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火锅老油中胆固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反相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流速1.0mL/min,柱温38℃,检测波长205nm。结果:胆固醇在含量为2~10μg/μ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5。结论:HPLC法测定火锅老油中的胆固醇具有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火锅老油中胆固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餐饮废油与食用植物油品质的GC-MS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餐饮废油特征性脂肪酸组成成分.以合格鲜榨菜籽油、调和油和餐饮废油潲水油、煎炸老油为材料,通过油样的皂化、甲酯化处理后,以毛细管柱DB-5MS作分离柱,用气相色谱一质谱仪分析出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潲水油、煎炸老油中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U/R≈1.9)明显小于合格植物油(U/R≈4.4),并在其中检测到了十三烷酸(含量约0.27%)和十七烷酸(含量约6.49%)等奇数碳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潲水油、煎炸老油与合格食用植物油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近年来潲水油(或地沟油)事件时常出现,为寻找鉴别潲水油的方法,防止潲水油回流到食用油市场,本文采集到的潲水油、煎炸老油及合格食用植物油的理化指标与国家规定的食用油标准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三种油的水分含量,发现潲水油及煎炸老油的酸价远远高于国家食用油最高允许值,因此,可作为辨别潲水油、煎炸老油与合格食用植物油的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鱿鱼油中的胆固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正三十二烷为内标物,建立了鱿鱼油中胆固醇含量测定的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0.5mol/L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65℃水浴锅中对油样皂化30min,乙醚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鱿鱼油中胆固醇,讨论并确定了样品皂化的最佳条件。结果:利用该方法,胆固醇与杂质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和准确的定量。内标法制定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9,测得胆固醇含量为29.01±0.56mg/g。胆固醇的最低检出限为2.21ng,加标回收率在92.14%~102.45%之间,其RSD<5%(n=3)。结论:该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定量准确,适用于鱿鱼油中胆固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LC-MS-MS同时定量检测硒蛋氨酸和硒胱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硒蛋氨酸(SeMet)和硒胱氨酸(SeCys)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方法色谱柱:Waters Symmetry C18(150 mm×3.9 mm,5μm);流动相:甲醇+0.1%七氟丁酸水溶液(35+65),流速为500μl/min;以氮气为碰撞气,利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测定SeMet(MRM m/z 198.1→181.0,198.1→152.0)和SeCys(MRM m/z 337.0→248.0,337.0→88.2)信号.结果 SeCys和SeMet检出限分剐为2.0 ng/ml和0.5 ng/ml;以198.1→181.0为定量分析离子对.SeMet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707x+990,r=0.999 3;以337.0→248.0为定量分析离子对,SeCys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4.3x+695,r=0.999 9.结论该方法能够使2种含硒化合物在一次进样中实现完全分离和在线测定.能够满足快速准确检测SeCys和SeMet含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鲍鱼汁中的酸性橙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鲍鱼汁中酸性橙Ⅱ的方法,并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乙酸铵溶液(体积比为1+1)振荡提取后用OASISWAXSPE柱净化,以乙腈-乙酸铵缓冲溶液为流动相,在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上经梯度洗脱分离后以多反应监测质谱测定(m/z326.9→170.8,326.9→155.8)。结果方法的最低定量浓度(LOQ)为0.1mg/kg,5和50mg/kg两个水平加标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0%和101.0%,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线性范围为10~5000μg/L。对14份食品专项整治抽检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其中7份检出酸性橙Ⅱ,其含量范围为1.2~73.8mg/kg。结论该方法能够满足鲍鱼汁中酸性橙Ⅱ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7.
荧光法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鉴别潲水油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刘薇  尹平河  赵玲 《中国油脂》2005,30(5):24-26
潲水油是经过精炼的餐饮业地沟油,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不法商贩将其掺入食用油中谋取暴利,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实验研究发现,潲水油中含有洗洁精的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潲水油经过水洗预处理,在水相中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具有特征荧光λex/λem=230/290 nm波峰出现,合格食用植物油的水相在此波长处无波峰出现.在合格食用植物油中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工作曲线推算出潲水油中所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为25mg/kg.将一定比例的潲水油掺入到合格食用植物油中,按同样的方法预处理,测定水相的荧光,当潲水油的掺入量为10%时,其水相在λex/λem=230/290 nm处出现明显的波峰,可见荧光分析法可以鉴别潲水油和合格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酒中甜蜜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采用UPLC-MS/MS法对市售30种酒中甜蜜素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TM BEH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分离,甲醇-0.1%乙酸(90+ 10)作为流动相洗脱,运用三重四极杆质量分析器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该方法测定酒中甜蜜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10 μg/ml,定量限为0.021 μg/ml,加标回收率为75.0%~ 105%,精密度RSD值为10.5%~ 12.1%.30种酒样品中,有13个样品检测出甜蜜素,含量水平为0.027 ~891μg/ml.结论 该方法测定酒中甜蜜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存在乱用甜蜜素现象.  相似文献   

