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科于 1985年 2月~ 1998的年 2月收治 18例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 ,采取早期切开减压 ,骨折内固定、高渗性甘露醇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6例。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16岁 ,平均 36岁。伤因 :交通事故伤 11例 ,坠落伤 5例 ,砸伤 2例。骨折部位 :胫腓骨上段骨折 4例 ,中段 12例 ,下段 2例。其中粉碎性骨折 9例。受伤至手术时的间隔最短4小时 ,最长 2 4小时。其中超过 12小时手术者 3例。1 2 治疗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 ,忌用止血带。小腿前外侧纵行皮肤切口 ,可切开胫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所致腹腔间隔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本组骨盆骨折病例162例,其中13例病人诊断为腹内高压IAH。予介入血管栓塞后,仍有5例腹内高压发生腹腔间隔综合征ACS,予急诊手术。下腹部道八字切口,清除血肿,VSD覆盖引流。结果:后腹膜减压手术治疗ACS5例。术后全部病例均恢复。保守治疗8例IAH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结论:经后腹膜入路减压是治疗骨盆骨折所致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5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病例均行开腹减压,其中1例行腹壁无张力缝合、暂时性关腹,死亡率40%。结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实行腹腔减压术。  相似文献   

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君 《吉林医学》2009,30(21):2633-2634
目的:观察筋膜切开减压术在创伤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肌肉筋膜切开和肌间隔切开使筋膜腔减压。结果:共治疗18例因不同外伤所致不同部位的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在入院治疗6-48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平均时间14h。及时行减压术治疗,均未留下明显的功能障碍。结论:筋膜切开减压是抢救和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确切有效的方法,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春丽 《安徽医学》2012,33(9):1241-1242
目的为临床选择适宜止血带压力提供科学量化、直观的新方法,以减少止血带并发症,提高使用止血带的安全性。方法将9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止血带压力分别设置为收缩压×2+(30~40 mmHg)和收缩压×2倍;观察术中止血效果、术后止血带减压后的副损伤情况。结果 2组在年龄、平均收缩压、止血带使用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的情况下,使用收缩压×2+(30~40 mmHg)压力的止血价值明显优于收缩压×2(P0.05),而减压后副损伤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带压力设置为麻醉满意后收缩压×2+(30~40 mmHg),止血效果满意,减压后副损伤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带(TR-Band)进行压迫、放气的最佳时间.方法 将我科2008年1月-2010年8月,经桡动脉途径行P C I介入病例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全部使用压板止血带(T R-B a n d).减压方法为:观察组(120例),6小时放气法,对照组(120例)4小时放气法.观察两组病例止血成功率,皮下血肿,紫绀,麻木,肢体远端肿胀,桡动脉急性闭塞,迷走反射性晕厥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 压迫止血带(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时间宜定于6h.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因俯卧位脊柱手术的并发症造成的缺血性眶间隔综合征。设计:干预性病例报道。方法:1例80岁男性患者因椎管狭窄接受了长时间的腰椎椎板减压切除术,俯卧位进行全麻。几个小时后,患者主诉左眼周疼痛,视力降低。检查发现面部明显浮肿,左眼球突出、运动受限、左眼无光感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术后,为防止穿刺部位的渗血。出血,常规使用宽松紧带加压包扎止血,在术后护理中仍有少数病人出现局部疼痛、出血。肿胀、水泡甚至坏死现象。为减轻或消除上述症状,我院心肾内科自1997年1月-1998年1月对36例血液透析术后病人中的部分病例采用每间隔半小时至一小时指压穿刺部位并完全放松止血带l-2分钟,效果较传统护理方法好,现将改进方法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资料和材料36例(1864次)透析术后病人,穿刺部位均采用宽松紧带加压包扎止血,压力以不渗血为宜。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长,对术后止血带进行护理。各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6例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采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 d,肿消后缝合减压口,对于未能直接缝合者,植皮后重新用VSD敷料覆盖加压包扎,12天后去除VSD敷料。结果对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患者肢体肿胀7~10 d消退,14例减张口直接缝合,2例游离植皮后再次使用VSD敷料覆盖,植皮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减压口感染。结论 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效果可靠、优越,有效降低传统减压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便于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10.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并不罕见,若未能早期作出诊断,及时进行减压,则间隔区内的肌肉、神经等组织,因血运障碍,可发生肌肉坏死和神经麻痹,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过去由于对它认识不足,以致延误治疗,影响效果。近三年来我们遇到9例,均能作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治疗效果较为满意,报导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15~60岁。小腿筋膜间隔区综合征6例,前臂掌侧筋膜间隔区综合征3例。发生症状至手术时间,最长为13小时,最短为2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于术后PCIA镇痛;对照组视术后疼痛情况间隔肌注哌替啶。结果观察组术后1小时、6小时、12小时、48小时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睡眠时间显著增加,住院时间缩短。结论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兔后肢腓肠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LPO,SOD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将2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甲组(n=6)持续应用止血带3h;乙组(n=6)间隔应用止血带3h(每隔1h松止血带10min);丙组(n=8)于应用止血带前20min静注地塞米松后,持续用止血带3h。各组分别于松止血带前(作为缺血期)及松止血带后10min,20min,40min,60min取兔后肢腓肠肌,测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甲组松止血带后与缺血期相比,LPO和SOD差异有显著性(P<0.05),乙组和丙组较甲组LPO和SOD明显降低(P<O.05)。电镜显示松止血带后可产生再灌注损伤,乙组、丙组较甲组损伤较轻。结论应用止血带后可产生再灌注损伤,间歇用止血带与地塞米松预处理可减轻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筋膜切开减压术在创伤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肌肉筋膜切开和肌间隔切开使筋膜腔减压。结果:共治疗13例因不同外伤所致不同部位的筋膜间隙综合征患者,均挽救了生命并保住了肢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筋膜切开减压是抢救和治疗筋膜间隙综合征确切有效的方法,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进行筋膜切开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院 1 997年 2月至 2 0 0 2年 3月收治胫腓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 2 2例 ,均采用早期切开减压 ,骨折内固定 ,应用脱水剂及扩张血管剂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2 2例中男 1 3例 ,女 9例。年龄 1 6~5 8岁 ,平均 34 6岁。左侧 1 2例 ,右侧 1 0例。致伤原因 :车肇事 1 6例 ,重物砸伤 6例。胫腓骨上段 5例 ,中段 1 2例 ,下段 5例 ,粉碎性骨折 1 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最长 2 0小时 ,最短 5小时 ,超过 1 2小时者 3例。1 2方法 诊断明确后 ,采用硬膜外麻醉 ,不用止血带。首先取胫骨外侧纵形皮肤长切口 ,…  相似文献   

