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肝脏》2015,(9)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FN-γ、IL-32和IL-6水平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32和IL-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结果健康对照者血清IFN-γ、IL-32和IL-6水平分别为(14.41±3.71)、(182.24±72.22)、(1.62±0.63)ng/mL,乙肝肝硬化患者分别为(182.12±41.37)、(1218.21±215.08)、(37.70±9.77)ng/mL。IFN-γ水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r=-0.342,P0.05),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319,P0.05);IL-6水平与ALT水平呈负相关(r=-0.314,P0.05)。结论 IFN-γ、IL-32和IL-6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脏》2016,(5)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22(IL-22)水平同急性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病情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HEV感染患者,其中32例伴有肝硬化(A组),30例为单纯性HEV感染(B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及20例单纯性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干扰素-γ(IFN-γ)、IL-22、白介素-6(IL-6)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两组的IL-2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硬化对照组(P0.05);A组的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肝硬化对照组(P0.05);A组患者中,有14例出现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18例未出现ACLF。伴ACLF患者的IL-22、IL-6水平均显著高于不伴ACLF患者(P0.05)。伴ACLF组患者治疗9周后的IL-22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HE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性损伤有IL-22的参与,IL-22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情况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可将其作为评估HEV患者病情转归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检测30例CHB患者阳MC培养上清中IL-4、IL-10和IFN-γ的水平,同时选择7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组.CHB组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HBeAg( )组IL-4水平明显高于HBeAg(-)组(P<0.05),而IFN-γ则显著低于HBeAg(-)组(P<0.05);HBV DNA水平与IL-4水平呈正相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CHB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Th1/Th2水平失衡可能与HBV持续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中的50例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50例单纯慢阻肺患者视作对照1组,50例健康受检者视作对照2组,均进行白介素(IL-6)、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各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指标水平分别为(89.58±32.46)ng/L、(37.48±15.69)ng/L、(70.15±32.46)ng/L,均高于单纯慢阻肺的对照1组、健康者对照2组,单纯慢阻肺的对照1组各项指标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者的对照2组(P0.05);观察组痰菌阳性患者的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水平均明显高于痰菌阴性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指标水平分别为(60.38±15.48)ng/L、(22.35±10.46)ng/L、(48.42±16.92)ng/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会有明显升高,通过测定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帮助临床辅助诊断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与血清HBV DN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另选取20名正常居民作为正常组。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以及常规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慢性HBV感染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与血清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8.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FN-γ、IL-4、IFN-γ/IL-4表达水平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表达水平、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3组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IFN-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FN-γ/IL-4比值也显著降低(P0.05)。HBV DNA为3 lg IU/mL组患者IFN-γ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IFN-γ/IL-4比值显著高于HBV DNA为3~6 lg IU/mL组与6 lg IU/mL组(P0.05),而HBV DNA为3~6 lg IU/mL组患者IFN-γ表达水平高于6 lg IU/mL组,IL-4表达水平低于6 lg IU/mL组,IFN-γ/IL-4比值高于6 lg IU/mL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显示:血清HBV DNA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r=-0.526,P0.05),与IL-4呈正相关(r=0.417,P0.05)。结论 (1)安络化纤丸联合恩替卡韦能有效改善Th1/Th2类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缓解患者的病情;(2)Th1/Th2类细胞因子中,血清HBV DNA水平与IFN-γ呈负相关,与IL-4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血清免疫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初诊初治CLL患者53例(CLL组),Binet分期A期15例、B期22例、C期16例。另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IFN-γ、IL-17、IL-6水平,比较CLL组与对照组、CLL组不同分期患者的血清IFN-γ、IL-17、IL-6水平。采用Pae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FN-γ与IL-6、IL-17与IL-6的相关性。结果 CLL组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IL-17、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CLL组C期患者IL-17、IL-6水平低于A、B期,A期IFN-γ水平高于B、C期(P均<0.05)。CLL组A、B期患者IFN-γ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833、-0.873,P均<0.05),IL-17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0、0.829,P均<0.05)。结论 CLL患者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重叠组)、急性戊型肝炎患者(AHE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IFN-γ、IL-2、IL-10水平;分别采用实时荧光PCR和ELISA方法测定重叠组和CHB组的乙肝病毒(HBV)基因定量(HBV DNA)和HBV血清标记物;同时检测重叠组、AHE组和CHB组的主要肝功能指标。结果 重叠组IFN-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IL-10低于CHB组和对照组,IL-2高于CHB组(P〈0.05);CHB组IL-10高于其他3组(P〈0.05)。重叠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于CHB组,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CHB组(P〈0.05)。重叠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HBV DNA阴性率高于CHB组(P=0.00)。重叠组组中HBV-DNA阴性者IFN-γ、IL-2水平高于HBV-DNA阳性者,IL-10水平低于HBV DNA阳性者(P〈0.01)。结论 IFN-γ、IL-2、IL-10参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肝细胞免疫损伤过程;IFN-γ、IL-2、IL-10可作为判断重叠感染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重叠感染后IFN-γ、IL-2可能影响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8.
