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血清硫化氢(H2S)浓度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Ⅲ(APACHE Ⅲ)评分在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72例入住EICU的危重病患者血清H2S浓度,并对危重病患者进行APACHE Ⅲ评分;分析血清H2S浓度与APACHE Ⅲ评分及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72例患者中死亡组患者血清H2S浓度及APACHE Ⅲ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血清H2S:(62.8±15.5)μmol/L与(41.1±14.7)μmoL/L;APACHE Ⅲ评分:(65.0±29.6)分与(37.7±22.2)分,P均<0.01].随血清H2S浓度水平或APACHE Ⅲ评分增高,危重病患者病死率也随之增高(P均<0.01).结论 危重病患者血清H2S浓度与APACHE Ⅲ评分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诊监护室(EICU)危重病患者血清硫化氢(H2S)浓度改变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Ⅲ(APACHE Ⅲ)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72例入住EICU的危重病患者及12 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2S浓度,并对危重病患者进行APACHE Ⅲ评分;分析血清H2S浓度与APACHEⅢ评分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72例患者血清H2S浓度为(45.6±17.2)μmol/L,存活组血清 H2S 浓度(41.1±14.7)μmol/L,死亡组血清H2S浓度(62.8±15.5)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例患者APACHEⅢ评分(43.6±26.0)分,存活组APACHEⅢ评分(37.7±22.2)分,死亡组APACHEⅢ评分(65.0±2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清H2S浓度与APACHEⅢ评分呈正相关(r=0.7422,P<0.01),随各组血清H2S浓度增高,APACHEⅢ评分值亦增高(F=33.69,P<0.001),各组死亡率也随之增高(χ2=24.48,P<0.01).结论 急诊危重病患者血清 H2S浓度较健康者明显增高,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CU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tatin C)与急性病理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的关联性,初步评价两者在ICUAKI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该院ICU收治的32例AKI患者(AKI组)的血液标本,均符合AKI诊断标准。记录其cystatin C的变化,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疾病史,24h内各种化验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肾功能、血电解质等)的最差值,并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AKI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另外选取同期入住ICU未发生AKI患者20例作为非AKI组。结果 32例AKI组患者,死亡11例,死亡率34.4%。cystatin C水平随APACHEⅡ评分增多而升高,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tatin C升高结合APACHEⅡ≥15分,少尿与AKI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对ICU AKI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前提下,cystatin C升高结合APACHEⅡ评分≥15分可以作为评价AKI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研究急诊危重病患者D-二聚体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2014-04入住抢救室的1 218例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以28d为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D-二聚体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按入科D-二聚体水平分为5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存活组入科D-二聚体水平为1.67(0.74,3.04)mg/L,APACHEⅡ评分为13(10,16)分;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为4.72(2.33,7.44)mg/L,APACHEⅡ评分为21(18,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348,P0.01),随着D-二聚体水平增高,病死率亦随之增高(χ2=308.166,P0.01)。结论:危重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一致,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患者120例,采用APACHEⅡ评分评价患者的病情,并据此分组;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APACHEⅡ评分高评组(>25分)患者的血清PCT阳性率、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中评组(15~25分)和APACHEⅡ评分低评组(<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r=0.685,P<0.05)。PCT<10μg/L的患者均未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MODS或死亡者PCT浓度始终维持较高水平(>10μg/L)。结论血清PCT是一个预测患者发生MODS或死亡风险的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内科危重病患者入ICU后早期血糖、胰岛素浓度以及胰岛素抵抗(IR)的变化,探讨这些指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ICU内科危重病患者50例和正常对照20例,24 h内或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浓度,使用稳态模式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内科危重病组FBG、FINS浓度及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死亡组FBG浓度、HOMA-IR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1或P<0.05);而FINS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科危重病不同病种间FBG、FINS浓度、HOMA-IR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PACHEⅡ评分与FBG浓度、HOMA-IR呈显著正相关(FBG r=0.500,P<0.001;HOMA-IR r=0.320,P<0.05);APACHEⅡ评分与FINS浓度相关不显著(r=-0.107,P>0.05).结论 内科危重病患者早期出现IR,与疾病的种类无关.FBG浓度和HOMA-IR可以用于判断内科危重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BNP)与非心脏病ICU患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ICU病房的60例危重症患者,分别在入院时、24 h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测定血清BNP浓度,分析两者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等主要预后指标的关系.结果 60例患者存活42例,死亡18例,病死率为30%,其中死亡组APACHEⅡ评分(26.46±11.61)分和血清BNP浓度(2154.26±1126.49) ng/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13.45±4.20)分和(1058.16±857.83) ng/L(t值分别为6.4055和4.1190,P均<0.001),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的时间及病死率随BNP浓度升高而升高(F值分别为49.089、22.754、36.398,P均<0.001).结论 BNP和APACHEⅡ评分的升高对危重症患者的存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主要预后指标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作为判断脓毒血症的发展和预后在临床中的价值及其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脓毒症患者56例,入ICU后给予重症监护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充分的液体复苏,抗生素治疗,呼吸机治疗等).于入ICU后24 h内进行APACHE Ⅱ评分,同时采集入ICU治疗前及入ICU后1、3、5、7、10d各时点的静脉血(死亡患者记录到死亡前),检测PCT.