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栋  王宁  陈锋  张杰 《铁道建筑》2023,(1):127-131
传统排水管易堵塞,不能满足铁路路基水害整治措施长效要求。毛细排水管具备反滤和抗淤能力,可长期保持优良的排水效果,将其应用于路基水害整治值得探讨。测试不同毛细排水管的尺寸参数,开展虹吸排水量、覆土通水量和虹吸能力模拟试验,研究毛细排水管包裹层(透排水带)的集水槽宽度、排水孔径等关键参数对排水性能的影响,并应用于邯长线(邯郸—长治)试验段。结果表明:当透排水带排水孔径最大为1.123 mm,集水槽宽度最小为0.508 mm,隔断宽度最小为1.504 mm时,流速为3 L/min,虹吸排水高度20 cm;毛细排水管包裹层毛细排水孔形状对其毛细作用和排水量影响较大,毛细排水孔径越大,排水孔的排列越紧密,则排水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2.
关于空心抗滑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抗滑桩和排水有困难,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本文介绍的空心抗滑桩可以桩心抽水,解决了排水难的问题。文章介绍了空心抗滑桩的结构和计算,排水的虹吸装置设计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对常德地区的饱和粘性土试样进行了三轴不固结不排水剪切、固结不排水剪切和固结排水剪切试验,获得了该地区饱和粘性土三轴试验的抗剪强度指标,通过对强度指标的分析比较,得出三轴慢剪指标作为设计、施工参数更合理,为粘性土路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辆段在地铁运营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工程实践中地铁车辆段常被暴雨侵袭出现积水,影响车辆段正常使用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种现状,以某地铁车辆段为例,结合完全有组织排水技术理念,探究车辆段有组织排水技术的应用方式。在对大量车辆段暴雨特点现状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其排水体制,提出针对雨水系统的以源头减排来实现削减洪峰流量,采用虹吸雨水、调蓄池等行之有效的有组织排水技术。  相似文献   

5.
当隧道内发生涌水现象,超出区间废水泵房的排水能力时,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应急排水。针对地铁区间隧道应急排水问题,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直接排水、并联排水和串联排水的应急排水方案。直接排水简单、方便、高效,适用于距离短、埋深小的区间隧道;运用并联排水和串联排水,能够有效提高流量或扬程,同时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抢险人员的劳动强度,适用于长大区间隧道。排水泵是应急排水工程的主要工具,应根据现场实际所需流量和扬程情况,按照安装方式、排水水质和能量来源,选择合理的排水泵。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地铁隧道应急排水系统的信息采集、物理定位、资源共享、隐患排查等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6.
王宣  王宣 《科技交流》2004,34(1):74-76
介绍了昆明东连接线高速公路排水与防护设计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不同的排水与防护措施,并使其与沿线环境相协调,可供该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参考.  相似文献   

7.
爆炸法处理深层软弱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试验将袋装排水沙井,堆截预压和深部爆炸加载相结合,使深层软弱地基中的爆炸作生压实和快速排水固结,达到高效加固地基的目的,分析了现场爆炸处理地基试验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变化过程,地表沉降量,触探试验值,土样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压缩空腔的变化,认为深部饱和土中爆炸后瞬时峰值压力很大,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保持较高孔隙水压力值,能产生长达3天的持久排水固结,与此同时地表沉降在爆后迅速发生,两次爆炸区的沉降量比一次爆炸大得多,由爆炸前后触探试验和土样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对比,爆炸后土层强度指标有所提高,承载力提高20%,压缩模量提高了20%,另外炮孔内腔体积也扩大了9倍,试验证明用爆炸法处理深层软弱地其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潜水泵排水在地铁盾构隧道的普通道床区段具有较好的使用条件,但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段,因其不具备抽排浅积水的能力,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对比了利用地铁盾构隧道内部空间采用潜水泵或真空装置排水的施工要求和排水效果,提出了一种将潜水泵和真空装置组合的专用排水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进行分析.该组合式排水技术具备了潜水泵排...  相似文献   