张雷家  张金萍  胡冰 《山东医药》2005,45(31):21-22
对95例乙肝病毒(HBV)感染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其IL-10、IL-12和IFN-γ血清水平,同时检测HBV—DNA和HBVM。结果HBsAg携带(ASC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儿(CHB组)的IL-10、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P值分N〈0.05,〈0.01,〈0.01)。ASC组高病毒载量者IL-10和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CHB组高载量者IL-10、IL-12和IFN-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ASC组和CHB组IL-10与IL-12、IFN-γ均呈显著正相关,IL-12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HBV感染患儿存在异常细胞免疫应答,与HBV—DNA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吴敏 《肝脏》2015,(4):320-323
目的探讨IFN-γ、IL-10、CD19+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感染科2012年6月到2014年2月的门诊及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正常或者非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法定量病毒载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法检测IFN-γ、IL-10水平及荧光染色测定CD19+水平,分析IFN-γ、IL-10、CD19+水平与HBV DNA定量相关关系。结果病例组的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10与CD19+高于对照组中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定量、IFN-γ、IL-10、CD19+水平在HBV DNA阴性、低拷贝、高拷贝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拷贝与低拷贝组中HBV DNA定量、IL-10及CD19+水平高于HBV DNA阴性组中水平,IFN-γ低于HBV DNA阴性组中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拷贝HBV DNA定量、IFN-γ、IL-10、CD19+水平与低拷贝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与HBV DNA定量间呈负相关关系(r=-0.367,P0.05),IL-10和CD19+水平与HBV DNA定量间呈现正相关关系(IL-10 r=0.362、CD19+r=0.348,P0.05)。结论 IFN-γ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呈现负相关关系、IL-10、CD19+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IFN-γ、IL-10、CD19+水平可以作为乙型肝炎患者发生炎症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肝脏》2015,(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INF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治疗,血清IFN-γ、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与肝功能ALT恢复、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 106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IFN-γ、IL-10的血清浓度变化,并同时检测肝功能ALT、HBV DNA含量的变化。结果 106例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后,94例患者ALT恢复正常,占88.7%,72例HBV DNA102拷贝/mL,占67.9%,51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比例为48.1%。HBeAg/HBeAb转换组的IFN-γ表达水平高于HBeAg未变化组和转阴组(P0.05);IL-10表达水平低于HBeAg未变化组(P0.05)和HBeAg转阴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HBeAg/HBeAb转换组、HBeAg未变化组及转阴组的IFN-γ和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胞因子IFN-γ、IL-10与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血清ALT复常及HBV DNA含量下降相关,T h1/T h2亚群细胞因子平衡是促进肝功能ALT恢复、HBeAg血清转换及HBV DNA含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了解合并慢性HBV感染对急性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和临床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同时检测了310例登革病毒1型感染患者血清中IFNα、IFNβ、IFNγ、IL-10和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其中8%(25/310)合并感染了HBV,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取自41名健康者和47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 在急性登革病毒感染期间,IFNα分泌水平显著高于IFNβ,分别为(95.1±279.3) pg/mL和(2.8土16.2)pg/mL,但在合并HBV感染的患者中IFNα的分泌明显减少,为(86.5±358.1) pg/mL;分别在发热第2天、第3~4天和第6天,IFNα、IFNβ及IL-10的中位数达到峰值.在单纯登革病毒感染的患者中,IFNα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和血清ALT水平呈负相关(分别为r=-0.2327,-0.2122,均P<0.01).结论 合并慢性HBV感染可以改变急性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IFNα的分泌可能与出血倾向相关,但对肝脏的炎性损伤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α-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血清Thl/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普通α-干扰素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和6月,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4水平,并同时检测ALT、HBV DNA水平。结果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早期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均升高,IL-4水平均降低;两组TLR4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但应答组患者TLR4下降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IFN-γ和IL-4的变化与TLR4的变化无明显相关(P均〉0.05),TLR4与ALT呈正相关(r=0.78,P〈0.01),TLR4的变化与HBV DNA变化无相关(P〉0.05)。结论在干扰素-α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TLR4表达的变化无相关,而对干扰素治疗的疗效可能与TLR4表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清中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AECOPD合并肺结核组、AECOPD组、肺结核组和健康对照组,根据肺结核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将肺结核患者分为单侧病变组、双侧病变组、无空洞组和有空洞组,根据AE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的IL-6、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 AECOPD合并肺结核组血清中的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AECOPD组和肺结核组(P<0.05);单侧病变组患者血清中的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显著低于双侧病变组(P<0.05);无空洞组患者血清中的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显著低于有空洞组(P<0.05);病情好转组治疗后IL-6、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IL-6、TNF-α和IFN-γ在AECOPD合并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其外周血清中水平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AECOPD合并肺结核病情的发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BALB/c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外周血中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感染BALB/c小鼠3d、5d、7d后,ELISA方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NF-γ、IL-4水平变化。