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止血带对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以及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240例在该院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A采用电动止血带术前驱血加压,手术伤口关闭加压包扎后再放松止血带的"全程止血带技术;试验组B仅在用骨水泥黏合假体前驱血电动止血带术加压,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即放松止血带的"中途止血带技术";试验组C采用电动止血带术前开始驱血加压,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即放松止血带行切口内彻底止血后关闭手术伤口的"半全程止血带技术";对照组D则完全不使用电动止血带。比较4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与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下肢DVT发生率、术前及术后早期的KSS评分、膝关节早期活动度(ROM)指标。结果 4组比较后试验组患者的止血带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失血、总失血量、术后并发深静脉栓塞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以试验组C的效果最佳。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在安装假体、骨水泥固化后再释放止血带的半全程止血带技术,创面止血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DVT的发生率未增加,同时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冷敷联合氨甲环酸(TXA)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早期局部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初次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3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A、B、C组。A组45例患者TKA术前静滴TXA 1 g, B组45例患者在静滴TXA的基础上,关闭切口时关节腔注入TXA 1 g, C组45例在联合TXA组的基础上术后进行冷敷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引流量更低,且C组术后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后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更低,且C组术后24、48 h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术后3、7 d关节活动度(ROM)更高,且C组术后3、7 d ROM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A组,B组、C组术后3、7 d两股部周径差更低,且C组术后3、7 d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任何不良反应。围手术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意外,无动静脉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续被动运动(CPM)联合深层肌肉刺激(DMS)疗法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康复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术后采用CPM治疗,B组术后采用DMS治疗,C组术后采用CPM联合DMS治疗,3组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徒手肌力测试(MMT)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于治疗4周后评估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MMT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MMT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ADL评分均高于A组与B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A组与B组(均P<0.05),而A组与B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而A组与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对膝关节假体骨水泥厚度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人工TKA治疗中重度骨性关节炎患者112例,其中94例为初次置换.按照选择标准共82例(82膝)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非止血带组(41例膝)和止血带组(41例膝),止血带组术中全程使用止血带,非止血带组不使用止血带.所有患者术后行膝关节正侧位片检查,测量侧位片上股骨2个测量点,胫骨2个测量点和正位片上胫骨2个测量点假体下骨水泥厚度,同时记录分析两组的显性失血量、血红蛋白(Hb)降低值、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肢体肿胀、肌间静脉血栓、皮下淤斑等.结果 两组均无术后感染、伤口坏死等并发症,非止血带组在围术期显性失血量、Hb降低值、输血率、平均输血量、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比较明显高于止血带组(P<0.05),在VAS疼痛评分、肢体肿胀、肌间静脉血栓、皮下淤斑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止血带组(P<0.05).术后测量胫骨骨水泥厚度[非止血带组(3.57±0.62)mm,止血带组(3.74±0.71)mm)],股骨骨水泥厚度[非止血带组(2.00±0.43)mm,止血带组(2.19±0.48)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中使用止血带可以减少显性失血量、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但不使用止血带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限制性使用止血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TKA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仅在截骨前至骨水泥完全凝固后应用止血带;对照组全程应用止血带。比较两组总失血量、术中及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HSS量表)。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和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周,观察组活动度为60°、90°、120°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术后1个月,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使用止血带可以明显减少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促进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置管与否及不同置管时间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接受TKA治疗的患者220例,剔除中途丢失病例,现将200例接受TKA手术治疗的患者,分成A、B、C、D、E 5组,每组各40例,E组术后不放置引流管,A、B、C、D 4组分别夹闭引流管1、2、3、4 h后开放引流,5组均在引流量<50 mL后拔除引流管.观察各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术后1 d和术后3 d,E组血红蛋白值高于A、B、C、D组(P<0.05);(2)5组术前、术后7 d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术后3 d,E组血红蛋白高于A、B、C、D组(P<0.05);(3)E组术后1 d和术后3 d患肢周径要大于A、B、C、D组(P<0.05);C组术后1 d和术后3 d患肢周径小于A、B、D、E组(P<0.05);(4)E组总出血量少于其他组;A组术后总引流量要多于B、C和D组(P<0.05),(5)术后第1天和第3天,E组患肢活动度明显低于A、B、C、D组患肢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3 d,C组患肢活动度均优于A、B、D、E组;(6)E组术后1 d、术后3 d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高于A、B、C、D组(P<0.05);但是,A、B、C、D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 d膝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第1天和第3天,E组患肢的膝关节评分(HSS)评分低于A、B、C、D组(P<0.05);C组患肢的术后HSS评分高于A、B、D、E组;(8)5组患者术后张力水疱,术后皮下瘀斑和皮下血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张力水疱发生率高于A、B、C、D组(P<0.05),C组术后的皮下瘀斑和皮下血肿发生率要低于A、B、D、E组(P<0.05),切口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1周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充盈缺损是静脉血栓直接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后早期夹闭引流管3 h与其他组相比,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维持Hb,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方案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40例老年(≥60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60例。A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C组采用连续收肌管阻滞,D组采用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比较分析四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膝关节疼痛程度、应激反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手术前后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12、24、48h,B组和C组患者静息状态以及运动状态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应蛋白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且D组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四组患者术后1d、2d、3d、1周、2周、4周的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均显著增大或升高...  相似文献   

8.
