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隧道盾构法开挖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盾构隧道开挖对地表的影响,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实际测量数据、Peck经验公式相对比方法,综合分析了隧道开挖后地表的沉降变形规律。通过隧道盾构施工开展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可为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和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某具体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软件ANSYS,对明挖法施工方案从基坑开挖施工全过程来研究基坑开挖对下方盾构隧道变形的影响。经实测,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能很好地模拟基坑开挖过程,所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盾构法开挖掘进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以上海14号线隧道上行线盾构隧道建设工程(武定路—静安寺区间)为背景,基于Peck经典沉降公式计算出地表沉降曲线,结合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盾构隧道的循环开挖,分别研究在未冻结加固土体和冻结加固土体条件下的地表沉降规律,并对解析计算、数值模拟和工程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三种地表沉降曲线变化规律一致的结论,并验证了冻结法加固土体减小沉降的有效性和数值模拟软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对以多排桩为围护结构的深基坑和临近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构)筑物进行建模,对基坑开挖进行施工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可知以多排桩为围护结构的深基坑,支护体系结构安全可靠,基坑开挖到底后,地铁车站和区间盾构隧道的变形小,基坑开挖对地铁车站和区间盾构隧道影响均较小。通过基于实际工程的数值模拟,总结了以多排支护桩为围护结构的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影响情况,希望能为类似工程的多排桩支护体系和安全性分析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ANSYS15.0有限元软件,模拟了盾构隧道开挖的全过程,分析了盾构隧道平行下穿地下管线时对管线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土体、隧道、管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与工程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污水管线改造过程中可能存在土体开挖,土体开挖可能对邻近盾构隧道的变形产生不利影响,文中以某市污水管线改造工程对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影响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法,通过对邻近盾构隧道的不同污水管线开挖施工方案的仿真分析,得到土体总开挖量与盾构隧道最大变形的相互关系,并且利用其规律提出污水管线改造的优化方案,为类似污水管线改造工程提供便捷的设计与施工指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广州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一期工程为背景,进行富水超厚砂卵石层浅埋泥水盾构隧道地表沉降因素分析。利用限元软件MidasNX建立盾构隧道开挖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中综合考虑土体分层、土体的非线性、盾构的顶推力、盾构管片、盾构壁厚等因素,对盾构隧道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并对不同覆土厚度、注浆压力、注浆层厚度、掘进压力等主要施工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了在富水超厚砂卵石层浅埋泥水盾构隧道中,以上因素与地表沉降变形关联的规律和原因,旨在起到优化设计、指导施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成都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5标为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三维实体数值模型,对暗挖隧道上穿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取暗挖隧道上穿既有盾构隧道的重叠断面处作为监测断面,对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地表位移、盾构隧道的位移及盾构隧道结构于重叠处的竖向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沉降最大值为18.1 mm,位于重叠断面中间区域;(2)在上穿隧道开挖完成后,引起两侧较远的土体略向上隆起,而导致左线盾构隧道右侧和右线盾构隧道左侧拱腰位移稍比另一侧大;(3)矿山法隧道的开挖会导致两条已经开挖完毕的盾构隧道有所上浮,上浮最大距离为右线隧道的7.4 mm,两条盾构隧道的上浮最大位置都位于重叠断面处;(4)矿山法隧道贯通后,重叠断面处隧道结构均受压,最大不超过6.5 MPa。  相似文献   

9.
