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旨在建立针对阪崎肠杆菌的双重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以阪崎肠杆菌局部大分子合成(MMS)操纵子和外膜蛋白A(ompA)为靶基因,建立双重荧光PCR反应体系,探讨该体系的特异性、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结果表明,双重荧光PCR体系对阪崎肠杆菌的灵敏度为4.3×103 CFU/mL,人工污染初始菌量为2 CFU/100 g奶粉样品增菌24 h即可检出;39株实验菌中的15株阪崎肠杆菌出现特异性扩增,24株非阪崎肠杆菌未出现特异性扩增。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荧光PCR体系特异好、灵敏度较高及抗干扰能力强,可用于婴幼儿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传统发酵豆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三重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以单增李斯特菌hly A基因、蜡样芽孢杆菌Cereolysin AB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引物与TaqMan探针,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建立了可同时检测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三重荧光定量PCR体系,并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对26株非目标菌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而定量检测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三种细菌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3×103cfu/mL、2×104cfu/mL、2×104cfu/mL。应用该方法可在8h内完成对样品中单增李斯特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旨在建立散装即食食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根据沙门氏菌侵染上皮细胞表面蛋白的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nuc)基因、蜡样芽孢杆菌的cer A基因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并对体系中引物探针的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建立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同时评估其特异性、灵敏性及重复性,并应用该方法检测散装即食食品样本中致病菌,同时与国标法比对。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3种目标菌,其他菌株均不扩增,灵敏度分别为4×102、3×102、2×102 cfu/mL,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同时用国标法和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对100份散装即食食品样本进行检测比对,多重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传统国标法,且检测时间大幅缩短。综上所述,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筛查方面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2年广西市售婴幼儿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14个地区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批发市场和便利店采集婴幼儿食品,按照国标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检验。结果 1共监测1 939份样品,总检出率为13.56%(263/1 939),其中,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3.15%,谷类辅助食品检出率为4.19%明显高于配方食品的检出率0.83%(χ2=15.361,P0.05),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0.37%,配方食品检出率为14.12%明显高于谷类辅助食品的检出率8.68%(χ2=13.238,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0.05%;2定量结果:61份阪崎肠杆菌阳性样品中,43份5 MPN/100 g,3份110 MPN/100 g,最大值为240 MPN/100 g;201份蜡样芽胞杆菌阳性样品中,MPN法测得159份100 MPN/g,10份100 MPN/g,最大值为1 100 MPN/g,平板法测得19份100 cfu/g,13份100 cfu/g,最大值为4×107cfu/g;3不同年龄段谷类辅助制品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检出率范围分别为5.69%~21.05%和3.45%~5.26%,配方食品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检出率范围分别为11.11%~16.25%和0%~1.37%;4不同产地婴幼儿食品致病菌检出率范围为8.84%~23.47%。结论广西市售婴幼儿食品存在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污染,应加强企业生产监管,保障婴幼儿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阪崎肠杆菌快速检测,建立等温荧光扩增方法特异性检测阪崎肠杆菌。针对阪崎肠杆菌特异性保守ompA基因设计3套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和反应体系优化,建立阪崎肠杆菌快速检测的实时荧光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以人工污染方式检验该方法在乳粉中阪崎肠杆菌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检测限,并对比实时荧光LAMP法和国标法在48份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的实际检测效果。结果显示,筛选ompA-2引物扩增效率最优,且与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建立的实时荧光LAMP法对人工污染乳粉样品中的阪崎肠杆菌检测灵敏度、稳定检测限分别为10~2 cfu/g和10~3 cfu/g;48份市售乳粉样品进行增菌12 h,实时荧光LAMP法检测结果与传统国标培养结果一致。建立的实时荧光LAMP方法将为阪崎肠杆菌快速检测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婴幼儿经常食用的奶粉伴侣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方法:2016年在我国8个省(直辖市)采集奶粉伴侣864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结果:1.04%(9/864)的奶粉伴侣菌落总数10~4cfu/g,0.12%(1/864)大肠菌群10~2cfu/g,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但1份样品检出阪崎肠杆菌。