分析对比止血带应用于不同时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疗效差异。方法随机选取于2015 年6 月-2016 年12 月于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共计78 例,根据术中应用止血带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3 组:A 组(术中接受全程止血带治疗),B 组(仅于假体安装时应用止血带治疗,于膝关节假体成功放置且骨水泥硬化时结束,即限制性使用止血带),C 组(于截骨后开始应用止血带,加压包扎后停止使用),每组各26 例。比较3 组患者止血效果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TKA 术中不同时期给予止血 带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3 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A、C 组比较,B 组隐性失血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住院时间减少,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关评分以及软组织损伤指标改善显著(p <0.05)。结论限制性使用止血带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隐形出血量,同时减少患者肢体肿胀,有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早期功能恢复提供有力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延边医学院学报》2021,(2):120-126
[目的]观察高屈曲体位下缝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间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并接受TKA的患者41例,其中将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间收入的21例纳入A组(行膝关节屈曲90°下膝关节缝合),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间收入的20例纳入B组(行膝关节屈曲130°~155°下膝关节缝合).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及以上.应用VAS疼痛评分评估术前、术后1、3、7 d及术后1个月时的疼痛程度;采用HSS膝关节评分评估术前、术后7 d及术后1、3、6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独立记录术前、术后1、7 d及术后1、3、6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术后1、3 d时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7 d及1个月时两组VAS评分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及1、3个月时B组HS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HSS评分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7 d及术后1个月时B组ROM值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ROM值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屈位缝合对行TKA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早期练习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8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探索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应用,比较其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疼痛评分并进行疗效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2月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是否使用TXA及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分为3组,A组:术前使用TXA且术中未使用止血带,26例;B组:术前未使用TXA且术中使用止血带,29例;C组:术前未使用TXA且术中未使用止血带,25例。计算患者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术后VAS评分,比较分析3组患者失血量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结果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总失血量为(170.6±12.2)mL,隐性失血量为(89.8±7.0)mL,显性失血量(80.8±11.1)mL;B组患者总失血量为(215.4±39.5)mL,隐性失血量为(187.8±39.9)mL,显性失血量(27.6±7.4)mL;C组患者总失血量为(298.8±31.2)mL,隐性失血量为(143.3±22.4)mL,显性失血量(155.5±19.1)mL。A组和B组总失血量显著低于C组,A组隐性失血量显著低于B组和C组,B组显性失血量显著低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第1、2、3天VAS评分较B、C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B组1例,C组3例切口愈合不良,经过加强换药后愈合良好。 结论 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使用TXA可有效降低术后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在创伤骨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利伐沙班、依若肝素和非抗凝治疗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疗效,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154例,按治疗方式分成利伐沙班组(A组)、依若肝素钠组(B组)及非抗凝组(C组)。观察各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术前及用药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伤口情况;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A组与B组术后无静脉栓塞症发生,C组出现静脉栓塞症3例;A、B、C三组术前与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回访时间点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凝药物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确切,利伐沙班与依若肝素疗效相当;抗凝治疗不会增加术后失血量及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术后膝关节中期功能恢复无影响。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使用抗凝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肢体动脉血流阻断压(LOP)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在人工膝关节镜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84例拟行人工膝关节镜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2例。患者均在膝关节镜术中运用气压止血带进行止血,A组止血带设置常规压力值,B组基于LOP设置止血带的压力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手术视野、皮肤状况、止血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视野、皮肤状况均优于A组(P<0.05);A、B两组术后1 d的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水平及术中出血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止血带设置常规压力值或基于LOP设置止血带压力值均能在人工膝关节镜术中有效止血,而后种方式可扩大术者术中的手术视野,在减轻止血带损伤皮肤及减少术后下肢肿胀等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止血带不同使用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关节外科同一手术团队完成的单侧、初次TKA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3组:无止血带组(A组),全程不使用止血带;全程止血带组(B组),手术全程使用止血带;阶段性使用止血带组(C组),仅在截骨后假体安放阶段使用止血带。比较3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磷酸肌酸激酶,术后第1、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患肢周径手术前后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观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B组优于C组,C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肢周径(髌骨上极20 cm)手术前后差值方面,A组优于C组,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天及第7天VAS评分、术后第1天及第7天KSS评分方面,A组和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红细胞压积差值、磷酸肌酸激酶差值、患肢周径(髌骨上极以及下极10 cm)手术前后差值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A术中阶段性使用止血带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减轻患者术后肢体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TKA术后关节功能康复,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使用或全程使用止血带两种不同时间对患者术后局部炎性反应指标及局部软组织损伤的影响,探讨更适合患者术后恢复的止血带使用时机。