽糙米3个样品中游离酚、结合酚及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亚铁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分析基础上,以常温25℃匀浆处理方式为对照分别考察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对样品中游离酚、结合酚及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精米、糙米、发芽糙米中游离酚、结合酚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ORA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经过热风干燥后的发芽糙米相较糙米的游离酚、结合酚增加了27.28、10.24 mg GAE/100 g DW,游离酚和结合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ORAC也显著增加(P<0.05);而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组之间的游离酚、结合酚及其对应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ORAC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相较于常温25℃匀浆处理方式,热风干燥、真空干燥组中的游离酚、结合酚及其对应的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ORAC 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6.
以甲醇、95%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三氯甲烷等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半枝莲进行初步提取,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福林-酚法、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法(DPPH法)、铁离子还原法(FRAP法)分别测定粗提物的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大小。结果显示,以甲醇为溶剂的超声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为104.39mg/g提取物。采用多种溶剂对半枝莲甲醇超声粗提物进行顺序萃取,其中乙醚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高,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为11.210、105.392mg/g萃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为0.15mg(以甲醇粗提物质量计),总抗氧化值0.468、2.072mmol。结合HPLC分析可知,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甲醇超声粗提物进行萃取,可对其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7.
红薯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性及活性成分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极性溶剂对红薯叶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提取物抗氧化性的影响,并鉴定提取物中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组成。分别采用极性不同的7 种溶剂(蒸馏水、甲醇、无水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和氯仿)从红薯叶中提取多酚,并评价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以及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最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scopy,HPLC-MS/MS)技术分析抗氧化活性最好的提取物中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提取溶剂的极性对红薯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水提物具有最高的粗提物得率((37.13±1.60)%),而甲醇提取物中总酚含量(13.80 mg GAE/g)和总黄酮含量((5.68±0.35)mg QE/g)最高,且具有最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为0.32 mg/mL)与还原能力(ρ0.5为0.95 mg/mL)。采用HPLC-MS/MS从红薯叶甲醇提取物中鉴定9 种、初步鉴定3 种酚类化合物,鉴定的化合物为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1-咖啡酸奎宁酸、3-咖啡酸奎宁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3,4,5-三咖啡酰奎尼酸和金丝桃苷。  相似文献   

