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叙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依依 《山西建筑》2014,(31):34-36
以文学领域的叙事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文学叙事的方式,并结合博物馆空间设计的需求,提出了在博物馆空间中运用叙事手法的叙述人称、叙述顺序、叙述视角、叙事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此方法设计的博物馆空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同时也能加深观者的理解与记忆,并以此来改进和完善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使其更好更快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叙事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空间的设计表达,进一步得出在叙事视角下纪念性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纪念性建筑空间与叙事学相关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我国纪念性建筑空间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在合理利用城市宗地、节约公共资源的基础上,阐述纪念性建筑空间的三大叙事手法:融入空间环境、聚焦空间主题、融合空间界面,并结合国内外典型的纪念性建筑进行实例解析,说明叙事学理论在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和重要意义,意图在叙事学的视角下完善纪念性建筑空间设计的内容,使纪念性建筑空间的设计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下空间开发的特殊性,现有的地下空间开发常出现与地面空间产生断裂与关联度低的情况。针对此问题,尝试探讨将空间叙事手法植入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的可能性,并以广州新中央商务区的天环商场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空间叙事手法的运用,怎样在布局上让地上、地下、公园三者之间的空间逻辑能有所连接;同时,归纳出天环商场如何在地上地下交会节点的处理上具备采用确立空间叙事主题、以人为主体的体验模式、营造叙事感知氛围,以及与周边街景相融合的叙事场所等方面主要策略,并因而强化了地上与地下之间的延续性。最后,指出将空间叙事手法运用于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既补充了城市设计层面的空间叙事研究,也不失为我国未来地下空间设计的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码与隐喻的手法探索叙事应用于建筑空间设计的可能性;研究叙事的空间配置与序列,故事场景在虚拟空间中如何再现以及在物理空间中如何重塑。由此,进一步分析虚拟空间之间的跨虚构性关系,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的泛虚构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文化类观演建筑国家话剧院、保利剧院、海淀剧院三个案例的前导空间进行调查分析,从门厅、洗手间、疏散、无障碍等多方面对前导空间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剧院现状和观众意见对剧院的前导空间设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7)
室内空间中的叙事设计可以看成一种"讲故事"的设计方式,设计师通过讲述"空间语言"将自己所思考的问题表达出来,人们在感受空间的同时就可以读取与认知设计师的思想。文章通过剖析室内空间叙事表达手法,意图探求不同语境中的空间设计方式与涵义。  相似文献   

7.
王雅涵 《中外建筑》2008,(1):136-140
叙事性空间通过回归人体意识,将意义与本质融入体验,实现了主体与场所的合并。本文通过对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分析,论述了叙事性空间作用于体验者心理时间的机制,探讨了以空间叙事为出发点的一种动态的外部空间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宋明泽 《居业》2021,(2):26-27
现阶段,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展示空间展示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背景下对展览馆展示提出的各种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空间叙事这一设计理念随之被开发出来,将其应用于展示空间设计中,为展示空间设计带来更多创新点以及切入点,基于叙事来进行空间设计,将其作为空间设计的一种方式,已经逐渐受到当前设计界的广泛关注,就此本文基于空间叙事,详细探讨其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杭州西湖寺观园林历史悠久,浸润在深厚的西湖文化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环境氛围,是西湖园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导空间是景观序列开展的先导,对园林的整体环境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以西湖寺观园林前导空间的形成、作用和营造为脉络、在对黄龙洞、灵隐寺、云栖竹径、虎跑寺和紫云洞等典型的西湖寺观园林的前导空间的分析比较之中,探究前导空间的组织形式、水体和植被设计方法,以期为现代园林前导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展览是公众获取相关历史、知识、文化和技术等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公众休闲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章首先对空间叙事理论进行分析,其次从空间叙事参与者、空间叙事内容和空间叙事表达三方面对展示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最后将策略应用于房车体验中心设计,为将来展示空间设计提供重要的实践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4个博物馆案例的解析,说明从"功能空间"到"体验空间"的衍变趋势,并将它们进行对比,分析这种空间衍变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与样态。最终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出博物馆空间体验形成的途径与策略,认识到人才是博物馆空间设计的本质,人的体验才是设计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袁举将 《江西建材》2014,(11):17-17
通透设计能够利用材料技术和结构构造来改善空间形态和空间效果,完善建筑功能。通透的手法多样,在建筑设计中要通过这种独特新颖的空间设计手法来创作出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的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张烙  张烁 《华中建筑》2020,38(2):1-4
该文基于《曼哈顿手稿》中空间经验——空间、运动和事件的影响,选取了《山河故人》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抽象图解的图示转译,分别以身体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影片叙事手法为切入点探寻了建筑学语境下的空间再现与空间重构的形式逻辑,从而提供了一种从时间角度进行空间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姜虹  刘婷 《山西建筑》2013,(3):206-207
从园林禅境的塑造手法入手,依次阐述了园林禅境空间的定义、园林禅境的艺术塑造手法以及园林禅境要素的塑造手法三个方面,通过对现代园林禅境空间的塑造研究,为将来创造出更高层次的禅境空间设计而服务。  相似文献   

15.
园林是空间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借助多种空间营造手法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园林空间。文章在概括空间与园林空间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古典园林的空间营造手法、空间特征,并从其对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影响的角度探索了古典园林空间设计手法的现代化表现,从中感受其空间设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电影叙事设计某种程度可解读为"情感式"设计,因此电影叙事研究也同设计心理学关联密切.当今时代高速发展,人类心理需求的比重增加,空间功能及丰富的形态已不再是人们追求设计进步的唯一目的.博物馆作为传播世界文明的立体窗口,是时代与文化的缩影,但其空间设计现今仍存在动线模板化、形式陈旧等设计定势,导致空间与观众两者间的对话被严...  相似文献   

17.
《家饰》2008,(2):86-88
在本案的设计中,设计师摒弃了以往的烦琐手法,用不留痕迹的空间设计手法,把生活抽象成一种“意境”,与空间融合出一个新的诠释,成为家居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张鹏 《建筑师》2017,(6):84-90
叙事性是博物馆的内在特征。很大一部分现存博物馆中的叙事会被安排为线性模式,往往忽略了事实发展过程中的不连续性、片段性和模糊性。而本文用实例去说明解构主义博物馆因其自身固有的叙事性特质及非线性、不连续、片段化、模糊性及反清晰(并不是不清晰)的原则,可以创造出博物馆的空间叙事能力并让博物馆成为叙事行为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使其对展品叙事的依赖性降低,令没有展品的博物馆的存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叙事是信息传达的基本方式,本文将文学领域的叙事思维引入当代办公空间的设计中,研究和探讨当代办公空间设计的叙事性表达,为办公空间设计提供多维度的设计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与传统文化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军  郑锐鲤 《华中建筑》2009,27(2):88-93
该文对从20世纪初大空间建筑出现以来的空间设计与传统文化表达这一关系的探索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大空间公共建筑与传统文化表达有关联的空间要素,提炼出传统建筑中与大空间可产生关联的空间特征及传统元素,总结出大空间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中如何表达传统文化的设计手法,以期达到丰富大空间公共建筑创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