结论:奶粉伴侣微生物污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常规PCR方法检测阪崎克罗诺杆菌时因检测过程中环境和食品理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假阴性结果的产生,本研究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扩增内标对照,以阪崎克罗诺杆菌特异性基因grx B为靶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并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最终建立了一种添加扩增内标的阪崎克罗诺杆菌PCR检测方法,可以指示PCR过程中因存在DNA聚合酶抑制剂而导致的假阴性结果。通过对20种细菌进行PCR检测显示,该方法对阪崎克罗诺杆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对阪崎克罗诺菌纯DNA模板的检测灵敏度为2.15×102fg/μL,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纯培养物的检测灵敏度为9.4×103CFU/m L。对人工污染婴幼儿奶粉的检测结果显示,阪崎克罗诺杆菌接种量为0.94 CFU/g的婴幼儿奶粉样品经过8 h增菌培养后,即可检出。食品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不添加扩增内标的PCR检测方法中出现的假阴性结果可被本方法检出。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能消除阪崎克罗诺杆菌常规PCR检测方法中可能出现的假阴性结果,适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等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福建省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状况、污染途径并寻找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分离鉴定、PCR 和荧光PCR 等方法检测,分离鉴定采用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和全自动微生物生化仪。结果:阪崎肠杆菌在192 份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检出率为1.56%,在60 份原料奶粉中的检出率为13.33%,30 份生产车间环境样本均未检出。结论:福建省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存在阪崎肠杆菌的安全隐患,某工厂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主要来自原料奶粉。荧光PCR 和显色培养基可用于阪崎肠杆菌的快速筛选和分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大量细菌已被灭活,然而灭活微生物仍影响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现行纯培养技术只能对食品基质中活菌进行检测,无法全面评估污染微生物组成,而基于宏基因组学策略能够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过程中污染微生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采集6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使用细菌纯培养、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 SMRT)和微滴式数字PCR(ddPCR)联用技术对其污染微生物组成进行评价。结果:采用纯培养技术在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和芽孢。使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共鉴定出14个细菌门、138个细菌属和255个细菌种。其中6份样品均存在过嗜冷菌蜡样芽孢杆菌,其平均相对含量高达23.54%,这一灭活的细菌也会影响产品货架期。此外,在IF3、IF4、IF5和IF6样品中,检测到相对含量较低的致病菌大肠杆菌,其相对含量分别为0.06%,0.01%,0.15%和0.05%。采用ddPCR技术对SMRT测序方法检测到的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每克奶粉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拷贝数取对数后分别为5.45和4.89。结论:在6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均未检出致病菌,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然而奶粉中被灭活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可能增加产品腐败的风险,影响产品的货架期。本研究结合多个技术全面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初步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奶粉中快速检测阪崎肠杆菌,本文建立了检测阪崎肠杆菌的恒温实时荧光法。针对阪崎肠杆菌16S r RNA设计三组LAMP引物,采用Deaou-308C恒温实时荧光检测平台,选取常见病原菌标准株进行引物特异性检测;选取阪崎肠杆菌标准菌株进行基因组DNA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测定,同时利用人工污染方式检测此方法在脱脂和全脂奶粉中的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利用Real Amp法和国标法对20份市售奶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引物组16S-11扩增效率最优,与常见病原菌无交叉反应,对阪崎肠杆菌基因组DNA、阪崎肠杆菌污染的脱脂和全脂奶粉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02 CFU/m L、102 CFU/m L和103 CFU/m L;对阪崎肠杆菌基因组DNA和阪崎肠杆菌污染的脱脂和全脂奶粉的最低检测限分别达到103 CFU/m L、103 CFU/m L和104 CFU/m L;在20份市售奶粉样品中Real Amp检测结果与传统国标培养结果一致,表明本文建立的阪崎肠杆菌Real Amp检测方法适用于阪崎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的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微生物质量控制考核,以评价其对6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验能力。方法 6种质控考核菌株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阪崎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2011和2012年设计的组合,将新鲜培养的致病菌增菌液混合后滴加于灭菌奶粉载体中制成样品。2011年考核制备了6种样品(I~VI),2012年为10种样品(A~J)。