追踪患者的转归,并根据28d病死率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结果 随着治疗的进程,患者PCT水平逐渐下降,从治疗第3天[存活组/死亡组:(2.98±0.48)μg/L/(4.98±0.66)μg/L]开始,与入ICU时[存活组/死亡组:(4.04±0.50)μg/L/(6.02±0.50)μg/L]相比有明显下降(均P<0.05).存活组PCT随病情好转迅速下降,至病程第10天,PCT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0.48 ±0.18)μg/L],而死亡组虽有下降趋势,仍持续高于正常水平[(4.04±0.45)μg/L].APACHE 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存活组:25.86±8.73/12.07±6.20)(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56(P<0.05).结论 PCT作为单一的血清学指标,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而APACHE Ⅱ评分与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CT与APACHE Ⅱ评分综合分析,对脓毒血症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将3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PACHEⅡ≥12组(n=10)和<12组(n=20);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8).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15).测定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检测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并分析中性粒细胞凋亡率与血清sFas浓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APACHEⅡ≥12组PMN凋亡率较APACHEⅡ<12组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HEⅡ≥12组及APACHEⅡ<12组PMN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0.01).APACHEⅡ≥12组血清sFas浓度较APACHEⅡ<12组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ACHEⅡ≥12组及APACHEⅡ<12组血清sFas浓度明显升高(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PMN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N凋亡率与血清sFas浓度呈负相关(r=-0.897,P =0.019 <0.05).结论:脓毒症时外周血PMN凋亡率减少,且与脓毒症严重程度相关,脓毒症病情较严重时PMN凋亡率下降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脓毒症时血清sFas浓度增加有关,脓毒症时PMN凋亡减少可能对脓毒症预后无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危重病患者血小板水平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危重病患者71例于入院第1d测定血小板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并按APACHEⅡ评分分为3组,分析各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预后;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血小板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组血小板水平较死亡组高,APACHEⅡ评分较死亡组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患者病情越重,血小板水平越低,APACHEⅡ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胰腺炎患者,其中包括重度胰腺炎(SAP)患者49例,轻度胰腺炎(MAP)患者49例,对比两组患者PCT、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情况;记录SAP组患者生存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38例)和死亡组(11例),逆向分析两组患者P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SAP组RDW和PCT分别与重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患者PCT(3.31±1.08)μg/L,RDW(17.52±4.91)%,CRP(134.58±28.94)mg/L水平及APACHEⅡ评分(18.22±7.31)分明显高于MAP组的(0.40±0.12)μg/L,(14.17±2.31)%,(12.33±3.61)mg/L,(7.82±1.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PCT(4.21±1.54)μg/L,RDW(18.43±3.95)%,CRP(149.21±29.63)mg/L水平及APACHEⅡ评分(19.52±9.31)分明显高于存活组的(2.05±0.22)μg/L,(15.69±1.94)%,(53.44±19.62)mg/L,(13.11±4.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389和0.412,P均0.01);血清PCT水平与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443和0.514,P均0.01)。结论 PCT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可以作为评价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且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多发伤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APACHEⅡ评分值1周内的动态变化,分析各项炎症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48例脓毒症患者于入ICU第1、3、5天检测血清PCT、CRP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32例,死亡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炎症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值的差异,并根据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ICU第1、3、5天血清PCT、CRP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并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第5天血清PCT与CRP、APACHEⅡ评分值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61和0.69.CRP与APACHEⅡ评分值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对预后评估能力较好的依次为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和第3天的PCT水平(P<0.01),第5天的CRP浓度虽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但AUC值明显低于PCT和APACHEⅡ评分.结论 与CRP相比,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较好,并且第1天的APACHEⅡ评分结合第3天的PCT在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抵抗素和Hs-CRP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中的预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抵抗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将100例入住急诊ICU的SIRS患者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组(MODS组)和非MODS组,存活组和死亡组;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抵抗素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分别检测血清抵抗素和Hs-CRP浓度,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SIRS患者抵抗素和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ODS组和死亡组抵抗素和Hs-CRP浓度和APACHEⅡ评分分别明显高于非MODS组和存活组(P<0.01)。SIRS患者抵抗素和Hs-CRP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81,0.79,P值均<0.01),SIRS患者抵抗素浓度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在SIRS患者中早期检测血清抵抗素和Hs-CRP浓度对患者病情和预后有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74例老年SIRS患者与对照组35例老年非SIRS患者ApoA1、ApoB、PA、CRP及APACHEⅡ评分,观察二组预后与这些指标的关系。