8.
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全谷物中酚类物质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留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物质。以海南昆仑17号青稞籽粒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蒸制、煮制、炒制、微波、烤制、空气炸锅等六种加工方式对青稞籽粒进行热加工处理,分析加工前后青稞中游离多酚、结合多酚、游离黄酮和结合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青稞多酚和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与未加工相比,其他加工方式所得青稞游离多酚和游离黄酮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炒制外),结合多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均升高。与未加工相比,蒸制和煮制的方式对青稞游离多酚含量的损失高达43.77%和67.85%,炒制使青稞结合黄酮含量增加38.10%。此外,不同加工方式的青稞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清除和抑制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在六种加工方式中,炒制处理青稞游离和结合多酚提取物(5 mg/m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70.01%、54.52%,且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也最高,分别为84.84%、75.70%。因此,炒制处理可较好地保留热加工前全谷物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产地羊肚菌多酚的抗氧化活性及组成,以3 种不同产地(云南、西藏、新疆)尖顶羊肚菌为原料,提取羊肚菌游离酚和结合酚,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2,2’-联苯-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指数(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其组分。结果表明,3 种尖顶羊肚菌平均总酚含量为5.958 mg GAE/g,游离酚约为结合酚的25 倍;云南尖顶羊肚菌游离酚、结合酚含量最高((6.157±0.192)、(0.250±0.018) mg GAE/g),西藏尖顶羊肚菌游离酚、结合酚含量最低((4.928±0.045)、(0.188±0.026) mg GAE/g)。3 种尖顶羊肚菌多酚组分主要为酚酸和黄酮,组成较一致,但含量差异显著。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3 种尖顶羊肚菌多酚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西藏尖顶羊肚菌多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最强;新疆尖顶羊肚菌多酚的ABTS+·清除能力最强,ORAC值也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青稞为原料,利用羊肚菌菌丝体固态发酵青稞,研究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总淀粉、可溶性蛋白、生物量、β-葡聚糖)、活性成分(总三萜、γ-氨基丁酸、多酚、多糖)及抗氧化特性(ABTS+自由基清除力、DPPH自由基清除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力、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青稞的主要营养及活性成分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发酵时间延长,生物量、可溶性蛋白、总三萜及总酚含量上升,γ-氨基丁酸、多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总淀粉、β-葡聚糖含量下降。此外,羊肚菌固态发酵青稞使其游离态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升高;结合态提取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升高,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保持稳定。相关性分析表明,羊肚菌发酵过程中青稞总淀粉、β-葡聚糖、可溶性蛋白、总三萜、γ-氨基丁酸、生物量和游离酚含量可以作为评估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指标,羊肚菌固态发酵青稞后,青稞营养、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党斌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7):30-37
为了明确青海藜麦资源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筛选出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高的藜麦资源,采用化学法分析了90份藜麦资源中游离酚类、结合酚类含量,通过DPPH·、ABTS+·清除力及FRAP铁还原力指标评价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藜麦酚类物质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且结合酚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游离酚类物质含量相对较小,游离酚类和结合酚类物质在清除DPPH·、ABTS+·、FRAP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结合酚类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ABTS+·能力,分别达4732.56、3371.97 μmol Trolox Eq/100 g DW;游离酚类的FRAP还原能力相对较强,达1408.64 μmol Trolox Eq/100 g DW。白色、黄色藜麦的结合酚类物质清除DPPH·、ABTS+·能力显著高于红色藜麦,分别达4657.41、5065.66 μmol Trolox Eq/100 g DW,3532.37、3350.72 μmol Trolox Eq/100 g DW;红色藜麦的酚类物质FRAP铁还原力最强(3264.42 μmol Trolox Eq/100 g DW)。聚类分析表明,参试的大部分青海藜麦资源结合酚类物质含量较低,DPPH·、ABTS+·清除力较弱,但FRAP铁还原力较强,其中有6个藜麦资源的结合酚类物质含量最高,5个藜麦资源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此结果为功能性藜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优质资源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独立花青稞为材料,探究挤压膨化对青稞中不同形态多酚组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福林酚法测定膨化前后青稞样品的多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醇提物中的7种多酚单体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挤压膨化处理后,总多酚、游离型多酚和结合型多酚分别降低了52.7%,89.3%,23.7%,酯化型多酚含量较低,略微增加了2.49 mg/100 g;游离型多酚中检测出的多酚种类增加了3种,7种多酚单体在结合型多酚中均有测出;其中阿魏酸含量最高且主要以结合态存在,其含量处理后显著增加;此外,两种条件下青稞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分别为1.76,0.93 mg/g,多酚含量与抗氧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挤压膨化技术运用于青稞加工之中,在改变青稞质构和口感的同时会降低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黑色小扁豆因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微量营养素和植物化学物成分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为深入了解小扁豆的营养价值,对小扁豆中不同结合形态的酚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亚铁离子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色小扁豆中不同存在形式的酚类提取物含量差异显著。酯键合态酚类提取物中含有较高的酚酸含量(1.61 mg/g),碱水解结合态酚类提取物具有较高的黄酮含量(1.07 mg/g)及抗氧化活性【亚铁离子还原能力(43.80 mmol/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13 mg/g)、ABTS清除能力(3.92 mg/g)】。对黑色小扁豆中存在的花青素进行提取和分析鉴定,其含有的花青素主要为飞燕草-3-O-(2-O-β-D-吡喃葡萄糖基-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和矢车菊素衍生物。  相似文献   

14.
以黄色洋葱皮为原料,分别利用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作为提取溶剂进行多酚类物质提取。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还原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甲醇作为提取剂所得的多酚类物质提取率最高(12.35%),并且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83.17、34.31 mg/g。同时,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59和0.031 mg/mL,低于抗坏血酸而高于乙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  相似文献   