方法 纳入2013年10~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初次、单侧TKA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术中仅在使用骨水泥安置假体过程中使用止血带,对照组采用全程使用止血带;于术前及术后1、3、5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8(IL-6、IL-8),乳酸,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等实验室指标,视觉模拟(VAS)评分进行大腿和膝关节疼痛评估,并测量膝关节周径和活动度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取得了相同手术效果(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实验组106.3°±8.1°,对照组为107.0°±9.2°,两组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实验组术后第1、3 d的CK,术后1、5 d的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6、IL-8、CRP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实验组膝关节周径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大腿和膝关节VAS评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中仅在安置骨水泥假体过程中使用止血带较全程使用止血带能够减轻炎性反应,减少局部软组织损伤,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90-93+9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前髁截骨量与股骨前髁侧假体的差异对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计62例。术中测量股骨前髁截骨骨块最高处和所用锯片的厚度,定义T=股骨前髁截骨骨块最高处厚度+锯片厚度,根据T将患者分为A(T8 mm)14例、B(8 mm≤T≤10 mm)32例、C(T10 mm)16例三组,收集三组患者手术前后HSS评分、Melbourne髌股关节评分、ROM、膝关节正侧位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例患者得到良好的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HSS评分、Melbourne髌股关节评分、ROM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与术后的HSS、ROM的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的术后Melbourn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的术后Melbourne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术中股骨前髁截骨量与假体前髁厚度之间的差异对膝关节活动度无临床意义,对髌股关节功能有统计学意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局部浸润镇痛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多模式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2例骨关节炎初次单侧TKR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局部浸润镇痛组(A组)与无局部浸润镇痛组(B组),每组11例。比较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A组术后各时点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8、12、24、48h A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B组,术后24、48、72h A组关节活动度较B组明显增加。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局部浸润镇痛为主的多模式镇痛在初次单侧TKR术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探讨关节镜结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与单纯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骨科收治的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39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为关节镜联合OWHTO手术治疗的共17例,B组为单纯接受OWHTO手术治疗的共22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  结果  (1)2组患者在术前HSS评分、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2组患者术后3 d、1月的 HSS 和、VAS 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有显著差异,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2组术后3月、6月、12月的 HSS 和、VAS 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术后3 d、1月、3月、6月、12月的膝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异(P > 0.05)。  结论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相比较于单纯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在疼痛缓解方面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中远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自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TKA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41例。A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B组采用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7 d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肌力评级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两组VAS评分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明显降低(P0.05);A组VA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低于B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肌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明显增加(P0.05);A组膝关节HS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高于B组(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对TKA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不使用止血带的情况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是否应该安置引流。方法 将67例符合纳入条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n =35)和非引流组(n =32)。由同一医疗组医师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非引流组直接缝合切口;引流组则在手术结束前于关节腔内放置硅胶引流管,外接引流袋后缝合切口;所有患者术中全程均不安置止血带。两组患者分别于关节置换前1 d及术后第1~3天行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检测,并计算术中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观察大小腿周径变化、疼痛评分、输血量、住院天数、膝关节活动度、下床活动时间、引流量等,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大腿及小腿周径、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非引流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引流组术中总失血量〔(976.99±310.61) mL〕高于非引流组〔(666.61±371.2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引流组Hb低于非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非引流组术后隐性失血量〔(513.62±382.7) mL〕稍多于引流组〔(507.75±231.14) mL〕,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瘀斑,未见伤口感染发生。结论 不使用止血带的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安置引流管可有效减少失血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时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不同时期及不同制动体位对肘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病例采集时间为2012年9月-2015年9月。将90例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30例。A组:术后不进行制动,立即进行功能锻炼。B组:术后制动于屈肘90°位,1周后进行功能锻炼。C组:术后制动于屈肘30°位,1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后2周、6个月对90例病例进行术后随访。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前臂旋转度数、临床愈合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A组、B组、C组三组患者术后2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周肘部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2周肘部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前臂旋转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术后6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肘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前臂旋转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00,P=0.15290.05)。三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进行制动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未制动的患者。术后制动时不同体位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及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影响。是否制动以及不同制动体位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愈合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