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肝病理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1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同时检测HBVDNA和其它肝炎病原学标志。结果:HBeAg的表达与肝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炎症变化无明显相关(P〉0.05);S0和s4两组之间血清HBVDN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表达和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血清HBeAg表达与否和HBVDNA水平高低不能单独作为判断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脏组织学变化情况。方法对266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行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的变化;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前S1蛋白、HBV—DNA、HBsAg等的变化。按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分组,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的分布,并比较肝组织中HBsAg、HBcAg在H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阳性率。结果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2.716,P〈0.01)。HBeAg阳性和阴性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Uc=1.493,P〉0.05)。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8.47~41.29,P〈0.01)。结论HBeAg阳性组肝组织炎症程度高于阴性组。HBeAg阳性组血清前s。蛋白、HBV—DNA及肝组织中的HBsAg、HBcAg等病毒复制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乙型肝炎病人及其配偶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采用ELISA法和荧光PCR法对316例乙型肝炎病人及其配偶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指标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HBVDNA的阳性率和含量在HBeAg(+)与HBeAg(-)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χ^2=31.97、68.79,P〈0.01);HBsAg的相对滴度与HBVDNA的含量关系不密切。乙型肝炎病人配偶HBV感染率为58.2%,有4例HBVDNA含量〉1.0×10^6 copies/L。结论HBeAg与HBV的复制和HBVDNA的高含量关系密切,而HBsAg的相对滴度则不能反映HBV的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强弱。配偶间的密切接触可以引起HBV感染,但很少导致HBVDNA在体内的存在和复制。  相似文献   

4.
HBV DNA定量与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HBVDNA定量与各型乙型肝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 5 70 0型荧光定量PCR仪 ,对 83 8例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的各型肝炎患者行HBVDNA定量检测 ,并同时检测其它乙型肝炎病原学标志物 ,对部分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慢性重型肝炎中 ,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有明显的一致性。HBsAg、HBeAg、HBcAb阳性模式、HBsAg、HBcAb阳性模式和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 94.3 8%、3 8.5 6%、2 7.3 0 %。各型肝炎的HBVDNA定量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慢性乙型肝炎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变及慢性重型肝炎组 (P <0 .0 0 1)。 15例患者的HBVDNA定量与肝脏病理学分析 ,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结论 HBVDNA定量检测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与HBeAg阳性呈正相关 ,是乙型肝炎诊断和观察抗病毒治疗的一项可靠的判断指标。但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基于血清HBsAg水平、HBV DNA载量、HBsAg/HBV DNA比值判别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评价Fisher判别函数判别肝组织不同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效能。方法 472例经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HBeAg阳性279例,HBeAg阴性193例。血清HBsAg采用Abbott Architect I2000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HBs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病理学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BV DNA、HBsAg/HBV DNA分别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P〈0.01)。根据Bayes逐步判别分析,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符合判别不同病理学分级的模型纳入自变量标准的指标分别只有血清HBsAg和HBsAg/HBV DNA,符合判别不同病理学分期的模型纳入自变量标准的指标分别有血清HBsAg、HBV DNA和HBV DNA。判别HBeAg阳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级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G1、G2、G3的一致率分别为5.8%、51.1%、59.1%,判别HBeAg阴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级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G1、G2、G3的一致率分别为95.5%、0.0%、5.7%;判别HBeAg阳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S1、S2、S3、S4的一致率分别为36.4%、34.9%、21.6%、57.9%,判别HBeAg阴性患者不同病理学分期的Fisher判别函数判别S1、S2、S3、S4的一致率分别为86.7%、29.4%、0.0%、0.0%。结论基于血清HBsAg和基于血清HBsAg、HBV DNA的Fisher判别函数分别对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3和分期S4有重要的判别价值;基于HBsAg/HBV DNA比值和基于血清HBV DNA的Fisher判别函数对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G1和分期S1有重要的判别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陕西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变化情况。方法 153名患者分为免疫耐受期组(IT)、免疫清除期组(IC)、非/低水平复制期组(LR)、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肝炎组(ENH)、HBeAg阳性肝硬化组、HBeAg阴性肝硬化组。HBsAg滴度采用Abbott免疫化学发光检测仪(AXSYM)测定。分析每个阶段HBsAg滴度与HBVDNA、ALT的相关性。结果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HBsAg滴度的中位数不同,分别为IT131.67S/N,IC91.43S/N,LR70.92S/N,ENH82.61S/N,HBeAg阳性肝硬化组78.46S/N,HBeAg阴性肝硬化组65.93S/N。HBsAg滴度在IT组最高,HBeAg阴性肝硬化组最低。HBsAg滴度水平仅在IC组中与HBVDNA相关,不同阶段HBsAg滴度水平与ALT均无相关性。结论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HBsAg水平有明显差异。但仅在IC期HBsAg滴度水平与HBVDNA定量有相关性。