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溶液-凝胶浸渍涂布工艺在Al_2O_3陶瓷管上制备了掺杂SnO_2气敏薄膜;利用高温热解法在SnO_2薄膜表面覆盖SiO_2气体分离膜后制得双层薄膜气敏元件。分别测试并比较单层和双层薄膜元件的气敏特性,结果表明:单层薄膜元件对可燃性气体无选择性、响应和恢复时间短;而双层薄膜元件对氢气表现出极高的灵敏度和优越的选择性,其响应和恢复时间都比单层薄膜元件有所延长,结合实验结果,从理论上阐述了双层薄膜元件对氢气的敏感机理。  相似文献   

2.
烧结型SnO_2可燃气体敏感元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沉淀法与浸渍法结合制备的Ag-SnO_2粉料,金属银无规则地分布于SnO_2的表面,当Ag的掺杂量为2wt%左右、工作温度在260℃左右时,可获得气敏性能良好的可燃气体敏感元件。  相似文献   

3.
SnO2薄膜制备及其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了用低温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SnO2薄膜的工艺,并研究了所制得的纯净及掺杂Ag,Pd的SnO2薄膜的气敏特性。此法制得的元件对还原性气体,尤其是低浓度H2S,C2H5OH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及快速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浸渍法和光照分解法合成了银掺杂的SnO2气敏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材料的物相组成,用X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材料的价键结构,用静态配气法测试了材料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浸渍法Ag-SnO2的气敏性能优于光照分解样品,光照波长为415nm时,样品的气敏性能优于其它波长照射的样品。经XRD谱图分析,浸渍法Ag-SnO2样品没有Ag物相分离,而光照法样品出现Ag2O2和AgCl物相。浸渍法样品的XPS谱图表明,Ag在SnO2的表面以Ag和Ag2O组成.  相似文献   

5.
气敏元件的表面修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修饰技术是一种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气敏元件的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具体地说,它又可分为以下3种方法:1)表面掺杂法,即把贵金属及金属氧化物掺在氧化物气敏半导体表面上的方法(共混,共沉淀,浸渍,喷涂分解和物理吸附等);2)表面处理法,即将已完成的气敏元件,放入各种气氛中进行处理的方法;3)表面催化层法,即在元件表面上,涂上一种催化层,以除去干扰气体并把非活性气体进行分解的方法,近几年我们通过表面掺杂法,对SnO2,ZnO,NiO,WO3等敏感材料进行掺杂,获得了H2,H2S,O2,NO2,C2H5OH和CH4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气体传感器.通过制作掺Pd,Ga2O3等催化活性层、防止了C2H5OH等气体的干扰,研制出高选择性CH4元件并使其实用化.利用表面处理法在开发H2S元件,C2H5OH元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SnO_2气敏元件热特性规律的研究迟宗涛,孙林学(青岛大学物理系青岛266071)关键词元件阻值;加热电流;材料常数;工作系数中图分类号TP212.2通过测试国内某厂家生产的SnO2系烧结型旁热式气敏元件阻值R随加热电流IB变化的规律,给出空气中元件...  相似文献   