运用点分数法对两年结果分别进行满意率评价,率的比较用Pearsonx~2检验或对数似然比x~2检验。结果 2011和2012年考核总体满意率分别为86.5%(268/310)和84.3%(375/445),2011年样品满意率最低的是空白样品VI(68.0%,17/25),2012年满意率最低的是G样品(0.0%,0/8)。2011和2012年考核结果主要漏检的是大肠埃希菌,其中2012年大肠埃希菌漏检率占漏检总数的85.7%(60/70)。2011年非考核菌中漏检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2012年考核结果主要多检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多检总数的36.8%(7/19)。两年的结果均显示大肠埃希菌和阪崎肠杆菌组合样品中,大肠埃希菌的漏检率明显增高。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分型正确率较低,分别为41.5%(95/229)和45.1%(105/23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易错误鉴别成英诺克李斯特菌,蜡样芽胞杆菌易错误鉴别成蕈状芽胞杆菌,阪崎肠杆菌易错误鉴别成河生肠杆菌。结论 80%以上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6种致病菌的定性检验能力较好,可以满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需求。其中对沙门菌的检验能力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漏检率较低但易出现多检;大肠埃希菌的检验能力有待提高;阪崎肠杆菌的检验水平较2010年结果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牛奶中志贺氏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Genbank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 (ipaH)基因序列, 自行设计引物, 扩增特异的326 bp核酸片段, 经过优化PCR扩增条件, 建立了志贺氏菌特异、敏感、快速的PCR检测方法, 并对牛奶中的志贺氏菌进行了检测.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 志贺氏菌参考菌株均能扩增出特异的核酸片段, 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 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到1.75×102 cfu/mL.人工污染牛奶的模拟检测结果表明, PCR方法的检测限为1.75×103 cfu/mL.  相似文献   

13.
原料乳中多种致病菌的快速过滤富集及多重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原料乳中致病菌的检测方法繁琐费时耗力的缺点,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原料乳中多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多重PCR快速灵敏检测技术与一种不需要预增菌就可以直接从原料乳中快速过滤富集菌体的技术相结合来同时检测原料乳中主要致病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整个过程只需7~8h即可完成,且检测灵敏度可达102cfu/mL。这种方法是对传统检测方法的有效改进,并且达到了原料乳检测快速、准确、灵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multiplex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multiplex qPCR)快速检测奶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3种常见致病菌的方法。方法筛选目标菌株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稳定的多重q PCR反应体系。通过阳性菌株加标的方式验证体系的特异性,并确定人工污染奶粉的检出限。结果各对引物探针对目标菌株均能扩增,多重实时荧光PCR未发现交叉反应,对17株非目标菌进行检测均未检出,人工污染奶粉中克罗诺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检出限均为10~3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限为10~4 CFU/mL。结论本研究方法可实现婴幼儿奶粉样品中3种致病菌qPCR高效率检测。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食品进出口和生产卫生的需要,使用以16 S rRNA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可扩增282 bp的目的片段的引物,建立了检测阪琦肠杆菌的PCR方法.结果表明,阪琦肠杆菌PCR产物有282 bp的特异性片段,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此目的条带,证实该引物具有特异性.该方法快速、可靠、灵敏,特异性强,可用于食品中阪琦肠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婴儿配方粉及生产加工环节中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采自某企业婴儿配方粉原料、设备、人员及成品等共880份样品,按SN/T 0738—1997《出口食品中肠杆菌科检验方法》和GB 4789系列规定的方法进行肠杆菌科、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检测。结果肠杆菌科检出率为28.41%(250/880),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0.46%(4/872),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16.94%(31/183);原料中肠杆菌科污染最高(40.00%,40/100);预处理车间人员、设备和环境表面共检出4株阪崎肠杆菌;成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为22.73%(10/44)。结论婴儿配方粉及生产加工环节均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况,企业及相关部门应从原料、生产环节、环境等多方面严格把关,确保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对金桔表面细菌进行筛查,初步掌握金桔表面细菌分布情况,为金桔的食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目标菌,同时分离未知菌,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鉴定。结果共从17个样品中分离到12种细菌,分别为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腐生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生癌肠杆菌、解鸟氨酸拉乌尔菌、阪崎肠杆菌、分散团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结论本方法能快速鉴定未知细菌,从金桔上分离到的细菌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存在一定的食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