HBsAg滴度是否能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尚需更多的纵向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临床及肝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CHB患者血清ALT、TBIL、HBV-DNA载量,同时行肝活体组织检查,对肝脏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分期。结果:(1)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定量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t=3.98 P<0.001);(2)HBV-DNA载量与肝损害程度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F=1.1 P>0.05);(3)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载量与肝功能ALT、TBIL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P>0.05);(4)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1、G2、G3、G4之间及纤维化分期S1、S2、S3、S4之间和HBV-DNA载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HBV-DNA载量与HBeAg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HBV-DNA载量与肝功能ALT、TBIL及肝损害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对9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病程、肝功能、HBV DNA定量、肝组织病理炎症程度(G)均有差异;但家族史、甲胎蛋白(AFP)、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S)、纤维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但是HBeAg阳性组HBV DNA含量更高,肝脏炎症活动重。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356例乙型肝炎病人检测血清HBV DNA、HBVM、肝功能,其中58例病人作了肝活检,对其肝脏组织进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特征,并对不同特征的HBV D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HBV DNA含量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ALT正常组与不正常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而ALT不同水平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0~Gl组与G2、G3及G4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G2、G3及G4三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纤维化分期S0~Sl组与其他三组均有显著性差异,S2与S3组间无明显差异,S2、S3组与S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BV DNA仅代表血清HBV复制的水平,不能反映肝脏炎症的严重程度,早期肝硬化时HBV复制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0.
冯伯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62-4563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模式患者HBVDNA含量,并与前S1抗原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86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1),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 PreS1抗原与乙肝DNA定量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血清中Pre-S1及HBV DNA含量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HBVDNA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2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Pre—S1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和HB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分Pre—S1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re—S1阳性组检出HBVDNA的平均含量是(7.34&#177;0.88)拷贝/mL,阴性组是(5.41&#177;1.14)拷贝/mL。两组比较:HBVDNA的检出率(P〈0.005)和HBVDNA的含量(P〈0.05)差异都有显著性。Pre-S1阳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DNA的检出率为77.11%,Pre-S1阴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DNA的检出率是29.30%,阳性组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HBsAg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模式⑤,100.00%),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三阳(模式①,95.98%),HBsAg、HBeAg、HBeAb、HBcAb四阳(模式③,95.OO%);阴性组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模式⑤(100.00%)、模式③(75.00%)、模式①(63.87%)。结论Pre-S1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其阳性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HBV复制活跃,HBV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与肝病理分期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1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同时检测HBV DNA和其它肝炎病原学标志.结果:HBeAg的表达与肝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炎症变化无明显相关(P>0.05);S0和S4两组之间血清HBV DNA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之间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表达和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血清HBeAg表达与否和HBV DNA水平高低不能单独作为判断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 64例 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 HBV 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系统, HBV M采用 ELISA法.结果慢性中、重度肝炎较慢性轻度肝炎血清 HBV DN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而慢性中、重度肝炎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样肝组织炎症分级 G1、 G2、 G3随着炎症分级的增高,其血清 HBV DNA含量也逐渐增高,而在 G4级较 G3级反而有所下降;血清 HBV DNA含量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无明显关系;血清 HBV DNA含量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结论血清 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损伤有一定的关系,与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病理严重程度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5例,分别根据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清HBV-DNA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HBeAg。