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身体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它也受社会规范和社会经验的影响,是高度社会化、历史化、精神化、商业化、审美化的人类文化载体。身体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出现在社会学的视域中,开创了身体社会学这一崭新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社会学家们在社会学领域对身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布赖恩·特纳从多角度确定了身体研究的范围,从身体的复杂性、身体的社会行动、身体的集体性等方面对身体社会学进行了整合,奥尼尔提出了"五种身体的设想",由此而形成了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思维、研究框架和时代主题。身体社会学以其敏锐的触角对这一领域进行的探索,使我们对身体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2.
侯雨 《华章》2013,(28)
“身体”成为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是当今文化研究中的重要的文化视野。身体文化也成为文化研究的流行的理论话语。消费时代的身体文化透过身体文化现象具有了自己的狂欢化特征,成为“最美的消费品”。同时,身体文化也在消费时代陷入即身体解放与身体陷阱悖论当中。  相似文献   

3.
谢妮 《教育学报》2006,2(6):91-94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相似文献   

4.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忽略身体、藐视身体的历史,在过去的文学写作中,身体一直处于不在场状态。如今,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使身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涌现出了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身体写作”以激进的写作姿态对传统社会的男权中心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反拨。而以卫慧、木子关等为代表的第二、三代“身体写作”由于其低俗的文化品位和商业目的,背离了反抗男权社会,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最终走向文学的堕落。只有坚持身体灵与肉的统一,才能使文学回归其本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部反思文学的力作,《芙蓉镇》对中国当代文学身体叙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品打破了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所形成的正面人物无欲化、无性别化的身体书写模式,塑造了富有人性美、女性美的个体劳动者胡玉音;突破了五四文学过于借重西方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书写疯癫的文学传统,创造了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当代疯癫人物秦书田。但是,《芙蓉镇》的身体叙述最终仍然落实在宏大的政治伦理叙事层面,丑化反面人物的身体需求,缺失了对被政治异化了的人物所应有的悲悯与同情,使原本用来对抗政治专制的身体再次被政治化、道德化。这种政治化、道德化的身体认知,违背了现代理性社会所建立的身体认知,也制约了作品对历史浩劫的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1,(5):64-70
身体政治是身体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将身体从生物学层面中抽离出来,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加以审视,从而摆脱以往的固有阈限,得出更为综合的结论。笔者运用权力话语、德勒兹生成理论,全面考察巴勒斯围绕身体所构建的独特的文学世界。具体而言,巴勒斯通过肉体“辖制”与欲望“生成”两种维度,对身体政治加以展现,一方面深刻揭示出隐性资本权力与技术主义对身体的强烈控制;同时也展现出对“赤裸生命”的本能追求。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刮起一阵美甲热潮,新颖时尚的美甲使身体末端部位——指甲闪亮登场,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眼前,使人们关注到身体末端体部位之美。身体末端之美与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可从这二者中寻求到一定的理论支撑。由此,可发掘出“身体末端美学”这一全新概念。以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桥梁,深入研究“身体末端美学”之意蕴内涵,在寻求共性的同时更挖掘到“身体末端美学”的独特意蕴,它不仅体现出对身体美更加深入细致的追求,闪现着中国传统尚“微”审美意识,而且还反映着女子自我身体意识的深度觉醒。  相似文献   