9.
新型土工织物是一种排水效率较高的土工材料,相比传统土工织物,能将路基内的水分更高效率、更大程度地排出。目前关于这种新型土工织物的排水机理已有一定研究,但关于其铺设方式对排水效率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鉴于此,基于新型土工织物的编织结构、排水方式和墨水消散试验,通过在砂土中铺设一层土工织物,开展不同铺设方式下的排水对比试验,研究新型土工织物不同铺设方式对排水量、砂土湿润锋,砂土含水率(体积、质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土工织物水平+垂直向上铺设、新型土工织物水平+垂直向下铺设、传统土工织物水平+垂直向下铺设收集到的水量分别较砂土自由排水多12.23%、10.41%和5.97%;新型土工织物排水效率受铺设方式的影响,新型土工织物水平+垂直向上铺设排水效率最大;新型土工织物水平+垂直向上铺设时,不仅增加了排水路径,还扩大了排水影响范围,使砂土形成一定的湿度差,产生的吸力差能驱使水分迁移,加之新型土工织物的毛细作用,更多的水分被导出;砂土自由排水时,自由水沿孔隙排出,砂土中铺设传统土工织物,虽增加了排水路径,加速了排水效率,但其是憎水材料,在非饱和环境下排水效率低。研究成果可为新型土工织...  相似文献   

10.
近年屋面雨水虹吸排水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供应商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亦逐渐增多。通过对部分大型公共建筑中虹吸系统应用的分析,阐述虹吸技术在工程应用中须注意的难点,以期使该技术得到更健康及迅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江晓霞 《铁道勘察》2007,33(4):100-102
对目前高速公路路表排水方案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广东省某高速公路排水设计工程实例,提出优化集中排水、优化分散排水两种设计思路。对几种优化排水方案的效果及工程造价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隧道新型支护模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了高流态混凝土配合比,对4个不同试验工况的混凝土试件,以3,7,28 d抗压强度为考察指标,分析在相同排水条件下模袋以及在相同模袋条件下有压排水对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对比分析养护龄期对不同试验工况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揭示了不同试验工况混凝土破坏形态。结果表明:模袋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不大,但可以提高其整体变形能力;有压排水可大幅度提升混凝土抗压强度,且提升随养护龄期增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不排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前期增长较慢后期较快,而有压排水混凝土恰好相反;无模袋混凝土破坏时形成两个对顶的角锥形破坏面,有模袋混凝土破坏时裂缝沿着平行于力的作用方向产生,但两者边缘都有贯穿裂缝。研究成果可为探究模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强度试验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介绍梧柚山下行隧道防排水系统的设计情况,分析防排水设计的合理性和防排水措施的可靠性,总结了设计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剪切速率对黏土不排水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轴试验和直剪试验,研究了剪切速率对于饱和黏土三轴不排水抗剪强度与固结快剪强度的影响.对于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三轴固结不排水强度和内摩擦角不断增大;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固结直剪强度和内摩擦角不断减小;固结压力较小时,剪切初期速率对于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较小;固结压力较大时,速率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志清  孟俊 《铁道建筑》2007,(10):63-66
为了避免黄土地区道路排水构造物的破坏,以宁夏银古高速公路为依托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在排水构造物基础及进出水口处加铺复合土工膜的设计方案,并对试验方案进行了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复合土工膜结合灰土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和冻胀的发生,避免沉陷和陷穴破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长梁山隧道防排水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工程防排水是隧道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可靠的防排水措施,地下水就会侵入,乃至危害运营和影响隧道使用寿命。目前,地下工程最大的病害就是渗漏水。整治渗漏,既困难费用又高。因此,多设计时就引重重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本文通过对长梁山隧道排水设计原则、洞门段防排水、明洞防排水、地层超前注浆、初期支护、衬砌盲沟、铺设防水层、结构自防水、施工缝的防水等方面的设计与探讨,详细介绍了隧道工程防水技术及  相似文献   

17.
根据老柴窝隧道防排水系统工程设计技术要求,隧道工程范围内的防排水处理方法以排水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结合施工实际情况介绍老柴窝隧道防排水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软土地区集装箱场区地基采用强夯联合真空排水的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场区工程地质条件、技术要求、通过不同地基加固方案经济比较确定该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介绍了如何通过强夯、真空排水试验,确定强夯及排水参数。  相似文献   

19.
地铁给水排水及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地铁给水排水及消防工程的监理与参观,针对消防水源与消火栓,管道防腐和车站污,废水排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雷 《科学技术通讯》2001,(3):14-15,35
路基排水是路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路基稳定性及工程造价,本文针对路基排水设计有关问题,结合配合施工的体会,提出自己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