结果随炎症程度加重(G1~2,G3,G4),HBV-DNA(对数值)逐渐下降(6.19±1.36,5.42±1.52,4.42±1.33)(P<0.05),HBV-DNA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rs=-0.481,P<0.01);随纤维化程度加重(S1-2,S3,S4),HBV-DNA亦逐渐下降(6.37±1.22,5.51±1.52,4.60±1.42),P<0.05,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s=-0.501,P<0.01);同时HBeAg阳性率随炎症程度加重而下降(84.2%,57.1%,46.7%)(P<0.05),亦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下降(87.5%,61.1%,47.6%)(P<0.05)。结论随肝组织病理程度加重,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HBeAg阳性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在正常情况下能否通过胎盘屏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对189例HBsAg阳性孕妇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测定、HBVDNA载量检测,新生儿取脐动脉血检测HBVDNA、HBsAg、HBeAg。结果155例HBVDNA阴性的脐血HBsAg均为阴性,其中34例HBeAg阳性的孕妇中有22例脐血HBeAg阳性,阳性率为64.7%。孕妇血清与脐血HBeAg含量经统计学分析,相关系数为0.9629,呈正相关。脐血中HBeAg的浓度均低于孕妇血清中HBeAg的含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可以通过胎盘屏障。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HBe(Anti—HBe)的相关性。方法 对450例乙肝患者血清进行酶免法(EIA)检测前S1抗原、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HBeAg、定量PCR内标法检测HBV—DNA。同时对用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的72例正常健康人血清也进行前S1抗原检测。结果 450例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76.8%,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61.5%,其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在HBeAg阳性患者中为61.6%、在抗-HBe阳性患者中为61.5%。HBV—DNA阳性情况下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两组经解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 前S1抗原、HBeAg与HBVDNA符合率较高,前S1抗原与HBeAg无明确相关。对无条件检测HBVDNA而HBeAg阴性的血清,检测前S1抗原,可起到提示病毒是否复制的补充作用,如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对临床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官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3):2866-2867
目的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与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南平市人民医院肝内科住院的200例HBV携带患者血清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样本中HBV DNA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样本中HBV标志物含量,同时检测肝功能。3项检测指标使用同一患者标本,分析3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相关性分析,HBV DNA与肝功能指标的r在±0.2以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含量与肝功能指标的r在±0.2以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含量与HBVDNA含量的r分别为0.457、0.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sAg、HBeAg含量只反映HBV在血清中的复制情况,不能以HBsAg、HBeAg含量及病毒载量的大小作为判断肝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要综合分析HBV DNA含量与HBV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及肝功能,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疾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同血清标志物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 (FQ PCR)检测HBVDNA同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将FQ PCR法检测HBVDNA的标本用ELISA法重新测定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 (PreS1 )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 1 86份HBVDNA阳性标本中 ,HBsAg阳性率 98.92 % ,抗 HBc阳性率 94 .0 9 % ,有 2例HBsAg阴性 ,其中 1例为抗 HBc单独阳性。PreS1阳性率为 6 1 .83% ,HBeAg阳性率为6 6 .6 7% ,后二者同时检出率 4 2 .4 7% ,联合检出率 86 .0 2 % ,PreS1和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HBVDNA阴性而HBsAg阳性标本 1 1 4例 ,抗 HBc阳性率为 96 .4 9% ,PreS1阳性率为 2 2 .81 % ,HBeAg阳性率为 5 .2 6 % ,后二者同时检出率 3.5 1 % ,PreS1和HBeAg阳性率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 ) ;HBV低水平和高水平复制标本PreS1和HBeAg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HBVDNA阳性标本中 ,对于PreS1和HBeAg而言 ,PreS1单独阳性者HBVDNA对数值为 6 .6 5 4± 2 .2 0 3(x±s) ,HBeAg单独阳性者为 6 .892± 1 .5 79,同时阳性者 6 .70 6± 1 .6 4 3,均阴者为6 .32 1± 1 .76 3,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PreS1和HBeAg与HBVDNA关系密切 ,可作为HBV复制的标志物 ,尤其二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但以HBeAg特异性较高。二者存在状态与HBV复制程度关系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同时检测10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0.78和6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73,P0.05);HBeAg和HBVDNA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47,P0.05);经相关性分析,HBeAg和HBVDNA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38)。结论与HBeAg相比,HBVDNA能够更加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但仍需二者有机结合、综合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采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了 40 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前S2 抗原与HBVDNA含量。结果 40 4例患者随血清HBVDNA含量 (拷贝 /ml)的减低 ,前S2 抗原检出率明显减少。 168例HBeAg阳性血清中 ,HBVDNA、前S2抗原阳性检出率均很高 ,三者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比较HBVDNA和前S2 抗原在各型乙肝患者血清中的同时检出率 ,急性乙型肝炎组与其他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果提示前S2 抗原和乙肝病毒活动性复制及传染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