9.
薄层色谱法快速鉴别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潲水油被炼制并流回食用油行列的事件逐年增多,为防止此类有害油品流回食用油行列,寻找快速而准确的鉴别方法,对从市场购买的常见食用植物油以及采集到的潲水油、煎炸老油进行薄层色谱分析,发现潲水油和煎炸老油的薄层色谱有明显的拖尾斑,而食用植物油则没有.拖尾斑成分经柱色谱分离并进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潲水油、煎炸老油的拖尾成分是合格食用油所不含的醛、酮类化合物.薄层色谱法可以作为鉴别合格食用植物油与潲水油、煎炸老油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测定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HILIC(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A为0.1%甲酸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3 m L/min,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选择的离子对为103.88→86.67。结果γ-氨基丁酸在5~5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2.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茶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对碘值60棕榈油与大豆油调和而成调和油在0℃、10℃、20℃三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冻性能研究。在0℃情况下,即使棕榈油含量仅10%,也会很快混浊和结冻;在10℃情况下,含2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15天以上澄清透明;在20℃情况下,含4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25天以上而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2.
花生油中掺杂棉籽油、大豆油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以掺入这两种油的花生油为样品,通过伯利哀试验和气润色谱法测定不同掺入量的混浊温度和脂肪酸组成,从而对花生油的掺杂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3.
茶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详细地介绍了茶油和橄榄油的理化特性以及营养价值.茶油和橄榄油是以营养、保健、天然闻名于世界的两种植物油脂,其理化特性指标相似,脂肪酸组成也极为相近.  相似文献   

14.
海藻油、鱼油和DHA调和油在烹调过程中DHA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海藻油、鱼油及DHA调和油在烹调过程中DHA的损失情况,模拟烹调环境,对海藻油、鱼油和DHA调和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藻油、鱼油在加热条件下DHA损失较大;而将海藻油、鱼油添加到植物油中作为含量相对较低的DHA植物调和油时,在加热及烹调环境中DHA损失会大大降低,在一般家庭烹调炒菜条件下,DHA损失率在5%以内,保留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15.
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证明大蒜精油和姜油的抗氧化活性,力求为两种精油作为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以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大蒜油和姜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精炼大豆油为底物,采用史卡尔(Schaal)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大蒜精油和姜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将其与用量均为0.02%的TBHQ和维生素E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大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能力整体上要明显强于姜精油,并且0.02%大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0.02%TBHQ和0.02%维生素E,然而实验中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均不及0.02%TBHQ和0.02%维生素E。此外,实验研究还发现两种精油添加于油脂中,都会对油脂的颜色和气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花生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姚云游 《中国油脂》2005,30(4):66-68
花生、花生油中不仅富含油酸、亚油酸,而且白藜芦醇、β-谷固醇、辅酶Q、Mg2 、Zn2 、VE等含量也很丰富.这些营养成分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花生油与橄榄油的理化特性指标相似,两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相近.花生油中SFA、MUFA和PUFA之比值,比橄榄油更接近1:1:1国际公认的膳食脂肪酸供能标准.花生油是中国人自己的非常经济的"橄榄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油脂加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预处理和制炼油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不断出现,正日益受到人们重视。该文主要从提高油/粕质量、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和开发新产品等方面出发,阐述世界油脂加工技术创新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利用稳定同位素质谱法进行芝麻油掺杂鉴别的研究。选定C3植物油大豆油、C4植物油玉米油作为掺杂油,测定了芝麻油掺入质量分数分别为5%、10%、15%、20%、30%、50%、80%掺杂油的δ~(13)C、δ~2H、δ~(18)O值。结果表明:用δ~(13)C、δ~2H二维稳定同位素比值对大豆油掺杂油样品进行判别,比仅依靠单一δ~(13)C值或δ~2H值进行判别的灵敏度有所提升,同时发现δ~(18)O值与掺杂油的比例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二元回归模型可以对芝麻油中掺杂10%大豆油或5%玉米油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19.
庞晓慧 《中国油脂》2021,46(1):32-37
以共轭二烯烃、共轭三烯烃、过氧化值、羰基值平均增长速率以及110℃的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对比研究了美藤果油、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探讨了在60℃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植物油主要微量组分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植物油中共轭二烯烃、共轭三烯烃、过氧化值、羰基值平均增长速率为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氧化诱导时间为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甾醇、多酚的损失率为紫苏籽油>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维生素E的损失率为紫苏籽油>亚麻籽油>美藤果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损失率和饱和脂肪酸增加率为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美藤果油。因此,认为美藤果油氧化稳定性最强,亚麻籽油次之,紫苏籽油最弱。  相似文献   

20.
食用油掺伪餐饮业废油脂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乐  胡健华 《中国油脂》2007,32(9):75-77
综述了食用油掺伪餐饮业废油脂的鉴别检测方法。通过对油脂的常规理化指标、金属离子含量、电导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黄曲霉毒素、挥发性物质、脂肪酸组成、胆固醇、红外及紫外特征吸收等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鉴别食用油是否掺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