结果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第3d,外周血中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第5d,小鼠外周血中INF-γ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IL-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第7d,小鼠外周血中INF-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早期即可出现INF-γ水平降低,IL-4水平升高的现象,可作为附红细胞体病临床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为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清学和免疫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Dong JL  Ma LN  Ma B  Chen XY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0):731-734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免疫耐受期、肝炎活动期、非活动携带状态)者断面的树突状细胞(DC)亚群功能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 30例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者,分为免疫耐受组、肝炎活动组和非复制携带组,每组10例;另选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12、IL-10、干扰素(IFN)α、IFN 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功能(以IL-12含量代表mDC的功能,以IFN α含量代表pDC功能)及其他细胞因子在不同组别间表达水平的差异.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比较,总的HBV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用t检验,4组间两两比较用秩和检验.结果 HBV感染组IL-12总含量及单个核mDC IL-1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3.12±159.30)pg/ml比(338.48±142.92)pg/m和(9.48±9.57)fg比(15.10±6.25)fg,F值分别为0.225和0.684,P值均<0.01],两组IFN α总含量及单个核pDC IFN 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5.87±477.02)pg/ml比(662.37±356.06)pg/ml和(85.14±68.44)fg比(62.11±627)fg,F值分别为1.467和1.804,P直均>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IL-12总含量[(338.48±142.92)pg/ml ]高于其他3组(Z值分别为-3.039、-2.967和-2.949,P值均<0.01),单个核mDC IL-12含量[(15.10±6.25)fg]也高于其他3组(Z值分别为-3.027、-2.671和-2.863,P值均<0.01);健康对照组IFN α总含量为(662.37±365.06)pg/ml,单个核pDC IFN α含量为(62.11±27.04)fg,均高于肝炎活动组(Z值分别为-3.016和-3.176,P值均<0.01).HBV感染不同组别中,仅IFNα水平[分别为(86.17±12.02)pg/ml、(91.76±39.64)pg/ml和(139.32±207.35)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53.30±23.9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67、-2.896和-3.054,P值均<0.01).结论 HBV感染后,DC功能和IFN α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但是HBV不同转归期DC功能无明显差异.DC功能缺陷和IFN α水平异常可能是HBV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0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7月我院诊治的126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和55例健康孕妇,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血清IFN-γ、IL-4、IL-1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外周静脉血细胞因子水平对HBV母婴传播的影响。结果 本组发生HBV宫内感染15例,自宫内未感染者中选择30例作为对照,结果宫内感染组孕妇外周静脉血IFN-γ水平为(681.3±141.6)pg/ml,IL-10水平为(62.3±11.4)pg/ml,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分别为(992.6±192.3)pg/ml和(68.5±12.8)pg/ml】或对照组【分别为(1040.4±48.1)pg/ml和(73.7±2.6)pg/ml,P<0.05】,而血清IL-4水平为(68.1±22.9)ng/L,显著高于宫内感染组或对照组【分别为(49.2±15.3)ng/L和(38.9±7.2)ng/L,P<0.05】;三组新生儿脐静脉血三个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ROC分析显示,孕妇外周静脉血IFN-γ预测HBV母婴传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95%CI:0.810~0.945),诊断的截断点为≤782.36 pg/ml,其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69.4%。结论 HBV感染孕妇存在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检测血清IFNγ、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可作为评估HBV母婴传播的观察指标,能为临床确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赵东  徐桂芳  邹晓平 《胃肠病学》2012,17(5):271-275
益生菌对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可起有益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观察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对感染Hpflori的C57BL/6小鼠胃黏膜IL-8、IFN-γ以及IL-4、IL-10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益生菌治疗Hpylori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pylori感染性胃炎动物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标准三联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益生菌联合标准三联治疗)。治疗4周后处死小鼠,以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和细菌培养检测Hpylori感染,行HE染色评估胃黏膜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胃黏膜IL-8、IFN-1以及IL-4、IL-10含量。结果:联合治疗组的Hpylori根除率显著高于标准三联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慢性炎症评分、IL-8、IFN-γ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标准三联治疗组(P〈0.05),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其余三组相比,联合治疗组IL-4和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以PPI为基础的标准三联疗法可显著提高Hpylori根除率,降低致炎因子IL-8、IFN-γ水平,减轻胃黏膜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并促进抗炎因子IL4、IL-10的生成进而诱导Th2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