结果74例老年SIRS组患者ApoA1(0.93±0.27)g/L,PA(144.35±61.20)g/L,低于非SIRS组患者(P<0.05);CRP(8.30±7.96)mg/L,APACHEⅡ评分(22.07±8.25)分,高于非SIRS组患者(P<0.05);Apo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SIRS组患者死亡组ApoA1(0.86±0.32)g/L,PA(128.53±60.45)g/L,低于存活组,以ApoA1更为显著(P<0.05),而CRP[(9.76±7.56)mg/L]及APACHEⅡ评分[(26.44±8.16)分]高于存活组。结论ApoA1、PA和CRP这三种急性时相蛋白有助于老年SIRS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多发伤患者入科血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CU多发伤患者入科血糖水平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住ICU的126例多发伤患者,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入科血糖与病情程度评分的差异及入科血糖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存活组入科血糖水平为( 8.65±2.42) mmol/L,MEWS评分为(4.69±1.78)分,APACHEⅡ评分为(19.69±4.15)分;死亡组入科血糖水平为(18.23±5.09)mmol/L,MEWS评分为(8.60±2.08)分,APACHEⅡ评分为(29.13±3.2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入科血糖水平的升高,MEW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随之升高(P均<0.01),病死率也升高(x2=5.95,P<0.05).且入科血糖水平与MEW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4和0.724 (P<0.01).结论 多发伤患者入科时血糖水平与MEW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一致,对护理人员快速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血清胆碱酯酶(CHE)评估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证明其有效性与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53例,分别计算APACHE Ⅱ评分,并进行验证.建立回归模型,同时将其入院24 h内血清胆碱酯酶最低值进行比较.结果 53例患者中,存活38例,死亡15例.存活组APACHEⅡ评分(16.77±6.97)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33.00 ±4.0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胆碱酯酶(513.7±401.92)IU/L,死亡组胆碱酯酶(501.60±416.09)I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死亡风险模型.结论 APACHE Ⅱ评分系统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可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死亡风险的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胆碱酯酶只能作为中毒诊断的参考指标,不能作为病情危重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在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42例患者入选,根据患者一次入院的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11例,存活组30例.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PCT浓度,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评价PCT、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38.结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CT与APACHEⅡ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GT与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int,ICU)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筛选与其相关的临床预后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ICU内收治的符合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ICU未满24 h死亡患者、既往慢性肾脏病史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按60 d生存状态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统计其性别,年龄、慢性疾病史、24 h内相关临床化验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清胱抑素C浓度,血电解质等)的最差值,并对其进行急性病理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及确诊后60 d病死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行两组问变量的差异比较,再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并对筛选出的危险凶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各种因素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纳入病例98例,男60例,女38例,年龄19~89岁,(52.4 ±16.1)岁;到确诊后60 d为止,死亡34例,死亡率34.7%.病死组患者A-PACHEU评分(17.4±4.3)分高于存活组(14.2±4.8)分,P<0.05.血清胱抑素(Cystatin C)>1.3 ms/L的AKI患者死亡率为50%(24/48),高于血清Cystatin C<1.3 mg/L的患者(20%,10/5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器官衰竭数目t≥2个,少尿,APACHEⅡ>15分,Cystatin C>1.3 mg/L、Cystatin C>1.3mg/L+APACHEⅡ>15分与AKI患者死亡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口j归分析显示:器官衰竭数目≥2个、少尿、Cystatin C>1.3 ms/L结合APACHEⅡ>15分是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Cystatin C>1.3 mg/L结合APACHEⅡ>15分可以作为评价AKI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水平,探讨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至2013年在ICU行机械通气的36例重症肺炎并发ARDS患者,并按其预后分为存活组21例和死亡组15例。在第1、3天以及转出ICU(或死亡)当天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HMGB1水平并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选取同期本院1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死亡组在第1、3天以及死亡当天血清HMGB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P均<0.01);存活组在第1、3天以及转出ICU当天血清HMGB1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P均<0.01);三个时点的血清HMGB1水平呈现死亡组>存活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个时点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均<0.01)。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91,P<0.01)。结论血清HMGB1水平与重症肺炎并发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协助评价病情、判断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危重病患者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预测危重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简便易行而有实用价值的指标。方法对48例EICU患者在入住EICU24h内分别进行APACHEⅡ和血乳酸浓度测定,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组与血乳酸浓度。结果APACHEⅡ评分21~30分组血乳酸浓度明显高于11~20分组(P〈0.05),APACHEU评分〉30分组血乳酸浓度明显高于21—30分组(P〈0.01),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r=0.682,P〈0.01),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血乳酸浓度也相应增高;血乳酸浓度与危重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是危重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