15.
为综合开发核桃生物资源,研究了7种不同溶剂提取的不同种类核桃种仁、叶及其花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鉴定其抗氧化成分。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测定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分辨质谱仪鉴定样品抗氧化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供试7种溶剂中60%丙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较高。山核桃叶的DPPH(IC50=0.156 mg/mL)和ABTS+(IC50=0.131 mg/mL)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62.17 mg VC/g)较其他品种核桃叶强。‘西林3号’核桃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测定显示,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力及FRAP还原力顺序从强到弱为:内种皮 > 叶 > 花粉 > 带皮种仁 > 去皮种仁。利用LC-MS从‘西林3号’内种皮及其核桃叶、KT-J02核桃叶、山核桃叶等4个供试样品的60%丙酮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7种抗氧化活性成分,其中酚类9种,黄酮类8种,槲皮素和汉黄芩素为4种供试样品共有成分。山核桃叶中鉴定出13种成分,其中4种仅存在与山核桃中,即没食子酸、3-咖啡酰奎宁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对香豆酸;‘西林3号’和KT-J02核桃叶分别有1种成分仅存在于其中,为没食子酸-4-O-β-D-吡喃葡萄糖和儿茶素。内种皮中鉴定出6种成分,鞣花酸仅存在于内种皮中。  相似文献   

16.
The free and bound phenolic compounds in 10 common Chinese edible flower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ir antioxidant capacities were evaluated using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ABTS) radical‐scavenging activity, 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 (ORAC),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and 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 (CAA). Free factions were more prominent in phenolic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than bound fractions.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 Flos lonicerae showed the highest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 235.5 mg chlorogenic acid equivalents/g of dry weight and total flavonoid content 89.38 mg rutin equivalents/g of dry weight. The major phenolic compounds identified were gallic acid, chlorogenic acid, and rutin. P. suffruticosa had the highest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the DPPH, ABTS, and ORAC assays, which were 1028, 2065, 990 μmol Trolox equivalents/g of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whereas Rosa chinensis had the highest FRAP value (2645 μmol Fe2+ equivalents /g of dry weight). The P. suffruticosa soluble phenolics had the highest CAA, with the median effective dose (EC50) 26.7 and 153 μmol quercetin equivalents/100 g of dry weight in the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 and no PBS wash protocol, respectively. TPC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ntioxidant capacity (R = 0.8443 to 0.9978, P < 0.01), which indicated that phenolics were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selected edible flowers.  相似文献   

17.
滁菊的功能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滁菊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对滁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酚类、多糖、类胡萝卜素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及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滁菊总酚和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53.67 mg/g和70.32 mg/g,高于大洋菊等菊花;多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低。3 种提取物中,酚类抗氧化能力最强,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208.79 mmol/g和160.23 mmol/g,对Fe3+的还原能力达到238.35 mmol/g,高于杭白菊等菊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滁菊酚类及类胡萝卜素单体组成,初步鉴定出滁菊含有绿原酸、儿茶素、咖啡酸、阿魏酸、金丝桃苷、槲皮素6 种单体酚,以及叶黄素和β-类胡萝卜素2 种类胡萝卜素单体。酚类物质中绿原酸含量最高,达到813.21 mg/g;金丝桃苷次之,达到408.17 mg/g;类胡萝卜素中叶黄素含量最高,为78.6 mg/g。在不考虑协同作用情况下,酚类物质中绿原酸对Fe3+还原能力、DPPH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贡献均最大,类胡萝卜素中叶黄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8.
对豇豆、红小豆、绿豆和蚕豆4种豆类中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多酚及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数据表明,4种不同豆类的游离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含量范围分别为1.35~1.75 mg/g和8.63~10.11 mg/g;游离态类黄酮和结合态类黄酮含量范围分别为1.58~2.07 mg/g和3.92~5.08 mg/g;其中结合态多酚含量是游离态多酚的5倍以上,结合态类黄酮含量是游离态的2倍以上。4种豆类游离态和结合态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游离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结合态,而结合态对FRAP、ABTS、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游离态。豆类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类黄酮等物质,并且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