7.
以SnO2为主体敏感材料,通过掺杂及表面处理等技术,对常温可燃性气敏元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甲烷及异丁烷(3000ppm)的灵敏度>3,元件初期稳定性、响应及恢复特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多种测试方法测定了PVA/PVC共混薄膜和夫混纤维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PVC/PVA≥25/75,体系含有SnO2和Sb2O3时,共混薄膜和共混纤维均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添加石墨粉、烧结温度及时间对锐铁矿型TiO_2-V_2O_5系多孔湿敏材料的微结构及湿敏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粉改善了材料的微结构,提高了湿敏元件的湿度灵敏度和长期稳定性;材料以添加w为5%~10%的石墨粉,900℃烧结2h湿敏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α-FeOOH脱水法合成了Mn,Co,Ni,Zn等二价金属离子掺杂的α-Fe2O3气敏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材料的结构和组成;用动态气敏测试法测试了气氛、温度对α-Fe2O3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用空间电荷层模型讨论了这些材料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溶胶-凝胶法配制了SnO2前驱溶液墨水,采用喷墨打印技术在金叉指氧化铝基片上制备了不同打印次数的SnO2气敏薄膜元件,通过XRD,SEM对薄膜进行结构分析和形貌观察,研究了喷墨打印次数的改变对薄膜电阻及其气敏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增加薄膜喷墨打印次数可降低薄膜电阻,提高SnO2薄膜对乙醇、丙酮气体的灵敏度,但会降低对NOx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2.
分别使用4种不同的钛酸酯和硅烷偶联剂对涤纶织物进行不同纳米粉(ZnO、TiO2、SiO2、Al2O3、SnO3)的偶联整理,并测试了织物紫外线透过率和光催化等性能。研究表明:涤纶织物紫外线透过率随着纳米粉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后又随着纳米粉含量的增加而变大。对于ZnO纳米粉,当添加量为涤纶织物质量的5%时,紫外线透过率最小。不同偶联剂对不同纳米粉的分散、偶联效果是不一样的。涤纶织物经多次洗涤后,其紫外线透过率有所下降,但能够满足抗紫外线要求。不同纳米粉及其偶联的涤纶织物对亚甲基蓝溶液具有光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榆耳液态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摇瓶发酵培养中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因素对榆耳发酵生物量和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0%(v/v)、28℃、160 r/min培养8 d的条件下,当培养基组成为蔗糖0.1%、玉米淀粉5.0%、麸皮2.3%、脱脂蛋白粉3.4%、KH_2PO_4 0.35%、MgSO_4 0.23%、V_(B1)微量时,摇瓶发酵生物量可达16.1 g/L;当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5%、玉米淀粉5.0%、麸皮0.1%、脱脂蛋白粉0.1%、KH_2PO_4 0.35%、MgSO_4 0.23%、V_(B1)微量时,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分别相当干490 u/mL青霉素钾、3%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4.
谢雪琴  陈如 《印染》2007,33(3):42-45,52
简述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技术适用的波长范围,测定方法的理论依据,朗伯-比尔定律的意义及其应用条件,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结构与主要部件,并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与超声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制备颗粒均匀的纳米氧化铟.运用XRD和TEM等分析手段对合成产品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用静态配气法初步测试了合成材料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与超声技术相结合是合成高性能纳米材料较有前途的一种方法,并且该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铟材料有较好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16.
杨木爆破浆两段组合漂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杨木SEP H2O2两段漂白和以甲脒亚磺酸(FAS)代替H2O2进行组合漂白以及H2O2-Na2S2O4两段组合漂白.其结果表明:当H2O2总用量为5%,分配比例P1:P2为1:4时,杨木SEP H2O2-H2O2两段漂白漂后纸浆白度为64.4%SBD,白度增值为23.4%SBD,比在相同的H2O2用量下单段漂白高出1.2%SBD.H2O2-FAS两段漂白和H2O2-Na2S2O4两段组合漂白,白度增值可分别达到24.2%SBD和17.3%SBD.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禾草类碱木质素在O2、H2O2、O3、O2/H2O2、O3/H2O2等不同氧化剂氧化时其结构的变化规律,为更好地利用禾草类碱木质素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以O2/H2O2氧化禾草类碱木质素时,高用碱量可促进木质素高分子组分氧化降解,分子质量均一化,酚羟基和羧基增加较多,脱甲氧基反应也较强烈;低用碱量时,木质素氧化降解少,并伴有缩合反应;H2O2可促进碱木质素氧化降解,促进酚羟基、羧基的产生和脱甲氧基反应;在O3氧化适宜条件下,添加H2O2可使O3氧化反应缓和,木质素分子发生缩合并均一化,生成较多的酚羟基、羧基和羰基。  相似文献   

18.
SO_2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菠萝果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在菠萝果汁中分别添加亚硫酸和偏重亚硫酸钠产生SO2的方式,研究SO2不同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菠萝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添加方式优于偏重亚硫酸钠,其理想用量为100mg/L。  相似文献   

19.
半导体CO2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nO2为主体材料,以CuO等为掺杂剂,制备出半导体式CO2传感器.该传感器在φ(CO2)<5%时对CO2气体具有对数线性响应,响应时间2 min,恢复时间5 min,通过使用过滤层和定期高温清洁技术,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