8.
社会政治有机体循环是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重要假设之一。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认为人体、社会和宇宙可以被看作一个同构物,并依据这一原理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著名政治范畴。换言之,在这样的思维框架下,政治事物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具有生命的周期,整体社会的运行也具有功能的相似性。所以,处理社会政治事物就像中医看病一样,形成了一种“政治身体症候学”。这种政治思维取向具有明显的“非本质主义”(a-essentialism)特征,政治行为的目的不是改变事物的自然结构,而是顺应自然法则,协调和整合已失序的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末的批评话语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代表人物特里.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话语犀利而独具一格。首先通过对身体的阐释,进而从政治的身体,身体的批评,身体、政治与性,身体伦理建构等方面对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话语进行了分析。伊格尔顿的身体政治批评旨在解放人性和对人的存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身体是教育研究的新视角,身体不是一个纯生物实体,它承载了意含丰富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心身"统一体".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征形式.西方教育语境中的身体与心灵是二元割裂的,身体是被管制的对象,是社会制度得以建立的基础.中国教育语境中的心身原本是一体的,强调道德身体:后受西方教育制度的影响,中式身体在教育上被殖民成西式身体,但其政治工具性仍具有中国特色.在"创新教育"、"创新型国家"的新语境中,以整体观和人文观来反思被遗忘、被冷落的身体,使身体得到真正的救赎,是教育之大义.  相似文献   

11.
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解构了西方身体思想的基础,即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身体论和笛卡尔的实体论主体论,从本体论的角度质疑了传统的身体观,提出了一种联结性、伴生性的身体观念,建构了一种"无我"的身体思想。这样,哈拉维在梅洛-庞蒂的价值论身体观、福柯的认识论身体观之外又提出了一种本体论的身体思想,其意义在于为身体研究开启了第三条思路。  相似文献   

12.
The Finnish Art Teachers’ Society celebrated its 90th anniversary in 1996 with an exhibition `Picturing a Century’.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occasion, four 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Helsinki (Marjukka Barron, Mirka Kastinen, Iris Kärner-Kupiainen and Elina Heikkilä) organised a course ‘The Body Frontier’ involving 25 upper secondary school pupils from four Helsinki schools. One of the aims of the course was to bring forth the many possibilities art education offers, another was to expand the anniversary exhibition outside the museum walls, reaching people who do not usually go to museums. The course first examined different views of the body and studied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aspects as well as contemporary media images, and secondly the study of one’s own body; e.g. its form and the space it holds. The pupils made paper sculptures using their own body as a mould. The sculptures and a short video about their making were exhibited in the central shopping arcade Forum, adjacent to the museum with the main exhibition. The course instructors approached people in the arcade and discussed feelings and ideas evoked by the work. The process itself and the pupils’ ideas were documented in the museum with the main exhibition. The course was a successful experiment in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a university, financing itself largely through commercial sponsorship. The exhibition provoked discussion about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art education and `art proper’, and the public presentation of pupils’ work.  相似文献   

13.
身体写作对于时代、女性自身来说,都是必然的。随着女性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对女性身体的本原的再认识,她们充分的运用身体显示了自己性别化的情绪、经验和欲望,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身体是一个工具和方式,而女性的感性表达和渴望自由则是一种个体性的生命情感文化,让人类文明历史的上空飘荡着永恒的迷香。  相似文献   

14.
试论态势语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试论述了态势语的特点、作用及运用原则与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15.
重读女性的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身体写作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土壤上重要的蔚为壮观的文化事象,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论文选取了女性身体的视角。通过对男女身体的本质差异性、女性身体作为异己存在的历史记忆和女性身体自身所蕴藏的文化颠覆性三方面问题的细致探讨,揭示出当下重读女性的身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指出女性身体正是女性进行身体写作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Modern spirituality is still challenged by the age-old opposition between matter and spirit. But this traditional dualism has lost some of its sting because modern science itself has been forced to countenance the existence of invisible realiti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some areas of contemporary life in which the spiritual is conspicuously entwined with the material even though the relationship often goes unnoticed. If spirituality can be helped to confront its own tacit acceptance of the material, then it may be possible to move toward a postmodern spirituality, one in which there will be less animosity against, and more acceptance of, the material dimensions of existence.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解析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具体论述了其本体象征的特征、性质、价值取向及审美高度,并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得出《春江花月夜》达到了本体象征的辉煌极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身势语属于非语言交际的范畴,但在语言交际中有着补充说明强调、增加、象征或替代等含义,因此对身势语的作用不可忽视。身势语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国家地区,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语义。所以,研究身势语的文化特征对外语研究工作和跨文化交流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