15.
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肢体的影响。方法:经过对32例不同部位的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早期临床症状观察及治疗,包括制动、抬高患肢及应用甘露醇、切开减压等。结果:32例病人除1例并发血管损伤,出现轻度肌挛缩外,均得到较好恢复。结论:早期诊断及早期外科减压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二期缝合手术创面愈合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效果可靠、优越,有效降低传统减压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1991~1992年进行了两次8人次模拟20、40m 饱和暴露后脱险减压方法的人体实验研究。在20m 空气饱和暴露后直接出水.在水面进行压力转移,6人次中出现皮肤瘙痒和关节疼痛4人次,当再加压回到20m后,症状消失:水面间隔总时间为9~15min。在4人次j40m 空气饱和暴露后直接减压到22m(再进行水面转移),未发现任何减压病症状。实验期间还观察了:在高压下人体自身的实际耗氧及高分压氧对肺部的影响。实验结果为今后现场实际应用的饱和脱险减压方法、减压程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肢体血管伤出血是战伤出血的主要死因之一。现沿用的橡皮管止血带所需压力太高,连续使用6小时就难免出现止血带休克,甚至需截肢,因此急需研制新型安全有效的止血器材。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自1982年开始对止血带的生物力学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1) 用狗进行了57例次止血带压力与出血量关系的实验研究,证明二者间不呈线性关系,而符合Bernoulli方程。(2)进行了210次止血  相似文献   

19.
腹腔内高压与腹腔间隔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文喜  孙运波 《医学综述》2006,12(3):136-138
正常情况下腹内压仅略高于大气压。但腹内压轻微升高就会对脏器功能造成不良影响。腹内压增高可见于ICU内的多种疾病。腹内压增高并发脏器功能障碍时称为腹腔间隔综合征,病死率很高。密切观察患者的腹内压变化才能发现该综合征,惟一可行的治疗方法是剖腹减压。对高度危险的患者开腹减压可能对预防该综合征有效。  相似文献   

20.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是肢体电接触烧伤中常见的并发症,如未能及时处理,轻者可致肢体坏死丧失,重者直接危及生命。现就我们救治16例电接触烧伤后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早期处理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 16例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前臂者12例,小腿者4例;有环形烧伤创面者3例,非环形烧伤创面者13例。经及时切开减压,肢体幸存者12例,4例因处理过迟而截肢, 典型病例例1,男性,32岁。左下肢电接触烧伤,踝部可见半环形三度创面,整个小腿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