《安徽建筑》2019,(8):121-124
盾构隧道在不同地层中开挖,会改变其地表沉降规律。文章结合杭州地铁6号线穿复杂地层的工程实例,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盾构隧道穿越不同土层分布情况下的施工力学特性,对地表及管片位移、管片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地表沉降符合peck沉降曲线规律,实际值比模拟值小12%。盾构在粘土层中地表沉降值比粉砂层大,盾构穿越观测面后18m范围内受扰动影响明显,开挖距离超过30m沉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地铁建设的发展,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或建筑物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文章以成都轨道交通7号线崔家店站-万年场站区间工程情况为背景,运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对实际工程中盾构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对比在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出入场线暗挖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暗挖隧道周边位移的变化规律。基于软件分析指出暗挖隧道应重点关注和监控的部分,并提出防止沉降量增大的有效加固方式,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轨道交通九号线区间地铁盾构隧道建设为例,运用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GTS,对穿越岩溶地层的盾构隧道在不同施工开挖方式下的衬砌变形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隧道周围存在隐伏溶洞时的盾构施工开挖全过程,探讨了不同位置的隐伏溶洞对隧道衬砌的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后开挖的施工工序对衬砌变形和收敛性的影响要小于同时开挖,但隧道上方或底部溶洞对衬砌的变形受开挖方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后续基坑工程对临近既有地铁区间隧道造成的影响,以厦门轨道交通某线站区间基坑支护工程及配套项目上部主体结构工程为例,通过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MIDAS GT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建立有限元模型来研究基坑二次开挖和上部结构建筑对盾构区间隧道产生的影响,验算围护结构及盾构隧道的变形位移,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究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理论有效解决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可靠性的分析方法,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基坑施工对既有地铁区间隧道的影响计算结果和实际监测结果比较接近,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符合规范沉降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何晖  郭智 《四川建材》2014,(5):113-114
基于西施坡隧道,按照隧道开挖与支护顺序,分析监测数据,采用FLAC3D软件对隧道开挖与支护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信息化施工监测数据吻合较好,其土体计算参数选择合理,数值模拟方法正确,为类似隧道工程的变形预测及设计提供参考据。  相似文献   

14.
盾构隧道侧穿既有桥梁施工过程中,隧道开挖扰动四周岩体引发地层变化,对相近的桥桩及地表产生影响。以呼和浩特2号线某标段工程为例,对盾构隧道侧穿既有桥梁引起的工程风险进行研究,通过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注浆加固等控制措施能有效保证桥梁变形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刘晖 《市政技术》2019,(3):107-111
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下穿铁路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桥变形控制进行研究,并采取数值模拟方法,在盾构穿越前对铁路桥进行影响性分析,得出隧道施工后铁路桥最大变形值,再依据相关技术规程和设计要求,制定了盾构隧道下穿工程的控制标准,然后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和控制标准,制定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该研究成果和对策对于减少隧道开挖对地下既有线和既有设施的不利影响,指导地铁隧道下穿铁路线安全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某盾构隧道上方近距离基坑开挖为背景,建立了基坑开挖对下卧盾构隧道影响的数值模型,根据不同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动态地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对盾构隧道的影响及变形控制措施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盾构法是地铁隧道施工常用的工法之一,但对于填海地区盾构推进过程中引起复杂地层的地表沉降的机理,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积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本文以深圳地铁某区间地铁隧道开挖为例,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对地铁双盾构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数值分析,计算得到由隧道开挖造成的地表沉降曲线,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隧道地表沉降随盾构推进时沿横向分布的变化规律,为本工程的后续施工及类似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概括总结当前国内外盾构隧道在施工中的沉降的研究现状以及讨论各种计算方法特点的基础上,本文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对粉土和砂土层中盾构隧道开挖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讨论了开挖过程中周围土层中的应力和变形的变化规律;并和现有的理论计算公式相结合,探讨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的影响宽度和最大沉降量的计算方法。最后分析总结了在不同土质下盾构隧道开挖所引起的沉降差异,为郑州市地铁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沉降预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基坑开挖对临近地铁盾构区间隧道的影响,以佛山保利达广场项目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基坑开挖及回筑阶段地层位移及隧道变形,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专项保护措施和进行详尽的基坑及地铁隧道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及地铁隧道均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渗流影响下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开挖稳定性,以哈尔滨市地铁3号线太平桥—靖宇公园站区间为工程背景,借助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对盾构开挖稳定性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盾构开挖,竖向应力呈现漏斗状,且应力集中现象明显,而孔隙水压力及地表沉降值最终会趋于一个稳定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